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一轮复习高效信息化课堂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7423939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一轮复习高效信息化课堂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导与练一轮复习高效信息化课堂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导与练一轮复习高效信息化课堂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导与练一轮复习高效信息化课堂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导与练一轮复习高效信息化课堂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与练一轮复习高效信息化课堂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一轮复习高效信息化课堂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31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最新考纲最新考纲 1. 1.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2.2.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3.3.实验实验: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考点突破考点突破能力培养能力培养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实验探究实验探究知识梳理知识梳理温故串知温故串知 重温教材重温教材 夯实基础夯实基础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1.群落的概念及特征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2.物种组成物种组成(1)(1)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2)丰富度丰富度: :概念概念: :群落中群落中 数目的多

2、少。数目的多少。常用统计方法常用统计方法: : 和目测估计法。和目测估计法。【思维激活思维激活1 1】 一棵朽木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真菌能构成群落吗一棵朽木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真菌能构成群落吗? ?其上所有的真菌是否属于同一个种群其上所有的真菌是否属于同一个种群? ?提示提示: :不能构成群落不能构成群落, ,群落是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群落是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 ,包括细菌等。真菌包括细菌等。真菌的种类有很多的种类有很多, ,不能把真菌看作一个种群。不能把真菌看作一个种群。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物种记名计算法记名计算法二、种间关系二、种间关系 连一连连一连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三、群落的

3、空间结构1.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 A图图: : ;B;B图图: : 。2.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 A图图:(1):(1)植物分层植物分层: : 。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阳光阳光(2)(2)动物分层动物分层: : 。B B图图: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 的不的不同同,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四、群落的演替四、群落的演替1.1.演替的过程演替的过程(1)(1)群

4、落演替群落演替: :随着随着 的推移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代替的过程。过程。(2)(2)演替过程演替过程( (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裸岩阶段 苔藓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森林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时间时间另一个群落另一个群落地衣阶段地衣阶段灌木阶段灌木阶段2.2.演替的类型演替的类型下列实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下列实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属于次生演替的是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填字母填字母) )a.a.在火灾过后的草原和过量砍伐的森林上发生的演替在火灾过后的草原和过量砍伐的森林

5、上发生的演替b.b.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c.c.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裸岩上发生的演替d.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思维激活思维激活2 2】 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 ,哪一种环境因素哪一种环境因素对群落的演替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群落的演替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示提示: :阳光。阳光。b b、c ca a、d d建网络图建网络图考点突破考点突破悟法提能悟法提能 核心归纳核心归纳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种间关系影响种群数量种间关系影响种群数量考点一考点一 剖析考点剖析考点1.1.种间关系的特征分析种间关系的

6、特征分析 见附表见附表2.2.被捕食者的判定方法被捕食者的判定方法(1)(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 ,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 ,如如图图1 1中中A A为被捕食者。为被捕食者。(2)(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 ,则从变化趋势看则从变化趋势看, ,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 ,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 ,捕食者变化在后捕食者变化在后, ,如如图图2 2中中A A为捕食者为捕食者,B,B为被捕食者。为被捕食者。【典例【典例1 1】 甲、乙

7、、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 ,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系。某研究小组在4 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1 200只蝌蚪只蝌蚪( (甲、乙、丙甲、乙、丙各各400400只只) )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 ,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 ,各池塘中各池塘中3 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表: :池塘池塘编号号捕食者数量捕食者数量/ /只只蝌蚪存活率蝌蚪存活率/%/%甲甲乙乙丙丙1 10 087877 740402 22 25858303025253 34 4

8、4242323211114 48 82020373710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 ,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析解析: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 ,乙存活率逐渐增加乙存活率逐渐增加, ,甲、丙存活率降低甲、丙存活率降低,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A正确正确; ;随着

9、捕食者数量增加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 ,乙存活率逐乙存活率逐渐增加渐增加, ,蝌蚪间的竞争受捕食者影响蝌蚪间的竞争受捕食者影响,B,B正确正确; ;无捕食者时无捕食者时, ,乙存活率乙存活率极低极低, ,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C正确正确;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 ,乙存乙存活率增加活率增加, ,获得的资源增加获得的资源增加,D,D错误。错误。答案答案: :D D延伸拓展延伸拓展: :(1)(1)当捕食者数量为当捕食者数量为0 0时时, ,三种蝌蚪间竞争能力大小关系三种蝌蚪间竞争能力大小关系是怎样的是怎样的? ?提示提示: :甲甲 丙丙 乙。乙。(2)

10、(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根据表中数据推测, ,若捕食者数量持续增加若捕食者数量持续增加, ,乙和丙之间的竞争乙和丙之间的竞争结果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 ?提示提示: :乙占据优势乙占据优势, ,丙处于劣势甚至灭亡。丙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3)食物充足的情况下食物充足的情况下, ,若将等数量的甲、乙、丙蝌蚪和一定数量若将等数量的甲、乙、丙蝌蚪和一定数量的捕食者放入同一池塘的捕食者放入同一池塘, ,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 ,丙蝌蚪的数量明显下降丙蝌蚪的数量明显下降, ,可能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提示: :可能是竞争中处于劣势可能是竞争中处于劣势, ,也可能是捕食者喜食丙蝌蚪。也可

11、能是捕食者喜食丙蝌蚪。走出误区走出误区误区误区1 1混淆捕食与竞争混淆捕食与竞争点拨点拨: : (1) (1)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生斗争, ,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2)(2)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 ,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为食, ,如牛饮水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

12、, ,如鲈鱼以本种的幼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鱼为食, ,这属于种内斗争。这属于种内斗争。误区误区2 2误认为在食物网或营养级之间判断某生物个体数量时误认为在食物网或营养级之间判断某生物个体数量时, ,只考虑捕食的影响只考虑捕食的影响【跟踪演练跟踪演练1 1】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 (或饲养或饲养) )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B.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

13、所示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C.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D.丙实验初期丙实验初期, ,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 ,后期后期X X的种内斗争加剧的种内斗争加剧B B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由图可知,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 ;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 ,而不是而不是捕食关系。捕食关系。考点二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分析群落的演替分析剖析考点剖

14、析考点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1.1.判断群落的演替类型判断群落的演替类型(1)(1)从起点上判断。从起点上判断。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初生演替。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初生演替。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2)(2)从时间速度上判断。从时间速度上判断。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长, ,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2.2.群落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过程其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其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15、:(1)(1)侵入定居阶段侵入定居阶段: :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 ,为以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了有利条件。(2)(2)竞争平衡阶段竞争平衡阶段: :通过种内斗争或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通过种内斗争或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 ;劣势物种被淘汰。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资源上达到劣势物种被淘汰。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相对平衡。(3)(3)相对稳定阶段相对稳定阶段: :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 ,群落结构更加完善群落结构更加完善, ,有比

16、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3.3.群落演替特点群落演替特点(1)(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有序过程, ,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2)(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 ,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变化, ,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4.4.群落演替的原因群落演替的原因(1)(1)外因外因环境不

17、断变化环境不断变化, ,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 ,而对另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人类活动的干扰。人类活动的干扰。(2)(2)内因内因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典例【典例2 2】 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 ,其在垂直结构上不具备分层现象其在垂

18、直结构上不具备分层现象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现已成为旅游胜地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岛上植被茂盛岛上植被茂盛, ,风景优美。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A. B.B. C.C. D.D.解析解析: :多个种群构成群落多个种群构成群落, ,竹林中的竹子只是一个种群竹林中的竹子只是一个种群, ,不具备群落的基本不具备群落的基本

19、特征特征, ,也不存在分层现象也不存在分层现象;发生于火山岩、冰川泥以及沙丘的演替是初生发生于火山岩、冰川泥以及沙丘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演替;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活动往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答案: :C C延伸拓展延伸拓展: : (1) (1)群落演替的方向可预测吗群落演替的方向可预测吗? ?提示提示: :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而变化的有序过程, ,因而

20、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2)(2)影响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植被类型差异的环境因素影响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植被类型差异的环境因素是什么是什么? ?这是分层现象吗这是分层现象吗? ?提示提示: :海拔高度不同时海拔高度不同时, ,影响植被差异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影响植被差异的影响因素是温度, ,这是典这是典型的分层现象。型的分层现象。走出误区走出误区误区误区1 1误认为群落演替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误认为群落演替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点拨点拨: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 ,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环境下的演替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是

21、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都是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 ,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 ,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很高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很高,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误区误区2 2误认为在演替的过程中误认为在演替的过程中, ,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是一种是一种“取而代之取而代之”点拨点拨: :演替并不是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群, ,是一种是一种“优势取代优势取代”而非

22、而非“取而代之取而代之”, ,如形成森林后如形成森林后, ,乔木占据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优势地位, ,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误区误区3 3误认为任何演替都能达到森林阶段误认为任何演替都能达到森林阶段点拨点拨: :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恶劣条件下群落的演替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恶劣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不一定能到达森林阶段。不一定能到达森林阶段。【跟踪演练跟踪演练2 2】 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衡状态时, ,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演替就不再进行了, ,此时

23、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此时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决定。以下对顶极群落的理解有误的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决定。以下对顶极群落的理解有误的是是( ( ) )A.A.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B.B.若没有外力干扰若没有外力干扰, ,顶极群落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顶极群落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C.达到顶极群落时的生态系统比演替早期时的恢复力稳定性强达到顶极群落时的生态系统比演替早期时的恢复力稳定性强D.D.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解析解析: :演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演

24、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但不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一般来讲但不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一般来讲, ,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了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了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 ,即顶极群落时即顶极群落时, ,演替就不再进演替就不再进行了。群落演替过程中行了。群落演替过程中, ,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恢复力稳定性减弱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这时群落这时群落的结构最复杂、最稳定的结构最复杂、最稳定, ,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只要不受外力干扰, ,群落就会保持原状。群落就会保持原状。C C能力培养能力培养深度过关深度过关 活化思维活化思维 夺取高分夺取高分群落中竞争关系的曲线解读群落中竞

25、争关系的曲线解读信息获取与解读信息获取与解读解题指导解题指导通过联想与图像有关的种群增长规律、种间关系等通过联想与图像有关的种群增长规律、种间关系等, ,寻求图像中寻求图像中时间与数量的关系时间与数量的关系, ,由此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的走势。由此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的走势。曲线的这种变化趋势说明了什么曲线的这种变化趋势说明了什么? ?以此揭示种群本身的增长以及以此揭示种群本身的增长以及竞争的影响等规律。竞争的影响等规律。【变式体验变式体验】 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 ,某小组进行了下列某小组进行了下

26、列3 3组实验组实验( (各组实验中各组实验中, ,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 ,饲养条件饲养条件相同相同):):组组1: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 A所示。所示。组组2: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 F所示。所示。组组3: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 ,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 1少。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

27、示。少。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1)(1)组组1 1中中, ,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和和决定决定; ;若容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20 mLmL, ,则第则第40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2)(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在某些生态系统中, ,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 ,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近河岸底部, ,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代表的类似, ,其分布体现其分布

28、体现生物群落的生物群落的结构。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 ,一种数量增加一种数量增加, ,另一另一种减少种减少, ,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代表的类似。解析解析: : (1) (1)组组1 1中中, ,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 ,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A,表现为表现为“S S”型增长型增长, ,因食物相同因食物相同, ,饲养条件相同饲养条件相同, ,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表现为“S S”型增长型增长, ,应是曲线应是曲

29、线C C、D D、E E之一之一, ,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组组2: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 ,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 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示。因食物相同, ,所以甲种与乙种动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甲种与乙种动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 ,各组实验中各组实验中, ,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等, ,饲养条件相同饲养条件相同, ,此时甲种与乙种动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此时甲种与乙种动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 1中单独培养慢中单独培养慢, ,因而组因而组1 1中乙种动物

30、数量增长要比组中乙种动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 2中乙种动物数量增长的快中乙种动物数量增长的快, ,变化曲线应变化曲线应为为C(C(因因D D、E E比比F F在前面增长慢在前面增长慢),),则第则第40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600只只, ,而容器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内饲养液体积为20 20 mLmL, ,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30只只/mL(600/mL(600只只/20 /20 mLmL) )。组组3: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 ,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 ,一段时间后每种一段时间后每种动

31、物的数量均较组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 1少少, ,因组因组1 1中甲种与乙种动物数量变化曲线为中甲种与乙种动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 A、C,C,所以组所以组3 3中乙种与丙种动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中乙种与丙种动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 D、E E。这样一来在组。这样一来在组2 2中甲种动物数量中甲种动物数量变化的曲线就是变化的曲线就是B B。(2)(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在某些生态系统中, ,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注意了类似两注意了类似两个字非常重要个字非常重要, ,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 ,分

32、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近河岸底部, ,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3 3中的乙种和丙种动物相似中的乙种和丙种动物相似, ,由由于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于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 ,应是两条曲线应是两条曲线D D和和E E。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 ,一种数量增加一种数量增加, ,另一另一种减少种减少, ,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2 2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 ,由于种由于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

33、间关系是两种生物, ,应是两条曲线应是两条曲线B B和和F F。答案答案: : (1)(1)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3030只只/ /mLmL(2)D(2)D和和E E水平水平B B和和F F实验探究实验探究积累技能积累技能 透析实验透析实验 分析误差分析误差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实验原理】(1)(1)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 的活动能力的活动能力, ,可用取样器取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2)丰富度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丰富度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 和和 。实验基础实验基础较强较强记名

34、计算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目测估计法【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确定问题确定问题制订计划制订计划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 ,不同群落的物种不同群落的物种 是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同的。一般来说, ,环境条件越优越环境条件越优越, ,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 ,物种越多物种越多, ,群落结构群落结构也也 。丰富度丰富度越复杂越复杂1.1.样方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法的区别是什么样方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法的区别是什么? ?透析透析: :样方法一般是针对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如跳蝻样方法一般是针对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如跳蝻,

35、 ,取样器取样取样器取样法是针对土壤中的小动物法是针对土壤中的小动物, ,抽样检测针对单独的细胞或微生物抽样检测针对单独的细胞或微生物, ,各有侧重。各有侧重。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物种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物种丰富度, ,样方法和抽样检测可以计算出种群的样方法和抽样检测可以计算出种群的比较准确的数量。另外比较准确的数量。另外, ,样方法计数的是活的种群个体数样方法计数的是活的种群个体数, ,抽样检测微生抽样检测微生物时可能死活都有。物时可能死活都有。2.2.采集小动物时采集小动物时, ,为什么在诱虫器上方打开电灯为什么在诱虫器上方打开电灯? ?透析透析: :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

36、性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 ,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 ,达到采集目的。达到采集目的。透析实验透析实验3.3.同一地点的干土壤和湿土壤中同一地点的干土壤和湿土壤中, ,小动物的丰富度是否相同小动物的丰富度是否相同? ?为什么为什么? ?透析透析: :不相同。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的特点不相同。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的特点, ,所以同一地点的干土壤和所以同一地点的干土壤和湿土壤中湿土壤中, ,小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小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4.4.为什么采集到的小动物要放入酒精中为什么采集到的小动物要放入酒精中? ?透析透析: :使用

37、使用70%70%酒精是为了及时固定样本小动物酒精是为了及时固定样本小动物, ,防止腐烂。防止腐烂。误差分析误差分析误差误差1:1:统计的丰富度下降统计的丰富度下降, ,缺乏某些物种。缺乏某些物种。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或放弃用肉眼看不到的物种或采集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或放弃用肉眼看不到的物种或采集小动物时在采集装置上没有打开电灯。小动物时在采集装置上没有打开电灯。误差误差2:2:从同样土壤中采集样本从同样土壤中采集样本, ,不同组的同学的结果差别较大。不同组的同学的结果差别较大。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只取一个样本或取样不具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只取一个样本或取样不具代表性具有很

38、大的偶然性, ,应该应该取多个样本最后取平均值取多个样本最后取平均值, ,减少实验误差。减少实验误差。迁移应用迁移应用运用该实验的原理运用该实验的原理, ,选择合理的调查方法选择合理的调查方法, ,设计科学的调查程序是解设计科学的调查程序是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关键。决此类实际问题的关键。应用应用: :某地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实验设计某地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实验设计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 ,请回答请回

39、答: :(1)(1)关于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不同季节不同季节,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B.不同地点不同地点,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C.C.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D.D.应设计表格应设计表格, ,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2)(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 ,前者一般适用前者一般适

40、用于于的群落。的群落。(3)(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 ,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4060 W60 W的电灯的电灯, ,这样做的目的是这样做的目的是, ,采集到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溶液中保存的小动物可放入溶液中保存, ,也可以放入也可以放入中。中。(4)(4)在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在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 ,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统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计和分析, ,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5)(5)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 ,还可

41、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丰富度的调查, ,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 : 。(6)(6)通过对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通过对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 ,绘制曲线绘制曲线如图。一般来说如图。一般来说, ,土壤有机物含量越多土壤有机物含量越多, ,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分析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图中曲线可知, ,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是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42、的研究。本题考查的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1)不同季节、不同地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同。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点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同。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 ,不适于用样方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在进行这类研究时, ,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即用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 (如采集罐、吸虫器等如采集罐、吸虫器等) )进行取样进行取样, ,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

43、物的丰富度。(2)(2)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常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常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 ,直接数出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指按预先确定的多个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指按预先确定的多个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表示方法有: :“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等等。(3)(3)在诱虫器上

44、在诱虫器上方放置电灯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方放置电灯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 ,使土壤动物从土样中使土壤动物从土样中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 ,达到采集的目的。达到采集的目的。(4)(4)调查某地花园和菜地土壤小调查某地花园和菜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需要记录两种土壤中的动物类群、动物数量。需要记录两种土壤中的动物类群、动物数量。(6)(6)图中四图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植被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植被4 4最少最少, ,说明其土壤有机物说明其土壤有机物含量最低。含量最低。答案答案

45、: : (1)C (1)C(2)(2)目测估计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目测估计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3)(3)利用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利用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 ,使土壤动物从土样中进使土壤动物从土样中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 ,达到采集的目的酒精试管达到采集的目的酒精试管(4)(4)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表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表土壤土壤类别动物数量物数量动物物种物物种花园土壤花园土壤菜地土壤菜地土壤(5)(5)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 (或或不同时期不同时期, ,白天或夜晚等合理答案均可白天或夜晚等合理答案均可) )(6)(6)植被植被4 4点击进入课时训练点击进入即时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