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转变发展模式促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7348991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0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转变发展模式促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转变发展模式促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转变发展模式促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转变发展模式促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转变发展模式促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转变发展模式促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转变发展模式促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变发展模式促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2 作者:日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3 转变发展模式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集中表现在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专业内涵不足,服务能力不强,吸引力不强。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对于工匠、技能持鄙薄的态度,这是不争的事实,转变观念是长期的任务,但转变观念也需要强有力的支撑。不可否认,职业教育曾经在

2、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几年火红过,那是因为大学规模小,绝大多数学生不能进入高等学府,必须通过就读中专、技校才能实现就业,而改革开放之初的企业竞争仅是有限的竞争和质量竞争,最主要的是生产量不足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所以生产是以量取胜,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中专、技校正是抓住这种机会发展起来的,那时的中等职业教育几乎没有人说是差人一等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而是吸引力很强的、有相当可观回报的教育。但进入上世纪 90年代中后期,这种仅以适应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有限市场竞争经济的中等职业教育就出现严重问题。一是高校扩招,带来普高扩招,大量生源进入普通高中,通过这个渠道能够实现体面就业,反

3、之职业学校招生十分困难,生存压力巨大;二是生源素质下降,教育质量达不到原有的水平,本身与企业要求有差距的毕业生标准也不能保证,而企业的技术运用水平又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导致企业越来越不认同职业教育,随着扩招后的高校毕业生的出现,使企业有机会在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员工,事实上这就提高了企业入职的学历标准,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水平、收入水平和就业稳定率上出现了“挤出效应”,一年不如一年,甚至一出校门就被边缘化、失业等等。可以说,现阶段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一是规模数量不足,这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关,二是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要求脱节,这与教育的发展模式有关。三是

4、就读职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学习能力较弱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与低成本就读职校和顺利实现就业的矛盾。而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决定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而吸引力的大小又决定了相关教育模式的动力大小。二、对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的思考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比较分析出发,我们认为从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出发,应该借鉴国外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有效经验,采取切实措施转变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4 (一)改变由教育部门独家举办职业教育的基本态势,切实落实政府统筹职

5、业教育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的职业学校主要分为教育部门举办和行业举办两种(以前企业举办的技工学校由于国有企业改制等原因基本消亡了),在这其中又以教育部门举办的为主。职业教育本身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教育,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平民家庭,很多是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主要目标是通过接受这种教育得到一个工作机会,当然能够获得体面工作的机会更好。那么职业教育必须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种人毕业后就能顺利找到适合的职业岗位,找到能够发展的职业生涯路径。但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从行政管理权限上看,教育部门根本没有从行业企业采集数据的权力,也就不能从用工数量、标准、

6、培训要求方面对职业学校进行有效指导;而我国的工种界定、职业划分和职业资格标准由劳动部门规定,但劳动部门目前主要是执行劳动监查,社会保障职能,对行业技术运用水平和职业规范变化的信息也是间接的,由劳动部门负责修改的职业资格标准也是滞后的,用工信息也因为行政管理权限 的改变 而不完整。这种情况对职业教育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相当不利,因为学校不清楚需求,只能凭零星的信息和不完备的资料进行调整。这本身就是职业教育不利环境因素之一。实际上, 我国的工信部对整个产业发展有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也有行业人才状况和需求信息,但在现实中很难看到经济部门与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就工种、岗位、职业、职业教育或培训的事项进

7、行有效沟通,也没有法律和法规要求进行相应沟通。这本身就是一种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的缺陷。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成功经验来看,一般都是经济产业部门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对所有岗位进行用工标准说明。最关键的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经济产业部门汇同行业协会对工种进行界定和分析,归纳为各类职业,然后与教育部门一道转化为培训职业(我国的各类专业),制定培训职业章程,而且大约60%以上的课程是在政府认定有资质担任职业教育的企业内进行的。这可以说是一个国家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环境要素之一。我国几乎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思考和设计。我们认为,如果从职业教育的固有规律出发,工信部应当联合全国工商联及行业协会,对我国现有的各行业

8、工种进行清晰的界定,从工种的划分出发,以职业教育的规律为依据,进行职业归类和规范,与教育部一道形成类似发达国家的培训职业(我国的专业)标准,建构起实施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和考核规范,而不是劳动部门管理和实施这一职能。真正体现各部门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的政府统筹机制。(二)改变一味要求职业学校自主适应市场需要,教育部门只负责认定和评价的惯性思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5 由于上述情况,一再强调的职业教育要与市场接轨、要与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就被各级政府部门下达为学校必

9、须完成的任务,由学校进行市场调查和专业开发。这不是不可以,关键是现阶段没有这种基础条件。一,众所周知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是按课时计算的,而进行市场调查的人员一是没有编制,二是没法进行课时量统计,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人员配备和工作协调;二,虽然校长有有限的办学自主权,但找不到法律法规甚至政策依据设置市场开发机构,内部机构没有设置依据就会被指为滥用权力;三,学校开设专业主要针对的是用工量大、出路好的专业,现实情况是一个地区有好几所学校办同一个专业,都进行市场调研和职业分析,造成了资源浪费、信息零散、定位不准,因为一所学校面对的市场只会是现有市场的一小块,甚至是很小的一块,不据有整体性和统计意义;同时,多所

10、学校同时对一个行业进行调查,自主进行分析和判定,重复而浪费不说,就各自的结论认定就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进行甄别,不能说是高效率的。为此,我们认为,要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首先应当从政府统筹的角度进行职能界定和职责划分,彻底转变由教育部门独自举办职业教育格局。借鉴发达国家举办职业教育的模式,我们认为,我国的经济部门应当主动介入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在此主要指工信部),应当从法律的角度上赋予其进行行业用工标准、用工信息采集的职能,也应当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规定其界定工种内涵并将工种合并为培训职业(我国习惯称为专业)的职责,当然这一点应该由经济部门会同行业协会进行统一认定,汇同教育部门制定培训

11、标准或大纲。劳动部门应当根据经济部门的用工信息和用工标准,实行技术职业准入制度,根据专业标准进行职业指导、就业引导,监督企业用工是否符合用工标准,定期发布(根据发达国家的实施应以一周或一月为周期)。教育部门应当根据培训标准和培训纲要开发课程并经经济部门和行业协会认定后委托有教育部门认定具有培养资质的职业学校负责课程实施(我国目前是由多个行政部门认定的,如行业主管部门、劳动部门、教育部门,事实上应当统一由教育部门认定)。职业学校负责实施人才培养(学校可以根据企业订单进行小幅度调整),从根本上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要求接轨,与人才需求趋势相一致。如此,形成宏观上政府统筹到位、部门相互协

12、调、学校与企业融通的职业教育格局。变以县为主为以市州为主的办学格局。以县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是过去的成功经验,是在低水平、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经济发展水平时,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和必须之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低回报产业的转移,职业学校之间必须进行高度的专业区分,这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已经走过的道路。我国应当提前进行准备,即从政府统筹的角度进行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6 动干预,避免重复投资、重复浪费、恶性竞争。以县域为主举办职业教育是照顾到改革初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不大,产业结构基本重复,

13、人才需求量充足的情况,虽然是低水平、低回报,但没有毕业生出口的危机,可以说是相安无事。进入本世纪后,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仅是水平拉开了差距,也在产业结构上发生了质的差别。但这种差别是在一个相对较大经济区域内出现的,不是产生在县域这一区域内的。目前以县为主或以区为主的职业教育举办主体格局,直接导致了相同区域之内的同质化竞争,以成都市为例,几乎所有的职业学校都有旅游专业、计算机专业,各学校的统属关系为区县,重复的专业设置既没有可能统一规划,也没有可能劣势淘汰,其原因一是办学成本问题,一窝风办低成本专业、低投入专业,解决规模和数量等刚性指标和职普比;二是专业布局不能进行统一规划,技能紧缺人才专业可

14、能因为办学成本高或者办学条件不具备,就没有学校开办,而以县域为主投入机制也不会进行,因为需要承担投入产出比不合理的风险;三是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根本不可能建立退出机制,相同专业中处于劣势的依旧与处于优势专业竞争,一方面造成了重复投入,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另一方面造成了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严重失衡,企业感叹找不到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因为恶性竞争消耗有限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认为应当以市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为依据,以如此区域内职业教育的整体布局和高职或中职层次划分进行规划,一是减少专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二是适应整个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规模小但影响大、有需求但要求高、有必要但效益不显著的

15、专业进行扶持。由此形成如发达国家一样,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地域内没有重复的专业、没有重复的职业学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针对性、适应性、普及性。如此,方能从中央政府的宏观层面和地方政府的整体教育体系设计上体现职业教育的应有功能和已有能力。三、从职业教育应有的社会功能角度出发修订教育立法现有的职业教育既没有明确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律地位,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也没有明确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职责、义务和权力,同时在我国教育系统内部也没有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相当的基本定位。(一) 现有的教育体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16、- - - -第 6 页,共 9 页7 (图一)1、职业教育成为普通教育这个主流之外的支流,一旦成为支流就难以再回到主流,中职教育就成为绝大多数中职生学历教育生涯中的终极性教育,这是与其他国家比较,中职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2、近十多年新举办的高职院校在招生时又以普高生为主,这进一步增强的普高的吸引力,使那些无法走上学术型、研究性大学的学生,在高中后仍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较为体面的就业。因此中职教育从现实意义上讲怎么看它都缺乏吸引力。(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如图二的教育体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7 页,共 9 页8 (图二)从图二看出, 让职业教育进入主流, 高职生也可通过成人教育等途径获得本科或更高学历的教育机会,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四、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必须重新划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利益所在企业招生学徒工,师傅带徒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天然的职责,是企业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发达国家,尤其在德国被认为是很有必要的、有价值的人力资本投资。在德国“双元制”职教发展模式中,企业承担一名双元制的学生的培养成本大约在20 万欧元(以 2007年为基础统计),德国企业文化认同这类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我国,经过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形成的垄断行业、

18、垄断企业,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独资或合资企业,它们占据了投资、融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优势,获取了巨额的垄断利润,在高校或劳动力市场无偿聘用各类优秀人才,却没有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一种社会责任。在这种示范效应下,中国的企业基本不考虑人才培养,认为向社会索取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9 应人才是天然的,而且当我们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岗位见习、实习时,它们基本不与合作,认为增加了它们的负担,使得职业学校在面向市场、面向职业岗位时的成本十分高昂。同时,虽然国家、省、市、县、各级都高度重视职业

19、学校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然而,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设备设施和技术水平永远不能赶上企业技术升级的速度。因此,从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机制出发,必须建立在这类企业设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相关措施。即国家以法规的形式规定,指定包括国有企业、垄断企业、独资企业等必须承担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实训的任务。从理论上说,这些企业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职业规范,也最能显现我国一线技能人才的普遍水平。从实践层面上说,只有这种企业才能拥有我国最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技术支撑。鉴于个人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