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7416468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1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同步学案(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1-1 课内知识回顾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是(东晋)朝的(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后人称为(靖节先生) 是我国 (山水田园) 诗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饮酒、 归园田居 、 五柳先生传 、 归去来兮辞 、闲情赋等二、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俨y n 然阡陌qi n m垂髫ti o 诣y间ji n 隔问津j n 此中人语y云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2) 仿佛若有光。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4) 悉如外人。悉:都。

2、(5) 具答之。具:详尽,详细。(6) 问今是何世。世:朝代。(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 :详细地说出。(8) 皆叹惋。惋:惊讶、惊奇。(9) 便扶向路。扶:沿、顺着。向:先前(10) 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11) 处处志之。志:做标记。(12) 欣然规往。规:计划。(13) 未果,寻病终。未果 :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14) 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3. 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解释为:邀请。4. 古今异义(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 :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精选学习资料 - - -

3、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3)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4)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 :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5)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5. 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1) 成语:世外桃源。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 成语:豁然开朗。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

4、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3) 成语:无人问津。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二、重点句子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4)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 ) 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 )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

5、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三、课文理解陶渊明的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为现实?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不能变为现实,虽然这种理想只是他的一种空想,却对现实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积极意义:寄托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反映人民反压迫反战争的美好愿望消极意义: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1-2 巩固训练一、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4 分)A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6、页,共 12 页C寻病终寻向所志D. 诣太守,说如此不亦说乎二、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4 分) A便要还家 B屋舍俨然 C项为之强 D满坐寂然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 分)豁然( ) 俨然( ) 阡陌( ) 怡然( ) 垂髫( )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9 分) 1、欲穷其林 _ 2、仿佛若有光 _ 3、初极狭,才通人 _ 4、屋舍俨然_ 5、阡陌交通_ 6、不足为外人道也 _ 7、便要还家 _ 8、皆叹惋_ 9、欣然规往 _ 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8 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7、论魏晋。四、特殊句式(1)省略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士也。 ( “”表判断)(3)倒装句:不复出焉。 (应为“不复焉出” )【中考链接】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8、,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4、翻译句子(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9、闻,皆叹惋。译文: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1-2 课内回顾1. 主题: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2. 作品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作品秋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 题目解释: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4. 重点字词解释(1)在:在乎、在于,动词。(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4)斯:指示代词

10、,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5)惟:只有,只要,唯独。(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德馨 : 品德高尚。(7) 乱耳:扰乱耳朵。乱,使动用法,使扰乱。(8)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10)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1-2 【基础巩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一、解释加点的词语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 4、往来无白

11、丁5、可以调素琴 6、阅金经7、无丝竹之乱耳 8、无案牍之劳形9、何陋之有【中考链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有仙则名( ) (2) 斯是陋室( ) (3) 惟吾德馨( ) (4) 无案牍之劳形(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 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

12、中。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爱莲说1-1 课内知识回顾一、文学常识本文体裁是“说”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甚蕃 (f n) 淤泥 (y ) 濯(zhu ) 清涟 (li n) 枝蔓 (w n) 亵玩 (xi ) 隐逸 (y ) 颐(y ) 噫(y ) 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 ( 很多 ) 陶渊明独

13、爱菊 ( 惟独 )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惟独 )( 表示转折 )( 沾染污秽 ) 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 清水 ) ( 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 (蔓延 )( 分枝 ) 香远益清 ( 更加 )( 清香 ) 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 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观赏 ) ( 亲近而不庄重) 余谓菊 ( 我) ( 认为 )花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 陶后鲜有闻 ( 少) 宜乎众矣 ( 应当 ) (多)中通外直 ( 畅通挺直 ) 四、成语与名句。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

14、,不拖泥带水。【重难点突破】一、一词多义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二、理解性默写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 或托物言志 ) 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_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 ,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 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_ , 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中考链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文言语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选文第 1 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23 核舟记1-1课内回顾 1. 作家作品简介: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本文

16、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2. 重点字注音: y m n w ng y y u j xu n ru s n r n 洢皿罔贻有奇轩箬糁髯 zh t n ji o zh q j r n x y f 褶袒矫属诎髻壬戌虞甫3通假字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 (注:“诎”和“屈”是同义词,而不是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通“父”,古代对

17、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 挑拣。 )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甫: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后。5. 古今异义1、卧右膝: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2、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3、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通“拣”,挑拣。今义:简单,容易。6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

18、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形容词作名词,奇妙精巧)( 6)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着椎形发髻)7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8省略句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于,原句应为:各隐于卷底衣褶中【中考链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

19、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翻译下面句子尝贻余核舟一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4 大道之行也1-1 课内回顾一、文学常识1、 礼记,儒家 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 西汉戴圣 编纂。全书包括曲礼 、 檀弓 、 王制、 月令、 礼运、 学记、 乐记、 中庸、 大学等 四十九

20、 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礼记 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2、四书 : 论语、 大学、 孟子、 中庸3、五经 :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简称:诗 、 书 、 礼 、 易、 春秋)二、理解课文:1、总括全文 的纲领句 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

21、、最能够体现 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三、字词解释:1、通假字: “与” 通“举”,举荐,选拔。 (选贤与能) “矜” 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废疾者)2、一词多义:亲:故人不独亲 其亲(以为亲;父母)子:不独 子其子 (以为子;子女)为:天下 为公(是)不必 为己(为了)3、古今异义:盗窃乱 贼而不作:害人(古) ;偷窃财物的人(今) 。女有 归:女子出嫁(古) ;返回(今) 。4、词类活用:故人不独 亲其亲:亲,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不独 子其子:子,

22、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五、课外拓展: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点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考链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9 页,共 12 页1、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 寻向所志,遂迷。C大道之行也。 D 男有分,女有归。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3、作者理想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征?25杜甫诗三首1-1 课内知识回顾一、字音岱宗( d i )决眦( z)溅泪( ji n )簪( z n )逾墙( y)戍守( s)老妪( y)幽咽(y)二、文学常识1、杜甫( 712770) ,字子美,别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另外,杜甫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又称杜工部,著有杜工部集。2、杜甫的诗作在

24、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3、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杜甫还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三吏”分别是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分别是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三、诗歌理解1、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 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 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采用“移情于物”的写法表达伤世感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 石壕吏中,表

25、明战争兵役苛酷的一句是三男邺城戍;表明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表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能概括全诗内容的:有吏夜捉人。四、诗歌赏析望岳1、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

26、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

27、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春望1、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

28、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3、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 “抵万金”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 “搔更短” 和“不胜簪”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