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中学高三语文第十一周中心发言材料小说情节作用和人物形象综述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7339494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3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阆中中学高三语文第十一周中心发言材料小说情节作用和人物形象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阆中中学高三语文第十一周中心发言材料小说情节作用和人物形象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阆中中学高三语文第十一周中心发言材料小说情节作用和人物形象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阆中中学高三语文第十一周中心发言材料小说情节作用和人物形象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阆中中学高三语文第十一周中心发言材料小说情节作用和人物形象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阆中中学高三语文第十一周中心发言材料小说情节作用和人物形象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阆中中学高三语文第十一周中心发言材料小说情节作用和人物形象综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阆中中学高三语文第 一周中心发言材料高三语文组:王进第十一周周周计划1 复习和导学练习(一节课)2、 讲解小说情节作用加练习(两节课)3、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加练习(两节课)4、 讲解习题一节课6、星期六周测试中心发言材料文学类文本之情节作用和概括人物形象考点扫摘趋势规律MINCHI qUSHI GLJILVr - A 顿A全国巻地方卷鉴贯人糊賀H辈标1 物念)、朋1G 嗪标 】| 件 格特征匚2016 *谭fit广我”的作).2016 -课标11(性楙特 点几2015? it标1 (性格特桩人扣沂? 课槪V t人物卷燮)、? 空标 (杵 林特 点 ? 嗦标1H人搦心 志人2013 *輩标1

2、形畫榨用).2014 -源标III ?特点. 2013 -吐标U ;擀幕惟用和特点) ?012眾标也 (件 格詩 点)环境描吋M用眈IN ?谀标11 选择踐1、霑IIH? 诜标卷 (选样官、井折怕节及其作用賀HG 课标U,和11曜标 诃1蹈线翕 X2014 ?浪标 | (构 思好处naw *课标口 十醍索 作用人3012 ?课标卷(悄节 作用倉折艺术T-ttffljfi-X?016? 架标1 .2015? 陳标U査曲JK究 和牛性堺却折 ? 豪插M採程甸子裁编人虻応?it掾IH探丸腸目h 賀HG 世标111(认同谁的恚屢2015 ?诵标】i拥娈 情节2015 课坏【It比较人 物曲象)创】4

3、-课腳舷结也 * 2CH? 课極11礫宠 一砖 记”) 脚小 陀标1探從結 构) .邮 ? 址标IKSSWfiffl ).3012*凜标卷cd取靈10近五耶未苫査时井析综台繼力的考査主雲雄对主 对文磁本 特征印表理手法的分析占对蔓畐 评孙能力的E件主要是止曲的愉值观* 谢天观托詁下对竹:品的内穽、 也累朋艺术 爭塗作出判 料评師;对拖寰瓏力的号悝强调牛捋ft倜渎和小说M读 申廿折 人初 比彖. 撵 究丈丰卓希 和 牛件化斛 读 是重中之页, 其次甘 曲旬 威槽用* 分析衣现主要 萼 査内容的 井析 、1W括* 结构技 巧分 析 诸 需运 坤的效文理恿藕“谏标卷违 缜等住小说 * 常現rr敵文

4、化领向 . 如2016*(4.所辱作屆都框现当代知害作家稱品餓 翌小 说. 變壁嫌定 ?人 樹昭袒甘 析和探盘88仍 是必考 点*遗宝压主要放文+ Lt U 冒離文为主,时忧虫 较强一2、考纲解读 :3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 理解Bl)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 分析综合Cl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

5、 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 探究 F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第一课时课前热身和知识复习一、练习 2016 年高考题锄30 分钟二、思路讲解10 分钟A 卷 全国卷(2016-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25 分)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

6、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

7、百代了。几 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4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 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

8、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

9、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 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

10、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 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 六安爷种 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 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5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

11、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 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 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 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 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C. 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 滚滚”的景象所

12、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D. 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E. 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A 项,“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文中并没有反映。C项,“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不恰当,本文主要表达机器大工业生产、现代科技对农业、农村产生的冲击,从而引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

13、和思考这一主题。E 项,六安爷“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有些牵强。答案 答 D给 3 分,答 B给 2 分,答 E给 1 分;答 A、C不给分。2.小说以“锄”为标题, 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答: _ 解析 这是一篇散文化小说,情节并不明显,所写人物也只有一个,所写内容主要是六安爷最后一次锄地,与土地告别的情景,于是,作为标题的有了深刻含义。在文中主要是“锄”的象征意义、要从六安爷的人生经历、生活方式、对土地的态度与情感等角度来分析。答案 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动行为,蕴 含着

14、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锄”也就具6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6 分)答: 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艺术的魅力。 数量词的使用能让表达更有力度,更震撼。小 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 ”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能够更好地突出百亩园对百姓的贡献,突出六安爷对土地的不舍,也与现代工业进驻农村,田地荒芜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主题。答案 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4.“我不是锄地, 我是过瘾”这句话, 既是

15、理解六安爷的关键, 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 分)答: 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进行探究的能力。作答时应以“不是锄地”“过瘾”两个关键词为辐射点,来体察六安爷的行为、性格和内心世界,思 考这种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探究题需要多层次解读,组织答案要避免要点交叉。答案 六安爷层面: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 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体现了六安爷心里的无奈和悲哀。小说主旨层面: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

16、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现代科技对农村产生的冲击,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第二节课小说情节作用7、小说rtH EE A1-7E Mffiffil IMKM|1巾间廿文 把挝主題irw W rwk Wkrark4W_ _ 胡白然坏推M苜I謀化I傩1 -ffigWK , _ 7:隹坏境I-五蒔丽1_爾阖-I鉴供袪Tfe亦式 1 丽弼TilT讲 K艺拥臨g.価BB泗翊3BBEEriaBHai觀剧 - 分析小说的情节及其作用1?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时,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17、。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小说中的线索往往是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2. 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3. 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小说开头段的作用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写景式。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

18、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小说结尾段的作用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大视野雪丽巧 学妙记ICHU QlAOXUt MIAUII一鉴it悄*8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补

19、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令人感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大团圆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0概括情节“ 4 法”方法一:抓住不同时间下的场面。方法二:寻找小说的线索

20、。方法三:理清小说的结构。方法四:找主要的矛盾冲突。常用答题模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牢记情节的四点作用1. 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的作用一般来说起线索作用或推动情节发展,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2. 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或刻画了人物XX形象,或突出了人物XX的性格特点;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3.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4. 对读者阅读体验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二、作业:复习笔记第三节课一一小说情节作用练习二、( 2016 新课标全国卷U)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2

21、5 分)战争美迈尔尼9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 多分钟。“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 她问。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

22、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 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

23、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 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 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 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 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 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1 0像。 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

24、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 掉的。整整12 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

25、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 请求他 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 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我放下了话筒。(沈东子译,有删改)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答: _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构思的艺术效果。情节题要注意运用“四要素一联系” (情节、人物、环境

26、、主题,联系读者作用)答题法。小说的全部情节都围绕“电 话”展开,“打电话 ”也就成为了组织情节、表现人物、反映主题的关键,同时,要考虑“打电话”的特殊性,即男女双方并未见面,全文主要是语言描写,在充分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又能充分调动读者想象,从而丰富人物形象和主题。答案 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 化了戏剧性情节。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四、( 2015? 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25 分)马兰花1 1李德霞大清

27、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 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 “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

28、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 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 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

29、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1 2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

30、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

31、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

32、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构思的妙处。解答本题首先应从内容的角度理解分析,然后再从结构方式上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1 3答案 线索:明线是马兰花借钱,暗线是麻婶女儿还钱。好处:两条线索使得文章更加条理、顺畅;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增强了文章的起伏和波折;两条线索的设置让人物性格得到充分显现,有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二、作业布置:课堂对点练相关习题第四课时:小说相关人物形象7 考点二鉴赏人物形象和物象1.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4)心理描写(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

33、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追求、爱好。(6)侧面描写其方式方法主要有三种。 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有:a. 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b. 揭示或凸显主旨;c. 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借助物象陪衬烘托。小说中特殊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暗示环境特征。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借助环境陪衬烘托。2.人物形象和物象的作用(1)主要人物的作用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丑善恶无非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

34、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的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2)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1 4实性;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推动情节发展。(3)物象的作用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35、* * *0概括人物形象“ 4 思维法”概括人物形象可运用“4 思维法”:人物一一情节一一环境一一主题。思考角度具体如下:人物: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语句入手,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语句入手,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去概括分析。情节:从情节的发展、事件的变化入手去概括分析。环境:从写环境的语句,特别是社会环境的语句入手,并结合时代背景去概括分析。主题:从小说折射的人或社会的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入手去概括分析。00 4 思维法形象对自身以及其他形象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对环境的作用(暗示社会风气)对主题的作用第五课时:人物形象练习赏析形

36、象两大题型1?赏析形象特点(1)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言行等的描写、对人物性格等方面的评价以及时代背景多方面去分析。(2)物象:通过外在形象和内在意义(由物及人而体现出来的某种精神、哲理等)两个方面去分析。2. 赏析物象的作用内容:突出、深化或升华主旨,寄托作者某种情感。形式:结构(呼应、线索、象征、衬托等)。1 52.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答: _ 解析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首先必须抓住主要的故事情节,从情节中归纳概括;其次,要抓住对主人公所作的描写刻画,本文就要抓住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还要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从“我”与“她”的交往过程与内容来看,作者着重展示了

37、她性格上的三个方面:生活态度、对待他人和热情机智的个性。答案 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答: 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时可以结合人物的行为、语言、细节描写进行。马兰花一家生活艰难,以卖菜为生,入城多年还是租房居住,但她自强不息,与人为善,邻里之间和睦相处。面对麻婶的困难她借钱相助,面对麻

38、婶女儿真诚安慰,不忍心提钱的事情。答案 面对生活,顽强不屈,与邻里和睦相处;勤劳;善良。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 分)答: _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设置及其艺术效果。解题时首先要在小说中找到马兰花的三次流泪, 然后根据上下文情节发展分析其心情,分析艺术效果要考虑到其在结构安排、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答案 第一次流泪表现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表达了马兰花对麻婶去世的伤心和对丈夫责骂的委屈。第二次流泪表现是“眼里含着泪”,表达了马兰花对丈夫不断抱怨的气愤和委屈。第三次流泪表现是“读出满

39、眼的泪水”,表达了马兰花对麻婶女儿善意的感动。效果: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文章更紧凑;情感表现上,马兰花的三次流泪表达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人物形象上,既表现 了马兰花的勤劳善良,也衬托出他人的形象;思想内容上,以马兰花的流泪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五、( 2015 ?新课标全国卷U)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25 分)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1 6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人问:“老汪,

40、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 “我跟你说不清楚, 躁人之辞多, 吉人之辞寡。 ” 但不管辞之多寡, 学堂上, 论语中 “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

41、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如讲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

42、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 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1618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老范

43、:“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又说: “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

44、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老季:“ 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 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

45、,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4.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 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 分) 答:19解析 本题考查文本人物与课内人物形象的比较,应先答出两个人物的相同之处,再答出不同之处。孔乙己是课本中的人物,学生应该很熟悉,作答本题时可以着眼于他们的性格特点、精神状况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答案 相似之处: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不同之处: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二、作业布置:课堂对点练相关练习第六课时一、完成2016 年全国卷三(30 分钟)二、讲解习题三、作业布置:复习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