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7328310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3.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4.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教学重难点】1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干扰项的设置规律。2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 ) 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3、命题范围及考点(1)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

2、2)阅读文本的篇幅:1000 字左右的文本。(3)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3、第 1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解题指导纵观近年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仔细分析还是能够从中悟出有关的“规律”和“方法”的。如果在迎考复习中能掌握此类试题的命题规律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就完全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这一部分的理想分数。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阅读备考中要解决的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

4、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一)树立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知识。因此,命题也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时,不要受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要依据选文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二)具备两种心理状态。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出判断。二是仔细。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所设的题目虽然其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

5、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不可的。(三)明确三个步骤。第一步,勾画要点,运用指代,读懂原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路的,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写文章的人在开头花了很大的功夫,因此看文章时也要着重看文章开头。考试就是考同学们有没有看懂作者的思路,同学们平时要下功夫,争

6、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答案就在文章中”是解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经常听学生说:“文章读得模模糊糊”“文章没有读懂”。究其原因,是在阅读中少走了两步:其一是未勾画要点,而是用速读的办法,把文章浮光掠影地看了一遍,就以为把文章主读懂了;其二是未运用指代,许多关键的内容似懂非懂,甚至理解出现了偏差。解决这些毛病就必须学会勾画要点,只有把每一段的小论点、小中心提炼出来,才能对原文的轮廓形成大致的印象,才能分清作者主要说的是什么,分了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哪些具体内容。承前指代,虽不能给予你最终的答案,但至少可以提供给你选择答案的范围,或者提供给你答题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总体

7、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不会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二步,审析题干,确定区间,辨别筛选。在对作品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认知所获得的印象,按题意要求,让试题备选项中的关键词句迅捷回到原文的信息源中,扣紧文本,找到相应语段位置、相关语境,洞察幽微,辨识细节,追踪筛选。“定位对比”,相互印证。或求同,或求异,或求正,或求反,逐项审查排除题目设置的干扰项,从而找到符合题意的答案。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第三步,对照原

8、文,分析选项,得出答案。1、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2、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关键是对文章的整体有个把握,考题往往是考某一点,要有总分的概念,虽然问在一点上,但实际是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理解。3、透视题干的重点和考点。拿到题目以后不要先急于答题,要先分析、理解、透视。每一道题目都是由命题人反复思考、呕心沥血后得出的,有些题目里是话里有话的,同学们不能一晃就过。4、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一篇文章中总有些词、句子含义深刻, 或者包括哲理、或者点明中心,或者是耐人寻味的,这些词和句子同学们一定要去理解,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是很多的,如在马精选学习资料

9、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克思幕前的讲话一文中提到的“马克思一生有很多敌人,但是没有一个私敌”一句。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就是考三个字“懂不懂”,因此看懂、理解是最重要的。5、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整合”就是把散布在文章各个方面的信息提取出来,并组织成一个观点,需要自己概括。这个考点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实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的能力,这属于现代文阅读中较难的考点。应注意的问题1分清类属论述类文本涵盖面甚广,阅读一篇具体的文章,首先要认定其类属,是历史文化类的,还是文

10、学艺术类的、教育伦理类的,因为文章的类属不同,话题就不同。认定类属,有助于唤起回忆,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进入文章特定的内容。2注意概括论述类文章,因其基本观点鲜明,论述层次清晰,且重要句子比较醒目,这些正好是用来提高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的有利条件。要善于利用这个条件逐步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概括能力。应考知识储备高考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测试,内容涉及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丰富多样,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强,主要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组织运用语言的灵活性,因此试题的区分度大,失分率较高,考生必须高度重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重要词

11、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从多年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12、 - -第 4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重要句子作用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传承信息的作用。尾句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地抒发感情。中心句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转承句承上启下,转换话题。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感情句明显地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的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修辞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二、识破答题陷阱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以下八大对应关系上

13、: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上有意混淆。【有效阅读信息】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08 山东卷 8 题)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明确:原文是“普遍”,选项是“全部”。设题常涉及的重要词语(与程度范围相关):一些、某些、凡是、几乎、全部、大多、所有、一切、到为止、除之外等。主观与客观。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有效阅读信息】虽然书

14、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试题】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辽宁卷5 题)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明确:原文是书院选择的教材与官学一致,但选项则为“相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原因与结果。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

15、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有效阅读信息】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试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全国卷6 题)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明确:原文是因为“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且“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才“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而选项是“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果关系混乱。主要与次

16、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有效阅读信息】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试题】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08 湖南卷 6 题) A . 人类大脑的特征B .对称性C .分辨左右的意义D .不对称性明确:设题点新,整体

17、把握语段说明的核心问题,不难发现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不是“对称性”,而是“不对称性”。肯定与否定。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对位信息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第二段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第五段 ) 【试题】 (江苏卷第7 题)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精选学习资料

18、-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剖析:根据原文,尽管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但是木版年画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是有所改变的,如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就“一反传统( 理想主义 ),十分写实”。所以A 项说“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的错误。已然与未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

19、述为“既成事实”。对位信息 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试题】 (福建卷第3 题)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剖析:根据原文, “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而 c 项却将其表述成了“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这就犯了将“已然”误作为“未然”的错误。偶然、可然与必然。即把原文中的可

20、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然说成往往,把“可能”的说法转述为“必然的存在,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对位信息 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以致发生将生产出来的牛奶倒进大海这类事件。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恶果。【试题】 (广东卷第7 题)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经

21、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剖析:根据原文,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从而可能因社会经济无序而导致商品的绝对过剩。这里说的是“可能”,但A 项的推论却把这种“可能”说成是“必然”,因而导致了推断的错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表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的词语:已经、正在、目前、将来、预计、如果、可能、或许、一定、必然等。无中生有。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对位信息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

22、的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试题】 (安徽卷第6 题)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剖析: 这段文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恩格斯的论述的引述及其评价;二是从恩格斯的论述的高度来考察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一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并没有针对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二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只是作者考察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视角。综合这两层意思,恩格斯并没有去论述天人合一思想,自然也就谈不上“丰富”,更谈不上“指出了它的局限性”了。所以D 项的理解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