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财政学陈共第六版考试重点全归纳年年必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7354479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财政学陈共第六版考试重点全归纳年年必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财政学陈共第六版考试重点全归纳年年必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财政学陈共第六版考试重点全归纳年年必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财政学陈共第六版考试重点全归纳年年必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财政学陈共第六版考试重点全归纳年年必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财政学陈共第六版考试重点全归纳年年必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财政学陈共第六版考试重点全归纳年年必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财政学 陈共 第六版第一章市场失灵 的主要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 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政府干预 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2、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

3、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财政职能 (1) 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 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

4、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 通过政府投资、 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 “越位”和“缺位” 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

5、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基本理论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其理由是:( 1)由于纯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使得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提供就得不到所期望的最大利润。(2)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因具有非排他性,消费者会期望“免费搭车 ”( 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购买这种产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获利)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公共定价 就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 平均成本定价法 : 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的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 二部定价方法 : 基本费

6、 +从量费 3 负荷定价法 : 按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 将项目的受益收入和支出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收益的一种经济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效益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情况2最低成本法 ,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 不用以单位货币计量备选项目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1)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则(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 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公共选择理论: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

7、题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贡献 :证明了市场失灵不是吧问题转交给政府的充分条件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政府行为的限度以及政府失败的为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1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2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3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4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 是政

8、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从性质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1预算内支出 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1)经济建设支出(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3)国家管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 5)各项补贴支出(6)其他支出; 2预算外支出 : 即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规模的量度指标 绝对指标 。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绝对额。相对指标 。它是将特定时期的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他相关经济变

9、量进行对比瓦格纳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最早注意到财政支出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现象。他认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公共部门特别是国家活动的扩张。后人把他的这一论断称之为“瓦格纳法则”。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经济体制状况; (3)中长期发展战略; (4)当前经济政策。 2政治性因素( 1)政局是否稳定;(2)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3)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 1)人口;( 2)就业;( 3)医疗卫生;(4)社会救济;( 5)社会保障( 6)城镇化建设。微观因素 A需求

10、因素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需求决定于中间投票人。这取决于两大因素:(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2)对公共物品的偏好B 供给因素 1. 服务环境。 2. 公共物品的质量3. 相对价格效应。购买支出 是指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购买支出包括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转移支出 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利息支出等。政府在付出资金时,并没有相应地获得任何回报。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就越强。一般而言,在经济

11、发展水平较低时,财政支出中购买支出比重较高,转移支出的比重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购买支出的比重会有所降低,而转移支出的比重会明显上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1、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就是前者是非生产性的消耗性支出,他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正是这种

12、支出构成了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项目包括: 1行政管理费2国防费 3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4公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行政管理费所谓行政管理支出,就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行政管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行政管理费不可能没有,甚至绝对规模还具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他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1)经济总体增长水平(2)财政支出规模( 3)政府职能(4)机构设置( 5)人员配备( 6)行政效率( 7)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8)内部

13、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对行政管理支出的管理1以法律形式确定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规范行政管理支出范围 3加强财务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4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的严肃性。国防支出特点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国防支出的内容包括: 军队支出、后备役支出、国防科研事业费、防空经费等。同国家管理支出相比,国防支出的特点就是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纯公共商品属性和纯消费性。国防支出的管理国防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

14、个方面。(一)宏观控制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的总体规模。(二)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的经费管理。教育支出 (一) 发展教育意义1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2知识是通过教育途径获得的;3教育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教育市场失灵 政府介入教育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教育是公共商品,而是教育市场的失灵。表现:1外部性。 2教育不公平。 3 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卫生支出 (一) 卫生医疗的市场失灵表现在: 1不确定性 2信息不对称3外部性 4垄断 5公平(二) 卫生支出的对象和方式卫生医疗支出可以分为社会成员身体健康直接受益支出和

15、外部受益支出。前者是指受益完全或绝大部分可以内在化的医疗支出;后者则指具有外部性的卫生支出。政府的卫生医疗支出主要是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机关的事业费支出和对个人的卫生医疗支出。我国深化医疗文生改革的基本思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区别:(1)投资主体不同公共投资主体是政府;私人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和家庭;政府投资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强。(2)投资目的不同私人投资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公共投资以

16、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的。(3)投资客体(项目)不同私人投资生产私人物品,投资项目规模小、周期短和外溢收益少;公共投资提供公共物品,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和外溢收益较多。二者是一种互补、互替和互动的关系公共投资范围的根本标准公共投资追求宏观效率并兼顾公平。各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的比重有着很大差异,影响这种比重的因素主要是:1经济体制的不同2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国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是下降的。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 (1)项目投资若完全不能通过市场收回的,应由财政无偿拨付,如对行政单位和某些事业单位的投资;(2)项目投资

17、可以采取收费形式部分收回的,应采用向社会招标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3)项目投资若能全部收回投资,一般由私人部门进行投资,并辅之以适度的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企业经营进行特定约束的一种行为,如:价格管制、规模管制、质量管制、许可证制等等。但政府管制适度,过度管制也会扭曲私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造成不必要的效率损失。)投资方式 (1)直接投资 是以政府作为直接投资主体的一种投资方式。在直接投资中,政府往往采取缩小政府投资比例的办法,或在项目建成后,通过股份化这种分散股权的方式来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2)间接投资 是政府作为间接投资主体的一种投资。这时政府只是以债权人的身

18、份出资,它是财政投融资的一种方式。政府财政投资的主要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 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就业创造增加就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基础产业是指能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在财政理论中,它通常特指公共部门的有形资产。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条件1必要条件:市场失败。有两种情况:(1)私人部门不愿、不能提供,导致已有的供给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2)私人投资导致基础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2充分条件:政府能弥补和娇正市场失败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从经济性质上看,基础设施大体可归为混合物品。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

19、般采取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汇合提供方式。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 ( 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有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归政府)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1农业自身积累不足,国家投资应起主导作用 2 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20、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十五”以来,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2从 20XX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融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一)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资改善农业

21、生产条件应做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分工的依据有( 1)受益范围原则;(2)效率原则。(二)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资政府农业投资的方式,政府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政策也是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的,并主要透过财政来实现。(一)稳定农产品价格:价格管制和价格平准。价格管制 是政府利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直接规定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幅度。其优点是能有效控制农产品价格,缺点是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使农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价格平准 是政府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农产品价格水平,如建立农产品价格平准基金及农产品储备制度。价格平准由于克服了价格管制的缺点,因而为许多国家所采用。(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负

22、担1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财政贴息2减轻农民负担主要指农业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财政投融资 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出资( 入股 ) 或者融资 (代款 ) 方式,将资金投在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财政投融资也被称之为“政策性金融”,它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财政投融资的意义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2财政投融资的特点(特

23、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思路主要是 :1 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法制化。2融资渠道多元化。3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促进投资环节的严谨高效。4完善财政投

24、融资和市场投融资的协调机制。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收入 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它表明政府获取社会财富的状况。财政收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定量的财政资金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技术进步是内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技术水平为支柱。所以对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的一个深化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

25、了国民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价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至关重要。(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进步既定的条件下,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取决于收入分配政策和其它制度因素(三)价格因素:由于财政收入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的货币收入,价格水平及比价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四)其他因素: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税收原理税收效应税收的一般概念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的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

26、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征税范围即课税对象的范围,即课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或课征税收的具体界限。税目 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税法规定的同一征税对象范围内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税源即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或者说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属。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 :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累进税率 :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定额税率是按课税对

27、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超额累进税率 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分别计算,然后相加 个人所得税超率累进税率 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土地增值税纳税期限形式按期纳税按次纳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税收优惠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或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形式 减税 :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免税:对应纳税额全部免予征收;起征点 :课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免征额 :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税收原则 即一国制定税收政

28、策、建立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是税务行政、税务管理所遵循的理论标准,是国家征税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税收原则的发展:亚当 斯密的税收四项原则-瓦格纳的四项九端原则-公平与效率两大税收原则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1)税收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效率是公平的前提:税收作为一种分配手段是以丰裕的社会产品为基础的,而没有效率的公平便成了无本之木。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失去公平的税收也不会是高效率的(2)就某一个具体的征税活动而言,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会有矛盾和冲突(3)从整个税制和税收总政策来考虑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税收负担即国家征收的税款占纳税人税源数量的比重,反映出税款与社会新增财富之间的

29、内在关系。国家的角度:反映国家在税收课征时的强度要求,即要征收多少税收;纳税人的角度:反映纳税人在税收缴纳时的负担水平,即承担了多少税款。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最根本决定因素(2)经济结构:不仅体现在量的制约上,还体现在结构的分布和变迁上(3)宏观经济政策(4)其他因素拉弗曲线 (1)高税率不一定能够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必然要求高税率,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2)普遍实行高税率往往导致对减免税等税收优惠的依赖,一是造成对税制完整性、稳定性的冲击,二是容易产生课税的不公平现象。( 3)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上,可以使用两种税率,但各种税率体现的税收负担却不一样。(4)既然税率和税

30、收收入、经济增长存在着相关性,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最适税率。税负转嫁 是指纳税人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将自己的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人的过程。(1)税负转嫁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行为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 提高售价;( 2)后转 压低工资、延时、压低进价等;(3)散转 混转,即前转和后转并行;(4)消转 自我消化,即纳税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自行消化税款;5)税收资本化 后转的特殊形式,即对某些能增值的商品的课税,预先从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税负转嫁的条件基本前提:市场经济价格自由浮动(1)税种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

31、课税一般不能转嫁。2)课税范围课税范围广的较易转嫁,窄的难以转嫁。( 3)供求弹性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4)计税方法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5)市场结构完全竞争:短期内无法转嫁,但从长期看则完全可以转嫁;垄断竞争:既部分地前转,又部分地后转;寡头垄断:由各寡头生产者通过协议提价而转嫁;完全垄断:由垄断生产者视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而决定向前或向后转嫁。税负归宿 即税负经过转嫁的最终落脚点,也就是税负转嫁过程的终点。税负归宿可分为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法定归宿:根据税法应该负有纳税义务的承担者纳税人经济归宿:税收负担的

32、最后承担者负税人税收效应 即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收入效应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购买量和消费水平。收入效应作用机制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纳税人收入水平下降减少商品购买量消费水平下降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下降税收替代效应 即税收影响相对价格,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替代效应作用机制政府对不同的商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33、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区别对待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纳税人减少征税和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加无税或轻税水平的购买量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概念(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2)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税收制度的组成即税制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种体系以及各税种的分布状况。单一税制论 :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复合税制论 :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税收制

34、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及主体税种的交替变更的历史过程。历程简单的直接税制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和直接税为主的税制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制度(1)新中国税制的建立(1950 年建立)( 2)1953 年修正税制(3)1958 年改革税制( 4)1973 年简并税制2、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税制(改革核心:“ 利改税 ”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税制商品课税 是指对商品的生产、进口、流通以及劳务的提供、消费所征收的一类税。功能(1)及时稳定的取得财政收入( 2)鼓励节约、储蓄或投资(3)抑制奢侈消费(4)贯彻国家经济政策,促

35、进资源合理配置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增值税 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各环节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理论上:增值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额。生产经营单位:增值额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商品销售收入额或经营收入额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商品经营全过程:增值额是指一个商品最终销售价格扣除购买价格以后的余额。税收征管实际:即商品销售收入额或经营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之后的余额特点 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类型生产型增值税:不准许扣除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

36、生产总值。收入型增值税:只准扣除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消费型增值税: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或劳务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消费税 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特点 课税对象具有选择性课征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其他目的而非仅为了组织财政收入鼓励消费和投资征收简便,收入可靠及时我国现行的消费税消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

37、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 是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收入额征收的一种税。特点 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以非商品销售额征税为主计算简便,便于征管我国现行的营业税制度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收入额(销售额)征收的一种税。关税 是在边境、沿海口岸或国家指定的其他水、陆、空国际交往通道的关口,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或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税则 即一国对进出口的应征税商品、免税商品以及禁止进出口商品加以系统分类,并列明应征税率和免税的一览表,又称海关税则。所得课税 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收对象所征的各

38、税种的统称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国债国债 即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借贷所形成的债务。(1)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组成部分,是特殊的债务范畴。(2)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3)国债是政府重要宏观调控手段之一。(4)国债是财政信用中最主要的形式。我国国债的历史演进第一阶段:1950 年, “ 人民胜利折实国债” 第二阶段:19541958 年, “ 国家经济建设国债” 第三阶段: 1981 年后, “ 国库券 ” 第四阶段: 1998 年后,国家大规模地发行国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9、 6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从财政收支平衡看(1)同税收融资相比(2)同货币创造相比2、筹集建设资金从国债使用的角度看(1)政府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用于经济建设(2)弥补财政赤字的国债,间接地与经济建设相联系 3、调节经济运行 从国债与经济的关系角度看(1)调节积累与消费(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 2)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3)调节收入分配,利于公平的实现(4)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 5)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国债负担 (1)认购者负担:企业、个人、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务负担

40、。(2)政府即债务人负担:还本付息给政府带来的负担 (3)纳税人负担: 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 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4)代际负担: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国债的限度 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国债依存度 :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国债负担率 :一定时期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国债偿债率 :某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国债的结构 即一个国家各种性质的债务的相互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1)应债主体结构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社会财富分配。 (

41、2)国债持有者结构即政府对应债主体选择的结果,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国债的比例 实际购买的分配。(3)国债的期限结构,短期国债: 3 个月、 6 个月、 9 个月、 1 年中期国债: 1-9 年 长期国债: 10 年以上,经济建设、社会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金国债利率水平 应保持利率水平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使国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发行无困难而偿债压力小。国债的发行方式 (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一般方式)(2)公募拍卖方式(竟价投标方式)(3)连续经销方式(4)直接推销方式(承受发行方式)国债发行价格平价发行:发行价与国债票面面值相同溢价发行:发行价高于票面名义价值折价发行:发行价低于票面名义

42、价值国债的偿还还本方式 1)分期逐步偿还法(2)抽签轮次偿还法(3)到期一次偿还法(4)市场购销偿还法(5)以新替旧偿还法还本资金来源(1)设立偿债基金(2)预算盈余( 3)通过预算列支(4)举借新债付息方式(1)普通方式:到期一次支付、按期分次支付(2)有奖方式:有奖有息支付、有奖无息支付国债市场 是证券市场的构成部分同时又对证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国债由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构成。发行市场是交易市场的前提和基础,交易市场是公债顺利发行的重要保证,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国债市场的功能(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公募拍卖发行法,市场购销偿还法。(2)调节社会资金运行:调节资金余缺

43、,诱导资金流向,活跃证券交易市场。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1)国债市场的封闭性(2)国债交易的局限性(3)可交易国债量的稀缺性完善与发展 (1)调整和完善国债的结构(2)改进国债的发行审批制度(3)丰富国债市场参与者主体(4)恢复国债期货交易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国家预算 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形式上:一种收支计划表政治上: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手段上:政府调节国民经济的工具职能 (1)国家预算实施法律、行政管理的职能(2)国家预算实施财政政策的职能(3)国家预算实施财政监督的职能预算管理权限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3)各级政府的职权(4)各级财政

44、部门的职责(5)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我国国家预算原则(1)公开性:需人大讨论批准并向社会公布(2)权威性(可靠性):预算法(3)完整性:不得在预算外另列预算(4)统一性:做到收支按统一程序、口径编制(5)年度性:历年制单式预算 :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 :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增量预算 :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零基预算 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将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

45、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国家预算周期 政府预算工作必须经过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的执行、预算的调整以及决算等阶段的整个过程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推进依法理财 , 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2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3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4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二、编制部门预 算 就是按部门编制预算,它全面反映部门的收支活动。编制部门预算要求各部门必须将本部门所属各

46、司局、各基层单位所需各类不同性质的资金,综合为统一平衡的部门预算。体现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内容要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在部门的一般预算收支中,既反映预算内收支,也反映预算外收支。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1)缺乏严格的预算约束和监督机制。(2)不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3)不利于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集中支付制度并不根本改变各部门、各单位

47、对预算资金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但财政部门集中掌握预算资金的支付权,可以掌握资金的最终流向,从而防止滥收滥支的违纪现象,有利于反腐倡廉。实施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1做好准备工作 2 建立资金管理方式 3 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含义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从收入方面看,主要是收缴分离;从支出方面看,主要是收支脱钩。 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改革要进一步扩大范围,也要与编制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48、向纵深发展。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迫切性我国现行的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基本原则1公开透明 2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3便于操作(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1收入分类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和科目设置基本上可以实现“体系完整、 反映全面、分类明晰、口径可比、便于操作”的改革目标。预算管理体制 即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预算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49、。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1)1949-1953:高度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2)1953-1979: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3)1980-1993: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4)1994 以来: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2)事权与财权的划分:政府职能(3)收入划分:分税制( 4)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制度(5)立足国情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是指上级政府(财政)对下级政府(财政)的无偿

50、补助或拨款。而财力无偿转移的方法、规则和程序则构成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 (2)弥补横向财政缺口(4)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3)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粘蝇纸效应 是指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的一级政府,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中国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3、坚持 “ 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的原则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改革的主要内容1、中央与地方事权和

51、支出的划分2、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4、原体制中央补助5、配套改革和其他政策措施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的完善 1、运行情况良好 (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 两个比重 ” 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加强(4)调动了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2、待完善的问题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4)推进省 (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精选学习资料 -

52、-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财 政 平 衡财政平衡 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1、财政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2、财政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3、财政平衡是一种综合平衡财政平衡的计算口径1、财政赤字与赤字财政财政赤字 :财政年度中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导致的财政不平衡的一种财政现象,它反映了财政年度内国家财政收入不敷支出的基本状况。赤字财政 :在编制预算时就安排了一个入不敷出、列有赤字的年度收支计划。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1、总量平衡的恒等式:C+S+T+M C+I+G+X 即: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2、财政

53、赤字的预算恒等式:G-T(S-I)+(M-X) 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贸易经常账户赤字。3、封闭型经济条件下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封闭型经济条件下(即:M-X0),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G-TS-T(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4、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1)当 C+I+G+XC+S+T+M 时 C+I+G +XC+S+T+M C+I+G+X C+S+T +M C+I+G +XC+S+T +M(2)当 C+I+G+XC+S+T+M 时 C+I+G +XC+S+T+M C+I+G+X C+S+T +M C+I+G+XC+S+T +M财政赤字的弥补方法及经济效应1、动用历年财政结余

54、来弥补当年财政赤字2、通过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 3、通过债务筹资来弥补财政赤字4、通过税收融资来弥补财政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税收、支出等财政手段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措施。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财政支出类政策工具;财政收入类政策工具;国家预算政策工具财政政策的性质(1)财政政策是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因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但又是客观经济规律的一定反映。(2)国家可以利用财政政策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3)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主要调控手段。财政政策的类型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即某些能够

55、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税收的自动稳定性;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3、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4、紧缩性财政政策:即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5、中性财政政策 :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即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工具通过某种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媒介体收入分配、货币供应与价格。

56、财政政策效应的含义(1)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有效作用(2)在财政政策有效作用下,社会经济作出的反应财政政策的主要效应(1)“ 内在稳定器 ” (2)乘数效应( 3)奖抑效应( 4)货币效应货币政策的概念即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组成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要量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进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

57、,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必要性 (1)首先由二者密切的内在联系决定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政策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调控对象具有同一性( 2)二者的作用方向和作用机制不同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在处理公平和效率的矛盾方面各有侧重、各有优势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的政策时滞性不同,需要协调配合2、可能性 (1)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经理国家金库,财政性存款是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2)政策性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执行着国家财政的职能,其资本金一般来自财政拨款,并且由财政为其举债提供担保(3)金融机构运营状况影响着财政平衡(4)赤字融资方式揭示了两类资金的内在联系政策时滞 :政府的经济调控政策所经历的研究、制订、实施以及发挥实际效果的时间间隔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