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考古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址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7375557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5.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考古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址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魏晋南北朝考古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址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魏晋南北朝考古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址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魏晋南北朝考古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址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魏晋南北朝考古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址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考古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考古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址(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址一、曹魏至十六国时期的邺北城二、曹魏、西晋时期的洛阳城三、北魏洛阳城四、东魏、北齐时期的邺城五、南方都城(武昌城及建邺、建康)(一)位置与兴废史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现今漳河横贯其间。由邺南城和邺北城南、北两座相连的城组成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邺北城邺北城邺南城邺南城漳河漳河(一)位置与兴废史邺北城来历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曹操自领冀州,进而统一了黄河流域。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受封为魏公,在邺“建魏社稷宗庙”。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进封魏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并

2、召集群臣议事。此后,黄河流域名义上虽属汉朝,都城在许昌,但实际政治中心在邺(所颁政令皆出于邺)。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建魏,次年,移都洛阳。因邺城是“王业之本基”,遂为曹魏的五都(京兆郡长安、沛国谯qio(今安徽省亳州市)、颍川郡许昌、魏郡邺城、河南尹洛阳)之一,称邺城为北都。魏五都“魏因汉祚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一)位置与兴废史兴废史最早为春秋时齐桓公所筑(公元前685644)。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曾在此投巫修渠。两汉时为魏郡的郡治所在地,东汉末为冀州牧袁绍驻地。建安九年(204年)实际成为中

3、国北方的政治中心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建魏,因邺城是“王业之本基”,遂为曹魏的都城之一。十六国时期(335370年)后赵、冉魏、前燕均建都于邺北城。北朝时期东魏和北齐(534577)建都于邺南城,邺北城仍继续使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攻邺后废弃。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一)位置与兴废史考古工作简况1935年北平研究院曾作过实地调查1957年俞伟超对邺城遗址进行过短期调查邺城调查记19761977年河北省和临漳县作过勘探工作19831985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合作对邺城进行发掘与钻探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二)布局城址形状:横长方形。水

4、经注浊漳水记载:东西7里,南北5里(东西2500米,南北1700米)。城门与道路据水经注:曹魏邺城共七门。南面三门,正南曰中(永)阳门,东曰广阳门,西曰凤阳门。东面一门曰建春门。西面一门曰金明门。北面两门为广德门和厩门东西大街一条(即建春门至金明门大道),是全城惟一的东西大道东西大道以南发现南北大道三条,即凤阳门大道、中阳门大道、广阳门大道东西大道以北发现南北大道两条,即广德门大道和厩门大道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二)布局宫殿建筑与三台基址中阳门大道以北为宫殿区,发现夯土基址十处。内有外朝、内朝和主要衙署。外朝以文昌殿为核心,与端门、止车门和中阳门在一条直线上,具

5、备邺北城中轴线的意义内朝以听政殿为核心,是曹魏政权中枢主要的衙署分布于内朝之南,如相国府、御史大夫府、奉常寺、大农寺等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二)布局宫殿建筑与三台基址宫殿区西发现四座夯土基址,应与铜爵园有关。铜爵台与金虎台、冰井台并称三台,为全城的制高点,军事意义明显。“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洛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果园之滋荣”曹植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金虎台外景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邺北城所出云纹、人面、富贵万岁和大赵万岁瓦当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二)布局里坊分布戚里分布于宫殿区东部,其他

6、里坊和一般官署主要分布在邺北城南半部普通居民、工商业者的居所与贵族、官宦不相混杂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二)布局园林与给排水系统邺北城西北部有铜爵园,城外还建有玄武苑、灵芝园等大型园苑长明沟基本与东西大道并行,并有支流分布于里坊之中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三)建制特色1.南北分区,北半部是主体,南区为一般衙署和居民区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三)建制特色2.中轴线的形成中轴线的形成使都城规划更为对称和规整。这种规制标志着我国都城发展史的一个新阶段,形成了中国古代都市规划的一种新模式,即有中轴线的封闭式里坊制城市,改变了汉代以来宫殿区分散的布局,减少了宫城在全城中所占面积的比例,对北魏

7、、东魏、北齐、隋唐的都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建制特色3.三台建筑不仅是饮宴赋诗的场所,更具有军事作用,对后世都城(北魏)也影响深远。总之,曹魏时期的邺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一、曹魏至十六国时的邺北城曹魏、西晋时期的洛阳城曹丕称帝(220年)建魏后,定都洛阳。西晋受禅于曹魏,也以洛阳为国都,至永嘉六年(312年)西晋南迁。曹魏、西晋以洛阳为都共九十余年。曹魏都洛后,对城垣及都城格局做了一些重要的修复与改建。结合文献资料,可以归纳出以下几处:二、曹魏、西晋洛阳城二、曹魏、西晋洛阳城1.新筑金墉城曹魏初期出于军事防御考虑,魏文帝曹丕在洛阳城西北隅北墙上兴建百尺

8、楼。随后,魏明帝曹睿在此基础上扩大,建造了金墉城(水经注榖水)。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了汉魏洛阳城西北角发现的呈目字形南北排列的甲、乙、丙三个小城堡即金墉城,是仿效曹魏邺城西北的铜爵等三台所筑。二、曹魏、西晋洛阳城金墉城西墙遗迹二、曹魏、西晋洛阳城2.重点修复北宫,起太极殿。曹魏时期(文、明二帝)在北宫筑凌云台、崇华殿等,北宫之北兴芳林园。青龙三年(235年),在以东崇德殿旧基上建太极殿作为宫中正殿。此后,中国古代诸朝宫中正殿均曰“太极”(初学记卷二十四)。曹魏洛阳城以北宫地位最为显著,南宫当时已经废弃。二、曹魏、西晋洛阳城金墉城西墙遗迹三、北魏洛阳城(一)兴废史孝文帝于太和十七年(493年

9、)经营新都洛阳,太和十九年(495年)正式自平城迁都洛阳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东、西魏分立,战争使洛阳城再次沦为废墟。北周宣帝时,又有大规模的营洛阳宫、修复旧都活动。但因时间短暂,皆未成毕。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另辟新址建成东京城,盛极一时的汉魏洛阳城失去昔日悠久的正统地位。唐贞观六年(632年)洛阳县与河南县治所从金墉城迁回都内毓德坊,遂渐彻底毁废。三、北魏洛阳城(二)布局沿革宫城呈南北长方形,被东西御道横穿分成南北两部分,处内城偏北部中央位置,是全城设计的核心。宫城内夯土台基密集,南半部正殿为太极殿,另有太极东西两堂、朝堂以及式乾殿、显阳殿等重要殿址。宫城北半部有宫苑区(西游园),为

10、帝王游乐或后妃居住场所。宫城的北面有皇家禁苑华林园。三、北魏洛阳城(二)布局沿革内城共有十三座城门,堵塞西墙东汉雍门并在之北500米新建西明门,开西阳门,为便于出金庸城而新开承明门。东西阳门大道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园囿、武库和太仓等,南部有衙署、庙坛、寺院和贵族宅邸等太极殿、阊阖门、铜驼街、宣阳门、洛水上的永宁桥至南郭城外的圜丘,构成了全城中轴线铜驼街两侧分布中央官署的司徒府、太尉府、匠作曹以及太庙、太社、国子学和永宁寺等三、北魏洛阳城(二)布局沿革外郭城发现东、西、北三面外郭城城垣,外有护城壕给排水系统完善商业繁荣发展,废金市,新设大市、小市和四通市二、曹魏、西晋洛阳城二、曹魏

11、、西晋洛阳城三、北魏洛阳城(二)布局沿革佛寺建筑内城铜驼街之西有永宁寺这是我国已发掘的最早的国家寺院遗址。文献记载洛阳城郭内到处建造寺院,有佛寺“一千三百六十七所”三、北魏洛阳城三、北魏洛阳城(三)建制特点及历史地位三重城垣的平面布局,成为此后历代都城中宫城、皇城和郭城平面布局的原型。郭城在全城地位逐渐重要,里坊设置规整,管理严格,不同的身份等级居住有序。撤除金市,于外郭设大市、小市和四通市,改“面朝后市”的都城设计思想。北起宫城、南抵圜丘的中轴线纵贯全城,并以此为轴心,明确体现帝王居建于中极、左祖右社等传统设计思想。推崇佛教文化,开都城规划预先安排佛寺之先河。四、东魏、北齐时期的邺城城垣及城

12、门平面呈长方形,圆角、弧形,外侧均匀分布马面新筑城门十一座宫城位于城区中部偏北,不到全城面积的十分之一三朝纵列宫城北至北墙的区域有禁苑四、东魏、北齐时期的邺城四、东魏、北齐时期的邺城道路、区划与中轴线城内道路通达整齐,划分出方格形里坊宫城以南的里坊分布有官署、贵族官吏府第、太庙等。中轴对称。佛寺、石窟与园林据记载邺城佛寺最盛时有四千所。目前所见有邺城之西开凿的闻名于世的南北响堂山石窟。西引漳水,广建园林。(一)南京建邺、建康城吴建邺城城垣夯筑,有九座城门,大门无门板,用竹篱编制而成。城内有太初宫、昭明宫等。城内水系有3条,为运渎、潮沟和东渠。晋建康城于城址中部正式建宫城,城凡二重。宫城正门大司

13、马门到宣阳门,再至朱雀门,是南北贯穿全城的中轴线亦御道。从建春门到西明门为东西向的横街。东晋武帝修筑了华林园。五、南方都城(一)南京建邺、建康城南朝时期建康城刘宋时在玄武湖的南面扩建华林园、乐游园,又在玄武湖北营建上林苑东晋末开始部分用砖,南齐建元二年(480年)正式建“都墙”,悉用砖。梁天监十年(511年)增建第三重宫城。五、南方都城六朝都城位置图南京钟山和玄武湖秦淮河秦淮河五、南方都城六朝建业和建康布局示意图诸葛亮与孙权曰:诸葛亮与孙权曰:钟阜龙蟠,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居也。真乃帝王之居也。北宋太平御览北宋太平御览五、南方都城五、南方都城南朝梁建康城布局示意图五、南方都城南京图书馆新馆工地发现的南朝夯土城墙东侧包砖(一)南京建邺、建康城都城外围军事堡垒和附郭城吴时于都城西部置石头城,东南秦淮河南置丹阳郡等东晋时又增筑东府城等五、南方都城五、南方都城六朝建业和建康布局示意图五、南方都城石头城(二)湖北武昌城孙吴之世,处于西都(即陪都)的地位。西晋以后迄南朝,重要性逐步下降城垣均按自然地形构筑城北垣构筑得较严实,城壕宽深城内发现有建筑基址和水井等五、南方都城五、南方都城南方都城特点1.与北方相比,南方考虑军防,势必着眼于丘陵和河流。2.设置了外围的军事据点。石头城、东府城、丹阳郡城等。3.加强了城内防卫。都城、宫城起重城等。4.扩大了南郊居住区。五、南方都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