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 阶段检测卷(五)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618477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 阶段检测卷(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 阶段检测卷(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 阶段检测卷(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 阶段检测卷(五)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 阶段检测卷(五)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 阶段检测卷(五)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 阶段检测卷(五)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二安徽省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五阶段检测卷五( (第第1 10 01 12 2单元单元) )时间:时间:5050分钟满分:分钟满分:6060分分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要防止“白色污染”,就不能使用塑料制品 B工业上改用脱硫煤作燃料,就可减缓“温室效应” C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是造成酸雨增多的原因之一 D废旧电池只要埋入土中,就能防止其对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用塑料制品是不切合实际的,要防止“白色污染”,可以对废弃的塑料进行

2、集中处理,A错误;工业上改用脱硫煤作燃料,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不是减缓“温室效应”,B错误;汽车的尾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是造成酸雨增多的原因之一,C正确;废旧电池埋入土中,会污染土壤和水体,D错误。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S322下列菜肴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凉拌黄瓜中富含维生素,A正确;红烧肉中富含蛋白质和油脂,B错误;玉米窝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C错误;清蒸螃蟹中富含蛋白质,D错误。A羊毛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正确;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产生氨气,降低肥效,B错误;甲醛有毒性,可致癌,不可浸

3、泡海产品,C错误;钙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超过0.01%,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锌和铁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错误。3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正确的是()A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B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C可以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D锌、铁、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干燥气体时要“长进短出”,A正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且气体要“长进短出”,B正确;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正确。5下列没有运用中和

4、反应原理的是()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D氢氧化镁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A错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B错误;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是蚊虫分泌的蚁酸与碱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C错误;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D正确。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且Na

5、ClO2HCl=NaClX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C“84消毒液”中NaClO属于盐,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呈1价D“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后发生置换反应清洁剂名称洁厕灵84消毒液有效成分HClNaClOA A“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A正确;“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B错误;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属于盐,在NaCl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氯元素显1价,C错误;通过NaClO2HCl=NaClX

6、H2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氯气,反应物都是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D错误。B葡萄汁的pH等于4,呈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A错误;泡菜的pH等于3,呈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B正确;草木灰水的pH等于10,呈碱性,不能用于降低土壤碱性,C错误;鸡蛋清的pH为8,牙膏的pH为9,牙膏的碱性强于鸡蛋清,D错误。7如图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pH示意图,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C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D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强8下列叙述和叙述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CNa2CO3溶液呈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

7、A错误;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B错误;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C正确;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盐,还可能是镁、锌、铁等活泼金属,D错误。9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A生成炭黑的实验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而不是说明蜡烛中含有炭黑,A错误;有些花的色素遇到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有些花的色素可作酸碱指示剂,B正确;自制汽水中含有CO2,所以说明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正确;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从而证明组成蛋壳的物

8、质里含有碳酸根离子,D正确。10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A图示随通入二氧化碳体积增加沉淀质量在增大,而CO2与CaCl2溶液不能反应,不会有沉淀产生,与反应事实不符,A错误;图示随盐酸质量增加溶液pH不断减小,与实验事实相符,B正确;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会使碱性减弱,pH值减小,无限接近7但不能等于或小于7,C正确;图示表明,相同时间内粉末状碳酸钙放出二氧化碳质量大于块状,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与实

9、验事实相符,D正确。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6分)如图所示的是某品牌电饭煲的实物图,请仔细观察后再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铝合金(或铜,或不锈钢)(填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或有机玻璃)。(2)清洗铝合金内盖时不能用金属清洁球擦洗的原因是易破坏铝合金表面的氧化铝薄膜。(3)塑料蒸笼应使用热固性(填“热固性”或“热塑性”)较好的材料。(4)写出能直接表示铝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或2Al3CuCl2=3Cu2AlCl3)。(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10、所以图示材料中铝合金、铜和不锈钢都属于金属材料,有机玻璃和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2)铝合金在空气中其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若用金属清洁球擦洗会破坏氧化铝保护膜;(3)塑料蒸笼应使用受热不易变形的塑料,因此塑料蒸笼应使用热固性较好的材料;(4)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只要选择铝与可溶性的铜盐进行反应,即可证明铝比铜活泼。12(8分)用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酚酞溶液,按如图步骤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无色溶液A是氢氧化钠溶液,仪器C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中滴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证明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3)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4)步

11、骤的操作名称是蒸发结晶,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5)实验步骤和两次使用了滴管,用完后需要洗涤的是(填“”或“”)。(1)向无色溶液A中滴加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因此A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仪器C是酒精灯;(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现象,因此滴加酚酞溶液,依据颜色的变化可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4)步骤是将液体蒸发得到氯化钠,结合仪器及操作可知是蒸发结晶;在蒸发操作中注意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防止固体溅出,也可以节约能源;(5)滴瓶上的滴管不要清洗,

12、防止把原试剂稀释,而其他的滴管需要清洗,防止污染试剂。13(7分)以粗盐(主要成分是NaCl,含有不溶性泥沙、可溶性的MgCl2、CaCl2等杂质)为原料,电解食盐水生产氢氧化钠的简要流程如下:(1)步骤除去不溶性杂质,其主要操作有溶解、过滤。(2)步骤除去可溶性杂质,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或MgCl22NaOH=Mg(OH)22NaCl。(3)写出步骤中一种单质的名称氢气(或氯气),工业上可利用本步骤中产生的两种气体生产盐酸,写出盐酸的一种用途工业除锈。(4)步骤中制得的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3、(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1)步骤除去不溶性杂质,其主要操作有溶解、过滤;(2)步骤除去可溶性杂质,所加试剂氢氧化钠是除去镁离子,碳酸钠是除去钙离子,故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MgCl22NaOH=Mg(OH)22NaCl;(3)步骤中生成的单质有氢气和氯气;工业上可利用本步骤中产生的两种气体生产盐酸,盐酸可用于工业除锈;(4)步骤中制得的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5)根据流程图可知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14.(7分)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

14、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作出猜想】可能是CaCO3: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可能是Ca(OH)2 :原因是水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结晶析出;还可能是Ca(OH)2和CaCO3。【实验探究】甲同学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振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于是他得出白色粉末是CaCO3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Ca(OH)2微溶于水。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是正确的。【拓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

15、同学们向实验员提出了保存、使用易变质溶液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ab。 a密封保存b使用前临时配制c禁止使用该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白色粉末中含有Ca(OH)2 往上述试管残留的白色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作出猜想】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由于随着气温的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会变小或溶剂蒸发,会析出氢氧化钙粉末,所以,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也可能是二者的混合物;【实验探究】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

16、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只有CaCO3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取清液在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说明了溶液中含有Ca(OH)2;由于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实验的现象是产生气泡。由上述现象可得正确;【拓展反思】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钙溶液要密封保存或使用时临时配制。15(6分)化学反应也有“悄悄”进行的。小明和他的同学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如图)。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于另一支试管中

17、,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提出猜想】小明认为溶质是Na2CO3;小刚认为溶质是Na2CO3和NaOH。【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实验验证】小刚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过滤;向滤液滴加适量酚酞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酚酞溶液变红小刚猜想成立【实验反思】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实验拓展】同学们联想到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观察不到明

18、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由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边滴加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要“当测定pH小于或等于7时”才可证明发生反应了,其原因是pH小于或等于7时,表明OH被消耗,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总结提高】试设计两种不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从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方面加以说明。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稀硫酸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方案二在

19、常温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同温稀硫酸,用温度计测量混合液的温度混合液温度明显升高探究一:由题意知,氢氧化钠已变质,氢氧化钠变质会变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探究二:【实验验证】若小刚的猜想正确,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后,其中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了白色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再滴加酚酞,由于存在氢氧化钠,溶液会变成红色;【实验反思】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实验拓展】加入稀硫酸也会导致氢氧化钠溶液变稀,而使溶液的pH值变小,所以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应该是测得溶液的pH值小于7或

20、等于7,表明OH被消耗,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总结提高】由于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而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表现为无色,因此可以利用酚酞溶液来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会放热,利用温度计测定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也能证明酸碱反应的发生。16(6分)质监部门常采用“盖尔达法”鉴定奶粉的优劣。其原理是:把奶粉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氨气再用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吸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SO4=(NH4)2SO4,从而计算出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确定奶粉是否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达到16%为合格)。现取某奶粉样品20g,将其中的氮元素转化为NH3,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1)计算产生NH3的质量;(2)通过计算判断该奶粉是否合格。三、本大题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