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7376129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培养人为目的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2、教育要素:学习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受教育者) :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重点: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活动的促成者。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引导、促进、规范教育影响(教育中介) :学习者与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有形客体:场地、设备、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目的

2、无形客体:交流、谈心,人格的交流3、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机运行的整体、完整实践活动的系统、教育活动的双重性:生产活动主体客体(对象化活动)教育活动主体主体(交往性活动)第二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关于教育起源的种种学说1 “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法)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的一种现象生来具有、遗传、潜在的教育2 “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无目的、无意识、非社会性3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王守恒教育学教程教育起源于为传递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以生产劳动经验为主的超生物经验的需要。陈焕章教育

3、原理二、人类教育产生的前提1人类教育产生的生物前提教育的必要性:种生命:与动物既相同又不同,不同之处表现为人的未特定化、未完成性教育的可能性类生命:人类的发展主要依靠间接经验、间接知识,文化进化人类的双重生命2. 人类教育产生的社会前提人类社会的诞生劳动 标志着动物的本能活动已经转变为人类自觉的劳动劳动的技术结合 制造和使用工具、传递经验、自我意识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个体经验的类化劳动的社会结合 集体劳动、集体获益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三、教育的历史发展1农业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金属劳动工具;第一产业的形成;剩余价值与私有制;阶级分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4、-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教育的特点1、脑体分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大权2、 鲜明的等级性、专制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对立、脱离生产2工业社会的教育(18 世纪末)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大机器生产;第二产业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扩大;劳资关系的改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学校的建立(2)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生产性、科学技术(3 )教育的公共性:初等、中等教育、义务教育3信息社会的教育(20 世纪 60 年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第三产业的形成;高智能科技的发展

5、;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教育的特点: (1)学校教育的变革:教育理念、方式、内容、课程、组织。(2)培养目标的转变:高等教育、综合性、博学多才(3 ) 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全球化趋势(4)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问。(书上)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现象、研究人。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笔记)任务: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探索教育的宗旨,寻求教育的方法,解决培养人的问题。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论语:学而时习之、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6、学记:长善救失、教学相长、启发诱导,中国第一步教育专著理想国柏拉图:儿童教育(身体、习惯、品质)培养哲学王雄辩术原理昆体良:重视德性、培养雄辩家、教育内容(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哲学),第一步教育专著(二)形成阶段夸美纽斯( 15921670 年)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 1632 年:班级授课制、直观教学。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 17761841 年)德国教育家普通教育学1806 年:教师中心论、四段教学法。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三)发展阶段实科教育学:斯宾塞教育论(1861 年)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1914 年)拉伊实验教育学 (1908 年)文化教育学:狄

7、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性(1888 年) 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1919 年)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年)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1918 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的阶级性: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的目的: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化2、理论基础、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学科的分化和体系化4、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密切化5、教育学元理论的形成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科学解释教育问题2、 掌握教育规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8、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4、 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其内外联系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陈桂生教育原理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十二所院校教育学基础书二、教育功能的类型1. 作用对象(个体功能、社会功能)2. 作用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3. 作用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4. 多维度复合分类A 正向显性功能B 正向隐性功能C 负向隐性功能D 负向显性功能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一、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1. 个体的社会化生物体社会成员2. 个体的个性化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个体价值的实现

9、二、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1. 个体谋生功能社会生产、生活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何以为生、学会生存2. 个体享用功能身心和谐发展自由之人、幸福之人三、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压抑创造精神P38 限制人的主体性发展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提高民族素质人口质量、社会分层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三、促进政治民主化“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 列宁增强公民意识认识民主价值履行民主的权利推进政治的改革和进步四、促进文化发展4, 多维度复合分类主观意向显性隐性客观结果正向A B 负向D 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3 页,共 9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 文化的传递和保存2、文化的活化3、文化的选择五、对社会发展的负作用社会发展处于负向 总体的负向功能社会发展处于正向 局部的负向功能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实现一、教育功能的形成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教育功能结果的产生确立、发生、产生属递进关系二、教育功能的释放1. 受外部(社会)影响的因素教育产品的输入教育产品的利用2. 受教育产品自身的影响调整教育内容提高科学性、创新性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内涵一、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内涵: (1)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2)教育要达到的预

11、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等方面的要求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要求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特定质量规定,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目的方针具体的教育活动宏观的发展方向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引导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政党、个人的行为国家、政府的行为理论术语、学术性概念工作用语、政策性概念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和功能一、教育目的的类型作用上:价值性目的、操作性目的要求上:终极性目的、发展性目的实际上:正式决策目的、非正式决策目的二、教育目的的功能1、 定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三、近代西方教育目的的不同取向个人本位:

12、卢梭:培养自然人帕克: (进步教育运动之父)和谐发展、顺其自然马斯洛:自我实现、完美人生人格本位:裴斯泰洛奇:各种能力和谐发展,实现社会需要小原国芳: 全人教育,和谐、健全的人格(真善美圣健富)文化本位:狄尔泰、斯普朗格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客观文化价值到个人主观精神的转化。生活本位:斯宾塞:教育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生活预备说伦理本位:康德:教育应使受本能驱使的自然人变为能用社会规范支配行动的道德人。赫尔巴特:明辨善恶、陶冶意志、去恶从善、教育的最终目的 道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13、 ,熟读而精思社会本位:柏拉图:培养统治国家的 哲学家(哲人)涂尔干:教育是社会事物,学校是社会缩影,教育使儿童在各方面得到发展,以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劳作教育三、现代教育目的观人文主义教育观: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个人本位)科学主义教育观:以社会为出发点、以科学为中心(社会本位)科学人文主义:它是人文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和他的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文主义的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作出新的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充实。四、我国的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五、我国当前

14、教育目的的分析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性质 为社会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才素质要求 德智体全面发展第四章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的含义: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二、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向性 一定的阶级利益历史性 时代和文化背景强制性 对个体行为的强制性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原始时代:没有学校教育古代社会:古代学校(简单的学校系统) 现代社会:现代学校(多类型、多层次的学校结构) 当代社会:终身教育制度(发展方向 ) 四、 学制的类型双轨制:不相同、不相接分支制:初等公共、中等分支单轨制:相同相接、一个系列、多种分

15、段五、中国学校制度的发生、发展1. 现代学制的开始1902 年欽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1903 年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科举核心的单轨制)1922 年新学制系统“壬戌学制” (仿美国六三三制,现代学校教育的发端)2. 当代学校制度1976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建和恢复学制、回复高考1985 年、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分三类地区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993 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第四节义务教育一、义务教育的缘起16 世纪的宗教改革德国马丁路德(国民教育之父)1619 年、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强迫 61

16、2 岁儿童入学,义务教育的开端19 世纪以后、西方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9 世纪后半期、一些先进国家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20 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二、阶段性划分第一阶段: 16 世纪出现(宗教的原因)第二阶段: 1719 世纪雏形(政治的原因)第三阶段: 19 世纪以后发展(经济的原因)第四阶段:二战以后普及(教育理念、民主主义思想)三、义务教育的意义1、含义国家制定法律的义务国家开办学校、提供师资、设施的义务国家为儿童提供受教

17、育机会的义务家长送子女接受教育的义务社会办学、发展教育的义务2、特性:强迫性、普遍性免费是前提3、与普及教育的区别普及教育为非强迫性(提供机会)普及教育的对象广泛(包括成人)义务教育是强迫性的普及教育4、我国的义务教育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等义务教育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九年制义务教育(三类地区)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1990 年九年经济、文化中等地区1990 年初等1995 年九年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20 世纪末初等第五节非正规教育与终身教育一、几个概念1.正规教育:有组织的教育机构 学校教育2.非正规教育: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的教育活动3.非正式教育:无组织、无系统、

18、根据个人兴趣、态度,等同于学习二、终身教育1.“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1965 年法国的教育家保罗郎格朗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第四次世界成人教育促进大会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2. “终身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原因)社会变化的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余暇时间的增多高龄化社会的进展3.“终身教育”的含义人一生各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与各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图)4. “终身教育”的特征民主性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多样性教育形态的多样化连贯性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自主性等同于“终身学习”5. “终身教育”与诸概念的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19、- - -第 6 页,共 9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成人教育:以成人为对象所进行的教育。区别:指导思想、涵盖面不同继续教育:成人离开学校后的有组织的学习。联系: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回归教育:人的一生中工作或闲暇与受教育时期交替进行的一种教育制度。联系:是终身教育的策略、环节6. 开展“终身教育”过程中的几个注意点 对象:各个年龄段的所有成员 载体:各种公共机关 内容:根据人们的不同需要而设置 目的: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方法和原则、校内外经验的结合 如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协作。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概念及其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20、专业工作者。 陈焕章教育原理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王道俊教育学教 师 是 履 行 教 育 教 学 职 责 的 专 业 人 员 , 承 担 教 书 育 人 、 培 养 社 会 建 设 者 、 提 高 民 族 素 质 的 使 命 。 教师法(第三条)二、教师职业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政治地位作用:文化建筑师经济待遇社会财富先导者权利义务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P 115116 三、教师职业的角色和素养教师角色:(1) 学习者和学者(2) 知识的传播者(3)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4)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 学生学习的榜样(6) 学生的知

21、心朋友教师素养: (1)道德要求 教师即道德家(2)知识要求 教师即学者(3)教学技能要求 教师即艺术家四、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教师个体专业性的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本质特点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具有主体性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学生的地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儿童权利宣言1,学生的社会地位(2)儿童权利公约(3)未成年人保护法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杜威:儿童中

22、心论三、学生的发展1,发展的含义身体、心理2,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2 )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3,发展的时代特点(1)生理成熟期提前(2)思维活跃(3)价值观念多元化(4)自我意识增强(5)心理问题增多第六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第一节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与心理、行为失范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二、学生心理障碍、行为失范的各种表现心理障碍失范行为攻击校园暴力退缩色情犯罪焦虑侵犯财产恐惧违法行为三、学生心理障碍和行为失范的归因分析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失误第二节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一、学生对学

23、校生活的态度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是否积极学生对开放性学校的态度比较积极p219 二、学生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的影响(1) 重要他人: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2)互动性重要他人(3)偶像型重要他人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学习压力:(1) 环境刺激(压力源)(2) 个体紧张(压力体验)(3) 个体反应(压力反应)p223 图表学习压力的形成:分流教育、家庭压力p223 图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第七章学生评价( p321 表格)一、教育评价p265 三个阶段:三

24、大研究领域:古代传统考试教育基本理论近现代科学测试教育发展理论当代科学评价教育评价理论二、学生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评价标准:三个层次:教育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第二节学生评价的类型一、根据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诊断性评价(摸底、把握)形成性评价(反馈、矫正)总结性评价(检验、总结)二、根据评价标准相对评价法(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绝对评价法(应达到的水准)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个体发展状况)第三节当代学生评价理论的走向构建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质性评价取代量性评价(档案袋评价P317)评价方法多元化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