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空气1课时ppt课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7603688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空气1课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题空气1课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题空气1课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题空气1课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题空气1课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空气1课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空气1课时ppt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课题1 空空 气气11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觉察,: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觉察,那么同那么同学们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学们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确实存在吗?2:2:你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各占多少?你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各占多少?思考思考: :2活动活动1: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1 1、他选择了什么药品?、他选择了什么药品? 2 2、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 3、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出现该现象的原因?阅读书阅读书26页并页并思考:思考:3 1、该实验是通过汞槽中的该实验是通过汞槽

2、中的汞汞密闭的密闭的活动活动2:解析拉瓦锡实验:解析拉瓦锡实验1 1、该实验装置是密闭、该实验装置是密闭的还是敞口的?水槽的还是敞口的?水槽中的汞起什么作用?中的汞起什么作用?3 3、 什么现象得知空什么现象得知空气体积减少了气体积减少了1/51/5呢?呢?实验结论实验结论2 2、为什么要选择加为什么要选择加热汞呢?热汞呢? 汞汞 + 某气某气 氧化汞氧化汞 Hg HgO 4利用一种物质利用一种物质消耗气体消耗气体,且不且不生成气体生成气体压强减小压强减小瓶内气体减少瓶内气体减少 液体被压入瓶内液体被压入瓶内抽走气体抽走气体活动活动3:解析拉瓦锡实验原理:解析拉瓦锡实验原理压强差压强差小小游游

3、戏戏大大道道理理5 汞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汞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气, ,且不生成气体(氧且不生成气体(氧化汞固体)化汞固体) 压强减小压强减小容器内气体减少容器内气体减少 钟罩内汞上升钟罩内汞上升 1/51/5压强差压强差逆向实验逆向实验: 氧化汞氧化汞 汞汞 + 氧气氧气 HgO Hg O2氧气氧气 + + 余余4/54/5气气 = = 空气空气活动活动3:解析拉瓦锡实验原理:解析拉瓦锡实验原理61、用下列药品及仪器设计一套装置、用下列药品及仪器设计一套装置药品:红磷药品:红磷仪器:集气瓶、导气管、燃烧匙、止水夹、烧杯、仪器:集气瓶、导气管、燃烧匙、止水夹、烧杯、 酒精灯、酒精灯、活动活动4:仿照

4、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仿照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7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分。用弹簧夹夹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点燃燃烧匙内的足量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红磷红磷铁夹铁夹水水2、阅读实验、阅读实验2-1(27页)标出操作步骤及要领页)标出操作步骤及要领(1)检查

5、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3)(4)这些操作对测验结果有何影响?这些操作对测验结果有何影响?8现象现象分析分析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放出大量的热量放出大量的热量红磷红磷铁夹铁夹水水结论结论: :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15 5打开止水夹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集气且集气瓶中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瓶中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1、降温;防止燃着的红磷溅、降温;防止燃着的红磷溅落炸裂瓶底。落炸裂瓶底。2、吸收白烟、吸收白烟 红磷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且生成了固体,瓶中红磷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且生成了固体,瓶中的

6、气体减少导致瓶内压强减小的气体减少导致瓶内压强减小,从而烧杯中的从而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水倒流入集气瓶,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气体积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的1/5,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即氧气的体积。,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即氧气的体积。9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你能描述出氮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你能描述出氮气的哪些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气的哪些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不能燃烧;2、不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3、不与红磷发生化学反应、不与红磷发生化学反应;4、不水发生反应、不水发生反应、4、难溶于水。、难溶

7、于水。红磷红磷铁夹铁夹水水书书29页讨论页讨论10(1)、红磷的量不足)、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未耗尽。瓶内氧气未耗尽。(2)、装置气密性不好(塞子未塞紧或连接处漏气)、装置气密性不好(塞子未塞紧或连接处漏气), 导致外界空气进入。导致外界空气进入。(3)、未等温度降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未等温度降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1、分析实验测出的气体体积小于、分析实验测出的气体体积小于15的原因?的原因?2、分析实验测出的气体体积大于、分析实验测出的气体体积大于15的原因?的原因?(1)、)、 弹簧夹未加紧,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弹簧夹未加紧,部分空气受热逸出。(2)、)、插入燃烧匙太慢,导致塞紧塞子前瓶

8、内插入燃烧匙太慢,导致塞紧塞子前瓶内 部分空气受热逸出部分空气受热逸出11红磷红磷铁夹铁夹水水(1 1)装置开始时不是密闭体系,操作过程中空气)装置开始时不是密闭体系,操作过程中空气会逸出,测量结果不准确会逸出,测量结果不准确(2 2)导管中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结果不准确)导管中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结果不准确(3 3)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对空气有污染)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对空气有污染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水水 太阳光图2红磷12 氩气的发现氩气的发现13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组成空空气气氮气氮气(N2)氧气氧气(O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2)H2O(He.Ne.Ar.Kr.Xe

9、的总称的总称)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其他气体及杂质其他气体及杂质78%(4/5)21%(1/5)0.94%0.03%0.03%99%1%(按体积计算)(按体积计算)14一一.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按体积计算)空空气气氮气氮气(N2)氧气氧气(O2)H2O78%(4/5)21%(1/5)(He.Ne.Ar.Kr.Xe的总称的总称)稀有气体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及杂质其他气体及杂质0.03%99%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理:原理:现象:现象:磷磷 + 氧气氧气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点燃点燃P + O2 P2O5红磷燃烧产生大

10、量白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 ,集气瓶中水面集气瓶中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上升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1/515周末作业周末作业1 1、完成学习指要、完成学习指要P17-18P17-18第第1 1课时做完;课时做完;2 2、复习第一单元:看书、看指要、复习第一单元:看书、看指要1414完成学习指要完成学习指要P15-16P15-16单元检测做完;单元检测做完;3 3、预习书、预习书27-3127-31页,完成页,完成学习指要学习指要“新新课前瞻课前瞻”。161.1.(12.12.重庆)重庆) 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大约是空

11、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 )A. 1/5 B. 1/4 C. 4/5 D. 1/2A. 1/5 B. 1/4 C. 4/5 D. 1/22.2.(1212南京)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南京)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A氮气氮气 B B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C C氧气氧气 D D稀有气体稀有气体AA173、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答下列问题:(1)燃烧的现象是)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3)冷

12、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的现象为 。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或烧杯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或烧杯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红磷红磷铁夹铁夹水水红磷继续燃烧,产生白烟,红磷继续燃烧,产生白烟,(4)该装置与课本装置比较其优点是:)该装置与课本装置比较其优点是: 。(1 1)装置始终处于密闭状态,操作过程)装置始终处于密闭状态,操作过程中空气不会逸出,测量结果准确。中空气不会逸出,测量结果准确。(2 2)装置始终处于密闭状态,装置始终处于密闭状态,产生的白烟产生的白烟不会逸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不会逸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