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276966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2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初三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 时, ax2+bx+c=0 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 c ; 其中 a 、 b, 、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 ax2+bx+c

2、=0 (a 0)时,=b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0 无实根;0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当 ax2+bx+c=0 (a0) 时,如 0,有下列公式:.acxxabxx)2(a2ac4bbx)1(212122, 1,; 5 当 ax2+bx+c=0 (a0) 时,有以下等价命题:( 以下等价关系要求会用公式acxxabxx2121,; =b2-4ac 分析,不要求背记) (1)两根互为相反数ab= 0 且0 b = 0且0;(2)两根互为倒数ac=1 且 0 a = c且 0;(

3、3)只有一个零根ac= 0 且ab0 c = 0且 b0;(4)有两个零根ac= 0 且ab= 0 c = 0且 b=0;(5)至少有一个零根ac=0 c=0 ;(6)两根异号ac0 a 、 c 异号;(7)两根异号,正根绝对值大于负根绝对值ac0 且ab0 a 、c 异号且 a、 b 异号;(8)两根异号,负根绝对值大于正根绝对值ac0 且ab0 a 、c 异号且 a、 b 同号;(9)有两个正根ac0,ab0 且0 a 、c 同号, a 、b 异号且 0;(10)有两个负根ac 0,ab 0 且 0 a 、 c 同号, a 、b 同号且 0. 6求根法因式分解二次三项式公式:注意:当 0

4、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ax2+bx+c=a(x-x1)(x-x2) 或 ax2+bx+c=a2ac4bbxa2ac4bbxa22. 7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x2 - (x1+x2)x + x1x2 = 0. 注意:所求出方程的系数应化为整数. 8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设增长率为x) :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第三年 =第三年或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总和 .9分式方程的解法:.0)1(),值(或原方程的每个分母验增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公分母两边同乘最简去分母法精选学习资料 -

5、-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ABCcba.0.2分母,值验增根代入原方程每个换元凑元,设元,换元法)(10.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0)3(0)2(0)4(0)1(0)4(0)2(0)3(0)1(0)4)(3(0)2)(1()3(;02;1分组为应注意:的方程)()(中含有能分解为方程组)分解降次法(程中含有一个二元一次方方程组法)代入消元(11几个常见转化:;或;)xx(xx4)xx()xx()xx(xx4)xx()xx(xx2)x1x(x1x2)x1x(x1xxx4)xx()xx(xx2)xx(xx)1

6、(2121221221212122122121222222212212212122122214xx.22xx2xx.12xx)2(221212121)两边平方为(和分类为;.,)2(34xx34xx)1()916xx(34xx)3(2121222121因为增加次数两边平方一般不用和分类为或;.0x,0x:. 1xxBsinAcos,1AcosAsin,90BABsinx,Asinx)4(2122212221注意隐含条件可推出由公式时且如.0x,0x:.x,x),(,x,x)5(212121注意隐含条件的关系式推导出含有公式等式面积例如几何定理,相似形系可利用图形中的相等关时若为几何图形中线段长

7、.k,)6(”辅助未知元“引入些线段的比,并且可把它们转化为某比例式、等积式等条件角三角形、三角函数、如题目中给出特殊的直.,;,)7(知数的关系但总可求出任何两个未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少一个时,一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数时方程个数等于未知数个解三角形1. 三角函数的定义:在 Rt ABC中, 如 C=90 ,那么sinA=ca斜对; cosA=cb斜对;tanA=ba邻对; cotA=ab对邻.2余角三角函数关系 - “正余互化公式”如 A+B=90, 那么:sinA=cosB ; cosA=sinB; tanA=cotB; cotA=tanB. 3.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

8、n2A+cos2A =1;tanAco tA =1. tanA=AcosAsin cotA=AsinAcos4. 函数的增减性:在锐角的条件下,正弦,正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增大;余弦,余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反而减小 . 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图:这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设k, 它可以推出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函数值,要熟练记忆它们.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 6. 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在 0 90时 . 正弦函数值范围:0 1;余弦函数值范围: 1 0;正切函数值范围:0 无穷大

9、;余切函数值范围:无穷大 0. 7. 解直角三角形:对于直角三角形中的五个元素,可以“知二可求三”,但“知二”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是边. 8. 关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公式:Rt ABC中: 若 C=90, .:m:R:r.m2cR2cbarcc斜边上中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9坡度: i = 1:m = h/l = tan;坡角 : . 10. 方位角:11仰角与俯角:12解斜三角形:已知“ SAS ” “SSS ” “ASA ” “AAS ” 条件的任意三角形都可以经过“斜化直”求出其余的边和角. 13 解符合“ SSA ”条件的三角形:若三角形存在且符合“SSA ”条件,则可分三种情况:(1

10、) A90,图形唯一可解;(2) A90, A的对边大于或等于它的已知邻边,图形唯一可解;(3)A 90, A的对边小于它的已知邻边,图形分两类可解. 14解三角形的基本思路:(1) “斜化直,一般化特殊” - 加辅助线的依据;(2)合理设“辅助元k” ,并利用k 进一步转化是分析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 转化思想;(3)三角函数的定义,几何定理,公式,相似形等都存在着大量的相等关系,利用其列方程(或方程组)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方程思想 .函数及其图象一函数基本概念1. 函数定义: 设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如对 x 的每一个值 ,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11、 是x 的函数, x 是自变量 . 2. 相同函数三个条件: (1)自变量范围相同; (2)函数值范围相同; (3)相同的自变量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也相同. 3. 函数的确定:对于 y=kx2 (k 0), 如 x 是自变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如x2是自变量,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A 0 30 45 6090sinA 0 212223 1 cosA 1 232221 0 tanA 0 331 3不存在cotA 不存在3 1 33 0 北东北偏西 30南 偏东 70仰角俯角水 平线铅垂线y- +lhai=1:mK3KKKK2K230 45 60 ABCABC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12、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中的正比例函数. 4. 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上点的坐标是一对有序实数,表示为: M (x,y ) ,x 叫横坐标, y 叫纵坐标;(2)一点,两轴, (四半轴),四象限,象限中点的坐标符号规律如右图:(3)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即“x轴上的点纵为0,y 轴上的点横为0”;反之也成立;(4)象限角平分线上点M(x,y) 的坐标特征 : x=y M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x=-y M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5)对称两点M(x1,y1), N(x2,y2) 的坐标特征:关于

13、y 轴对称的两点 横相反,纵相同;关于 x 轴对称的两点 纵相反,横相同;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 横、纵都相反 . 5. 坐标系中常用的距离几个公式 - -“点求距”(1)如图,轴上两点M 、N之间的距离:MN=|x1-x2|=x大-x小, PQ=|y1-y2|=y大-y小. (2)如图,象限上的点M (x,y ): 到 y 轴距离: dy=|x| ;到 x 轴距离 : dx=|y| ;22yxr到原点的距离:. (3)如图,轴上的点M (0,y ) 、N( x,0 )到原点的距离: MO=|y|; NO=|x|. ( 4)如图,平面上任意两点M (x2,y2) 、N(x2,y2)之间的距离:.)

14、yy()xx(d221221 6. 几个直线方程 : y 轴 直线 x=0 ; x 轴 直线 y=0 ;与 y 轴平行,距离为a的直线 直线 x=a ;与 x 轴平行,距离为b的直线 直线 y=b. 7. 函数的图象:(1) 把自变量x 的一个值作为点的横坐标,把与它对应的函数值y 作为点的纵坐标,组成一对有序实数对,在平面坐标系中找出点的位置,这样取得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函数的图象;(2) 图象上的点都适合函数解析式,适合函数解析式的点都在函数图象上;由此可得 “图象上的点就能代入”-重要代入!(3) 坐标平面上,横轴叫自变量轴,纵轴叫函数轴;利用已知的图象,可由自变量值查出函数值,也可由

15、函数值查出自变量值;可由自变量取值范围查出对应函数值取值范围,也可由函数值取值范围查出对应自变量取值范围;(4) 函数的图象由左至右如果是上坡,那么y 随 x 增大而增大(叫递增函数);函数的图象由左至右如果是下坡,那么 y 随 x 增大而减小(叫递减函数).8. 自变量取值范围与函数取值范围:yxabox=ay=b解析式x 取值范围Y 取值范围整式类例 y=2x-1 取一切实数取一切实数y0 二次根式类x2 非负数综合类x2 正数应用问题类例 s=vt (t是自变量 ) t0 非负数21yx例分式类2x2xy例2-x1y例xyoQPMNxyoM(x,y)rxyoN(x,0)M(0,y)xyo

16、M(x,y)N(x,y)C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一次函数1.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 . (k0)2. 关于一次函数的几个概念:y=kx+b (k 0)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也叫直线y=kx+b, 图象必过y 轴上的点 ( 0,b )和 x 轴上的点 ( -b/k,0 );注意:如图,这两个点也是画直线图象时应取的两个点. b叫直线 y=kx+b (k 0) 在 y 轴上的截距,b 的本质是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知道截距即知道解析式中b 的值 . 3.y=kx+b (k

17、0) 中, k,b 符号与图象位置的关系:yxoyxoyxoyxok0, b0k0, b0k0, b0k0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图象上坡 .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图象上坡 .图象过一二四象限,图象下坡 .图象过二三四象限,图象下坡 .4.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k1=k2 两直线垂直 k1k2=-1. 5. 直线的平移: 若 m 0,n 0, 那么一次函数y=kx+b 图象向上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y=kx+b+m;向下平移n 个单位长度得 y=kx+b-n (直线平移时,k 值不变) .6. 函数习题的四个基本功:(1) 式求点:已知某直线的具体解析式,设y=0,可求出直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x0

18、,0 ) ;设 x=0,可求出直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 (0,y0) ;已知两条直线的具体解析式,可通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x0 ,y0) ;交点坐标的本质是一个方程组的公共解;(2) 点求式:已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可设这个函数为y=kx+b ,然后代入这两个点的坐标,得到关于k、b 的两个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k、b,从而求出解析式 - 待定系数法;(3) 距求点:已知点M(x0 ,y0) 到 x 轴,y 轴的距离和所在象限,可求出点M的坐标;已知坐标轴上的点P到原点的距离和所在半轴,可求出点P的坐标;(4) 点求距:函数题经常和几何相结合,利用点的坐标与它所在的象限或

19、半轴特征可求有关线段的长,从而使得函数问题几何化 .正比例函数1. 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kx (k 0) ;属于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即 b=0 的一次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也叫直线y=kx. 2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y=kx (k 0) 的图象必过(0,0)点和( 1,k)点,注意:如图,这两个点也是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应取的两个点,即列表如右:3.y=kx (k0)中, k 的符号与图象位置的关系:xy(x, y)001K(0,0)(1,K)xy(x,y)00(0,b)(-b/k, 0)b-b/k, 即取点对角 0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0、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yxok0k0yxo图象过一三象限,图象上坡 .图象过二四象限,图象下坡 .4. 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已知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可设这个正比例函数为y=kx, 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后, 可求k, 从而求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 .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 0) 2. 关于二次函数的几个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2+bx+c;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c 叫二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 ,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

21、过(0,c)点 . 3. y=ax2 (a 0)的特性: 当 y=ax2+bx+c (a 0)中的 b=0 且 c=0 时二次函数为y=ax2 (a 0); 这个二次函数是一个特殊的二次函数,有下列特性:(1)图象关于y 轴对称;(2)顶点( 0,0) ; (3)y=ax2 (a 0) 可以经过补0 看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和双根式,即: y=ax2+0x+0, y=a(x-0)2+0, y=a(x-0)(x-0).4. 二次函数y=ax2+bx+c (a 0) 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5. 二次函数y=ax2+bx+c (a0) 中, a、b、c 与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1) a0 抛

22、物线开口向上; a 0 抛物线开口向下;(2) c0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c0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3) a, b异号 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 a, b同号 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b=0 对称轴是y 轴;(4) 0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0 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0 抛物线与x 轴无交点 .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 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 的值 ,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 8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0)

23、; 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 ,对称轴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9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x0,y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 -x0)2+ y0,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注意:习题无特殊说明,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10.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行移动:二次函数一般应先化为顶点式,然后才好判断图象的平行移动;y=a(x-h)2+k 的图象平行移动时,改变的是h, k的值 , a值不变,具体规律如下:k 值增大 图象向上平移; k值减小 图象向下平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x-h )值增大 图象向左平移; (x-h)值减小 图象向右平移. 11. 二次函数的双根式: (即交点式 ) y=a(x-x1)(x-x2) (a0) ; 由双根式直接可得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x1,0 ) ,(x2,0 ). 12.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x1,0 ) , (x2,0 )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 y= a(x-x1)(x-x2) ,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 (注意:习题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13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

25、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0k(kxyxky1或图象叫双曲线. 2. 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kx-1中自变量x 不能取 0, 故函数图象与y 轴无交点 ; 函数值 y 也不会是 0, 故图象与x 轴也不相交 . 3. 反比例函数中K的符号与图象所在象限的关系:图象过二四象限,图象上坡 .图象过一三象限,图象下坡 .k0k04.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即可设解析式y=kx-1, 代入这一点可求k 值,从而求出解析式 . 函数综合题1数学思想在函

26、数问题中的应用:数学思想经常在函数问题中得到体现,例如:分析函数习题常常需要先估画符合题意的图象 , 利用数形结合降低难度;而点求式、式求点、点求距、距求点等基本操作则是转化思想在函数中应用;当函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结合时,方程思想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函数习题中,当图象与图形不唯一、点位置不唯一、可知条件不唯一时,往往造成函数 问题的分类 .2数学方法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建立坐标系、建立新函数、函数问题几何化、挖掘隐含条件、分类讨论、相等关系找方程、不等关系找不等式、等量代换、配方、换元、待定系数法、等各种数学方法在函数中经常得到应用,了解这些数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3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正

27、比例函数y=kx (k 0) 、一次函数y=kx+b (k 0) 都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而二次函数y=ax2+bx+c (a 0) 可以看作二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0k(xky可以看作分式方程,这些函数图象之间的交点,就是把它们联立为方程组时的公共解. 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1)如二次函数y=ax2+bx+c (a0) 中的 0 时,图象与x 轴相交,函数值y=0,此时 , 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 0) ,这个方程的两个根x1 、x2是二次函数y=ax2+bx+c 与 x 轴相交两点的横坐标,交点坐标为( x1 ,0 ) (x2 ,0 ) ;(2

28、)当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相交时的有关问题时,应立即把函数转化为它所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此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值,根系关系等都可用于这个二次函数.(3) 如二次函数y=ax2+bx+c (a 0) 中的 0 时,图象与 x 轴相交于两点A (x1 ,0 ) ,B (x2 ,0 ) 有重要关系式 : OA=|x1|, OB=|x2|, 若需要去掉绝对值符号, 则必须据题意做进一步判断;同样, 图象与 y 轴交点 C(0,c),也有关系式 : OC=|c|.5二元二次方程组解的判断: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若消去一个未知数,则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此时的值将决定原

29、方程组解的情况,即:0 方程组有两个解;=0 方程组有一个解;0 方程组无实解.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初三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 圆 ) 几何 A级概念: (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1. 垂径定理及推论: 如图:有五个元素, “知二可推三” ;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即“垂径定理” “中径定理”“弧径定理”“中垂定理”. 几何表达式举例: CD 过圆心CD AB 2. 平行线夹弧定理: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几何表达式举例:3. “角、弦、弧、距” 定理: (同

30、圆或等圆中)“等角对等弦” ; “等弦对等角” ;“等角对等弧” ; “等弧对等角” ;“等弧对等弦” ; “等弦对等 ( 优,劣 )弧” ;“等弦对等弦心距” ; “等弦心距对等弦”. 几何表达式举例:(1) AOB= COD AB = CD (2) AB = CD AOB= COD 4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1)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2)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如图 ) (3) “等弧对等角” “等角对等弧” ;(4) “直径对直角” “直角对直径” ;( 如图 ) (5)如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如图

31、) (1)(2) (3)( 4)几何表达式举例:(1) ACB=21 AOB (2) AB 是直径 ACB=90 (3) ACB=90 AB 是直径(4) CD=AD=BD ABC是 Rt5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几何表达式举例: 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CDE =ABC C+A =1806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 如图:有三个元素, “知二可推一” ;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 (1)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3)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4)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

32、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几何表达式举例:(1) OC是半径OC AB AB是切线(2) OC是半径AB是切线OC AB (3)7切线长定理: 几何表达式举例:ABCDOABCDEO平分优弧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劣弧ACBCADBD=AE=BEABCDEFOABCOPAABCDEABCOABCD=ABCDACBDABCO是 半 径垂 直是 切 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PA、 PB是切线 PA=PB PO过圆

33、心 APO =BPO 8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1)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2)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如图)(3)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如图)(1)(2)几何表达式举例:(1)BD是切线, BC是弦 CBD =CAB (2) ED,BC是切线 CBA =DEF 9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1)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2)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2)几何表达式举例:(1) PA PB=PC PD (2) AB是直径PC AB PC2=PAPB 10

34、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1)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2)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2)几何表达式举例:(1) PC是切线,PB是割线PC2=PAPB (2) PB 、PD是割线PA PB=PC PD 11关于两圆的性质定理: (1)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2)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 2)几何表达式举例:(1) O1,O2是圆心O1O2垂直平分AB (2) 1 、2相切O1 、A、O2三点一线12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1)中心角n ,半径

35、RN , 边心距 rn ,边长 an ,内角n , 边数 n;(2)有关计算在RtAOC 中进行 . 公式举例:(1) n =n360;(2) n1802n几何 B级概念: (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基本概念: 圆的几何定义和集合定义、弦、弦心距、弧、等弧、弓形、弓形高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圆心角、圆周角、弦ABCDABCDEFABCPABCDPABO1O2AO1O2n n ABCDEOarnnnRABCDPABCPOEFAB=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

36、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ABO切角、圆的切线、圆的割线、两圆的内公切线、两圆的外公切线、两圆的内(外)公切线长、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二定理: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正 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为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三公式:1. 有关的计算:(1)圆的周长C=2R; (2)弧长 L=180Rn; (3)圆的面积S=R2. (4)扇形面积S扇形=LR21360Rn2; (5)弓形面积S弓形=扇形面积SAOBAOB的面积 . (如图)2. 圆柱与圆

37、锥的侧面展开图:(1)圆柱的侧面积:S圆柱侧 =2 rh; (r:底面半径; h: 圆柱高 ) (2)圆锥的侧面积:S圆锥侧 =LR21. (L=2r ,R是圆锥母线长;r 是底面半径)四常识:1 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3 三角形的外心两边中垂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其中 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 表示圆的半径)直线与圆相交 d r ;直线与圆相切 d=r ;直线与圆相离 d r. 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其中 d 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r 表示

38、两个圆的半径且Rr )两圆外离 d R+r;两圆外切 d=R+r ; 两圆相交 R-rdR+r;两圆内切 d=R-r;两圆内含 d R-r.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的方法加辅助线. 7关于圆的常见辅助线:OCAB已知弦构造弦心距. OABC已知弦构造Rt. OABC已知直径构造直角. OAB已知切线连半径,出垂直 . OBCADP圆 外 角 转 化 为 圆 周角. OACDBP圆内角转化为圆周角. ODCPAB构造垂径定理. OACDPB构造相似形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39、第 10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M01ANO2两圆内切,构造外公切线与垂直 . 01CNO2DEABM两圆内切,构造外公切线与平行 . NAM02O1两圆外切,构造内公切线与垂直 . CBMNADEO102两圆外切,构造内公切线与平行 . CEADBO两圆同心, 作弦心距,可证得 AC=DB. ACBO102两圆相交构造公共弦,连结圆心构造中垂线. BACOPPA 、PB是切线,构造双垂图形和全等. OABCDE相交弦出相似. OPABC一切一割出相似, 并且构造弦切角. OBCEADP两割出相似 , 并且构造圆周角 . OABCP双垂出相似, 并且构造直角 . BACDEF规则图

40、形折叠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 FEDBACOGH圆的外切四边形对边和相等 . ABOCD若 AD BC都是切线,连结OA、 OB 可 证 AOB=180 ,即A、O、B三点一线 . EACBO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的高必过内切圆的圆心和切点 , 并构造相似形 . EFCDBAORt ABC 的内切圆半径: r=2cba. O补全半圆 . ABCo1o2AB=2221)rR(OO. CABo1o2AB=2221) rR(OO.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ACDPOBPC过圆心, PA是切线,构造双垂、 Rt. BCDOAPO是圆心,等弧出平行和相似. DEMABCFNG作 AN BC ,可证出 : ANAMBCGF.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