第二章社会学的产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7936985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学的产(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发展本章要点西方社会学产生的条件西方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社会学思想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的中国化探索一、西方社会学的产生条件社会学的诞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思想和科学发展的背景和条件。1、社会变革。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社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和趋于激化。2、思想渊源。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反神学的社会学说。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设计的理想社会的模式。3、自然科学成就。随着自然科学的新进展,尤其是地质学、考古

2、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启发者人们用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去考察和认识社会。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对于社会学究竟诞生何时,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但绝大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A.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 4卷中正式提出。创立时期西方社会学的特点(一)孔德的社会学思想孔德把社会学作为填补科学“最大的空白”的一门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孔德认为,知识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人类知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与此相适应,社会发展的三阶段是:“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从“工业社会”这个概念出发,强调社会必

3、须协调一致。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是“社会秩序”。孔德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的方法,即作为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孔德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他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孔德说学的保守倾向和机械论色彩。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将社会理解为有机体的“社会有机论”,体现了对社会的静态研究;认为社会进化是自然的、逐渐实现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体现了对社会的动态研究。社会进化的进程是按照生物学的自由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则,自然而逐渐地实现的。社会进化要经历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过程。社会有机体包含三个系统:支持系统、分配系统、调节系统。而社会的结构

4、功能对应的也有三个阶级:工人阶级、商人阶级、工业资本家阶级。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机体有不同之处:生物有机体是一个具体的整体,社会与集体是一个分散的整体,合作的职能对社会至关重要。该理论的反动性和政治危害性。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西方社会学形成时期大概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社会学形成时期的特点(一)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反对还原论,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涂尔干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两种类型的社会事实:1、

5、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集体表象、社会潮流等。2、属于集体的存在方式的形态学事实,如社会基本要素的数量和性质,这些要素的集合方式和连接程度,人口的地区分布、住房和交通道路的格局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观点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团结有两种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集体意识是社会团结的精神基础,社会分工是社会团结的动力(物质基础)。真正对社会团结起破坏作用的不是分工本身,而是反常的分工。涂尔干坚持实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必须把社会事务视为物,”必须用某一社会事实说明另一社会事实,反对用个人心理动机去解释社会事实。 涂尔干非常重视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在解决现代问题时能起的作用,道

6、德教育是力挽狂澜的必要环节。道德教育首先要培养一种纪律精神,其次要养成对社会群体的依赖,也就是献身于集体的理想,最后要形成个人的道德自主。(二)韦伯的社会学思想韦伯认为,“社会学是一门旨在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理解(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从而达至对其过程和后果的因果性说明(causal explanation)的科学”。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人的社会行动,通过“理解”人的社会行动所包含的“主观意义”去认识社会现象。韦伯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理性化”问题,他所有的研究都围绕“西方文化特有的和独具的合理主义”这个中心展开。韦伯对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研究。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四

7、种: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激情的行动,传统的行动。韦伯的政治社会学。权威(统治的合法形式)的三种类型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主要流派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一)结构功能主义 代表人物:帕森斯、默顿。基本观点: 1、社会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的系统,是由使其生存、进化和发挥适当功能的基本要素组成。 2、功能主义主要关注系统稳定、协调和最大有效性的条件。帕森斯的AGIL模型。社会要恰当地维持,必须满足四种功能要求:社会的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模式维持功能,而这些功能分别由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家庭和教育制度来执行。 3、尽管整合从未完善,

8、但社会系统从根本上说是处在动态均衡之中。4、社会变迁一般是以渐进、适应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以突然、革命的方式来实现。5、促进社会整合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要素是价值共识。默顿反对建立一门普遍适用、包罗万象的理论的企图,认为应采取一种较为谦虚的态度,建立中等规模的理论命题,用以分析一系列有限的经验现象,提出了“中层理论”。新的功能分析范式,如显功能和潜功能,正功能和负功能,功能选择等。(二)社会冲突论社会冲突论以科塞、达伦多夫为代表。科塞认为,冲突在每一个社会中都无法避免,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冲突产生于权力和社会报酬分配不均以及人们对这种分配不均表现出的不满,只要不涉及基本价值观或共同观念,它的性质就

9、不是破坏的。冲突的五项正功能。社会安全阀制度。达伦多夫认为,西方社会是冲突充分展开的社会。冲突的展开必然促进社会结构有机性的不断增强。“哪里有社会生活,那里就有冲突。”冲突并不一定是充满暴力和未受控制的,实际上冲突的变异范围极为广泛。社会组织之结合在一起,不是通过共识而是通过强制,不是通过普遍的赞同而是通过一些人对其他人的强迫。冲突产生变迁,而强制又导致冲突。(三)社会交换论霍曼斯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具有普遍的功利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交换过程,这种交换并不都是有偿的,包括情感、报酬、资源和公正性等。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略-认可命题

10、、理性命题。布劳修正和发展了前者的理论,他更注重社会权力与交换的联系。霍氏的理论只适用于小群体内成员间的互动,而大型复杂社会组织中存在着权力分层,地位低的人只能取得较少的报酬,强制性的权力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四)符号互动论基本假设:1.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2.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3.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主要观点1、个体在互动中不断变化,社会也通过互动而生生不息。2、互动不仅发生在个体之间,也指个体之内自我的互动。3、在方法论上,符号互动论非常强调一种自然主义的

11、立场,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从对实际社会情境的直接观察入手,以行动者本身的解释来检测社会学解释。米德的观点1.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2.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3.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4.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5.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6.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五)四种理论的比较功能论冲突

12、论交换论互动论关键词功能,反功能,潜功能不平等,阶级,阶层交换,资源,报酬象征,符号,沟通分析层次总体总体由分析个体来了解整体由分析个体来了解整体对个人的看法个人通过社会化展现某些社会功能个人被权力或权威支配个人在互动过程中操纵符号并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个人在交换时总是追求利润并进行成本和利润核算功能论冲突论交换论互动论对社会的看法稳定而完整不稳定,紧张与斗争社会以人际交换为基础建立起来影响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对社会变迁的看法可以预测,有积极意义一直发生,可能消极交换的破坏与否影响社会变迁在沟通交往中反映出来以法律为例刑罚强化了社会秩序法律强化了既得利益者的地位个人和群体考虑与法律打交道的回报个人

13、依照过去的经验决定是否守法五、西方社会学的传入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传入时期、成长时期、建设时期、中断时期和恢复重建时期。据考证,中国各种书刊中最先采用“社会学”一词的是谭嗣同1896年出版的仁学。但是,谭嗣同只是提到社会学,而没有涉及具体内容。严复是以群学的名称系统介绍西方社会学内容的第一人,他于1889年到1903年期间,陆续把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翻译为群学肄言,并得以正式出版,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开端。严复使用“群学”的译法,首先是受到荀子思想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当时的翻译,具有强烈的实用急用色彩,他是在追求富国强民的道路;还因为他自认为在斯宾塞的著作中发现了与中国传统经世济用

14、思想相吻合的要义,也就是所谓格物致知、修身治国、内圣外王的道理。中国的社会思想古而有之,但社会学思想鲜而有之。中国社会学思想的产生,除了西学东渐的影响,同时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密不可分。西方社会学传入的渠道渠道之一:翻译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渠道之二:教会学校。渠道之三:大批中国留学生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六、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学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育本土化与研究领域的拓展;2.成立中国社会学团体并创办刊物3.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七、中国经验及对中国社会学的意义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中国经验”应当有这么几个规定性:1.所谓“

15、中国经验”,不同于“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等概念,它不仅包成就,也包括教训,还包括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特殊经历。2.“中国经验”特指一些因为中国特定的人口规模、社会结构、文化积淀特点而产生的新的发展规则,一些对深化关于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有探索意义的东西。3.“中国经验”是开放的、包容的、实践中的、没有定型并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经验,它尊重其他的经验选择,不是作为“西方经验”的对立面而建构的,也不强调自己的普世性。中国社会学当前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表现在:1.和谐社会建设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2.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3.“中国经验”产生的广泛影响;4.中国社会学多年来基于深入社会调查积累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学面临诸多理论和经验领域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如何从规律和法则的高度来认识、理解和阐释中国的巨大变迁。2.如何回答中国目前和一些中长期的重大现实问题。3.如何构建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建设理论。重大的现实问题可能包括:1.如何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摩擦、矛盾甚至是冲突?2.如何解决市场化进程中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3.如何重建社会信任关系?4.如何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和形成社会共识?5.如何防止福利主义的陷阱?6.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7.如何解决产业升级与扩大就业的问题?8.如何防止社会过快老龄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