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分方程模型课件PPT课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7475601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微分方程模型课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最新微分方程模型课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最新微分方程模型课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最新微分方程模型课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最新微分方程模型课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微分方程模型课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微分方程模型课件PPT课件(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分方程模型课件微分方程模型课件 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会联系到某些变量的变化率或导数, 这样所得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就是微分方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间接关系,因此,要得到直接关系,就得求微分方程。求解微分方程有三种方法: 1)求精确解;2)求数值解(近似解);3)定性理论方法。- 设 t 为死后年数,建模建模- - 年代测定的修订:年代测定的修订: 19661966年,耶鲁实验室的年,耶鲁实验室的Minze StuiverMinze Stuiver和加利福尼亚大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学圣地亚哥分校的HansE.SuessHansE.Suess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在一份报告

2、中指出:在25002500到到1000010000年前这段时间中测得的结果有差异,其根本原因在年前这段时间中测得的结果有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那个年代,宇宙射线的放射性强度减弱了,偏差的峰值发于那个年代,宇宙射线的放射性强度减弱了,偏差的峰值发生在大约生在大约60006000年以前。他们提出了一个很成功的误差公式,年以前。他们提出了一个很成功的误差公式,用来校正根据碳测定出的用来校正根据碳测定出的23002300年到年到60006000年前这期间的年代:年前这期间的年代:真正的年代真正的年代l年代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年代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l 放射性元素衰变规律。放射性元素衰变规律。注意:注意:

3、- 以前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把浓缩的放射性废料装入密封的圆桶里,然后仍到水深为300英尺的海里。1问题(这是一场笔墨官司)问题(这是一场笔墨官司):生态学家和科学家提出生态学家和科学家提出:圆桶是否会在运输过圆桶是否会在运输过程中破裂而造成放射性污染?程中破裂而造成放射性污染?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不会破裂(用实验证明)。不会破裂(用实验证明)。又有几位工程师提出:又有几位工程师提出:圆桶扔到海洋中时是否圆桶扔到海洋中时是否会因与海底碰撞而破裂?会因与海底碰撞而破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决不会。决不会。二二放射性核废料处理问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问题- 圆桶与海底的

4、碰撞时的速度会不会超过圆桶与海底的碰撞时的速度会不会超过4040英英尺尺/ /秒?秒?若圆桶与海底碰撞时的速度超过若圆桶与海底碰撞时的速度超过4040英尺英尺/ /秒时,秒时,就会因碰撞而破裂。就会因碰撞而破裂。这几位工程师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些参数及假设:一些参数及假设:假设圆筒下沉时,所受海水的阻力与其速度成正比,即- 受力分析:xyGfo2建模与求解建模与求解- 根据牛顿第二定理可解得:极限速度为:- 将速度将速度 v 看成位置看成位置 y 的函数的函数 v(y) ,由于,由于代入:代入:- 其解为:仍未解出 v 是 y 的显函数。- 由近似公式由近

5、似公式- 3结论:结论:若圆桶与海底的碰撞速度超过40英尺/秒,会因碰撞而破裂。这一模型科学的论证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过去处理核废料的方法是错误的。现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条例明确禁止把低浓度的放射性废物抛到海里,改为在废弃的煤矿中修建放置核废料的深井。我国政府决定在甘肃、广西等地修建深井放置核废料,防止放射性污染。4 注意:注意:求解过程求解过程方程变形,近似计算方程变形,近似计算- 讨论讨论 1972年发掘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一号汉墓时,年发掘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一号汉墓时,对其棺外主要用以防潮吸水用的木炭分析了它含对其棺外主要用以防潮吸水用的木炭分析了它含碳碳-C14的量约为大气中的的量约为大气中的0

6、.7757倍,据此,你能推倍,据此,你能推断出此女尸下葬的年代吗?断出此女尸下葬的年代吗?已知碳已知碳-C14的半衰期为的半衰期为5730年。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比利时解放后,荷兰保安机关开始搜捕纳粹分子的合作者,发现一名三流画家H.A.Vanmeegren曾将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Jan.Vermeer的一批名贵油画盗卖给德寇,于1945年5月29日通敌罪逮捕了此人。 Vanmeegren被捕后宣称他从未出卖过荷兰的利益,所有的油画都是自己伪造的,为了证实这一切,在狱中开始伪造Vermeer的画耶稣在学者中间。当他的工作快完成时,又获悉他可能以伪造罪被判刑,于是拒绝将画老化,以免留下罪证。三

7、三范范.梅格伦(梅格伦(VanMeegren)伪造名画案伪造名画案- 为了审理这一案件,法庭组织了一个由化学家、物理学家、艺术史学家等参加的国际专门小组,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方法,动用了X-光线透视等,对颜料成份进行分析,终于在几幅画中发现了现代物质诸如现代颜料钴蓝的痕迹。 这样,伪造罪成立, Vanmeegren被判一年徒刑。1947年11月30日他在狱中心脏病发作而死去。 但是,许多人还是不相信其余的名画是伪造的,因为, Vanmeegren在狱中作的画实在是质量太差,所找理由都不能使怀疑者满意。直到20年后,1967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们用微分方程模型解决了这一问题。- 原理原理

8、著名物理学家卢瑟夫(Rutherford)指出: 物质的放射性正比于现存物质的原子数。设 时刻的原子数为 ,则有为物质的衰变常数。初始条件- 半衰期碳-14铀-238镭-226铅-210能测出或算出,只要知道 就可算出这正是问题的难处,下面是间接确定 的方法。断代。- 油画中的放射性物质油画中的放射性物质 白铅(铅的氧化物)是油画中的颜料之一,应用已有2000余年,白铅中含有少量的铅(Pb210)和更少量的镭(Ra226)。白铅是由铅金属产生的,而铅金属是经过熔炼从铅矿中提取来出的。当白铅从处于放射性平衡状态的矿中提取出来时, Pb210的绝大多数来源被切断,因而要迅速蜕变,直到Pb210与少

9、量的镭再度处于放射平衡,这时Pb210的蜕变正好等于镭蜕变所补足的为止。- 铀238镭226铅210钋210铅206(放射性)(无放射性)- 假设假设(1)镭的半衰期为1600年,我们只对17 世纪的油画感兴趣,时经300多年,白铅中镭至少还有原量的90%以上,所以每克白铅中每分钟镭的衰变数可视为常数,用 表示。(2)钋的半衰期为138天容易测定,铅210的半衰期为22年,对要鉴别的300多年的颜料来说,每克白铅中每分钟钋的衰变数与铅210的衰变数可视为相等。- 建模建模设 时刻每克白铅中含铅210的数量为 ,为制造时刻 每克白铅中含铅210的数量。为铅210的衰变常数。则油画中铅210含量-

10、 求解求解均可测出。可算出白铅中铅的衰变率 ,再于当时的矿物比较,以鉴别真伪。矿石中铀的最大含量可能 23%,若白铅中铅210每分钟衰变超过3 万个原子,则矿石中含铀量超过 4%。- 测定结果与分析测定结果与分析画名画名钋钋210衰变原子数衰变原子数镭镭226衰变原子数衰变原子数Emmaus的信徒们8.50.82洗足12.60.26读乐谱的妇人10.30.3弹曼陀林的妇人8.20.17做花边的人1.51.4欢笑的女孩5.26.0- 若第一幅画是真品,铅210每分钟每克衰变不合理,为赝品。同理可检验第2,3,4幅画亦为赝品,而后两幅画为真品。- 一截面积为常数A,高为H的水池内盛满了水,由池底一

11、横截面积为B的小孔放水。设水从小孔流出的速度为 ,求在任一时刻的水面高度和将水放空所需的时间。通过解决此问题想到什么?通过解决此问题想到什么?四四流入流入-流出问题流出问题BA第一步列方程等量关系:水面1水面2设时刻 的水面高度为 时的水面高度为 时间由水面1 降到水面2所失去的水量等于从小孔流出的水量。是水在 时间内从小孔流出保持水平前进时所经过的距离初始条件可分离变量的方程。- 第二步解方程水面高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水流空所需时间为(令 h=0 )- 某大楼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某大楼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1 大楼所容纳的人数全部走出所用的时间?2 两大因素:人走出的速度? 出口的设置?- 思考思考

12、1一截面积为常数A,高为H的水池,其池底有一横截面积为B的小孔,水池顶部有进水孔,单位时间进水量为 V ,从小孔流出的水速为 ,求在任一时刻的水面高度(设开始时水池水的高度为 )。- 等量关系:水池的积水量 = 进水量 - 出水量 。 时间的初始条件可分离变量方程- 平衡高度- 当其中- 当其中- 当水池水面高度保持平衡高度,即此时流入池中水量等于流出的水量。- 单位人员管理问题单位人员管理问题合理安排进人速度和出人速度,使得单位人员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单位资金管理问题单位资金管理问题当收入资金速率一定时,合理安排支出,使得在某段时间内资金积累达到所需要求。- 森林管理问题森林管理问题主要协调植

13、树和用材的关系,使得森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渔业管理问题渔业管理问题每年捕捞的速率控制在多少时,既能保持持续发展,还能有较大的收获量。交通管理问题交通管理问题等- 思考思考2屋檐的水槽问题 房屋管理部门想在房顶的边檐安装一个檐槽,其目的是为了雨天出入方便。从屋脊到屋檐的房顶可看成是一个12米长,6米宽的矩形平面,房顶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一般在 ba- 房管部门犹豫,考虑公司的承诺能否实现。请你建立数学模型,论证这个方案的可行性。现有一公司想承接这项业务,允诺:提供一种新型的檐槽,包括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形(半径为7.5cm)的水槽和一个竖直的排水管(直径为10cm),不论天气情况如何,这种檐槽都能排

14、掉房顶的雨水。ba- 1问题的简化问题的简化水槽的容量能否足以排出雨水的问题,简化为水箱的流入流出问题。从房顶上流下的雨水量是流入量;顺垂直于房顶的排水管排出的是流出量。水槽能否在没有溢出的情况下将全部雨水排出,即就是要研究水槽中水的深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2假设假设(1)雨水垂直下落并且直接落在房顶上;(2)落在房顶上的雨水全部迅速流入水槽中;(3)直接落入水槽中的雨水可忽略不计;(4)落在房顶上的雨没有溅到外面去;(5)在排水系统中不存在一些预料不到的障碍, 象落在房顶上的杂物、树叶等。- 3符号说明符号说明有关因素有关因素因素类型因素类型符号符号单位单位降水速度输入变量rms-1时间变

15、 量ts房顶的倾斜角输入参数弧度房顶的长度输入参数dm房顶的宽度输入参数bm水槽的半径输入参数am水槽中水的高度输出变量hm水槽中水的容量变 量Vm3流入水槽的流速变 量Q1m3s-1流出水槽的流速变 量Q0m3s-1排水管的横截面积参 数Am24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建立根据速度平衡原理,对于房顶排水系统 水槽中水的容量的变化率=雨水的流入速度 - 排水管流出的速度分别是单位时间流入水槽和从水槽流出的雨水量的体积。- 表示单位时间里落在水平面上雨水的深度,雨水流b房顶的面积实际受雨的水平面积房顶上雨水的流速流入水槽的速度应是在铅垂方向的分量- 排水管的流出速度应与水槽中水的深度有关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16、- 水槽中水的体积为h- - 5模型的求解与分析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思考思考3街道下水道的布局问题- 降雨时期,街道积水达到一定程度,不但给过往行人、车辆带来不便,而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通常,在降雨强度不大的情况下,街道下水口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然而在暴雨天气,有些街道就会积水成河,造成交通阻塞等危害。合理的下水口布局应当是在强降雨情况下,也能保证街道上积水适量,不至于影响正常的行人及车辆通行。可以想象,街道上的下水口愈多,单位时间排走的雨水也就愈多,但同时,安装下水口及与之相应的铺设下水管道的费用也就愈多。因此,合理布局街道(特别是一些路况复杂的街道)下水口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试解决以

17、下两个问题:1在费用尽可能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布局街道下水口,才能在强降雨时期避免水灾;2现在测量得到西安市的四条含交叉路口(小寨十字路口)的街道下水口布局情况,请研究其布局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给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已知小寨南路南端比十字路口高1米,小寨北路北端比十字路口高0.8米,小寨东路东端比十字路口高0.5米,小寨西路西端比十字路口高0.4米)。讨论课1 平板车装箱问题平板车装箱问题2 揪出泄密三人帮揪出泄密三人帮讨论课有7 种规格的包装箱要装到两辆铁路平板车上去。包装箱的宽和高是一样的,但厚度(t,以厘米计)及重量(w,以 kg 计)是不同的。下表给出了每种包装箱的厚度、

18、重量以及数量。每辆平板车有10.2m长的地方可用来装包装箱(像面包片那样),载重为40T。由于当地货运的限制,对C5,C6,C7类的包装箱的总数由一个特别的限制:这类箱子所占的空间(厚度)不能超过302.7cm。1 平板车装箱问题平板车装箱问题C1C2C3C4C5C6C7t,cm48.752.061.372.048.752.064.0w,(kg)200030001000500400020001000件数8796648美国纽约大学库兰特研究院的计算机科学系某教授,主要从事谜题的设计及破解。最近他出版了一本艾科博士的网络谜题:给骇客与数学侦探的36道谜题(w.w.Norton,2002)。2 揪出

19、泄密三人帮揪出泄密三人帮某政府首长的九位顾问有三个泄密者,为了找到泄密三人帮,这位首长决定:每天透露一份消息给四位顾问,如果消息走漏了,他再针对这可疑的四位顾问,一次透露消息给其中三人知道。他有两个目标: 第一,最多只能走漏两次消息,一次在四人组合,另一次顶多是在三人组合时; 第二,他希望能找出一系列恰当的四人组合,既保证他能找到想要的四人组合,因此找到其中泄密的三人帮,而且他还希望提供消息的次数不超过25次。我缉私舰雷达发现距 c km处有一艘走私船正以匀速 a 沿直线行驶。缉私舰立即以最大的速度 b 追赶,若用雷达进行跟踪,保持舰的瞬时速度方向始终指向走私船,试求缉私舰追逐路线和追上的时间

20、。 五五追线问题追线问题- 1.模型假设:模型假设: 缉私舰、走私船的大小相对其运动范围小得多, 可视为两个质点。2.模型建立:模型建立:选取走私船逃跑的方向为轴方向,缉私舰在位置发现走私船在处。设在缉私舰发现走私船时算起的时间为 ,走私船到达点,缉私舰到因直线与路线相切,由几何关系得- 或为消去 ,先把上式对微分,得到代入得到oxyRD- 在上式中有负号是因为 随的减小而增大,结合前两式,得到追线的微分方程其中,上式不显含,令及则上式可化为两端积分并利用初始条件:时,得到从而要继续求是的怎样一个函数,必须进一步确定。(1)若,从而,积分上式得当时,- 即走私船被缉私舰捕捉前所跑过的距离为所用

21、的时间是(2)若,即,可得显然, 不能取零值,即缉私舰不可能追上走私船。(3)若,即,显然,缉私舰也不可能追上走私船。当时,- 确定连接两定点 A,B 的曲线,使质点在这曲线上用最短的时间由 A 滑至 B 点(忽略摩擦力和阻力)。 六六最速降线问题最速降线问题- 1.模型分析:模型分析:也许有人认为速降线应是连接A和B的直线段,其实不然。牛顿做过实验:在铅锤平面内,取同样的两个球,其中一个沿圆弧从A滑到B,另一个沿直线从A滑到B,结果发现沿圆弧的球先到B。伽利略也研究过该问题,他认为速降线是圆弧线。AoxyB- 2.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如上图取坐标系,并设想质点(象光线那样)能选择它从A滑到B

22、的路径,使所需时间尽可能短,按照光学原理(史奈尔折射定律)得出(常数)据能量守恒原理,质点在一高度处的速度,完全由其到达该高度处所损失的势能确定,而与所经路线无关,设质点质量为,重力加速度为,质点从A下滑至点时速度为,则或从这里的几何关系得- 这些方程分别来自光学、力学、微积分,结合起来,得到这就是速降线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3.模型求解:模型求解:我们要求解上面微分方程,将上式变形为- 令从而,故积分后得到这曲线过原点,故由上面第一式得,时,于是,。这样而- 若令,则联立上两式得这是摆线的标准参数方程,这种曲线是半径为的圆周上一点沿轴滚动产生的。见图。oyx- 需指出,使上图中摆线第一拱通过

23、B点的值只有一个,因若让从0增到,这一拱弧就逐渐膨大,扫过整个第一象限,因而若适当选取 ,就能使它通过B。5.模型评价:模型评价:这是伯努利对速降线问题的解法,非常奇妙,表现出惊人的想象能力。速降线问题除内在的价值外,还有巨大的意义。它是变分法的历史根源,变分法是近代分析的极有用的分支,它深刻揭示出物理世界核心里隐藏的简单性。4.结论:结论:- 又由弧长微分得从而整个下降时间是的积分,故需取极小值的积分是这是泛函的极值问题,令6.模型的进一步思考:模型的进一步思考:用变分法同样可以得到速降线的数学模型。以 表示曲线从A点算起到的弧长,有即这可化简为这和伯努利解法的结果相同。由变分法理论知,上面

24、极小值的积分方程的解所满足的欧拉方程为:- 七七人口模型人口模型l简单模型简单模型lMalthus模型模型lLogistic模型模型- 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一一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二 人口、工业化的资金、粮食、不可再生资源、环境污染三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所面临的五大问题,而人口问题是这五四大问题之首。五 人口在不断的增长, 其增长有无规律可循?六 目标:预测人口发展趋势;控制人口增长。二二建模准备建模准备三三 资料报告,公元前世界人口已接近3亿(粗略估计)。四 近一千年人口统计比较精细。看下图。- 180010人口(亿) 年1930201960301974401987501999602033100

25、我国人满为患的情况更令人担忧。据资料记载:17602人口(亿) 年19004195361974计划生育9.2199011.6200513联合国从1988年起,把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世界人口日。198911199512- 三三 建立模型建立模型1 简单模型要预报未来若干年的人口数,两个重要因素:当前的人口数人口数 ,今后这些年的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一年后,人数增加到k 年后,人口数为若想知道任何时刻的人口数,怎么办?对时间连续化!两年后,2 Malthus 模型模型马尔萨斯 ( Malthus 1766-1834)是英国的人口学家。他根据百余年的人口统计资料,于1798年提出著名

26、的 人口指数增长模型。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基本假设:基本假设: 人口净相对增长率为常数。人口净相对增长率为常数。净相对增长率是单位时间内的人口的增长量占当时的人口总数的比例。设 净相对增长率为 , 时刻人口总数为 。经 时间后人口总数为 - Malthus 模型模型求解求解- otNN0分析分析数据表明,在17001961年期间,世界人口吻合较好。在此期间,人口约35年增长一倍。按模型计算,取问题:利用此模型能预测未来吗?- 1)1960年世界人口总数为30亿,按Malthus 模型计算, 到2692年人口总数将增至地表面积为平方英尺,其中只有28%的陆地表明给每人1 平方英尺(约为9.3 平方

27、分米)的站立面积,那么,能容纳总人口必须把人堆放3 层以上。2)资源能否提供保证如此多人口的需要?以上两点说明, Malthus 模型只适用于人口相对少时的情形,当人口增多时与实际不吻合。其原因,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环境等因素对人口的继续增长的阻滞作用愈来愈明显。- 如果当人口较少时(相对资源而言)人口相对增长率可以视为常数,那么当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增长率就会随人口的继续增加而减少。为了使人口预报特别是长期预报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必须修改Malthus 模型中的人口相对增长率为常数的假设。3 Logistic模型(阻滞增长模型)模型(阻滞增长模型)假设人口相对增长率随人口的增加而线性

28、减少。假设人口相对增长率随人口的增加而线性减少。r 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令Nm为人口的最大容纳量,那么即阻滞因子Logisitic模型模型求解求解oNtNoN0NmNm/2tm人口增长最快点结论:结论: 在人 口总数达到极限值Nm的一半以前是加速生长期,过了这一点以后,生长率逐渐减小,并且趋于零。 -Logisitic模型模型调整 ,可使阻滞因子变大或缩小。更复杂的人口模型更复杂的人口模型 Gompertz模型模型- 人口模型的推广人口模型的推广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检验名画的真伪,考古年代的判断)经济领域(通货膨胀,利率,新产品的销售,广告宣传等)动植物生长规律(96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29、竞赛题)浓度的扩散(人体内药物的吸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等)Malthus 模型和 Logistic模型都是确定性模型,只考虑人口总数的连续时间模型。在研究过程中还发展了随机性模型,考虑人口年龄分布的模型等。Usher模型模型 生物种群模型生物种群模型1 简介简介种群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特定时间里占据一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有机体集合。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的时间动态及调节机理。种群分为单种群单种群和多种群。多种群。单种群的数学模型:单种群的数学模型:1)马尔萨斯马尔萨斯(Malthus)模型模型 表示 时刻的种群数量, 称为内禀增长率。2) 罗杰斯特罗杰斯特(Log

30、istic)模型模型 表示该种群的最大容纳量。应用广泛:应用广泛:细菌繁殖,元素的放射性, 岩石的剥蚀与沉积,高山的隆升, 新产品的推销,流行病的传播,谣言的传播等问题。 - 2 两种群的一般模型两种群的一般模型 两种群生活在同一自然环境下,存在下面三种情形,相互竞争、相互依存、弱肉强食。 设甲、乙两种群在 时刻的数量为 ,则线性化,得 - 1) 表示甲(乙)种群的自然生长率;2) 表示甲(乙)种群为非密度制约,3) 表示甲(乙)种群为密度制约;3) 表示甲、乙种群相互竞争;4)4) 表示甲、乙种群相互依存;5) 表示甲、乙种群为弱肉强食(捕食与被捕食)。- 3三种群的一般模型三种群的一般模型

31、三种群相互之间的作用要比两种群更复杂,但建立模型的思想和方法是相同的。在三种群中每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仍可归结为:相互竞争、相互依存、弱肉强食。三种群两两关系不同的组合就得到种类繁多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用方程组表示,或用图形表示。记三个种群分别为123并约定 1)种群 供食于种群 表示为 12122)种群 为密度制约可表示为113)种群 不主要靠吃本系统(1,2,3个种群组成的系统)为生,114)种群 与种群 相互竞争:12125)种群 与种群 互惠共存:1212)如,设A,B,C三种群为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则三者关系有三种:两个食饵种群,一个捕食者种群。一个食饵种群,两个捕食者种群。捕食链。CB

32、ACBACBA- 下面对于食饵种群增长是线性密度制约,两种群间的影响都是线性的,建立其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Volterra模型)(1)两个食饵种群A,B,一个捕食者种群C 。设 A,B,C t 时刻的密度分别为假设:C 种群主要以A,B种群为食饵, A,B不存在时,C 要逐渐绝灭,C 不是密度制约的; A,B种群不靠本系统为生,它们为密度制约且相互竞争。图示如下:- CBA()- (2)一个食饵种群A,两个捕食者种群B , C 。ACB()- ACB)- ACB)(2)捕食链:A是B的食饵, B是C的食饵。- ACB)- ACB)- ACB)- 3 竞争系统竞争系统问题:问题:甲、乙两种群,生

33、活在同一自然环境下,争夺有限 的同一种食物。试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演变的最后结局。假设 甲、乙两种群服从Logistic规律,则其模型为 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群的最大容纳量, 表示一个乙(甲)消耗的资源相当于 个甲(乙)所消耗的资源。令 ,若 表明竞争 非常激烈。4 分析讨论(用定性理论方法)分析讨论(用定性理论方法)1) 易求得奇点为2) 考察对应的线性系统 的特征值为 均大于零, 是不稳定的结点; 的特征值为 ,所以,当即 , 为稳定的结点;当 , 为鞍点; 的特征值为 ,所以,当 为稳定的结点, , 为鞍点。 o鞍点稳定结点不稳定结点奇点的性态和轨线走向奇点的性态和轨线走向奇点的性态和轨线走

34、向奇点的性态和轨线走向o不稳定结点鞍点稳定结点综合考虑,当 时, 当 时,3) 考虑原竞争系统(1) 由一次近似理论的定理,系统(1)与其 线性系统在奇点的性态相同。结论结论:当两种生物在同一生存环境中相互竞争时,且 其结果必是一种生物灭绝,而另一种趋于环境容许的最大数量,具体结果则取决于 的大小,条件 表明:在一个乙的存在对资源的消耗相当于 个甲的条件下,资源所能供养的甲的最大数量大于能供养乙的最大数量的 倍,即甲对资源的竞争能力超过乙时,甲占优势,最终获胜。 思考题思考题1 对于竞争系统讨论 的情形。- 天然草原的生息繁衍,已形成自身特有的生物链,且对人类生存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人为破

35、坏(如过度放牧、猎杀动物及采挖草药等)使草原生态每况愈下,日渐衰竭。据2000年8月6日北京晚报载:“受利益驱使,有些人不顾国家法律和当地政府禁令,在呼伦贝尔草原大肆采挖中草药,致使草原严重受损。据此,有关专家推断,10年之内,该草原将变成荒漠。” 2 草原命运草原命运为了天然草原的生息繁衍和可持续发展,完成以下工作:(1)建立草原自然生长规律模型,描述人为破坏对草原生长的影响过程;(2)论证或驳斥报载消息中专家的推断,如果立即停止对草原的一切破坏,10年后的情形如何?(3)寻找导致草原消失的临界条件,给出草原生长的挽救方案,并对挽救效果进行预测。- 一 问题的提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给

36、人们带来了许多灾难。一场战争的结局怎样,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同样也引起了数学家们的注意,能用数量关系来预测战争的胜负吗? F.W.Lanchester 首先提出了一些预测战争结局的数学模型,后来人们对这些模型作了改进和进一步的解释,用以分析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争,如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日硫黄岛之战和1975年结束的越南战争。 Lanchester作战模型虽然比较简单,对局部战争还是有参考价值,为研究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借鉴的示例。八八兰彻斯特(兰彻斯特(Lanchester)作战模型作战模型分析:1)影响战争的因素:2) 兵员的多少,武器的配备,指挥员的艺术,地理位置的3)优劣,士气的高低

37、,兵员素质的高低,后勤供应充分与否等。2)抓主要矛盾:3) 兵员的多少,武器的配备,指挥员的艺术。若武器配备4)与指挥员水平相当,则重中之重便是兵员多少的问题。问题问题:两军对垒,甲军有 个士兵,乙军有 个士兵,试计算战斗过程中双方的伤亡情况,并预测战斗的结局。2假设:1)甲、乙双方的战斗力完全取决于两军的人数。设 2) 时刻甲、乙双方的人数分别为 3)2) 甲、乙双方人员的变化主要是战斗减员、非战斗减4) 员和增援部队。以甲方为例,设 5) 分别表示非战斗减员率、战斗减员率和增援率。6) 则有7)3) 假设i)i) 正规战争正规战争:甲方的战斗减员率与乙方的士兵数成正比,即 , 表是乙方每个

38、士兵对甲方士兵的杀伤力,称为乙方的战斗有效系数乙方的战斗有效系数。进一步可分解为 乙方的射击率(单位时间内乙方每个士兵的射击次数) 乙方每次射击的命中率。ii) ii) 游击战游击战: 甲方的战斗减员率不仅与乙方的士兵数成正比,而且与甲方士兵数成正比,即 而乙方的战斗有效系数可分解为 表示甲方士兵的活动范围的面积; 表示乙方每个士兵每次射击的有效区域的面积。3 建模1)正规战争:正规部队与正规部队作战2) 游击战争:游击队与游击队作战3) 混合战争:正规部队与游击部队作战- 4求解与分析5不考虑增援,即孤军作战;同时忽略非战斗减员。1)正规战争 其奇点 为鞍点。2) 3) 即轨线方向沿此直线指

39、向原点,双方战平。4) 轴为虚轴,轨线与 轴有交点 ,即存在 5) ,使 ,这表明乙方获胜;6)同理可知当 ,甲方获胜。- - 进一步分析乙方取胜的条件乙方取胜的条件当即乙方想要获胜必须增加最初战斗力和战斗有效系数。当 增加2倍时, 也增加2倍;当 增加2倍时, 却增加4倍。这正是两军作战时LanchesterLanchester平方定律平方定律的意义,说明兵员增加战斗力大大加强。现在,解决开始所提的问题。问题问题:两军对垒,甲军有 个士兵,乙军有 个士兵,试计算战斗过程中双方的伤亡情况,并预测战斗的结局。- 若因此,甲军胜利,乙军失败。存在时刻当 时,由计算得即甲军战死13人,乙军50人全军覆灭。 - 2) 游击战争- 3) 混合战争(甲方为游击战,乙方为正规战)若以正规部队作战的乙方火力较强,但其对方活动范围较大。可设则即 ,乙方必须10倍于甲方的兵力方可取胜。美越战争中,美国最多能派出6倍于越南的兵力,因此结局是美国不得不接受和谈并撤军,而越南获胜。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1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