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思维导图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7327986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思维导图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思维导图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思维导图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思维导图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思维导图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思维导图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思维导图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记叙文阅读理解复习题目内容句子词语一、作用二、含义三、理解四、写作手法五、写作顺序六、记叙顺序七、概括文章内容八、联系实际谈体会九、含义(理解)十、作用十一、赏析十二、过渡句作用十三、连续性动词作用十四、加点词含义十五、形容词表达效果十六、词语是否矛盾十七、词语能否替换记叙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2 一、记叙文题目的作用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时间、地点、写作对象、主要内容、情感如: 秋天的怀念 阿长与 合: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若标题形式新颖或者运用某种修辞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如果是具

2、体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如: 老海棠树二、题目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三、题目的理解:作用含义四、写作手法1、欲扬先抑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对比中突出我们所要表现的人或者事物。2、铺垫:使后文的情节更加合理作用:使后文(情节)更加合理;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伏笔:暗示后文必将出现什么情节。作用:暗示后文的(情节) ;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五、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六、记叙顺序:顺叙:条理清晰。倒叙: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插叙:一是补充情节。二是为后文做铺垫。三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3、特征;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内容 +目的注: (1)内容:可以抓记叙文的六要素;也可以抓“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2)写作目的写人:表达对某种精神、品质的赞美。记事: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写景:对景的喜爱和赞美。八、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感受/启发。答题格式是:正如文中所说, (中心论点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或题中指定的话)在我生活中, (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我认为,(对上面两点谈看法)。九、句子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3 修辞手法或者解释重点词语的角度理解

4、句子换种方式表达同样的意思十、句子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根据句子所处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A、开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篇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点明中心(主旨)。B、中间: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标题(开头)。C、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升华主题;发人深思,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照应标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内容上的作用:写出了(表达了)。(概括该句话的内容)十一、赏析句子1、从修辞手法角度;总答题格式:判断+解释+作用+情感比喻: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判断) ,把比作(解释

5、),生动形象写出了的(作用)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情感) 。拟人:这句话适应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写出了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引用:这句话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使文章充满诗意美(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更有权威性等) ,写出了,表达了。排比: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写出了,表达了。反复:这句话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夸张: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动作、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种类: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

6、理描写 E、神态描写 F、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了(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细节描写:细微的情节、细小的动作或者表情都是细节描写。通常细节反映与某一个或者几个词语中。作用:通过(词语) ,写出了(人物)的(情感、性格特征)。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4 作用: a.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b.衬托了人物性格、品质;c.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做了铺垫(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与现实形成对比B

7、、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作用: a.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3、重点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十二、过渡句(段)答题格式: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有时候作用只有引起下文)十三、几个连续性动词的作用写出了的全过程,表现出,表达了作者(情感)。十四、加点词语表达效果(三步法) :xx”词的本是(可以删除) ,在文中指(重点是语境意) ,表达了情感。十五、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对的情感。十六、两个词语是否矛盾?分析:先判断不矛盾,并分别指出两个词语指代的内容即可。

8、十七、 “* ”词能否替换成“ #”不能替换,“* ”写出了(表达效果) ,而“ #”没有这种效果,所以不能替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5 补充:1、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2、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答题方法:把和作对比,突出了3、双引号的作用之一 :讽刺了4、一语双关:一个词语包含两层或以上的意思(表层含义、深层含义)5、补充情节题:先限定答案范围6、

9、照应:有段落中的前后照应和文章的首尾照应。它的特点是前边提到的景、物、人、事,言、行、等,为了达到笔者的写作目的,在后边又提及到。7、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到所描写的事物上,或者以具体的事物表现抽象的含义。作用:表达了 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8、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9、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物,突出主要的人或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新闻1、给新闻列标题(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答:标题 =导语(人物 +事件)2、概括新闻内容答:新闻内容=导语列标题概括新闻内容新闻精选学习资料 -

10、-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6 说明文1、说明文题目作用:(1)点明了说明对象。 (2)揭示出说明对象的特征。(3)揭示说明内容。 (4)运用了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具体分析其作用):A、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语等,生动、新颖、别致。B、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 为什么 ” 、“ 什么 ”“为何 ”“?” 等词语、符号)设置悬念。C、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比如“ 低碳生活 ”“世博会 ” 等。2、说明文开头是事例的作用(1)引出说明对象 (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判断说明文种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

11、文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 :举 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2)分类别 :事物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列数字 :列举了哪些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4)作比较 :把 与 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事物 的特点,给人深刻的印象。5)打比方 :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6)下定义 :科学准确而简明地概括了事物 的特征。7)作诠释:灵活自由地解释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 /事理,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8)摹状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事

12、物 的特征,使说明更加具体生动。9)画图表:准确、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10)引资料 :引用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增强说明文的科学性、准确性,更有说服力。6、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xx 词语能否删除)答: A、不能。 B、“ xx” 词语是 意思; C、如果去掉就变成 与实际不符合,所以不能删除。D、“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说明思路。答:分段(层) ,再概括层意。如果:首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说明文1、题目的作用2、开头的作用3、种类4、说明顺序5、说明方法及作用6、语言准确性7、说明思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3、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7 议论文1、文章的中心论点(主要观点)题目开头中间(过渡句)结尾2、议论文开头是事例、名言(引用)的作用:(1) 通过写 的事例、故事(引用 的名言、话) , 引出论点(或论题)。(2) 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论证方法判断及作用分析1)举例论证 :列举 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 的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 :引用 的话,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3)对比论证 :把 和 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使论证更加周密,给人印象深刻。4)比喻论证 :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 的论

14、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4、议论文中“ xx”词能否删除?、正面分析该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大多从范围、程度、条件等方面分析。)、反面指出不运用这些词语的后果。(如果去掉“ xx”词,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不能删除。 ) 、 “ XXXX ” 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5、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 /思路/层次。总题思路: A、先分层 概括层意 然后用提示语(首先,然后,其次,最后等)串起来。B:文章(或某段、或某几段)先运用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论点,接着 ,最后 。6、为文章补写一个论据。事实论据:人物+典型事件道理论据: xx (人物)说xx;或 xx(人物)的xx (名言)。要求:大众化,人所共知真实格式与仿写相同7、本文的分论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题思路:分论点一般是论证部分的段首句,也会是段尾句,有时候独立成段。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并列关系,也有递进关系。8、驳论文的阅读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4)批驳的方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议论文1、找中心论点2、开头的作用3、论证方法及作用5、论证思路6、补写论据4、语言准确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