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7431974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29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41 笔记 1 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普通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3、普遍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4、认知 :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想象等。5、情绪和情感 :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6、意志 :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7、需要 :对维持和发展

2、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8、动机 :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9、能力 :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10、 人格: (个性)批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1、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先有心理过程,而后

3、逐渐形成了人格。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的作用。12、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识记):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动植物和植物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像环节动物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索,它们只具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它们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对事物外部的整体加以认识了;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

4、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1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似的机械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心理上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这种主观映象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

5、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应该把心理和物质对立起来,不能混淆,否则会犯唯心主义或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14、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心理是在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15、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领会):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1 页2

6、 / 41 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16、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7、学派的纷争代表人物(识记):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钠研究化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内省的方法行为主义学派美华生环境决定论观点抛开意识,探索刺激和反应()关系格式塔心理学派德魏特海墨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完形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和作用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不仅注重对意识的研究,而且开始了对无意识研究(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18、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人本主义心理学

7、美罗杰斯马斯洛人格方面的研究心理学的第三势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19、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0、方法: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和方法。、 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来分析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口头访谈问卷回卷法、 个案法: 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 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和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自变量: 由实验者

8、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因变量: (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控制变量: 除自变量之外的一切能够对被试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例: 研究不同的对记忆效果影响的记忆记忆方法因变量记忆效果自变量记忆材料、性别年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环境控制变量21、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的定义(识记):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组成: 细胞体、树突、轴突。22、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脑:对(有感觉的,有运动的,有混合的)脊:对,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运动。自主:(一般不受意识支配)交感:唤醒有机体,调节有机体能量。副交感

9、: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平衡2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脊髓、脑干、间脑、小脑(识记):中枢 NS 是指大量的NC 集中的地区脊髓大脑中枢 NS 最低的中枢外周 NS 的脊 N 胞体、构成NF 脑干:脑的最古老部位延脑脑桥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等胜利活动的主要机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1 页3 / 41 中脑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脑桥 NF 上下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大脑与小脑以及两个小脑半球之间的NF 的通道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脑干网状结构许多散在的

10、N 核团和上下行NF 的交织构成是调节瞳孔与觉醒的N 结构使集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间脑:丘脑:控制睡眠和觉醒中起重要作用。下丘脑: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S的活动,激活情绪。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紧张度,实现没有意和不随意运动的机构。24、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识记):大脑大脑皮层指外层聚集的N 细胞体大脑白质指内部是髓鞘化了的NF 几个裂缝中央裂:把两个半球分开的裂缝核裂:大脑与小脑分开外侧裂:左右两侧的裂缝25、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领会):(称单侧化)右利手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右半球:不需言语参加的空间知觉形

11、象思维音乐美术情绪表达识别能力占优势左利手有的和右利手相反,有的则没有单侧化现象若又利手的人左半球损伤,则言语功能障碍而且难以在右半球再建言语中枢布洛卡区 :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损伤运动性失语(表达性失语)法布洛卡割裂脑实验 :右利手左半球言语功能优势美斯佩里右半秋空间知觉优势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系统、垂体腺、甲状腺(识记):(一) 垂体腺: 受丘脑控制垂体前叶:影响生长速度、生长持续时间,并影响其它腺体活动。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影响分娩,乳汁分泌。(二) 肾上腺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类固醇,对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有重要影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与自主N

12、S 中交感 NS 活动所引起 的 现 象 类似。26、 兴奋和意志: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兴奋: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活动状态转为活动或较强状态。抑制: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强活动状态转为静息或较弱状态。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27、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 机体在 NS 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规律性回答。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N 通路。由感受器、传入N、反射中枢、传出N、效应器组成。反馈: 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N 中枢,使N 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3 页,共 41 页4 / 41 28、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 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研究将无关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多项结合后形成的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斯金纳研究的对动物所进行的某种活动或操作的奖励。29、第一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30、 知觉的种类(识记)(领会):物体知觉:对物体的知觉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 对物体的知觉: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

14、判断远近距离的知觉。双眼视觉: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是判断远近的主要据。相对运动时,近物移动快,远物移动慢;(立体电影,立体摄影。)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生物钟: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外部行为节律性的变化。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似动现象(动景现象)(现象):物体在空间中并没位移。(电影、霓虹灯动感、路牌广告中画面变化)却被知觉为变动。、 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外表、言谈、举止、表情。影响因素: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光圈效应)、定势效应、投射效应。角色知觉: 自我、他人、角色、人际人际知觉:自我知觉:31、特殊的知觉现象:错

15、觉: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不正确知觉。几何图形错觉形重错觉:等重的棉和铁。方位错觉:飞行在海上易产生倒飞现象(不是幻觉)。运动错觉:对比错觉,时间错觉。幻觉: 虚幻的,不正常的知觉,。“无中生有”、“无意想象”。32、知觉与感觉的区别:概念: 整体的反应;个别属性的反应。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个别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影响因素: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受刺激物的性质影响。表象的这种特性使它发挥了从知觉到思维的桥梁作用。还是思维的感性依托,它给想象提供情报素材。33、记忆的定义(识记):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人心理发展的奠基石。34、 记忆的种类(领会):形象记忆

16、: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的记忆。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对语词概括的多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1 页5 / 41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35、 记忆的过程(领会):识记 :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按目的性分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按理解性分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回忆: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

17、过的材料识记: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识忆和回忆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通过回忆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永久性暂时性提笔忘字德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实验和研究的创始人。保持曲线: 保持量与间隔时间关系是负加速度型曲线,速度先快后慢。36、 表象的定义:是对过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出现的象也叫表象。37、表象的作用:既有直观形象性,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又是从感知向思维过度的中间环节,因为表象的直观形永性像知觉,概括性像思维。38、认知心理学,记忆,人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

18、,储存提取的过程。瞬时记忆(感觉回忆)(感觉登记):外界刺激人的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遐想内迅速被登记和保留特点:、是外界刺激人的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的登记,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瞬时记忆容量很大(比特),保留时间很短,斯波林部分报告法、若对此信息加以以注意,可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消失。短时记忆(领会):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出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特点: 、容量有限,一般在,即个工程,易受干扰,发生遗忘。、语言文字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形象。、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可被意识到。、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可转入长

19、时记忆S。长时记忆(领会):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特点: 、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数量都是无限的。、编码语义编码:用语词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以感觉映象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人们是意识不到的。、和时记忆力的的遗忘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的。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1 页6 / 41

20、 39、思维的定义(识记):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间接性: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甚至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进行反映,还包括人能对没发生的事物作出预见。概括性: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40、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领会):基本过程: 分析: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过程。综合: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体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又是思维两个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方面。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舍弃非

21、本质属性和特征。概括:把抽取出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一起的过程,概括得出概念。比较:对事物进行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点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分类:把具有共同点的事物归为一类的过程。41、 需要的层次理论(识记)(领会):美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42、 动机(识记)(领会)、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激发活动的动机(领会)。、 定义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动机:需要、内驱力、诱因、情绪。、种类:() 生理性动机(驱力或内驱力):(吃饭、穿衣、休息、

22、休息性欲)由机体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人口兴趣、爱好)以人类的社会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原始动机:生而具有,以人的本能为基础的动机。习得动机:通过学习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动机,即后天获得的动机。() 有意动机: 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动机及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无意动机: 没有意识到或清楚的意识到的动机。定势: 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意识、记忆、思维、行为、态度都会起到重要作用(知觉的定势作用、思维的定势作用)()内在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学习)外在动机: 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为获奖而学

23、习)思维习惯定势作用:你认为某学生好,评分时,自己不自觉地给他高分。知觉的定势作用:把放在数字里读,放在英文字母里读B43、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识记)(领会)、 定义: 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与主题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情绪、情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或者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不同与认识过程,因为认识过程是以形象和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外界事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1 页7 / 41 情绪、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

24、式,即人的表情(面部表情是鉴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标志。)情绪、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情绪是 感情反映的过程,是脑的活动过程(人、动物、)情感 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主义的感情。感情: 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为区别于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的过程和同一的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4、 情绪理论:() 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强调: 情绪和植物性活动的关系。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美詹姆斯: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先有身体上的变化,对变化的知觉才

25、是情趣。(因为哭才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斗才害怕)丹麦兰格:强调血液系统的变化和情绪发生的关系。植物支配作用血管扩张,产生愉快情绪。植物活动血管收缩,器官痉挛,产生恐怖情绪。()情绪的丘脑理论(识记)(领会):美坎农: 情绪的生理机制在中枢的丘脑。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向上传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引起生理变化。故: 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 情绪的认知理论:美沙赫特:情绪的产生是由外部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对外部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决定作用(辛格 ) ()、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 直接把情绪看作动机,情绪正

26、起着放大心理过程的作用。不仅如此,情绪本身可以离开内驱力的信号而起到动机的作用。伊扎德: 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提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还认为:情绪是新皮质发展的产物,随新皮质体积的增长和功能分化使情绪具有多种大样的适应功能。也只有这样,情绪在生存和适应中才起到了核心的作用。45、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的纬度的两极性情绪情感变化的纬度(识记)(领会):指对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每一种特征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特征的状态。动力性: 赠力,减力;激动度: 激动,平静;强度: 强,若;紧张度: 紧张,轻松。紧张程度依赖与情景的紧迫程度个体的

27、心理准备应变能力46 情绪的内容来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识记):47、 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识记):情绪分类从内容分基本情绪:情绪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1 页8 / 41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敌意、焦虑。从状态分心境(心情):一种微弱、持久而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爆发式的、保持时间短的情绪体验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映和外部行为表现。积极,消极。人的认识范围变的狭窄,分析能力、自控能力降低。应激:出现突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

28、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48、 情感的种类种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识记):道德感 :按一定的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美感 :按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品所产生的主观体验。美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对立统一。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对未来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认知的兴趣。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怀疑、自信、惊讶。解决问题时的喜悦都是理智感)49、什么是意志意志的定义(识记)、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领会):50、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识记)(领会)、执

29、行阶段(识记)(领会):、 定义: 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基本阶段:准备阶段: 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会遇到冲突。执行阶段: 既要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又要克制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不断审视自己的计划,及时修正计划。51、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的一种心理特征。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动力特点方面的心理特征。性格:表现在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52、气质定义: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30、一个人言谈举止的敏捷性注意力集中的程度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思维的灵活性情绪产生的快慢、强弱程度情绪的稳定性和变化的速度意志努力的强度53、 气质类型学说(领会):古希腊希波克拉特四种体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体液说: 希波克拉特:朴素唯物主义、人体内有四种体液黄胆汁胆汁质,血液多血质,黏液黏液度,黑胆汁抑郁质、 体型说: 德克雷奇M 尔躁狂抑郁症矮胖型精神分裂症瘦弱型瘦弱型强壮型发育异常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1 页9 / 41 认为:正常人与精神病人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美

31、谢尔顿人的体型由胚叶决定。斯蒂文斯胎儿的胚叶发育状已经决定了他的气质类型。、 血型说: 日古川竹三:型:消极保守,焦虑多疑,冷静,缺乏果断,富于情感。型:积极进取,灵活好动,善交际,爱说寡信,多管闲事。型:大胆好胜,自信,意志坚强,爱支配人。型:外表象血型人,内在却象血型人、 激素说: 美伯曼甲状腺型:过多:精神饱满,意志坚强,感知灵敏不足:迟缓、冷淡、痴呆、被动垂体腺型:智慧、聪颖肾上腺型:易激动性腺型:性别角色突出54、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领会)、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抑制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征:强度、平衡型、灵活性神经活动的广度:指能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以及持久工作

32、的能力。神经过程的平衡型: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力量是否平衡。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指兴奋和抑制的两种过程的相互转化的难易程度,有灵活不灵活之分。、 高级活动类型:两种基本过程的三个特征之间不同组合,理论上种活动类型。、 气质的特征:感受性、耐受型、反映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指向性。4、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识记):()胆汁质: 过程的特征是强但不平衡,感受性第一,耐受性高。显得: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性高,但心理变化强烈,脾气暴躁,难于自我克制。()多血质 :过程的特征是强、平衡、灵活。感受性第一,耐受性高。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映速度,注意转移的速度都较快,气质外向

33、。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善交际,不怯生,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抑郁质: 过程的特征是:弱、而且兴奋过程更弱,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机智,胆小,孤僻,寡欢,爱独处,不爱交往,做事认真仔细,动作迟缓,防御反映明显。()黏液质: 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稳,踏踏实实,易循规蹈矩,注意力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55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气质的稳定性和可素性()、气质的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高低,但影响工作效率。()、气

34、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气质类型影响健康56、性格 : 是一个人在对显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1 页10 / 41 态度: 是一个人对任务或思想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它是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气质:更多体现了人的生物属性性格:更多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性格差异,核心是:性格差异。前苏联: 强调气质、性格间的性质不同。都把气质、性格看成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西方: 更多看到它们在行为中的融合。57、

35、性格的结构:性格的上述特征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有机组成一个整体,并不是相互分离的,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的组合。常常是在不同场合会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韧性、统一性。58、人格理论(应用)、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相互交织,形成有机整体。本我原始的人自我现实的人超我道德的人、 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指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指向内部叫内向;指向外部叫外向,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根据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占优势,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把物质看作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评价

36、人格的基本单位。分为:共同物质: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个人所独有的特质,它代表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首要特质: 影响个体多方面行为的特质,最典型,最具概括性,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中心特质: 决定一个人的一类行为而不是全部,一个人身上个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在特殊场合下才表现出来的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因素分析法:提出一个基于人格特质理论模型。表面特质: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那些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的特质。、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两个维度内外向:情绪的稳定性:坐标轴、直角坐标系、四个象限,四种不同类型的

37、人格。主张: 特征群,类型实际上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格的描述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具层次性。(艾森克、巴甫洛夫的理论都支持了希波克的两种气质类型。)笔记 2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 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他人的影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隐含的影响。2). 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强调以习惯来解释人类行为。3). 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精选学习资料 -

38、-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1 页11 / 41 2、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识记)1). 微观的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2). 中观的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3). 宏观的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4、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识记)1)、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1.

39、时间:古希腊19 世纪上半叶2. 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3. 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1. 时间: 19 世纪中叶 20 世纪初2. 特点:对社会经验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行3. 要点:( 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a. 拉扎鲁斯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 b.谢夫勒以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 c.冯特民族心理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a. 塔尔德模仿律 b.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c.列朋群众心理学,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顶峰(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孤独

40、社会心理学导论(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费洛伊德理论基础是潜意识,性本能和本我、自及超我的人格理论。著作有:梦的解读、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幻觉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等。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1. 时间: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2. 特点:( 1)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2)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3)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3. 要点:( 1)实证方法:先驱是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德国的莫德(2)实验方法:a. 奥尔波特:提出社会促进的概念,社会心理学 b.墨菲夫妇:实验社会心理学(3)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4)二战后的特征:a. 研究领域拓宽

41、,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 b.理论向多元化发展,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与预测行为 c.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5)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学者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概念5、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识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41 页12 / 41 1). 客观性原则2). 系统性原则3). 理论结合实际原则4). 伦理原则6、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 观察法(应用)(领会)(1)自然观察:特点: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自然观察试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2)参与观察:特点: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能

42、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采用参与观察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负面影响。2. 调查法(亦称询问法)(应用)(1)访谈法:特点:a. 访谈者必须在双方人际沟通中取得信任,使被访者积极配合 b.具有特点的目的性和一套访谈提纲设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分类: a. 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b.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访谈过程与技巧:a. 准备工作 b.接近被访谈者 c.应对拒绝的技巧 d.谈话与提问技巧 e.追问技巧(2)问卷法: 特点: a. 标准化程度较高 b.收效快类型: a. 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 b.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结构: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答案、计算机编码、调查实施

43、记录、结束语3. 档案研究法(1)优点:对研究对象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2)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4. 实验法(1)基本概念:a. 自变量:研究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多指能影响、决定及改变行为的客观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动机、态度等 b.因变量:跟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多指被试者的心理反应与行为 c.信度、效度等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7、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定义: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论。行为主义主要的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2)简史: a. 行为主义早期的代表:俄国的巴甫洛夫,美

44、国的沃森 b.发展了行为主义:赫尔、斯金纳 c.用学习的原则研究人的社会行为:M勒、多拉德 d.提出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沃尔斯特(3)学习机制 :a. 联想 : 古典条件反射b. 强化 : 行为后的奖赏(正强化)与惩罚(负强化)作为强化,能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41 页13 / 41 (4)观察学习:a.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8、社会化概念(识记)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个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

45、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9、再社会化(识记)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10、社会化的内容(识记)(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4)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11、社会化的条

46、件(识记)(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2)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人类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12、社会化的载体(识记)(1)家庭: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2)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3)大众传播媒介: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4)参

47、照群体: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空间。参照群体的作用是规范和比较,前者向个体提供指导行为的参照框架,后者则向个体提供自我判断的标准。13、政治社会化(1)个体学会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有相应的态度和行为。(2)目的:将个体培养成一个合格公民,使之效力于本社会制度。(3)核心内容: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4)爱国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a. 国家形象阶段 b.抽象国家观念阶段 c.国家组织系统阶段14、道德社会化(领会)(1)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2)三个方

48、面:a. 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b.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形式是直觉的体验,形象的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41 页14 / 41 验,深层次的体验。内容是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 c.道德行为: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15、性别角色社会化(1)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2)有关描述:a. 性: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

49、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 b.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性别角色:表示男女在社会行为方式的差异(3)a.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 b.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和社会从多方面强化了男女两性的角色差异16、语言社会化(1)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17、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1)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2)M 德使用社会角色来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这个概念有助于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角

50、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3)角色理论是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解释个体行为并研究其中规律18、社会角色的分类(1)按获得方式分:先赋角色、成就角色(2)按行为规范化程度分:规定型角色、开放型角色(3)按功能分:功力型角色、表现型角色(4)按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19、角色扮演过程(识记)(1)角色期待: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2)角色领悟: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来进行的(3)角色实践: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发展是个体实

51、际表现的角色20、角色失调(领会)(1)角色冲突: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是角色冲突。既有角色间的冲突,也有角色内的冲突(2)角色不清:个体对其所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个体在角色不清时往往会产生应激与不满足感。(3)角色中断: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4)角色失败:这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21、社会知觉的范围1. 对他人表情的知觉:2. 对他人人各的知觉:22、影响社会知

52、觉的主观因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41 页15 / 41 1. 认知者的经验:经验不同,认知者对相同的认知对象会有不同的结果。2.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由于动机和兴趣不同,个体选择认知对象会有所不同。3. 认知者的情绪: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他人赋予积极品质,用积极的“目光”知觉他人;反之则用消极“目光”去知觉他人。23、图式(识记)1. 概念: 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的图式。2.作用: (1)影响个体对

53、他人的知觉:个体知觉他人,所看见的是其想看见的东西,即用图式解释知觉对象(2)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个体知觉他人,往往与图式有关的信息处于注意中心。(3)影响记忆:个体知觉他人能记住的,是其以前知道的东西。(4)影响自我知觉:认知者如果建立了自我图式,就会据此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自我图式:个体在以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认知。社会认知过程中图式作用方式流程图24、印象及其形成的概念1. 印象:指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是个体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2. 印象形成:个体首次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个体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等,明确它对个体的意义以使个体

54、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3. 第一印象:亦称初次印象,素不相识的两个个体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25、印象形成的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识记)(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 刻版印象与定型(识记)新事件输入对此事件有没有主动图式产生推理存贮事件存贮推理长时记忆输出信息关于事件的寻找相应的图式图示找到了吗?创造新图示没有是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41 页16 / 41 (1)刻版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2)定型:如果刻版印象是针对某一群体成员则称为定型。(3)作用:

55、 a. 积极作用:使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b.消极作用:容易形成偏见26、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 加法模式:人们总体印象的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把他人的诸特征的评价分值累加。2. 平均模式: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3. 加权平均模式:根据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权数,然后将权数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27、印象整饰(领会)1. 印象整饰的概念:亦称印象管理。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他人印象符合个体期待。2. 印象整饰的作用: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动一种方式

56、。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整饰。3. 印象整饰的策略:28、归因的概念(领会)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一种普遍需要。29、行为原因的分类(识记)1. 内因与外因:a. 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各人特征。如将行为原因归于各人特征,成为内归因。 b.外因: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如果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课程可称之为外归因或情景归因。 c.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之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

57、归因叫做综合归因。30、控制点理论(识记,领会)1. 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认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2. 内控者: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人的内部,称为内控者。他们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3. 外控者: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状况,而个人努力是无济于事。这类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控制点在个人的外部,称为外控者。他们的态度

58、与行为方式是不可取的。31、成就动机1. 成就动机(领会):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即个体在广泛背景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2. 抱负水平(领会):(1)个体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成就动机的强弱。(2)抱负水平与个体以往成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可提高抱负水平,失败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3.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识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41 页17 / 41 4. 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识记):(1)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

59、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即家长对其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越强。从小就培养儿童的成就感,这是自我实现者高峰体验的基础。( 2)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动机氛围有益于个体成就动机的提高。32、社会赞许动机(识记)1. 社会赞许动机的作用: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发展非常重要。产生积极的约束作用。2. 社会规范对赞许动机的影响:社会赞许动机是学习的产物。个体在婴幼时期的赞许动机以成人,主要是父母的规范为标准;在儿童及青年时期,同辈群体的赞许,即同辈群体的规范的影响往往超过成人。33、侵犯1. 侵犯的构成(领会):广义的侵犯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狭义的侵犯专指反

60、社会的侵犯。( 1)伤害行为:身体伤害和言语伤害(2)侵犯动机(侵犯意图),侵犯行为的原因(3)社会评价: a. 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侵犯具有反社会性质 b.维持社会规范与准则的侵犯是亲社会性质的 c.介乎二者之间的侵犯,即被认可的侵犯。2. 侵犯的原因(识记):(1)本能论的解释:a. 费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使人遵循快乐原则行事,自我保存本能使人适应环境避害趋利。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必须宣泄出来,否则于身心健康不利。 b. 罗伦茨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其生存意义很重要。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侵犯及

61、其“升级”,要采取耗散侵犯本能的办法。(2)挫折侵犯学说(识记):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a. 多拉德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存在为条件。这种学说有三个主要观点:其一,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其二,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其三,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b.M 勒认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并不一定引起侵犯。c. 伯克威茨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侵犯的发生还

62、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与侵犯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3)社会学习论的观点:班杜拉认为: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学习是侵犯的主要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消除侵犯。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是强化、联想和模仿。34、利他(领会)1. 利他的性质:(1)利他是一种亲社会行为(2)利他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41 页18 / 41 (3)利他行为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其特征是以完全有利于他认为目标。2. 利他产生的条件:(1)外部因素 :a. 自然环境 b.社会情境:他人在

63、场,人数越多,利他越少。 c.时间压力:时间紧迫,难于利他。 d.理他对象的特点:与利他者相似的人(态度,价值观)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的人(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a. 心境(愉悦) b.内疚 c.人格(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他人的同情与理解都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3)利他技能:更多救助技能与手段3. 对利他行为的解释:(1)生物学观点:动物有以个体的“自我牺牲”换取物种存在的本能。(2)社会交换论观点:利他是一种社会交换。利他者的付出是帮助他人,其收益是自我价值的提高和焦虑的减小。35、态度的概念(领会)1. 态度的概念: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具有:a.评价性

64、; b. 内在性; c. 对象性; d. 稳定性2. 态度的成分:C、A、B统称为态度的ABC模式3. 态度与价值:态度来源于价值,价值是态度的核心。个体的态度取决于这一对象的价值。价值大小决定态度程度强弱。36、态度的功能37、态度的维度1. 方向:即态度指向,个体对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或是否定指向。2. 强度:即态度方向的程度。3. 深度: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4. 向中度:某种态度在态度体系及相关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5. 外显度:个体在某一态度上的外显度是在其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的外露程度。38、态度的形成(识记)美国的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1. 服从

65、:态度形成的开始,个体总是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受外因控制,服从是表面的、暂时的。2. 认同: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主动趋同于对象,情感因素起明显作用,认同依赖于对象对个体的吸引力。3. 内化: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称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内化是个体原有态度与所认同的态度协调过程,是以理智,即人之成分为基础的。39、 态度转变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某种信息或意见而引起变化。态度转变过程就是说服的过程。态度转变模型(识记)精选学习资料 - -

66、-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41 页19 / 41 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1. 传递者:( 1)信息的传递者:威信与接受者的相似性都影响他提出的信息的说服效果,均成正相关。( 2)说服的意图:a. 认为传递者刻意影响他们则不易改变态度 b.认为传递者没有操纵自己的意图,心理上没有抗拒,对信息的接受较好,易于转变态度。( 3)说服者的吸引力: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因而容易接受他的说服。2. 沟通信息:(1)信息差异: a. 传递者的威信较高,差异越大,引发的态度转变就越大。 b.传递者的威信较低,差异适中,引发的态

67、度改变也较大。(2)畏惧:与态度转变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畏惧的唤起能增强说服效果。 a.畏惧太强烈,引起接受者心理防御否定畏惧本身,态度转变较少。 b.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3)信息倾向性:a. 对一般公众,单一倾向信息说服效果较好。 b.对文化水平高的信息接受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说服效果较好。3. 接受者:( 1)原有的态度与信念:a. 已经内化的态度作为接受者信念的一部分,难于改变 b.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改变。( 2)接受者的人格因素:a. 依赖性较强的接受者信服权威,比较容易接受说服。 b.自尊较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

68、改变态度。 C.社会赞许动机的强弱也是影响因素。高社会赞许动机的接受者易受他人及公众影响,易于接受说服。( 3)个体在面临改变态度的压力时,其逆反心理,心理惯性等心理倾向会使其拒绝他人的影响,从而影响态度转变。4. 情境:( 1)预先警告:双重作用。如接受者原有态度不够坚定,预先警告可促使其态度改变;但预告也可能有抵制说服的作用。(2)分心: a. 如果分心使接受者分散了对沟通信息的注意,将会减弱他对说服者传递者沟通信息目 标 ( 接 受情境可信意图差距畏惧信念人格警告分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41 页20

69、/ 41 的防御和阻抗,从而促进态度转变。 b.如果分心干扰了说服过程本身,使接受者得不到沟通信息则会削弱说服效果。(3)重复: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 a.中等频率的重复,效果较好。 b.重复频率过低或过高,说服的效果均不好。40、态度转变理论1. 海德的平衡理论(1)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人们在改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的改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2)他提出PO X模式2. 认知失调论(1)费斯廷格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致。(2)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可能有四种原因:a. 逻辑的矛盾 b.文化价值冲突

70、c.观念的矛盾 d.新旧经验相悖(3)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a. 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二个认知因素协调 b.引起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 c.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3. 社会交换论(识记)(1)这种理论从个体对得失权衡与比较后产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的角度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认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2)态度持有者不是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对诱因周密计算的选择者。(3)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的代数和。41、沟通的概念(领会)1.沟通: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2.人际沟通:个体与

71、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3.大众沟通:也称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沟通过程。42、沟通的结构(识记)1.信息源: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2.信息:沟通者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在各种符号中,最重要的是词语。3.通道:沟通的信息载体4.信息接受者:沟通的另一方5.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相互过程6.障碍7.背景:沟通发生时的情景43、沟通的功能1.获取信息的手段2.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3.满足要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5.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效率

72、的提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41 页21 / 41 44、人际沟通的分类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组织系统分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按信息流动方向分3.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以信息源及接受者的位置分4.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按沟通形式分45、沟通网络a)1.正式沟通网络:a)2.非正式沟通网络:46、体语:(领会)体语是身体语言的简称。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47、目光与面部表情(识记)1.目光:( 1)眼

73、睛是最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人的情绪、态度和情感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显示出来。人的情绪由中性向愉悦改变,瞳孔会不自觉变大;对使人厌恶的刺激物,瞳孔反应是明显缩小。( 2)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2.面部表情:(1)表现愉悦的关键部位:嘴、颊、眉、额表现厌恶的关键部位:鼻、颊、嘴表现哀伤的关键部位:眉、额、眼睛、眼睑表现恐惧的关键部位:眼睛、眼睑(2)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目光与面部表情是相互一致的。在特殊情况下,个体的目光与面部表情会出现分离。此时,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是目光而非面部表情。48、身体运动和触摸1.身体运动: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手势语占重要地位。2.触摸:(

74、1)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2)每一个体都有被触摸的需要。个体不仅对触摸感到愉悦,而且对触摸对象产生情感依恋。49、姿势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50、人际距离(识记,领会)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别等1.公众距离 12 25 呎2.社交距离 4 12 呎3.个人距离 1.5 4 呎4.亲密距离 0 18 吋(注: 1呎 0.3048M,1吋 25.4 毫 M)51、暗示1. 暗示的概念(识记,领会):(1)概念: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

75、观点或者按照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2)三个环节:(1)暗示者(2)暗示信息(3)被暗示者2.暗示的分类:(1)信息来源:a.他人暗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41 页22 / 41 b.自我暗示(2)暗示者的目的:a.有意暗示 b.无意暗示(3)暗示双方的接触关系: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4)暗示效果: a.暗示(达到了暗示者的预期效果) b.反暗示(达到了相反的效果)3.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1)暗示者的社会地位、权力、威望、人格魅力(2)被暗示者独立性、自信心、知识水平(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是按时者效

76、果的客观因素52、社会感染1.社会感染的概念(识记,领会):(1)概念:是一种通过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2)特点: a.双向性b.爆发性c.接受的迅速性2.社会感染的分类:(1)个体间的感染(社会感染中最常见的形式)(2)大众传煤的感染(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重要特征是:循环反应)3.模仿、暗示、社会感染作为社会影响的三种形式属于社会心理现象。53、爱情的概念(领会) 1.概念: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2. 特点:( 1)异性恋(2)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

77、成熟(3)是一种高级情感(4)建立在生理基础上(5)基本倾向是奉献54、爱情的发展阶段(识记)1.取样和评估:主要因素是交往的收益与成本及其相抵消后的赢余2.互惠:双方可能交换收益,同时力求降低成本3.承诺:双方关系相对固定4.制度化:希望能通过契约形式将双方关系制度化55、爱情的形式1.激情式2.友谊式3.游戏式4.占有式5.逻辑式6.忘我式56、爱情三角形1.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2.激情(魅力与性吸引)3.承诺(决策、承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41 页23 / 41 57、婚姻的概念(领

78、会)1.概念:婚姻是男女个人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和基础。2.本质:社会性,即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建立的。夫妻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3.动机:经济、繁衍和爱情4.现代婚姻:爱情成为主导动机,余次是繁衍和经济。58、夫妻关系的模型1.爱情型2.功利型3.平等合作型4.建设型5.惰性型6.失望型7.一体型59、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识记)1.需求不满:(1)自我价值得不到对方的承认,自尊心手损(2)一方或双方性要求得不到满足(3)一方或双方正当的感情需要得不到满足(4)家庭经济需求得不到正当满足(5)休闲、爱好等方面,兴趣差别大2.价值观念不一致3.远离的“自我

79、”:(1)利益受损,各趋己利( 2)爱是满足自己,不是贡献( 3)遇到分歧互不相让双方处于痛苦时,不安慰,不帮助( 4)双方心理调试过程缓慢,难以进入心理和谐状态4.夫妻的性差异(可能是夫妻冲突的深层次原因)60、离婚1.离婚的概念:离婚是常见的婚姻解体方式。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和制度化的婚姻解体形式的离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2.离婚的原因(识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1)结婚年龄较低的容易离异(2)因未婚先孕而结婚,往往容易离异(3)短时相识的结婚,由于彼此不够了解,婚后发现双方共同点很少,容易离异(4)父母离婚提供了离婚的榜样(5)有婚前性经验的人容易离异,因

80、为其倾向寻求婚外性生活(6)夫妻角色不平等,不是应的,容易离异(7)对性生活不满意的,容易离异61、家庭的概念(领会)1.概念: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即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构成的。2.特点:( 1)以婚姻、血缘为纽带(2)家庭是一种初级社会群体,其成员间,面对面交往,直接互动与合作(3)与其他社会关系比较,家庭关系最为密切、深刻。62、家庭的结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41 页24 / 41 1.结构要素:(1)家庭成员的数量(2)代际层次:有连续性又有间断性(由代际

81、不同产生的代沟)(3)夫妻的数量:夫妻是家庭的核心。核心越多,家庭越不稳固2.结构模式:(1)核心家庭(已成为各国家庭的主要模式)(2)主干家庭(3)联合家庭(4)其他家庭63、家庭的功能1.家庭的功能(识记):(1)经济功能(2)性的功能(3)生育功能(4)抚养与赡养(5)教育功能(6)感情交流功能(7)休闲与娱乐2.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1)社会与环境的因素(2)家庭成员的素质(3)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64、家庭生命周期(此概念只使用于核心家庭)(识记)1.形成(结婚第一个孩子的出生)2.扩展(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最后一个孩子的出生)3.稳定(最后一个孩子的出生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4.收缩(

82、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5.空巢(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配偶一方死亡)6.解体(配偶一方死亡配偶另一方死亡)笔记 3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儿童心理学创始人2、德儿童心理较系统较科学的儿童心理学3.儿童心理学德演变和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建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分发展4、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 1.1957 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的名称,以“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 2.霍尔 20 世纪初青少年心理学;衰老:人的后半生将儿童心理学范围推至青春期。 3.荣格本世纪2030 年代,阐述毕生心理发展观念最早对成年心理学进行研究。 4.何布渥斯、古德奈佛20 世

83、纪3040 年代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概述正式提出“发展心理学”的名称。5、2500 年前,丰富的发展心理学思想没有成为科学的发展心理学1989 年,刘范:提出了划分年龄段的思想最早:始于20 世纪 30、 40 年代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 年)6、.发展心理学的新进展:(20 世纪 70 年代):(理解)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41 页25 / 41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成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7、.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

84、原则(识记):(1)、客观性原则(2)、能动性原则(3)、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8、.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识记)(1)、纵向研究: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里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目的: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优点:可以系统地了解同一些个体的心里发展过程的连续变化,以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局限:样本少,追踪过程中易丢失样本。(2)、横向研究:同一时间内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目的:了解心理随年龄而产生地变化优点:同时研究较大样本,时间短,成本低。局限:难以得出个体心理地连续变化过程(3)、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地研究。除此之外,

85、还有几种研究方式组群研究与个案研究:将纵向研究应用于单一的特殊被试者身上的追踪研究。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因任务要求不同跨文化比较研究9、.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临床法10、 .心里发展的动力: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11、 .心理发展的历程要点:( 1)、心里发展的阶段论与联系论(领会)阶段论:阶段论认为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可连续的分阶段进行。规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年龄心里素质不同。连续论:主张心里发展是连续的12、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划分。13、佛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发展阶段(识记)14、艾里

86、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识记、领会、应用)15、心里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领会)( 1)、心里发展速度变化:不匀速快速期、平稳性( 2)、阶段性于连续性的统一每一种心理的过程或心理特征都不是在瞬间产生的,在产生之前都有孕育过程即在质的飞跃之前有量的逐步积累在新的心理过程或心里特征形成之后,还要继续发展,还要积累新质,准备新飞跃。即使在发展的快速期,也不是将前后的发展进程截然分割,快速期本身也有一发展过程,也包含一定的渐变。在心理发展的任何时刻,都体现着质变和量变的统一,都表现为阶段性与连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87、- - -第 25 页,共 41 页26 / 41 的统一。16、教育在心里发展中的作用(领会)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里发展的作用:“最近发展区”、“人为的发展”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心理发展快速期”即将出现的前一段时间教育效果最好,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17、最近发展区:在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教育带来的发展,被称“认为发展”。18、遗传及遗传机制:1.遗传和变异2.遗传机制 -染色体、 DNA 和基因:染色体:细胞核心的一种结构DNA :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基因: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

88、单位,父母的生物特征通过基因传下代个体的智力、个性、气质也受基因影响 19、遗传机制缺陷: 1.发展障碍:( 1)、先天愚型(唐氏综合症):父母染色体的形态异常、脸形异常、智力落后。(2)、性别发育不正常:性染色体畸变。(3)、苯丙酮尿症(PKU 综合症):隐性基因突变,若早期发现可采用控制事物的办法来治疗。3.精神障碍:( 1)、精神分裂症( 2)、抑郁症( 3)、亨廷顿氏舞蹈症:导致脑退化而死亡,决定于显性基因。20、身高和体重(1)、第一个发育高峰期,(2)、第二个发育高峰期。21、对婴儿感知能力的认识(领会)22、习惯化范式(识记)23、婴儿视觉的刺激偏爱(领会、应用)24、视崖(识记

89、)25、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识记)26、条件反射的出现识记忆发展的标志(识记)27、婴儿思维的发展(领会)28、语言发展的理论(领会)(1)语言发展理论理论派别后天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班杜拉布鲁纳先天成熟理论代表人物:乔姆斯基(自然成熟说)生成转化语法理论创始人假设语法理论 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2)婴儿语言的发展:前言语阶段语音的发展顺序简单发音阶段(04 月)多音节阶段( 49 月)有意义的语音,写语萌芽阶段(912 月)一般情况下,婴儿言语性生在1014个月 3岁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1岁半 2岁半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基本上能

90、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 1岁 1 岁半能使用不完整句,单词句,电报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41 页27 / 41 1岁半 2岁半的句法结构多属完整的啃单句一定程度的复杂句 3岁基本上使用完整句29、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乔姆斯基(Chomsky ). 30、生成转化语法理论(识记)31、认知的发展要点:(一)、记忆的主要特点(识记):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32、记忆策略的运用(领会、应用)1.定义: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

91、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2.三个阶段:3.记忆策略:复述(背诵)组织 a:规类:简单联想(年龄小的儿童)功用关系(稍大的儿童)概念(逐渐)b:系列化:把相互关系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方式(三年级开始)33、要点:(一)、少年期心理发展特征(识记、领会、应用):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速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1.发展加速现象:第二加速期少年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初步性成熟的初期阶段。2.心理发展的矛盾和易出现的偏差(二)、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特点(领会):思维活动不再受思维内容的局限,可以根据假设进行

92、逻辑思维推理,能运用形式运算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青少年期的思维具有抽象逻辑性。1.建立假设合检验假设的能力。2.抽象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形式运算阶段(三)、少年期独立自主的要求和第二反抗期:1.反抗期:(1)、第一反抗期:(2)、第二反抗期:共同特点:新旧关系体制的转行独立自主性不同特点:第一反抗期的形成自主要求,主要在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四)、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识记、领会、应用)(五)、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领会)集中在生理、心

93、理、社会的方面1.生理方面主要原因:成人与半成人状态的矛盾/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是发展的必然途径。2.心理方面进入“心理断乳期”3.社会因素方面(六)、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领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41 页28 / 41 措施方法:1.父母的理解和正确对待:父母需要转变观念父母需要改变儿童观与教育观父母应该正视亲子关系的变化以友相待并尊重儿童的自主权2.引导儿童正确接纳自己和自己的变化:少年儿童应正确认识这一必经过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树立榜样和楷模组织多种自主性活动,发挥独立自主

94、性建立责任感,这包括家庭责任感,集团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七)、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领会):主要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理想的整合和统一的过程。1.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2.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内在心理活动3.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八)、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期:主要特点:1.追求自己内在世界中存在着的“本来”的,本质的自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2.将自我分化为“客体我”和“主体我”,对于这两个“我”进行审视和分析,再经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等过程,使两者再新的水平上协调,即达到自我的整合和统一、(九)、青春期自我统一性的追求和确立(领

95、会):1.(1)、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同一性的扩散,把人生的人格发展历程区划分为八个阶段。基本观点:人的心理发展源于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称其为“心理、社会危机”,其过程就是心理发展的过程。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成熟,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发展的冲突和矛盾所规定的。如果在每一个阶段内,冲突解决得好,发展任务就完成得好,就能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完成得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个体在进入青春期前得各个阶段得发展任务完成得好,如有较强得信任感,自主

96、感,主动感和勤奋感,到青年期实现有意义的同一性得机会就较多。反之,就可能出现与自我同一性相反的情况,(即同一性得扩散或混乱)。(十)、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混乱)(识记、领会、应用) 1.同一性意识过剩时刻都思考“我是什么”、“我该怎么做”忧虑中2.选择得回避和麻痹状态有自我全能感或幻想无限自我,无法限定自我定义,失去了自我概念失去了自我选择、决断。3.与他人距离失调拒绝与他人来往,被他人孤立,丧失自我被他人“侵吞”。4.时间前景的扩散无法集中工作、学习或极专著发疯埋头单一工组。5.否定的同一性选择参加非社会所承认的集团。自我同一性是人一生的发展课题,青年期自我统一性那嘎的解决与前几个阶段任务完成

97、程度固然有亲密关系,同时,青春期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并不意味着今后就无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8 页,共 41 页29 / 41 解决了,而己建立地自我同一,也不一定一劳永逸,它还会在今后遇到种种威胁和一、中年期的生理变化1.更年期(领会):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的明显改变的时期,年龄在50 岁左右,女性早于男性。被称为“第二个青春期”。(1)、女性更年期:4555 岁期间,一般延续812 年特征:女性的第二性特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

98、的症状,表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由生理分泌改变因素引起,又受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2)、男性更年期:特征:性功能下降伴有职务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常表现出神经状态和情绪变化3.中年期的心理变化:(1)、感知觉变化: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感知觉出现最早,也最先开始衰退,中年前期的人的感觉比较灵敏和稳定,后期各种感觉能力都开始减退。(2)、智力变化:随年龄增长继续上升基础:经验日益丰富,知识不断提高(3)、中年期的自我意识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稳定性变化倾向性4.中年期的发展任务(领会、应用)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承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帮助

99、未成年人的子女完成他们的发展任务,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幸福的成年人。与老年父母保持密切的适应关系。开展成年人的业余休闲活动要点:一:老年期(识记):一般指60 随以后的人生阶段(成年晚期)二:对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不同观点(领会):1.老年丧失期:传统观点:人生老化之前,一生获得的丧失的时期,指“心身健康”、“社会基础”、“生活价值”的丧失,这些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相继丧失,被认为是老年期的基本特征。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老年的心理鼻癌内化描写成只是不断老化和衰退,而没有发展。依据: (1)、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2)、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

100、进的,不可逆转的。(3)、认为年龄(即时间)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依据,而且是普遍适用的。2.毕生发展观:巴而特斯提出毕生发展观基本观点: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方面结合成的。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发展较早者(如感知觉)衰退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9 页,共 41 页30 / 41 早,发展较迟者(如逻辑思维)衰退也晚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年龄并非影响心理发展的唯一因素三:老年期的认知变化:1.年龄因素对认知老化过程的影响:年龄一素起负面影响2.教育因素对

101、认知老化过程的影响:教育因素起正影响作用3.从不同认知过程看年龄教育因素的作用四: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应用):注意: 1.抓紧时机,加强记忆锻炼,刚记忆事物抓紧默读,组织等重复记忆。2.利用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3.注意提高备忘,生活有序,为记忆信息的索取提供线索和条件。五:关于老年期的智力减退:1.老年期智力水平有所减退:趋势:( 1)、 20岁以前 -迅速发展 - 上升期(2)、 20 岁-智力的高峰期(3)、成年以后-下降(4)、老年期 -随年龄增长而衰退2.老年智力变化的不平衡性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都不怎么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卡特尔( Cattell)智力构

102、成区:笔记 4 1、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 年)心理健康的标志: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2、 斯洛和M 特尔提出的十条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3Englis

103、h(1985)指出心理健康: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那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4、心理健康的概念从四方面理解: 1人的心理既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2心理的内容也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3。不断发展健全人格。4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5。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1986) :( 1)周期节律性(2)意识水平(3)暗示性(4)心理活动强度(5)心理活动耐受力(6)心理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4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许又新1988):( 1)体检标准 ,是

104、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 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理和恰当的自我评价(2)操作标准 ,是指通过 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3)发展标准 ,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考察 分析。5心理健康的七标准(马建青1992): (1)智力正常( 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3)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环境(6)保持人格完整(7)符合年龄特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0 页,共 41 页31 / 41 6促进心理健

105、康的基本原则(1)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2)人与环境的协调原则(3)身心统一原则(4)个体与群体结合的原则(5)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7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生理途径 :1 实施优生政策,避免先天性有害生理影响,保证良好分娩的过程2 儿童期营养的保证,以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与压力3 提供免疫和其他医疗措施,以预防感染性疾病4 加强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5 合理的休息和娱乐,以消除疲劳,调节情绪。心理途径 :1 在婴幼儿期给予充分的母爱和关怀,提供友爱,温暖,鼓励和养育氛围。2 进行必要的社会行为训练,发展儿童的探索精神以及活动能力。3 提供科学的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

106、训练。4 对心理压力,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帮助。5 培养乐观,积极,幽默与爱的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6 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对人生各种转折期的适应能力。7 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哲学。社会途径 :减少社会心理压力,提供每一个公民健全生活环境的各项措施,如足够的的娱乐设施;住宅的改造;嗜酒、烟瘾及药物依赖的控制;性病的防治;建立社区组织方案,健全医疗保健机构,构成社区心理卫生网络8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 1 统计学角度 2 文化人类学角度 3 社会学角度 4 精神医学角度 5 认知心理学角度9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李心天1991) 1 医学标准 2 统计学标准 3 内省经验标准 4

107、社会适应标准10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郭念锋1986)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3.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11心理健康的状态的破坏:心理健康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的体现者,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种属性的辨证统一体,所以,人对生存环境,生物和社会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生共鸣。12认知障碍:错觉:是歪曲的知觉,即外界存在的某种事物,但感知到的是另一件事物。(可见与正常人,都比较短暂、物象不清晰、集中注意就可否定)(病理性错觉时间较长,形象清晰)。幻觉: 外界不存在某种事物而感知到这种事物,虚幻的知觉。(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感受器幻觉)13情感

108、 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情境性、稳定性、长期性。情感体验 是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友谊感、情爱感、道德感。情绪 是与个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各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直接反应,持续时间短 ,其稳定性带有情境性,伴有明显的生理功能变化和外部表现. 1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患者自己对实际存在的躯体病和心理异常的辨认和判断能力15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指,在时间性质方面有近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16心理紊乱:心理紊乱是指其反应强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辑,初始反映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心理性行为冲动毁物。17边缘状态 :边缘状态是指这样的一组临床相,既无法纳入精神

109、病学诊断标准,又超出了临床心理学诊断范围。18神经症性障碍:神经症( neurosis)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它们没有精神病性障碍,主要可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疑似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等,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其症状无肯定的器质性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1 页,共 41 页32 / 41 变基础。依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可区分为若干类型。19恐怖症:恐怖症又称恐怖性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惧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恐怖症主要有(1)场所恐怖(2)

110、社交恐怖( 3)特定恐怖20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21婴儿期(教育的关键期)心理卫生注意问题:1.充分的营养和睡眠对婴儿是特别需要的。2.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的情感需要。3.要根据规律对婴儿进行训练和教育。4.注意加强人格的塑造。22童年期心理卫生注意问题:1.组织游戏活动2.着手早期教育3.鼓励学习活动4.促进社会化发展5.警惕不良心理行为23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几个重要方面:1.青少年的性心理卫生2.青少年的自我意识3.青少年的情绪心理卫生4.青少年的矛盾心理24. 中年期的心理卫生1.中年人的社会

111、责任2.中年期家庭心理卫生(1)认真对待恋爱与婚姻问题( 2)培养子女身心健康(3)维持和增进家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4)正确处理家25更年期心理卫生:生命周期从中年向老年过度的阶段,女性4555 岁之间,男性5060 岁之间。26老年期心理卫生:1.躯体疾病的防治,及时或定期检查身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2.接受现实,保持情绪的乐观3.坚持学习,老有所事4.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5.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27残疾人一般定义: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28残疾人分类:1.视力残疾 (盲及低视力 )(2)听力残疾 治疗

112、1年以上不愈 (完全丧失及残留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 3)言语残疾(完全丧失及部分丧失不能交往)分四个等级(4)肢体残疾 (重度一级中度二级轻度三级 )(5)精神残疾 持续 1 年以上未痊愈(可有下列疾病引起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 ,反应性精神障碍脑气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儿童少年期的精神障碍其他精神障碍)(6)智力残疾 (按智力商数及社会适应行为划分等级) 29残疾人心理特点:1.严重视力残疾人,爱思考,善思考,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达,记忆力好,词汇比较丰富 ,语言能力强2.聋哑人,形象思维发达,视觉敏锐,对事物形象方面的想象力极为丰富3.行为和人格偏

113、离的患者现实性差,离开实际思考问题,浓厚的幻想色彩,思想方法片面,还会表现偏执倾向,严重形成思维的饿偏执狂. 30残疾人心理卫生的实施:克服自卑感((1)关键在于认识自卑感的起因,自卑感产生的关键在于社会的评价,他是在家庭、学校教育、社会要求和评价以及个人的生理、心理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形成的。在家庭中父母、长辈的行为言论,特别是对孩子的评价常常是产生自卑感的根源。(2)引导残疾人对机体固有的补偿功能的认识,努力成材,是克服自卑,走向超越的根本途径。补偿功能(阿德勒 )作用分2 类:补偿心理、补偿行为,后者取决于前者产生于前者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保护补偿器官进行一精选学习资料 - -

114、-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2 页,共 41 页33 / 41 体化教案,鼓励残疾人回归社会引导残疾人接受现实,鼓励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提高社会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31躯体残疾患者的心理卫生:负性情绪反映(焦虑、愤怒、束手无策、绝望、羞愧、厌恶等不愉快的情绪)依赖性增强自尊心过强主观感觉异常疑心加重情绪不稳定孤独感增强恐惧情绪适应性降低32躯体残疾患者住院对患者的影响:1医院的象征性意义2与熟悉环境的脱离自我认同感的迷失自主权的丧失缺少个人性的关注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其他病友和家属的接触33就医行为的心理卫生: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建立医患之间的

115、信任感3维护患者的自尊4理解并疏导患者的歉疚感5缓解患者的失落感6调动患者的主动性7关心并保护患者的利益笔记 5 1、首先 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 (F.Galton)。2、1890 年, 卡特尔 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3、比内 (A.Binet )与其助手 西蒙 (T.Simon) 研究制作了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4、心理测验的发展操作测验的发展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由欧提斯所编团体测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陆军甲种和乙种智力测验,用于美国军队对官兵选拔和分派兵种的需要。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韦克斯勒所编的

116、学前儿童,学龄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首先抛弃智龄这个测量单位,运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将表分言语和操作两部分,不仅可以计算 IQ,也可区分智力的不同侧面。人格测验的发展:包括对性格,气质,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和态度的测量。先驱是克雷丕林,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施测于精神病人5、心理测验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法则 用数字 对人的 行为 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6、心理测验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样本:是一个人对测验题目所进行的反应,所包含的只是全部可能题目的一个样本。取部分代表全体,取样研究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样本的代表性,即不是任何部

117、分都可以代表全体。标准化:指测验编制,实施,记分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重要的是建立有代表性的常模。难度的客观测量:测验的实施,评分,解释应是客观的,尽量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程度。测题或整个测验的难度水平的确必须客观。7、心理测验的性质(领会)间接性: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相对性: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测的结果是相对比较而言的。客观性:实际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8、心理测验分类(识记)智力测验 :测量人的一般智力水平,包括:比内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特殊能力测验:测量个人的特殊潜在能力,为升学,职业指导以及一些特殊工种精选学习资料 - -

118、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3 页,共 41 页34 / 41 人员的筛选所用。人格测验 :测量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9、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必须做到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主试者必须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并接受心理学的训练。施测者必须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练,熟悉测验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记分方法。测验的使用者既要有能力,又要恪守一定的职业道德。慎重选择测验量表:了解表的信度,效度,适用范围,年龄范围。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主试者的态度应该是关心,热情,真诚和有耐心

119、的。正确解释测验结果。注意测验的保密:对测验内容的保密,否则使测验失效,因此对测验的出版发行必须严加限制。对测验结果及个人隐私的保密。10、 解释分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都会对成绩有影响。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资料。应永远把测验分数视为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些确定的点,也就是要对测验分数提供带形的解释。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为了使不同测验分数可相互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量表上。当两种测验取样于相同范围时:等值百分法将两种分数等值化。线性等值,不用相同的百分等级作为中介,而用相同的

120、标准分数作等值的基础。11、 如何向当事人报告分数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的内容。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要使当事人认识到分数只是一个“最好”的估计。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防止低分自卑,高分自满)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必须保证当事人完全了解分数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 12、三种测验在心理门诊中的应用(领会)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13、 智商的提出 19 世纪末,比内 首创 智力测验的理论和方法。1905 年,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1908 年第一次修订

121、,首先采用了 心理年龄或称智力年龄的概念,简称心龄或智龄。14、 智商的计算方法(识记,应用)比率智商离差智商15、 个别智力测验工具 比内量表(领会) 1905 年的量表有30 个由易到难的题目组成,1908 年,修订到59 题,并把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 岁到 15 岁,每个年龄的儿童有一半通过的题目即属于这个年龄组的题目,儿童通过哪个年龄组的题目,就说明他具有几岁的智商,提出“智力年龄”表示测验成绩,并建立了“常模”。 韦氏智力量表(领会)中国修订韦氏成人量表(WAIS-RC )包括 11 个分测验,大约75 分钟,分为言语部分(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操作部分(数

122、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物体拼凑)。11 个测验有各自的积分方法,测验成绩最后可换算成以10 为平均数, 3 为标准差的量表分,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4 页,共 41 页35 / 41 计算出言语量表分,操作量表分和总量表分。按被试者的年龄在智商表中查出等值的智商,即言语智商(VIQ ),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16、 团体智力测验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欧提斯提出将斯坦福比内量表改成纸笔测验形式,应用于军队,编制了陆军甲种测验。母语为非英语被试和文盲被试的陆军乙种测验。在美国,现在采用的是军人资格

123、测验(AFQT )。瑞文渐进测验是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可作为跨文化研究的工具。分为:标准型(基本型)适用于 8 年级到成人被试,彩色型适用于5。5 岁到 11 岁的儿童及智力落后的成人,还有供智力水平高的高级型。多水平团体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内量表和韦氏测验属于个别实施的多水平智力测验,欧提斯测验,库尔门测验,汉蒙耐尔逊心理能力测验,认知能力测验,认知技能测验是多水平团体智力测验。17、 智力的发展变化智力发展与年龄的关系成S 形的线性曲线,表明,智力在童年期迅速增长,在青春期增长缓慢,约在25 岁达到顶峰,以后保持稳定到中年后期,在老年期逐渐下降。18、 智力的差异及原因智力的个体差别:智力分布

124、曲线基本成常态,其智力极高在130 以上,极低在70 以下者均占少数,智力属于中常或接近中常80120 之间者约占全体人群的80%。智力的团体差异:智力差异的原因: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了智力发展的上限,只有在一种理想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达到。遗传决定的上限越高,环境的作用就越大。19、 智力测验的公平性问题更好的办法是根据亚文化群的特点为不同团体编出不同的测验,若使用同一测验,则要为少数特殊团体制定单独的常模。20、 如何理解和解释智力测验的结果 *(领会) 不能以一次测验来确定智力水平测验是有误差的,尤其是首次测验。人的一生中智商会产生许多变化。 测验要为智力的开发服务应该有助于因材

125、施教,使教育措施更符合儿童个体的需要。21、人格的含义:人格是个体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而此一变动缓慢的组织使个体适应环境时,在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念,气质,性向,外形及生理等诸方面,各有不同于其他个体之处。22、自陈量表(self-report inventory ) (领会,应用 ) 自陈量表即客观化测验,让被试者自己提供关于个人人格特征的报告。常用客观化测验编制方法如下:逻辑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经验法:综合法:23、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 (领会,应用 ) 投射法是指向被试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

126、的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结果,便可推断出他的人格结构。主要探讨个体内在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的,深层的态度,冲动和动机。分为:联想法:让被试者根据刺激(单词,墨迹)说出自己联想的内容。包括:容格的文字联想测验和罗夏的墨迹测验。构造法:让被试者根据他所看到的图画,编造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等发展过程的故事。包括:TAT。表露法:让被试者通过绘画,游戏或者表演来自己表露心理状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5 页,共 41 页36 / 41 包括:画人测验,视觉运动完形测验。完成法:主试者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故事或辩论等材料,令被试者自

127、由补充,使之完成。包括:语句完成测验。27、 客观化测验工具(应用)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与麦金利合作编制,是自称法人格测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世界上最常引证的人格自称量表。共有566 个条目,包括14 个分量表, 10个为临床量表,4 个为效度量表。 卡氏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测验,同等的时间测量更多方面主要的人格特质,并可作为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及身心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可作为人才的选拔。可根据实验统计的结果所得的公式,推算出许多种能够描述人格类型的双重因素,并以此拟订了其他一些演算公式用于心理咨询及升学就业指导。 艾森克人格问卷分儿童( 7-15 岁)和成

128、人( 16 岁以上)两种类型。是一种自称测验,按E(内向 -外向), 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质),前三者分别代表艾森克人格结构的三个维度,四个量表所获得的粗分,按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常模换算出标准T 分,以分析被试者的个性特征。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用理论推演法建立人格问卷,全部题目以平均分配来测量15 种需求,成为15 个分量表,绘制剖析图。另外,还有一个一致性量表,看被试者在回答15 个重复问题上的一致性,若不一致的题目很多,说明被试者回答时不够认真真实,测验结果无效。28、 投射测验(领会) 罗夏测验是一种投射技术,适合于成人和儿童的良好人格投射测验,对于诊断,了解异常人格均有

129、一定的实用价值,所以受到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欢迎,至今仍被认为是传统的心理测验之一。反应的部位分为五个类别:整体反应,明显局部反应,细微局部反应,特殊局部反应,空白部分反应。反应的决定因素包括:形状,动作,彩色,阴影。反应的内容包括:动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人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内脏器官,性器官,自然景物,物体,地理,建筑物,艺术品,植物和抽象概念。主题统觉测验(领会)是投射测验中与罗夏测验齐名的一种测验工具,材料由29 张图片和1 张空白卡片组成,都是含义隐晦的情景,分四套用于男人,女人,男孩,女孩,给一张图片让其编一个300字左右的故事,5 分钟讲完。表现:要明确主题,详细记述中心主题和内容

130、,分析故事长短,叙述中是否有言语异常和语句文理方面的紊乱,有的故事还要分析两层或三层的次要主题。分析故事中的主人公,即被试者人格的真实面目。分析和确认主人公具有什么样的欲求及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分析言语方面的表现,获得有关情感方面的资料。分析故事的结局如何。它还可以用作心理治疗时刺激联想材料,以利于同病人沟通关系。笔记 6 1、询心理学的简史i.起源求助于心理学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这类事情出现在大约一百年前。这就是说,心理学用到人们的实践中,只有一百年历史。在这以前,人类在生活中,不是不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只不过那时有了心理问题之后,常常求助于牧师、神父或巫师等等。ii.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131、-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6 页,共 41 页37 / 41 高尔顿:用测量的方法研究心理活动的个别差异,并建立了“自由联想”方法。卡特尔:心理测验创始人,1890年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韦特默:心理咨询学创始人,1896 年,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比奈西蒙: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帕森斯:职业指导运动兴起、就业辅导。比尔斯: 1907 年出版了自觉之心,对后来的心理卫生事业有贡献。2、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与展望iii.现状1.心理咨询已经职业化(社会化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组织建设和信息沟、社会的认可、 01 年 8 月心理咨询师国

132、家职业标准出台)。2、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iv.展望1.心理咨询工作切入中国现实和文化背景趋势越来越强2.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和工作的普及化越来越强3.职业化还将继续发展,并且会与中国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获得社会理解与认可的情况下,其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可。4.它将以自己独立性的诊断、操作方和基本理论概念发与邻近学科(特别是精神病学)相分离,其独立性将是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3、关于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在科学的领域中,给某类事物下定义按原则应当是用最概括的语言说出该事物的本质。4、关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定义:“心理治疗是心

133、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1、 操作本质不同:咨询协助协同、协商地进行帮助治疗矫治强制性的矫正和接受治疗师的方法进行调治。2、 咨询师与者建立的人际关系:咨询协助关系,即:平等协商、互助互长。治疗执行方案时,没有商量的余地。“治你没商量”5、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弗洛伊德生平(S.Freud,18561939)弗洛伊德主义极其影响。精神分析学说的一般意义、临床意义。精神分析学说的局限和影响局限:它是以尚未证明的理论假设作为大前提,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134、 - - - -第 37 页,共 41 页38 / 41 影响:精神分析着重在于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即通过分析,使求助者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心理过程。6、行为主义理论观点:行为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是截然不同的。方法论上,它是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行为的脑机制,然后依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严谨科学是它的特点。对待精神现象的态度上,宁可避开,也绝不做主观臆测性推断。7、存在人本主义观点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 世纪5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它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吸取其哲学基础,提倡从人的关

135、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炒作为“第四浪潮”。8、认知心理学观点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潮流,并非学派。由于它通过实验证明,认知领会对环境条件、刺激强度、情绪发生发展和行为方式起调节作用,所以在心理咨询中和治疗中,可以被用来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9、人性主义的观点郭念锋认为:只有从人的本质属性,即从人性出发才能正确地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心理动力、个性极其发展、心理病理变化、临床心理诊断与矫治等问题。只有把握人性,才能走进人类的殿堂。10、心理咨询的对象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它有别于极健康的人群,也和心

136、理治疗的对象有所不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一览图11、心理咨询的任务5.建立新的人际关系;6.认识内部冲突;7.纠正错误观点;8.深化求助者的自我认识;9.学会面对现实问题;10. 增加人性自由度;11. 帮助求助者做出新的有效行为。12、心理咨询的分类和形式按内容分发展咨询健康咨询按规模分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健康人心理问题心理紊乱神经症等精神病性障碍健康轻度心理障碍中度心理障碍重度心理障碍发展咨询健康咨询心理治疗心 理 治 疗 加 药物治疗药 物 治 疗 加 心理治疗临床心理学范畴精神病学范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137、8 页,共 41 页39 / 41 按形式分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互联网咨询13、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知识:心理咨询师必须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知识、心理测量学、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接受正规培训后掌握(心理测验、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操作技能)。助人技巧:、在初诊阶段时能形成初步印象、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为达此目的应掌握观察法、谈话法、产品分析法等手段和技巧。、能及时进行自我平衡,在受到求助者不良情绪感染后能在最段时间内重新使自己的心态恢复平静。、能在平等交谈中启发求助者进行正确的独立思考。、有灵活性、随时转变咨询

138、方式,以克服求助者的阻抗和掩饰。、有把握谈话内容和方向的能力,从而达到了解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目的,其中包括:()在最段时间内了解求助者感到困惑的处境或事件;()问题出现的时间及其发展变化等;()能适时的机敏的提出问题,发现求助者不自觉的阻抗和掩饰,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内心深处的症结;()设计一些相应的方法来教正某些不良行为,适时的向求助者进行某些解释。14、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普遍联系的观点;2、要有度的概念:职责度、时间度、情感度(主干是理,不是情)、目标度;3、历史逻辑现实的观点;4、中立性的态度。15、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操行(良好的咨询师应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助

139、人技巧的结合体)1、有自知之明;2、有助人为乐的价值取向;3、有责任心(1、对求助者负责2、对社会负责3、对职业负责)。16、咨询关系的特点:6.心理咨询是一种职业性人际关系(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7.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时限性的人际关系8.心理咨询是一种平等助人、共同成长的关系17、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咨询成功的重要保证。咨询关系的确立有赖于咨询师和求助者两方面的因素。这种关系的建立,一方面是求助者的努力、他们的迫切愿望和对心理学的一般信任;另一方面是心理咨询师的努力,这有赖于他们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和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及自身的性格

140、特点。咨询师的态度和品格应当起着主导作用。咨询师的原则:既能顺利进行工作,又不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的依赖。咨询师的态度:真诚、尊重、热心和通情。除此之外,咨询师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咨询技巧,如关注、倾听等基本技能。18、心理诊断的定义广义的心理诊断:既涉及到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诊断,也涉及到临床精神病学的辅助诊断、疗效和预后评定问题。狭义的心理诊断:则是专指临床心理学中对各类心理紊乱的定性区分与评估,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9 页,共 41 页40 / 41 格地说狭义的心理诊断更确切。19、心理诊断的科学性 1、

141、方法是否可靠和方法的操作是规程; 2、对单项结果的评价报告是否切合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对多项结果进行分析是否符合各类指标间的内验证心理诊断科学性的方面: 在逻辑性; 3、新提出的测量和测验方法是否合乎心理学原则,有无充分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4、在排除其它因素前提下,临时疗效是诊断的检验方法。20、心理诊断目标与一般心理学研究目标的区别一般心理学研究目标:寻求人类总体和各种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与规律或某些特征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心理诊断的目标:以个体为目标探求其心理特征和找到它在群体分布中的位置,以便确立它偏离常模的距离。21、心理诊断的对象从没有任何心理紊乱到患有精神疾病之间存在一个很广的过渡带。

142、22、心理诊断的任务:a.一致性原则 1、正确区分正常精神活动和异常精神活动: b.统一性原则c.个体相对稳定性原则23、心理诊断的方法: 1、会谈法:与患者本人或其家属进行会晤。 2、史料分析法:生活史的记录和资料收集。 3、测验与实验法:以数据为依据,对测定的心理活动做数量分析(由于测验范围限、实验条件控制较多、所获信息不全、遗留某些信息)。优点:可迅速了解心理状况 4、行为观察法/产品分析法: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等优点,但内在精神活动和外在行为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也有缺陷。以绘画和书写分析最常用。24、心理诊断注意事项:25、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年级咨询内容 12 年级适应学校环境、培养学习兴

143、趣、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 3 年级以上行为方面。咨询目标是培养良好的行为整个小学阶段,应当以生动活泼的方式,用正确的人生哲理去影响他们。前提 :建立良好的学习气氛,向学生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6、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实施1、课堂指导:重点是对学生所共同关心的学习行为和学校人际行为进行普遍意义上的指导2、同伴咨询:预防性心理咨询的方式。用学生干部(学生)管理学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0 页,共 41 页41 / 41 3、协作培训:为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建立的。目的是促进人员的合作精神和人际

144、沟通技能。4、行为矫正:指改正学生一些不当的错误的行为、观念和认知方式,培养道德行为和良好学习行为,教会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效地控制冲动等。27、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由于身体发育所引起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学业上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学习压力、来自同学竞争的压力、与父母在看法上发生的冲突,2、以及其他与形成自我意识有关的问题。对高中生来说,生活、学习、接人待物方面独立性越来越强,心理咨询工作除了尊重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外,还必须注意引导、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为他们未来步入大学或走向社会做充分准备。28、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实施:1、 课堂指导,定期与教师接触;2、 个别咨询

145、,定期评估学生的进步;3、 定期与学生家长接触;4、 对各类图书和社会上的服务设施进行评估和推荐;5、 团队咨询,可以对学生的智力和人格发展同时发生影响;6、 建立合适的咨询机构。29、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之一,是大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确定自我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职业目标的重要时期。因此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只要有学习压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家庭问题、婚姻问题等方面。30、大学生发展任务的七个方面: 1、竞争能力2、自主能力3、情绪和情感控制4、自我角色的认定 5、发展目标6、整合自我7、人际关系31、高校心理咨询的

146、主要任务:1、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心理健康2、促进全面发展3、辅导学生的集体活动和社会生活,以培养人际交往、社会协作和乐群的精神4、促进职业发展和成长5、对大学生的学习、社交、家庭、婚姻及职业选择和就业有关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32、大学生 咨询常见模式:1、个体心理咨询2、职业指导服务3、协商调节服务4、培养同伴咨询师33、大学心理咨询工作的实施:1、对学校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学业成长、职业发展等多项内容,一般是通过个体咨询模式进行的2、对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有关的问题,一般通过职业指导服务想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3、 对学生在人际合作、协调、行为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多采用协商调节服务4、 对新入学的大学上多采用同伴咨询师服务5、 对有心理疾病的大学上推荐给医学背景的精神病学专家进行治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1 页,共 4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