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7307973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22年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2022年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2022年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2022年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2022年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22年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古代汉语名词解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共15卷,后世简称说文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意的文字学著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重文 1163个,根据形体结构分为540 部首,每字先列小篆,后进行说解,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有些还注明字音。其确立了六书理论,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对古形音义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还记载了古代丰富的文化资料。2.说文四大家清代是对说文的研究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对说文进行全面研究的四大家及其作品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的说文句读和说文释例 、朱峻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其中,前三位文字

2、学家及作品都是注疏说文的,旨在探索、阐发许慎的原意,以阐明字的本义为目的,紧扣许书,为许声张,代许立言;而朱俊声则专从假借和引申来研究说文,他打破了许慎的540 部首的顺序,按照古韵18 部排列,全书分为说文、通训、定声三部分,另辟稀径。3.许叔重许叔重即许慎,许慎字叔重,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有“字圣”之称,有“五金无双许叔重” 之誉。历经 21 年写成说文解字,15 卷,收字 9353 个,重文 1163个,按 540 个部首排列。是我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文字学著作,推究六经之义,十分紧密,是研究上古语言汉字文化的重要资料。另著有五金异义、 淮南

3、鸿烈解诂等书现已失传。4.经传释词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成书于嘉庆年间,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全书共释虚词 160 个,以单音虚词为主;在编排上用音序法中的古声母排列法,按36 字母编次;采用因声求义的方法,不限形体;该书在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引证丰富,解说详备,有不少好的见解。5.尔雅尔雅成书于战国末年,全书分19 篇,是我国第一部通释词义的训诂专著。该书是春秋战国时期词语和名物的释义汇编, 是用当代通用的语言来解释古语词和方言词。其首创了按词的义类编排词汇的体例,后来的“雅书”都仿照这个体例;是一部故训汇编,保存了很多先秦古训,为阅读古树和研究汉语词义演变史提供了重

4、要资料。历来对其评价很高,被纳入十三经中,但其释义采用多义单词,解释某些词语意义往往是不明确的。6.方言西汉扬雄所著,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共 13 卷,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学专著。该书用当代通用的语词来解释当代或前代的方言词;从词的地域性来研究汉语词义,对词的解释更精细;在以通语释方言的同时还注重以今语释古语,从词的时代性来研究汉语词汇的演变;使用“转语”记载了某些方言同义词的语音联系,为方音研究、古音研究和语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采用田野调查法,为研究汉代词汇语音提供了资料。7.释名东汉刘熙著, 8 卷 27 篇,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该书用音同音近的词来解释事物得名的由来;全

5、书的名物语词都采用声训来解释,这为因声求义开辟了道路,促进了古代韵书的产生;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字,不侧重文言语词而侧重于日常生活名物类,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解释很精当。但是,解释错了的占据多数,此外,这部书对研究汉代的词汇、语音和社会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8.六书六书是研究汉字结构的理论,是后人研究大量汉字后得出的制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六书”说法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具体内容最初见于班固、郑众、许慎三家的解说,清代以后“六书”理论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之法,后两种是用字之法。尽管六书理论也有缺陷,并不适用于所有的

6、汉字,但其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权威的理论,是古代文字学的一种理论体系。9.形符和声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形声字的结构中表示意义类别的部分叫做形符,表示读音的部分叫做声符。例如桃字,形符是木,声符是兆。10.四体二用“四体二用”说是指以清代戴震为首的文字学家不同意班固笼统地把“六书”视为同一层次的“造字之本” ,他们认为六书中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书与

7、汉字形体结构有关,可以视为汉字的构造原则,而转注、假借只是用字之法。 虽然江声、 朱俊声等文字学家对 “转注”这一概念存在着分歧,但戴震的“四体二用”说对班固的说法做了修正,符合实际,为后来大多数人所接收。11.段玉裁段玉裁是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段玉裁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其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在语言文字学,成果集中于说文解字注一书中。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为:阐发了说文的体例,对说文的训释进行了形音义关系的综合考察,说明词义的引申、假借和变迁等发展规律,注意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纠正了以往的讹误。该书是说文四大家作品中成就最高的。另外他还写了一部六书音韵表

8、,分古韵为 17 部,提出了一系列古音学原理,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12.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例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的“园圃”就是一个偏义复词,种树的地方叫园,而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只有“园”起作用,“圃”字无义。13.连绵字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可分割的单纯复音词,它只有一个语素。例如:倜傥、徘徊、蒹葭等。大多数连绵字在语音上是双声或叠韵的,如忸怩是双声,逍遥是叠韵的;当然也有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如辗转,还有非双声叠韵的如扶摇,这部分字比较少。14.双声

9、叠韵双声叠韵是汉语音韵学的一个术语。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相同,如现汉中葱翠是双声, 因为葱 cong 和翠 cui 的声母都是 c;苍凉是叠韵, 因为苍 cang和凉 liang 的韵都是 ang,韵头不同也算叠韵,如光芒guang,mang都是 ang韵等。15.浑言 析言浑言是指一对或一组同义词所共有的含义,析言是指一对或一组同义词中每个词所特有的含义。其实浑言、析言便是我们所称的泛指、特指,段玉裁称泛指为浑言,特指为析言。例如:恭、敬,恭着重在外貌,敬着重在内心。而二字连用则不再区别“不忘恭敬,民之主也”一般来说这类词连用时是泛指,对举时是特指。16.本义所谓词的

10、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词在更早时期可能有别的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已无从考证,我们这里所说的词的本义是古籍文献上有记载的能够通过字形推断出来的原始意义。例如引的本义是开弓。17.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是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之后,并不排斥原来的意义。词义引申的方式有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两种方式。如发本义为把箭射出去,引申为出发,发出,再引申为开启,启发。直接引申,是直接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据其周期圆缺把从朔至晦称为一月,因此产生了表时间的意义。间接引申,是从直接引申再引申,即所谓展转为他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的朝,由朝见的朝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在引申为朝

11、代。18.词义的更替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本义为小腿,变为足之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就不再是指小腿了。19.古今字古代汉语中同一个词或同一个语素因时间先后而产生的义同而形不同的一组字,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例如昏的本义是黄昏,古代的婚礼在黄昏时举行,所以引申为婚姻的昏,后来写作婚分担昏的一个职能,

12、 昏与婚便成了古今字。 古字与今字虽然形体不同但大多数古今字有形体上的联系,如莫暮、取娶。20.异体字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结构不同或者结构部件位置不同而读音、意义完全相同的字, 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如:泪涙、线(綫)缐。21.繁简字繁简字指繁体字和简体字。语言中的同一个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子来记录它,其中书写笔画多的叫繁体字,书写笔画少的叫简体字。笔画多少是二者的区别。这里所说的繁简字是有特定含义的。简体字特指 1956 年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体字,繁体字特指与简体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如鄧邓、當当。22.假借字古人将假借字、通假字通称为假借字,今人将无本字的称为假借

13、字,有本字的称为通假字。假借字是指由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产生的,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此字的意义,被假借后的字与原来的本字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表示“如此,这样”意思的指示代词。23.通假字古汉语书面语中,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其中这个借用的音同、音近的字便是通假字,而这个被代替的字一般称之为本字。通假字与本字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誓逝、伯霸、早蚤。24.古音通假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的结合物, 古人在记录语言里某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两

14、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便用互相替代使用,被代替的字叫本字,替代的字叫借字。如用跳蚤的蚤来代替早晨的早,则蚤是借字,早是本字。25.部首部首,许慎东汉许慎首创。他在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中把形旁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称为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这个字就称为部首,所以部首本身也是独立的汉字。如木、杜、李等字都属木部,木就是部首。540个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对于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探求词的本义有好处但是不便于检字。明代梅膺祚字汇,按照汉字里边后的形体,把部首减少为214 部,检字变得方便。汉字部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说文为代表的文字学原则的部首,部首标志着该部字的本

15、义所属的意义范畴;一类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如明代梅膺柞字汇、 康熙字典等。在检字上,检字法原则的部首更为方便,但难免丧失说文部首原有的作用。26.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 古代汉语判断句最突出的特点是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是借用其他词来帮助判断。古代最典型的、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是“.者,.也”和“ .,.也”如:臣之所好者,道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7.叙述句叙述句是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在古代汉语里,叙述句的结构一般和现代汉语没有什么不同。如:冬,晋文公卒。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28.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否

16、定词可以是副词,如不、弗、勿、毋、未、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非,可以是动词,如无,也可以是代词如莫。如: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疑问句在古代汉语里,句子一般须有疑问词的帮助,方能发出疑问。有时候用疑问代词,有时候用疑问语气词,有时候是二者都用。如:其谁曰不然?则将焉用彼相矣?孰为父子?子见夫子乎?30.被动句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

17、系来说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这种句子叫做被动句。被动句的谓语动词都是及物动词,因为只有及物动词才有受动的对象。被动句又可按照有没有特定的被动形式而分为两大类:意念上的被动句、有语法标志的被动句: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如:卒为天下笑。31.宾语前置一般情况下,宾语是在动词之后的。但古代汉语里,在一定条件下,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主要有三种情况: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往往前置;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叙述句中用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如:不吾知也。吾谁欺?欺天乎?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32.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 指的是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也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18、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通常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即在某些句子里临时改变词性和语法功能。如: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第二个门活用为动词,守大门。33.词的兼类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几类词的特性,经常具有几类词的语法功能, 而词的活用只是在一定的句子里临时具有别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离开这个句子这些性质和功能就消失了。如: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只表示人的眼睛,活用为动词看。指:兼属于名词和动词,手指,用手指着、指向、指点。此处为指着。34.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

19、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而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它。实际上就是用动宾式的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或发生同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35.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只是主观上的一种看法,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的。而使动用法是要让它成为某种事实或者已经是事实。如:老子 “甘其食,美其服”只是以为吃的很甜,穿的很美,并不是

20、真的就这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以之为贱)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 孟尝君客我(把我当客人看待)36.词头 词尾词头位于词的开头,不是一个词,只是词的构成部分,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词性,有些词头也不专门表示一种词性。常见的词头有其、言、有、于、薄等。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词尾位于词的末尾, 不是词,是词的构成成分, 只表示词性, 本身没有词汇意义。 常见的词尾有: 然、尔、乎、焉、如等。如:填然鼓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些词尾加在形容

21、词后面增加了形象化的色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37.韵部明清以前韵部又称韵。韵部就是指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于同一个韵部。(音韵学上把同韵的字归为一类,称作韵部)就先秦古韵研究而言,韵部有特殊的内涵:既不区分韵头,也不区别声调,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就属于同一个韵部。韵目一个韵部的代表字或标目字叫做韵目。先秦古韵三十部中的歌月元就是韵目。韵韵

22、书把韵腹、 韵尾及声调相同的一组字归为一类,成为一韵。 (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 要求同声调。)38.韵母韵母是指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包括韵头、韵腹、韵尾。韵母一般有三种构成类型:一个元音;两个或三个元音;元音和辅音韵尾。韵母不区分声调。39.韵例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即诗歌中用韵的体例,包括韵在句章篇中的位置,以及韵的转换、通韵的宽窄等等。40.三十六字母传统把现代语音学上的声母称作字母,也有称作“母、纽、声类、声纽”的,字母实际上就是声母的代表字。传统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的30 字母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增补调整而成的。大致

23、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的声母系统,根据发音部位可以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七类,而根据不同发音方法又可以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41.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的分别是就韵尾的类别而言的,阴声韵指元音韵尾或无韵尾的韵;阳声韵指鼻辅音 m、n、g 为韵尾的韵;而入声韵则是以清塞音p、t、k 为韵尾的韵。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可简称“阴阳入”三声。42.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著, 是一部专供北曲作家作曲押韵和审音辨字用的韵书,它的音系代表了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分 19 个韵部,首创“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此书一改过去韵书承袭切韵旧制的弊病,能

24、以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而成为研究近代音系的基本材料。43.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 ,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 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编修,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原来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共206 韵,包括平声57 韵(上平声 28 韵,下平声 29 韵) ;上声 55 韵;去声 60 韵;入声 34 韵。按声调(上平、下平、上、去、入)分为五卷。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且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也是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依据。44.切韵隋代陆法言撰, 成书于隋仁寿元年, 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

25、产物, 是对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 据考订,全书以韵目为纲,共分193 韵;韵又按平、上、去、入分为五卷。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于是同音字全被归在一起。 每一音前标以圆圈 (称为韵纽),头一字下以反切注音。 每字均有释义。 切韵对研究汉语语音史有承前启后的作用。45.一声之转训诂学术语。指在声母相同相类的情况下,由韵母的转变而造成的字词的孳乳、分化、通假等现象。如王念孙广雅疏证 : “而、如、若、然,一声之转也。 ”又“鳏、寡、孤,一声之转也。 ” “而、如、若、然”四字上古声母同属日母, “鳏、寡、孤”三字上古声母同属见母。一声之转,实际上就是双声。 训诂书中解说两个词声音相同, 语义

26、相通,往往称之为“一声之转”。 换言之, 就是有双声相转的关系。46.直音是利用同音字给所注解的字注音的一种标音方法,从南北朝起沿用至今。如:根,音跟。47.反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是古人用得最普遍的一种注音方法。大约起于汉末,最初叫“反”,又叫“翻”,唐人又改为“切”。反切注音法就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起来就

27、是被注字的读音。即使是零声母,也必须有反切上字。如:田,徒年切。/乌,哀都切。48.叶音(说)叶读 xie2,是和谐的意思,也叫叶韵,叶句。这是唐宋时的一些训诂学家在给先秦韵文作注时所采取的一种改读先秦两汉韵文的韵脚以求和谐的做法。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其任意改读字音,造成了读音的混乱,违反了语音发展的规律,其结果是字无定音,韵无定类,应该认识到语音是发展变化的。49.读若,读如作为古书注解的体式,也是古书注解中一种注音方法,段玉裁说:“拟其音曰读,凡言读如、读若者是也。 ”实际上这两种注音方法只能说明两个字的读音相似而已,作为注音方法还是很不完善。如:说文解字“璁,石之似玉者,从玉,悤声,读如葱

28、。”有时,读若和读若也可以用来说明假借字。如礼记: “虽危,起居竟信其志。 ”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50.如字古书注音术语,古书上某字注以“如字”是指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来读,又叫本音。例如:“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陆德明音义 “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51.读破(破读)所谓读破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利用字词的读音变化来表示词义和词类的变化) 。也叫破读。破读的音主要是声调,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为去声,其次也有利用声母的变化来表示的。如:王读 wang2 是名词,帝王(如字

29、) ; 读 wang4是动词,称王(读破) 。破读大约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大量出现。52.章句是离章辨句的意思。以句子为基本训释单位,把字词的解释融进句子的直译之中,有利于对主题的挖掘。例如:赵岐孟子章句 。53.疏 义疏 正义疏,又叫义疏或正义,是魏晋南北朝通行的一种新的注解体式。说文解字“疏,通也。”义疏即疏通其义的意思,既注释典籍原文,又解释典籍中前人的传注。如梁皇侃的论语义疏、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54.集解又叫集注。是属于义疏类的特殊体式,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有两种:汇集各家对同一部典籍的注解,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帮助读者理解,如魏何晏 论语集解;一种是汇合“经”与“传” ,为之解释。 如

30、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55.赵岐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县(今陕西咸阳)人。最初名嘉,字台卿,后因避难而改名。东汉末年经学家、画家。赵岐著有孟子章句十四卷、 三辅决录七卷,在当时广为流传。 全后汉文还收录有厄屯歌、 蓝赋 与友书、 遗令敕兄子、 临终敕其子、 三辅决录序、 孟子题辞、 孟子篇叙 。他的孟子章句为孟子最早注本,释文通达,明白易晓,后经北宋孙奭疏,收入十三经注疏中。他对孟子研究颇深,对后世有一定影响。56.四书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大学 、 中庸中庸、 论语论语、 孟子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 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31、。 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重要的注本。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 卷) 、 中庸章句(1 卷) 、 论语集注 (10 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 。朱熹首次将礼记礼记中的大学大学、 中庸中庸与论语论语、 孟子孟子并列,认为大学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32、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 大学 、 中庸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 , 论语论语、 孟子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 ,简称“四书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一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不可低估。57 十三经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诗 、 书 、 易周礼、 周礼礼记、 礼记春秋左传、 仪礼春秋公羊传、 左传春秋谷梁传 、 公羊传论语、 毂梁传孝经、 论语尔雅、 孝经孟子、 尔雅、孟子 。指的是十三部儒家经典。从汉代开始,把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周礼、 礼记 、 仪

33、礼 、 公羊传、 谷梁传 、 左转与诗、 书 、 易称为“九经”。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 论语 、 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因而有十三经之称。58 史记三家注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史记集解 (南朝宋裴骃注)、 史记索引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 史记 ,原名太史公记,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也是迄今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并被誉为“二十四史之首”之说。该书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汉书 、 后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三国志合称“前

34、四史前四史”。59 之言,之为言是注解的两个术语。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定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 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即解释的字与被解释的字除了意义上的联系外还有语音上的联系(古音相同或相近),目的是说明被释词的语源,并不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具体意义。如论语“为政以德”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论语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60.一本作用来罗列版本异同的校勘术语,旨在说明另外版本文字的不同。如:“命女三宿,女中宿”。而陆剑明在经典释文: “一本作女中宿至 ” 。 (用来指出同一古书中不同版本所出现的异文现象)6.衍文校勘学术

35、语。简称“衍”,也叫“衍字”,指古人在传抄或刊刻中误增的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例如: 左转僖公四年“汉水以为池”。阮元: “ 释文无水字。 水为衍。”6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 , (有时作夺)也叫夺字、脱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用来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例如:诗经 周南 桃夭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孔颖达疏: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阮元校勘记 : “.案犹妇上当脱人字。 ”63 讹夺亦作“ 讹敚 ” 。亦作“譌夺”。指文字的错误、脱漏。清 龚自珍 与人笺: “ 孟蜀 以来,椠本繁兴展转讹夺,流布浸广。 ” 鲁迅 序 : “予幸其书今在京师图

36、书馆,乃亟写得之,更取黄 本讎对,知二本根源实同, 而互有讹夺。” 鲁迅 跋 : “原钞颇多讹敚,经二三旧校,已可籀读。”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出土吴郡郑蔓镜考: “文句譌夺,取他竟铭校之,始知大较。 ”64.句读古书一般是不断句的,前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古代断句用“、(zhu3) ”作为标志,叫做“读” ;前人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在句终的地方,点在字的旁边。后来用圆圈号作为句终标志。叫做“句” 。两者合称“句读”。句读只表示句中或句末的停顿,起断句的作用。65.四六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或六字句,因而在晚唐被称为“四六”,从宋到明都沿用“四六”这一名称。清代才叫做

37、“骈体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文档66.平仄按中古汉语的声调系统,平是平声,指平直较长的调;仄是非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入声,是具有升降的声调类型。平仄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使得声调多样富于变化而不至于平板单调。平仄也指近体诗平仄交替形成的规律, 其交替的规则是平仄在本句中以音部为单位交替出现。平仄是形成近体诗的最重要的因素。67.黏对近体诗有黏对的讲究。所

38、谓黏是指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之间的平仄要相黏,即平仄相同,“平黏平,仄黏仄” ,实际上就是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所谓对就是指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即平仄相反, “平对平,仄对仄”,特别是双数字和句尾要求严格。不合乎黏的规则叫 失黏;不合乎对的规则叫 失对。68.拗救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具体地说,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为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拗救。69.三平调在七言诗 /五言诗“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一句式中,第五/三个字必须是仄。如果改为“平” ,整句就成了“ (平平)仄仄平平平” ,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是古风中特有的句式,在近体诗中是决不允许出现的。70.犯弧平在七言诗 /五言诗“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式中,第三/一个字必须是平。如果改为“仄” ,全句就成了“ (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韵脚以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叫犯弧平。但“弧平”可以救,办法就是把本句中的第五/三个字由仄变平,全句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