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274955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2年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2年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2年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2年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六年级数学下册备课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比例单元组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重点单元,比例的知识是除法、分数、比、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是上册比的教学内容的延伸,还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学数理化学科常用的数学基础,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会以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思维水平审视和发展这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三个部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与核心,是后续学习的有效的支持。比例的意义是学习正、反比例知识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比例和进

2、一步研究比例问题的基础,直接涉及到解决问题的效率,正比例和反比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现了基本函数思想,在数学思想层面上对以前所学过的许多数学问题和数学规律进行一般化与模型化, 对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正反比例图象”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对概念的重视,它通过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加深了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及对函数的理解。把“比例尺”的内容调到了比例的应用,目的是在学完比例以后,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同时编排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3、-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解比例。3、使学生理解相关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变化规律。4、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5、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6、使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

4、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7、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8、使学生体会比例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促进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9、让学生体会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单元教学重点1、比例的意义及应用2、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3、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4、能从新的角度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教学难点1、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2、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5、 - - - - -第 2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时安排14 课时第 一 课时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课题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 ,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

6、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 ,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 :比例(板书课题 :比例) 二、借助国旗中的比,探究比例的意义1、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生可能会说: 图中都有国旗, 且都标出了国旗的长与宽。)从图画上,你还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指导学生写出三面国旗的第

7、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么?5:310=232.4:1.6=2360:40=232、引导学生将比值相等的比写成一个等式。指名汇报: 2.4:1.6=60 :40 像 2.4:1.6=60:40 这样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3、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你是怎样找的?各组选派代表,班内汇报交流找法。求出每个比的比值,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就可经组成比例。把每个比都化成最简整数比进行比较,最简整数比相同的两个比也可以组成比例。三、应用反馈1、 判断并找出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6:10 和 9:15 20:5 和

8、1:4 21:31和 6:4 0.6:0.2 和43:412、出示教材第 40 页做一做的第 2 题的图。(1)提问:用图中的4 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搜集资源。(3)组织研讨,订正。(4)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内项、外项)(5)探究比和比例的区别。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1、练习八的 1、4 题完成在课本上。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练习八的 2、3 题完成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操场上的国旗: 2.

9、4:1.6=23教室里的国旗: 60:40=23所以, 2.4:1.6=60 :40。也可以写成6 .14 .2=406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教学反思备注第二 课时授课时间第周 星期备课人刘艳艳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例各部分名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3、通过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比例的基本性

10、质。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0.25 和 0.2:0.4 1 5 和 0.8 4;7 4 和 5 3 80 2 和 200 5 (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 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是否相同)3、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二、探究新知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34 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 2.4:1.6=60 :40)让学

11、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内项。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例如:如果把上面的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6 .14 .2=4060,2.4 和40 仍然是外项, 1.6 和 60 仍然是内项。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出示例1、(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

12、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 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 1.6 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

13、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将 2.4:1.660:40 改写成6.14.2=4060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 ?内项呢 ?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 6.14.2= 40602.4 40=1.6 60 (6)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 ,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3、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

14、的比例写下来。(能写成几组就写几组 ) 5、8、15 和 24 0.2、2.5、4 和 50 三、应用反馈(1)8:25=40 :125 8 125=()()55.0=22.0()()=()()(2)完成教材第 41 页“做一做”第(3)、( 4)题。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五、课堂作业1、教材第 43 页第 4、6 题独立完成在课本上,集体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正。2、教材第 43 页第 5 题完成在作业上。板书设

15、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备注第 三 课时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课题解比例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2、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4、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正确地解比例。教学难点解比例方法的探究。教学准备投影仪教一、旧知铺垫二次备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过程设计1、什么叫做比例 ?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

16、要几项呢? 3、比例有几种表示形式 ? 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教材第42 页例 2。(1)读题。(2)从这道题里 ,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 (3)在这信息里 ,关键理解哪里 ?(埃菲尔铁模型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比是 1:10) (4)这句话什么意思 ?(就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 =1:10)( 板书) (5)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 ?(埃菲尔铁塔的高是320 米) (6)我们把这个条件换到我们的这个关系中,就是(板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 :320=1:10) (7)这道题怎么列比例式解答呢?请同学们想想 ,想出来的同学请举手。(8)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解 :设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

17、度设为 x 米” ,把这个 x 代入这个数学模式中就组成了一个比例(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法国巴黎的埃菲尔塔高度约320 同 m。北京的世界公园有一座埃菲尔塔的模型,它的高度的比是1: 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式:x:320=1:10 。(9)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 ?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 (10)不知道的这个项 ,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 ,好不好 ?叫做什么?(板书:未知项 ) (11)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

18、就叫做什么 ?(解方程 )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 ,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 ,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12)指导学生把上面的比例解出来。(13)我们解出的答案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 ? (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 2、教学例 3。(1)出示例 3,解比例5.14 .2=x6。(2)学生自主探究。(3)小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5.14.2=x6解:1.5x=2.5 6 X= X=10 1.5 62.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49 页学习

19、必备欢迎下载三、应用反馈完成教材第 42 页“做一做”。先组织学生讨论解比例的方法,再独立算一算,指3 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1、教材第 42 页“做一做”第 2 题。2、教材第 44 页练习八第 8、9 题完成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求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 2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 米。例 3 解比例5 .14 .2=x6X:320=1 :10 解:2.4X=1.5 610X=320 1 X=X=32 答:这座模型高 32 米。X=3.75 备注第四课时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课题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

20、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进一步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1.5 62.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重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1、提问: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组织学生先小组中回顾说一说,再指名回答。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并指名回答。二、练习讲解1、练习八第 6 题。教师

21、用投影出示第6 题,引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指名汇报判断方法。2、教材练习八第7 题。组织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教材练习第 9 题。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三、应用提高1、教材练习八第10 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指名汇报。2、教材练习八第11 题。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列比例式,再共同完成相互交流。3、教材练习八第12 题。组织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

22、写等式,在小组中交流订正。4、教材练习八第13 题。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验证,此题答案不唯一。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哪些方面又得到了提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备注第 五 课时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课题正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用xy=k(一定)表示变量

23、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系的量比值一定,概括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教学准备投影仪、直尺等常规学习用具。教学过程设计一、提供素材,感受相关联的两种量1、提问:出示“总价”看到“总价”这个数量,你想到了什么量?为什么会想到单价和数量呢?学生:因为我们学过总价比数量等于单价。2、 谈话:我们把总价和数量这样有关联的两个量叫做“相关联的量”板书)。3、你还能举出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吗?二、合作学习,探究成正比例的量1、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例题图和统计表。2、提问:从这张表格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3、提出研讨问题: (1)它有哪几种量?

24、( 2)总价和数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量这两种量有变化吗?( 3)总价和数量有什么变化规律?4、暴露资源,组织研讨,明确单价一定。学情预设:彩笔的数量增加,总价就相应增加。彩笔的数量减少,总价会相应降低。监控问题:看着统计表的这两种量,你还能想到什么?学情预习:彩笔的单价都是3.5 元。提问:你是怎么知道彩笔的单价的?学情预设:彩笔单价的计算方法及算式。(数量总价=单价)小结: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单价。在这里,单价相同,数学上叫做“一定”。 板书(一定)

25、5、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再次观察统计表,小组讨论:现在统计表中有哪几种量?哪种量是变化的量,哪种是不变的量?总价和数量这两种变化的是具有什么特征?(2)交流汇报: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数量是变化的量,单价是不变的量。总价和数量的比值一定。(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课题)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6、教学字母关系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讲述:如果表中第一种变化的量有x 表示,第二种变化的量用 y 表示,不变的量(即定量)用k 表示

26、,谁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与定量的关系?(2)学生尝试列:xy=k(一定)(3)全班交流: 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小结:两种量要有关联。(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随着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随着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三、引导举例,强化认识1、举例:想一起,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比例的量?2、 讲述: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 有的成正比例,有的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要看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只有比值一定,这两个量才成正比例。四、认识成正比比例量的图像1、读题,描点。(1)示范描点。精选学

27、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学生描点。( 10,35) (12,42)。(3)明解描点。2、画出图像。3、利用图像进行判断。4、出示问题,根据图像判断,买7 支铅笔多少元? 20元可经买多少支铅笔?5、小结:通过刚才在方格图中描点,我们画出了正比例的图像,它是一条经过点的直线。直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一定的意义,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xy=k(一定)数量/支1 2 3 4 5 6 7 总价/元3.5 7 10.5

28、14 17.5 21 24.5 数量总价=单价(一定)教学反思备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 六 课时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课题成反比例的量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解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2、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3、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进一步参透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

29、理解成反比例量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教学准备课本情境图。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复习。(1)说一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投影展示,指名回答)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和面积;圆的周长和半径;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身高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成反比例的量。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1)投影出示情境图。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说一说:从图中可获得

30、哪些信息?(杯子的底面积不同,杯子中水的高度也不相同。)(2)探究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规律。(投影出示例2中表格)小组讨论: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吗?水的高度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师生交流总结: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和乘积一定。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3)结合正比例的意义,同桌说说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2、组织学生说一说:反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乘积

31、(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x y=k(一定)。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交流,师可以给一些常见的例子。4、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引导学生比较例 1 和例 2,小组讨论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归纳填空。(投影出示表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三、巩固运用1、四个人看同一本神话故事。小兰每天看多少页?小刚看了几天?每天看的页数和看的天数成反比例吗?说明理由?2、教材第 48 页做一做。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小

32、红小明小兰小刚每天看的页数10 15 24 看的天数12 8 6 板书设计反比例成反比例的量: x y=k(一定)。杯子的底面积(平方厘米)10 15 20 30 60 水的高度(厘米)30 20 15 10 5 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一定)教学反思备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七 课时授课时间第周 星期备课人刘艳艳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图像的特点。2、通过练习,能准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3、在练习过程中,鼓励

33、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交流与评价的能力。教学重点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正反比例的认识。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1、 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正比例:xy=k(一定)反比例: x y=k(一定)2、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点?(所描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3、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正反比例知识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练习课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练习九的第 2 题到第 7 题。第 2 题:要根据数量关系判断。第 3 题:根据表格数据分

34、析完成练习。第 4 题:根据正比例关系:xy=k(一定)小组比赛填充表格。第 5 题:先根据数据画出图像,再观察图像特点,使学生看到图像是一条直线。判断树高和影长是否成正比例,应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第 6 题:( 1)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小组讨论,发现n表示偶数。( 2)2n 与 n 成正比例关系,图略。(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第 7 题:(1)观察表格中数据,发现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2)完成表格。( 3)描点并将各个点连起来。

35、(4)完成后两个问答题。2、练习九的第 8 题到第 11 题。第 8、9 题:结合给出的数据判断, 也要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 1)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变小。(2)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始终相等。第 10 题:根据 x y=10 填写。让学生先填表,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第 11 题:此题与第 2 题相似,根据数量关系判断。 其中(1)、( 2)、( 3)成反比例,( 5)成正比例。( 4)不成比例。3、练习九第 12 题。观察表格中数据,先确定本题P 与 t 成反比例关系,再完成此题。4、练习九第 13 题。根据 v 与 t 成反比例关系, vt=s,完成本题。5、练习九第 14 题到第

36、 16 题。三、全课小结学生回忆总结课堂收获。板书设计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三课时练习课正比例:xy=k(一定)(所描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反比例: x y=k(一定)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备注第 八 课时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课题比例尺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比例尺的种类,能够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相互转化,学会求比例尺。2、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

37、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掌握它们的意义。教学准备课本例题投影图。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1200 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上海只用了 5 秒钟,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画线段。(1)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 厘米的线段。(2) 在练习本上能画出一条10 米的线段吗?如果要画,你有什么办法?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小组交流、讨

38、论,然后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并算一算画出的线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比。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线段是多少厘米,它是把 10 米长的线段进行怎样变化得到的。3、导入。由于大家画出的线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比不一样,因此大家画的线段长度也就不一样了。所以画图的时候应该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超标准就叫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尺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尺二、探索新知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1)阅读课本第 53 页第一段的内容。(2)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3)深入理解比例尺。教师: 实际上比例尺就是一个比 (不能理解为一把尺

39、子) ,像刚才的 1:200,1:50000,1:450 就是不同的比例尺,谁能说说 1:200 表示什么意思呢?(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2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200 倍、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 厘米,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001。)(4)理解生活中的比例尺。让学生将搜集到的地图相关信息读给大家听,说说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5)小结。刚才大家搜集到这么多比例尺,老师发现这些比例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的前项都是1,为什么不写成其

40、他的数呢?(为了方便,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这种比例尺叫数值比例尺。所以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通常把比的前项写成1 的形式。)(6)补充说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认识线段比例尺。(1)阅读课本第 53 页第二段内容。(2)例如:一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 ,这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写成1000000001。(3)又如,一幅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这样表示的: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 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50km的实际距离。(4)(4)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相互转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cm:50km 1 50km 1 50km 精选学习资料 -

41、-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cm:5000000cm =1:5000000 (强调先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5)数值比例尺和线段线段比例尺的关系。(表示的意义相同,只是形式不同。)3、认识放大的比例尺。(1)投影出示零件放大比例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理解 2:1 表示的意义。(图上距离 2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 厘米。)(2)小结。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这种比例尺就是放大的比例尺,而我们刚才在地图上见到的

42、比例尺是缩小的比例尺。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 的比。4、教学例 1。(1)出示课本例 1。(2)学生默读题目,并试着求比例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进一步求本题的比例尺。2.4cm:120km =2.4cm:12000000cm =1:5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 。三、巩固应用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工具。(2)所有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3)一个小型零件长5 毫米,画在图纸上

43、是 5 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10。(4) 比例尺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5)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2、完成课本第 53 页“做一做”。(这道题是放大大比例尺。)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畅谈收获?板书设计3 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8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4cm:120km =2.4cm:12000000cm =1:5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

44、000000 。教学反思备注第九课时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课题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2、在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比例尺知识的价值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本教学情境图。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解比例。1.5:4=X:20 8x=125.72、提问:什么叫比例尺?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

45、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9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3、 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1)比例尺 1:1000000 ;(2)比例尺 50:1;(3)比例尺。4、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索新知1、运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1)投影出示例 2。引导学生读题,观察投影图。在图中指出苹果园站至诚四惠东站的线路。说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2)小组交流。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实际距离呢?1 80km 精选学习资料 - - - -

46、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0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以列方程觖答;也可以根据“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来觖答。)(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4)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觖:设苹果园站至诚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Xcm.。x8.7=4000001x=7.8 400000 X=3120000 3120000cm=31.2km 答: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31.2km. 2、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教学例3。(1)出示例 3 情境图。( 2)分析题意,确定位置和

47、图上距离。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推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求出各同学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3)先换算单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1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0m=20000cm 400m=40000cm 250m=25000cm (4)分别算出图上距离: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0000 100001=2(cm) 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40000 100001=4(cm) 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00 100001=2.5(cm) (5)根据图例和题中信息,确定各同学家的方位。

48、(6) 根据上面注得的各位同学到学校的位置和图上距离任图。三、巩固运用1、完成课本第 54 页“做一做”。这道题给出了一幅某地的地图,并在图中给出了线段比例尺。练习时先实际测量图上距离(河西村到汽车站的图上距离是 2cm),再计算出两地间的实际距离。2、完成课本第 55 页的“做一做”。(1)先确定比例尺。(2)分小组解决问题。解法一:选择比例尺1:1000 画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2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图上的长: 8010001=0.08(m) 0.08m=8cm 图上的宽: 6010001=0.06

49、(m) 0.06m=6cm 解法二:选择比例尺图上的长: 80 10=8(cm) 图上的宽: 60 10=6(cm)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3 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解决问题觖:设苹果园站至诚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Xcm.。x8.7=4000001x=7.8 400000 X=3120000 3120000cm=31.2km 答: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31.2km. 教学反思备注第 十 课时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1 10m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3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

50、下载课题比例尺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巩固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以及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转化方法。2、能根据比例尺熟练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3、在练习过程中,经历将实际距离通过比例尺转化为图上距离,然后画出平面图的过程。4、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3、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熟练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难点将实际通过比例尺转化为图上距离,然后画出平面图。教学准备课本练习题投影图。教学过程设计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1、 比例尺的意义是什么?常见的比例尺包括哪几类?数值比例尺一般要写成怎样的形式?(一幅图的图上距离

51、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常见的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数值比例尺一般要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 的比。)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些和比例尺知识相关的问题。板书课题:练习十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练习十第 1 题到第 4 题。第 1 题:直接将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4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 2 题: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得比例尺。4cm:4m =4cm:400cm =1:100 第 3 题:是求一幅地图

52、的比例尺,但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图上距离,要先量出它在图片上的长度,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第 4 题:求七星瓢虫的比例尺。题目中给出了瓢虫的实际长度,要先量出它在图片上的长度,再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求出比例尺。这是一幅七星瓢虫的放大图,所以图的比例尺的后项为 1,练习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点。2、练习十第 5 题到第 8 题。第 5 题:是求实际距离,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计算即可。第 6 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中国地图,选取两个城市,量出它们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再根据比例尺,算出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第 7 题:是求图上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方程解答,也可以根据关系式

53、“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进行计算。第 8 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填表,再组织交流。3、3、练习十第 9 到第 12 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5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 9 题:先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策略,再让学生独立计算、作图。教师强调在平面图上标出这幅图的比例尺。第 10 题:先实际量出房屋的长与宽, 再根据所学比例尺的知识,和家长共同完成。第 11 题: 要根据给出的平面图大小, 确定合适的比例尺,这里用图上距离 1cm 表示实际距离 200cm 比较合适。第 12 题:小组合作完成。三、课堂小

54、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这节练习课的知识点。板书设计3 比例的应用第三课时练习十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教学反思备注第 十一 课时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6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55、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地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教学准备课本情境图、例题图、实物投影仪,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方格纸。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投影出示下列现象, 让学生说说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2、导入。像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都是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是怎样放大或缩小的。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探究新知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7

56、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寻找放大的规律。(1)出示例题。(2)审题:从图中你获得什么信息?(3)小组讨论:按2:1 放大是什么意思?(因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是2:1,2 1=2,所以就是要把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 倍。)板书 2:1=2 各边扩大到原来的2 倍(3)画一画。(4)展示学生作品,交流画法。重点评讲三角形的画法:按2:1 放大就是把图形各边放大 2 倍,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都要放大2 倍。画图时,先把两条直边放大2 倍,再把斜边连起来就行了。(5)观察对比,发现规律。(一个图形按 2: 1 放大后,图形的大小变了, 形状没变。)2、寻找缩小的规律。(1)如果把放

57、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 缩小,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猜想:图形变小,但形状没变。)(2)组织验证,让学生画出缩小后的图形。提问:按 1:3 缩小也就是怎样缩小呢?(学生汇报并板书: 1:3=1 3=31,也就是把图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31。)(3)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图。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4)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汇报画法。(5)比一比,再发现:这三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三组图形的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8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6)(

58、6)小结。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扩大或缩小后,图形的大小变化,形状没变。三、巩固运用1、判断。(1)一个正方形按4:1 放大后,周长和面积都扩大了4 倍。(2)一个图形按一定比进行放大和缩小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2、课本第 60 页的“做一做”。(1)让学生说说要将图形怎样放大, “ 4:1”是什么意思。(2)学生独立在课本的方格图中进行画图。(3)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组织进行全班交流评价。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3 比例的应用第四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1=2 各边扩大到原来的 2倍1:3=31各边缩小到原来的31教学反思备注第 十 二 课时授课时间第

59、周 星期备课人刘艳艳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9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学准备准备复习题和课本例题情境图。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铺垫

60、,引入新课。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 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2、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用 k 表示定量,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xy=k(一定)、 x y=k(一定)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5(课件出示:情境图)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61、 - - - - -第 40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回顾旧知。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上忙吗?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可以先求出单价, 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2)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A、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B、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呢?()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C、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3)学生独立列比例式解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4)全班交流。(5)根据正

62、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1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元。828=10x8 x=28 10 x = 81028x =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是35 元。(6)即时练习,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 元。他们家上个月用水多少吨?2、教学例 6 (1)出示例 6 情境图。(2)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3)学生根据例 5 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4)学生独立解答。(5)指名板演,全班交流。解:设原来 5

63、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 天。25X=100 5 X= X=20 100 525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2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原来 5 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 天。三、巩固运用1、课本第 62 页“做一做”第 1、2 题。(1)先让学生用比例知识解答。(2) 解答后对照两题说一说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是怎样列式解答的。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一、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系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二、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列出方程;三、解方程(求

64、解后检验),写答。板书设计3 比例的应用第五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元。828=10x8 x=28 10 x= 81028x =3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是35 元。教学反思备注第 十三 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3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课题比例的应用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的方法,巩固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练习中经历“审题、解题、交流、评价”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评价与自我评价的

65、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巩固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本习题投影图。教学过程设计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1、我们在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要注意什么?(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扩大或缩小后,图形的大小变化,形状没变。)2、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哪些?一、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系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二、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列出方程;三、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 3、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练习课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练习九第 1 题。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

66、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4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投影出示练习题的四个图,让学生进行判断。本题只有D 和各边是按 2:1 放大了,因为它的四条边都是原图A 各边长度的 2 倍。判断后,让学生说明理由。2、练习九第 2 题。第(1)个问题是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进行放大。第(2)个问题是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缩小。进行放大和缩小时,先画直角边,最后画斜边。第( 3)个问题,要将三个三角形联系起来看。3、3、练习九第 3 题到第 6 题。第 3 题:这道题中的身高和影长是成正比例关系。第 4 题:这道题中运行的周数和需要的时间成正比例

67、关系到。第 5 题:这道题中的每天工作时间和工作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第 6 题:这道题中的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4、练习九第 7 题到第 12 题。第 7 题:这道题中“ 2 小时行驶了 30km”隐含的正比例关系是:路程:时间 =速度,可以求出货车的速度。也就是按照上面这样的速度,再求行90km 需要多长时间,也是正比例关系。第 8 题:这道题和第 4 题相似,要先求出6 天读完每天读多少页,再看平均每天多读几页。第 9 题:这道题的第( 1)问和第题是一样的,是反比例关系的问题,工作总量一定。第(2)问要根据第( 1)问所求得的面积,再求小麦的重量。第(3)问同桌相互提问并解答。第 10

68、 题: 这道题中汽车行驶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成反比例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5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 11 题:第道题中的天数和每天用的钱数成反比例。第 12 题: 这道题中所需块数和每块砖的面积成反比例关系,只是每块砖的大小要用边长乘边长求得。三、巩固小结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2、教师总结。板书设计3 比例的应用第六课时练习课放大与缩小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形状不变大小变了)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依据所成比例列出方程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

69、答教学反思备注第十四课时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刘艳艳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熟练地解比例。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判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6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通过复习,熟练掌握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理复习意识,体会整理复习的好处,让学逐步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

70、题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整理复习,对比例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学准备课本复习投影图 。教学过程设计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1、“比例”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2、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二、师生互动,整理复习1、复习比例的意义。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1)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

71、的积。)(2)完成“整理和复习”第 2 题。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7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订正。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每个比例式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3)完成练习十二第3 题。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正比例:xy=k(一定)、反比例: x y=k(一定) (2)完成“整理和复习”第 3 题。先让学生判断,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注意让学生表述完整。(3)完成练习十二第2 题。4

72、、复习比例的应用。(1) 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些?怎样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完成练习十二第3 题。这道题中,甲、乙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是不变的量。先根据第一幅图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实际距离和第二幅图的比例尺计算出甲、乙两地在第二幅地图上的图上距离。(3)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与缩小要注意什么?(4)完成练习十二第1 题。(5)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有哪些步骤?(6)完成“整理和复习”第 4 题和练习十二第4 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8 页,共 4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三、巩固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等有关比例的知识。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这节复习课,使我们对比例的相关知识认识更加深刻,让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板书设计4 整理和复习1.比例的意义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4.比例的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备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9 页,共 4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