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下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279091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八下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八下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八下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八下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八下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八下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下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欢迎下载第三章 3 节一选择题1. 只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知道的是()。A反应物、生成物B反应条件C各物质之间的质量之比D各物质的物理性质2. 若 X 的化学式为3AB,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2BAB2=2X B22BAB3=2X C22B2AB=2X D22BAB=2X 3. 下列反应中,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4.某化合物R,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 + 3O2点燃2CO2+ 4H2O,下列化学式符合R 的是()A.C2H6 B.CH4O C.C2H4 D.C2H4O 5.下列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S + O2点燃SO2 B.H2+ O2点燃H2O C

2、.2H2O=2H2+ O2 D.2HgO2Hg + O26.agKClO3与 g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KCl 质量为,则生成O2的质量为() a+b-c B.a-c C.a-b D.a-b-c 7.某反应,每当克和克反应时,则生成时物质的质量应是(). 可能是 10 克 B.可能是 25 克 C一定是 35 克 D.可能是 30 克8. 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 43C.4:3:2 D.108:96: 204 9. 在反应 X+2Y=R+2M中,当 1.6gX 与 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3、,且反应生成R 和 M的质量比为11: 9,则在此反应中Y 和 M 的质量之比为( ) A.23 :9 B.16:9 C.32:9 D.46:9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精品资料欢迎下载10. 在反应 A+3B=2C+3D中,已知2.3gA 跟 4.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B.46C.48D.92 11. 电解 54g水,可得到氢气 ( ) A6g B3g C1.5g D8g 12. 质量相同的硫和磷,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4、,生成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别是 a g和 b g,则 a与 b 的关系是 () Aab BabCab D无法确定13.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g,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9g 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A8g B12g C11g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 下列化学方程可有错误,如果有,请改正Al+ O2=AlO2 K2MnO4 KMnO + MnO2+ O24P + 5O2=2P2O5 .S + O2点燃SO22.关于反应 4P + 5O2 = 2P2O5,(1)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2)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比是(3)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铁与

5、氧气燃烧产生的固体质量比铁大3.3Cu+8HNO3 =3Cu(NO3)2+2X+4 H2O,求 X的化学式为。R+3O2=2CO2+3H2O 求 R 的化学式为。4K2Cr2O8=4K2CrO4+2R+3O2求 R 的化学式为。a C3H6+b O2=c CO2+d H2O 找出 a、b、c 之间的等量关系4.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二是要。反应前后和保持 不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精品资料欢迎下载三计算1.将 2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时,可得15.4克固体混合物:

6、求:( 1)生成多少克氧气?(2)有多少克氯酸钾分解?(3)15.4 克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2.某钢铁厂用含杂质质量分数为20%的杂质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冶炼生铁,8000 千克这种矿石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 +3CO2)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精品资料欢迎下载第三章第 4 节一选择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不到的仪器是()。A.长颈漏斗 B. 广口瓶 C. 酒精灯 D. 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 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

7、CO2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需要加热B.前者反应物是固体,后者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C.都是分解反应D.前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后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 检验一瓶用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的方法是()。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B.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C.加入澄清石灰水 D.用托盘天平称其质量4.家庭厨房使用的口碱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将盐酸加入口碱时,放出一种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知这种化合物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A.NaCl B.Na2CO3 C.NaOH D.NaClO3 5.实验室制备并收集,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

8、性连接装置加入大理石加入稀盐酸收集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B.C. D.6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人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人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精品资料欢迎下载C、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7、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等溶液变色后,将

9、它放在酒精灯下加热煮沸,直至溶液不再发生变化,本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过程是()A.紫色红色紫色 B. 紫色红色无色C.紫色红色红色 D. 紫色蓝色无色8、如图所示装置,经数小时后,U形管 A、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注: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的影响)()AA处上升、 B 处下降 B A、B 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 B 处上升 D A 、B 两处都不变二填空题 1.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 a 的名称是 _ _ ;装置 A 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装置

10、 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2)装置 D 中观察到,说明。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 。(3)实验室用装置 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 (填“c 端” 或“d 端” )通入。2.右图是实验室制取CO2装置图。a)请指出图中的错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精品资料欢迎下载;b)若用正确的装置制备CO2时选用的试剂是。A 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检验 CO2是否收满的方法。3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4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既不能,也不, 也不。(1)与水反应:

11、 (化学方程式 ) (2) 与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 ) 5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及检验方法 (1) 实验室制法:原理:收集方法:法;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能,则是二 氧化碳。6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其性质关系“ 干冰”,可做致冷剂,用于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一般情况下,CO2,可用于灭火。三计算题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2.2L(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含碳酸钙90% 的大理石多少?(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 2.0 g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精品资料欢迎下载2.将

12、72 g 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 57.6% ,计算固体剩余物中氧化钙的质量。 3石灰石是我国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 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的 CO2质量 /g 1.76 3.52 4.4 m(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2)上表中 m的数值是 _。(3) 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