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7274286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2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2年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2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2年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2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2年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2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2年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2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2(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免疫术语免疫(immunity )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白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皮肤相关淋巴组织固有免疫组成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NK 细胞 NKT 细胞其他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细胞B细胞TCR BCR CD分子黏附分子MHC 分子细胞因子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免疫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免疫监视

2、: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分类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DC 、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先天性(无需抗

3、原激发)作用在先( 096 小时)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无记忆性适应性免疫( acquired immunity)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 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物质基础: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获得性(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后( 96 小时后启动)特异性( TCR/BCR )记忆性耐受性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免

4、疫术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MALT 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MALT 的功能及特点: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 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

5、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骨髓的功能: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和 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淋巴结的功能:T细胞和 B细胞定居的场所( T 占 75% ,B占 25%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脾的功能:T细胞和 B细胞定居的场所( T 占 40%,B 占 60%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行使黏膜局部免

6、疫应答产生分泌型 IgA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 ,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第三章 抗原免疫术语Ag(抗原, antigen ) :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 BCR )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 :指抗原被 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 (TCR

7、 、BCR )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活化的T/B 细胞或抗体)的能力。免疫反应性 (immunoreactivity) :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 T/B 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蛋白质、病原微生物、动物血清)半抗原(hapten) :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不完全抗原。 (某些多糖、脂类、药物)抗原表位( epitope )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T/B 细胞抗原受体 (TCR/BCR )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

8、结构与功能单位,又称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抗原结合价( antigenic valence) :1 个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天然蛋白大分子为多价抗原, 半抗原为单价抗原)共同抗原表位( common epitope ) :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者相似的抗原表位。交叉反应( cross-reaction) :某些抗原诱生的特异性抗体或活化淋巴细胞,不仅可与自身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还可与其他抗原中相同或相似的表位反应。TD-Ag (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

9、时依赖于 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TI-Ag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 T细胞的辅助,又称非 T 细胞依赖性抗原。 可分为 TI-1 和 TI-2 Ag。异嗜性抗原( heterophilic antigen ) :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独特型抗原( idiotypic antigen ) :每种特异性 TCR 、BCR 或抗体的可变区含有具备

10、独特空间构型的氨基酸顺序(互补决定区,CDR ) ,可作为抗原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类独特的氨基酸序列所组成的抗原表位称为独特型( idiotype, Id)抗原, Id 抗原所诱生的抗体称抗独特型抗体(AId) 。SAg (超抗原, superantigen )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 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 细胞库中 2% 20% 的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为超抗原。佐剂(adjuvant ) :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T 细胞表位与 B细胞表位特性的比较特性T 细胞

11、表位B细胞表位表位受体TCR BCR MHC 分子必需无需表位性质蛋白多肽蛋白多肽、多糖、脂多糖、核酸等表位大小810个氨基酸( CD8+T 细胞)1317个氨基酸( CD4+T 细胞)515个氨基酸57个单糖或 57个核苷酸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表位、线性表位表位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抗原分子表面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刺激 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的辅助,又称 T 细胞依赖性抗原。TI-Ag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刺激 B

12、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 细胞的辅助,又称非T 细胞依赖性抗原。可分为 TI-1 和 TI-2 Ag 。TD-Ag与 TI-Ag 的比较TD-Ag TI-Ag 结构特点复杂,含多种表位含单一表位表位组成B细胞和 T细胞表位重复 B细胞表位T 细胞辅助必需无需MHC 限制性有无激活的 B细胞B2 B1 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体类型IgG、IgM、IgA 等IgM 免疫记忆有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嗜性抗原 (heterophilic antigen

13、 ) :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可能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异种抗原 (xenogenic antigen) :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特异性抗体+异种抗原)异种器官移植物同种异型抗原 (allogenic antigen)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不同抗原,又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HLA抗原抗体的同种异型红细胞血型抗原( ABO 血型抗原、 Rh血型抗原)自身抗原 (autoantigen ) :能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改变和修饰的自身成分胚胎期

14、未与免疫细胞充分接触的自身成分独特型抗原 (idiotypic antigen ) :特异性 TCR 、BCR或抗体的可变区中具备独特空间构型的、可作为抗原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的氨基酸序列。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内源性抗原 (endogenous antigen ) :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病毒蛋白、肿瘤抗原)外源性抗原 (exogenous antigen ) :来源于抗原提呈细胞外的抗原(细菌、蛋白质)第四章 抗体免疫术语Ab(抗体, antibody ) :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 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15、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Ig(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 :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HVR (高变区, hypervariable region) :VH和 VL 各有 3 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 分别用 HVR1 (CDR1 ) 、HVR2 (CDR2 ) 、HVR3 (CDR3 )表示,共同组成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负责识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效应。又称 CDR (互补决定区,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16、 region) 。调理作用( opsonization) :细菌特异性的IgG(特别是 IgG1 和 IgG3)以其Fab段与相应细菌的抗原表位结合,以其 Fc 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 IgG Fc 受体( FcR )结合,通过IgG 的“桥联”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抗体的 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

17、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 Fc 段与杀伤细胞( NK细胞表面、巨噬细胞等)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mAb (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 :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抗体的基本结构抗体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 Y”形的单体,每条肽链含25个结构域(功能区,约110 个氨基酸) ,二级结构为“桶状”结构。(一)重链和轻链重链(heavy chain ,H ) : 分子量约为 5075kD ,由 450-55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按抗原性差异可分 5 类:、 、 、 、相应抗体也

18、分为 5 类:IgA、IgG、IgM、IgD、IgE 同一类抗体,据其铰链区的氨基酸组成及重链二硫键数目、位置不同可分为不同的亚类。IgA 分 IgA1 和 IgA2 IgG 分 IgG1IgG4 重链名希 腊 读音Mu Gamma Alpha Delta Epsilon 对 应 抗体IgM IgG IgA IgD IgE 轻链(light chain,L) : 分子量约为 25kD , 约由 21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 链和 链两种,相应抗体分为、 两型。型有 1、 2、 3、 4 四个亚型。(二)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 :抗体分子中轻链和重链靠近N 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V区)分别

19、占轻链的 1/2 和重链的 1/4 或 1/5 ,分别称为 VL和 VH 。(variable region)高变区 (HVR)或互补决定区 (CDR)VH和 VL各有 3 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分别用HVR1 (CDR1 ) 、HVR2(CDR2 ) 、HVR3 (CDR3 )表示,共同组成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负责识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效应。恒定区 :抗体分子中轻链和重链靠近C 端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的区域。(C区)分别占轻链 1/2 和重链 3/4 或 4/5 ,分别称为 CL和 CH 。(constant region)(三

20、)铰链区 :位于 CH1与 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hinge region)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弯曲,有利于抗体的两臂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表位;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作用位点铰链区近 N端铰链区近 C端水解片段Fab2+Fc Fab2:VL和 CL+VH 和 CH1 单价与 Ag结合Fc:一对 CH2和 CH3 与细胞表面Fc 受体结合F(ab)2+pFcF(ab)2:双价与 Ag结合广泛用作生物制品pFc:最终被

21、降解,无生物学作用抗体的功能(1)识别抗原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V区功能)a)在体内有 中和毒素、中和病毒、阻止细菌黏附宿主细胞的作用b)在体外用于 免疫诊断c)作为 BCR (mIgM/mIgD ) ,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2)激活补体a)IgM、IgG1、IgG3 以及 IgG2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因构型改变而暴露出CH2 (IgG)和 CH3 (IgM)结构域内的补体结合点)b)IgG4、IgA 和 IgE 形成聚合物后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结合 Fc 受体a)调理作用细菌特异性的 IgG(特别是 IgG1 和 IgG3)以其 Fab 段与相应细菌

22、的抗原表位结合,以其Fc 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IgG Fc 受体(FcR) 结合,通过 IgG 的“桥联”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b)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抗体的 Fab 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 段与杀伤细胞( NK细胞表面、巨噬细胞等)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4)穿过胎盘和粘膜a)穿过胎盘 :IgG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这种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机制,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b)穿过粘膜 :SIgA 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是黏膜局部免疫的最主要因素。各类抗体的特性和功能IgG:

23、出生后 3 个月开始合成, 3-5 岁接近成人;是血清和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Ig (75-80% ) ;抗感染的“主力军”;再次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可发挥调理作用、激活补体、ADCC 作用等。IgM:分泌型 :存在于血液中,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抗体;抗原结合能力及激活补体的能力强于IgG;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脐带血 IgM 水平升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抗感染的“先头部队” ,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

24、断;是天然的血型抗体。膜结合型 :mIgM ,BCR 之一,单体,未成熟B细胞表达IgA:血清型 :单体,含量低分泌型 :SIgA,二聚体。(secretory IgA)存在于胃肠道、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等外分泌液中,参与局部粘膜免疫,是抗感染的“边防军”。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SIgA, 是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IgD:分为血清型和膜结合型(mIgD )mIgD为 BCR 之一,是 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 B细胞仅表达 mIgM 成熟 B细胞表达 mIgM和 mIgD 活化 B细胞 mIgD逐渐消失IgE: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抗体;亲细胞抗体,可引起型超敏反应;与机体抗寄生

25、虫感染有关。第五章 补体系统免疫术语补体(complement,C)系统:是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包括30 余种组分。MAC (膜攻击复合物,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 :由补体系统的C5b C9组成。膜攻击复合物( C5b6789n )牢固附着于靶细胞表面,最终造成细胞溶破而死亡。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补体的三条活化途径示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经典途径( classical pathway) :概念:激活物与

26、C1q结合顺序活化C1r、C1s、C4 、C2 、C3,形成 C3转化酶(C4b2a )与 C5转化酶( C4b2a3b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旁路途径( alternative pathway)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概念:又称替代激活途径,其不依赖于抗体,而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直接激活 C3 ,在 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 (P)参与下,形成 C3转化酶和 C5转化酶,启动级联酶促反应的过程。凝集素反应 /MBL 途径( lectin pathway / Mannose-Binding

27、 Lectin: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概念:指血浆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 )或纤维胶原素( ficosin,FCN )等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糖结构,依次活化MASP 、C4 、C2、C3 ,形成与经典途径中相同的 C3转化酶和 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激活物抗原 - 抗体( IgM和 IgG1-3 )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某些细菌、 G-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 凝聚的 IgA、 IgG4 病原微生物

28、表面的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起始分子C1 C3 MBL或 FCN 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 、C2 、C3、C5C9 C3 、B因子、 D因子P因子、C5C9 MBL(FCN) 、MASP 、C4、C2、C3、C5C9 抗体参与需要无需无需C3转化酶C4b2a C3bBb C4b2a C5转化酶C4b2a3b C3bBb3b C4b2a3b 生物学作用及特点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在感染的后期或恢复期发挥作用,并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初期 或初次感染发挥作用; 存在正反馈放大环。参 与 非 特 异 性 免疫,在感染早期或初 次 感 染 发 挥 作用;对经典途径和

29、旁路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补体的生物功能(1)MAC 介导细胞毒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最终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 ,导致细胞溶解。参与宿主抗细菌、抗病毒及抗寄生虫的防御机制;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病理情况下导致自身组织细胞损伤与疾病。(2)活性片段的生物学效应a)调理作用补体激活产生的 C3b 、 C4b和 iC3b 等片段直接结合于细菌或其他颗粒物质表面,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补体受体结合而促进吞噬细胞对其吞噬。b)炎症介质作用过敏毒素作用:C5a 、 C3a和 C4a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促使其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介导局部炎症反应。趋化和激活作用: C

30、5a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c)清除免疫复合物C3b与可溶性抗原 - 抗体复合物( IC)结合,同时黏附于CR1+ 的 RBC和血小板表面, 形成较大的复合物并随血液被运送到肝脏和脾脏,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称为免疫黏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六章 细胞因子免疫术语细胞因子(cytokine ) :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节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CSF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stimulati

31、ng factor ) :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分化、增殖的细胞因子。IFN(干扰素, interferon) :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白细胞、T 淋巴细胞、 NK细胞等细胞分泌和产生的一类能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糖蛋白。TNF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 :在体内外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基本特征 :小分子蛋白质( 830kD) ;可溶性;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围小,绝大多数为近距离发挥

32、作用。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旁分泌方式:对邻近细胞发挥作用。内分泌方式:通过循环系统对远距离靶细胞发挥作用。细胞因子的功能特点 :多效性 :一种细胞因子可对不同的细胞发挥不同作用。重叠性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因子具有同样或类似的生物学作用。协同性 :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拮抗性 :一种细胞因子可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网络性 :免疫细胞通过具有不同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刺激、彼此约束,形成复杂而又有序的细胞因子网络,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维持免疫系统的稳态平衡。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每条举一例说明)(1)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a)调

33、控免疫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IL-3 、SCF作用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和多种定向祖细胞;GM-CSF 可作用于髓样细胞前体及多种髓样谱系细胞;G-CSF促进中性粒细胞分化和吞噬功能;M-CSF促进单核 / 巨噬细胞的分化和活化;IL-7 是 T、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早期促分化因子;IL-15 促进 NK细胞发育分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EPO促进红细胞生成;TPO和 IL-11 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b)调控免疫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活化和功能IL-4 、5、6、

34、13 等可促进 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多种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分泌 Ig 的类别转换;IL-2 、7、18 活化 T 细胞并促进其增殖;IL-12 和 IFN- 诱导 Th0向 Th1 分化;IL-4 促进 Th0向 Th2分化;TGF-促进调节性 T 细胞的分化, TGF-和 IL-6 共同诱导 Th17 的分化, IL-2 、6 和 IFN-促进 CTL的分化并增强其杀伤功能,IL-23 促进 Th17的增殖和功能维持;IL-15 刺激 NK细胞增殖;IL-5 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为杀伤蠕虫的效应细胞。(2)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a)抗感染作用抗菌免疫 :IL-1 、6、8、12 和 TNF

35、-引起炎症反应;IL-12 激活 NK细胞;IL-8 趋化中性粒细胞进入感染部位;IL-1 和 TNF-诱导 DC分化成熟;IFN- 上调 DC MHC 类和类分子表达;IL-1 、2、4、5、6 分别促进 T、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IL-12 诱导 CD4+T 细胞分化为 Th1 细胞。抗病毒免疫 :IFN- 、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TNF-、LT 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IFN- 、激活 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IL-2 、12、15、18 促进 NK细胞的杀伤作用;IL-1 、TNF-、IFN-激活单核 / 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和杀伤功能。b)抗肿瘤作用TNF-、LT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36、IFN- 、IL-4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IL-1 、2、15、IFN-诱导 NK细胞和 CTL杀伤活性;IFN- 诱导肿瘤细胞表达MHC 类和类分子。c)诱导细胞凋亡TNF-、LT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活化 T细胞表达的 FasL与靶细胞表面 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d)免疫负调节功能IL-10 和 TGF-等通过直接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或诱导调节性T细胞间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3)其他功能(了解)刺激造血刺激创伤组织修复促进血管的生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细胞因子的分类

37、(了解)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 )干扰素( 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家族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GF )趋化因子( chemokine)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免疫术语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human leukocyte differientation,HLDA)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细胞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CD (分

38、化群,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 CD 。细胞黏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 ) :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黏附分子的功能参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活化; (T 细胞与 APC之间通过黏附分子疏松结合)参与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的血管地址素配体相互结合)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免疫术语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

39、ompatibility complex) :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锚定残基( anchor residue) :HLA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与抗原肽互补结合,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部位,称锚定位;在该位置抗原肽与 HLA分子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MHC 限制性( MHC restiction) :指 T 细胞以其 TCR实现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 细胞只能识别自身 MHC 分子提呈的抗原肽。经典的 MHC I类和 II 类基因的结构HLA基因复合体位于人第6 号染色体短臂。经典的 HLA 类基因集中在远离着丝

40、点的一端,包括B、C 、A三个座位,其产物是 HLA 类分子(链)。 (轻链称为2微球蛋白,由第15 号上的染色体基因编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经典的 HLA 类基因在复合体中位于近着丝点一端,由DP 、DQ 、DR三个亚区组成,每一亚区又包括A 和 B 两种基因座位,分别编码HLA 类分子的链和链。其产物是 HLA 类分子。HLA 类和类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HLA I 类分子的结构 :重链(链):由第 6 号染色体经典 HLA I 类基因编码(B/C/A)胞外含 1、2

41、、3 结构域。轻链(2m ) :由第 15 号染色体基因编码,胞外含一个结构域。抗原肽结合区:由1 和2 组成,结合内源性抗原肽。两端封闭,容纳 810 个氨基酸残基。决定 HLA I 类分子多态性免疫球蛋白样区:由 3和2m 组成,二级结构为 Ig 折叠。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稳定,非多态区2m 有助于HLA I 类分子的结构稳定和表达3与T细胞表面 CD8 识别跨膜区:将 HLA I 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胞质区:参与信号传递HLA 类分子的结构 :链和链: 由 第 6号 染 色 体 经 典 HLA 类 基 因 编 码(DP/DQ/DR )抗原肽结合区:由1 和1 组成,结合外源性抗原肽。

42、两端开放,容纳 1317 个氨基酸残基。决定 HLA 类分子多态性,主要表现在1 免疫球蛋白样区:由 2 和2组成二级结构为Ig 折叠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稳定,非多态区2 与 T 细胞表面 CD4识别跨膜区:将 HLA 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胞质区:参与信号传递组织分布 :HLA 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HLA 类分子主要表达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HLA分子类别分子结构肽结合结构域表达特点组织分布功能类( B 、 A 、 C)、2m 12 (封闭型)共显性所有 有核细胞表面识别和 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8 结合,

43、对 CTL的识别起限制作用。类(DP 、 DQ 、 DR )、 11 共显性APC 、活化 的 T识别和 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开放型)细胞CD4结合,对 Th 的识别起限制作用。HLA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作用的分子基础锚定残基:HLA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与抗原肽互补结合,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部位,称锚定位;在该位置抗原肽与HLA分子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共同基序: HLA分子结合的抗原肽具有特定的相同或相似的氨基酸基本序列。相互作用

44、的特点 专一性:特定的HLA分子选择性地结合具有某共用基序的抗原肽。包容性:一种类型 HLA分子可以识别一群带有特定共用基序的肽段。HLA分子的功能(1)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MHC 限制性;参与 T 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和分化;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差异;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2)抗原提呈作用CD8+T 细胞识别 MHC-I类分子提呈的内源性抗原肽。CD4+T 细胞识别 MHC-II 类分子提呈的外源性抗原肽。(3)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经典的类基因编码补体成分,参与炎症反应和对病原体的杀伤;非经典类基因和MICA基因产物可调节NK 细胞和部分杀伤细胞的活性;炎症相关

45、基因参与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应,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第九章 B淋巴细胞免疫术语等位排斥( allalic exclusion ) :指 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重链(或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重链(或轻链)基因的重排。保证一个 B细胞只表达一种轻链和一种重链。同型排斥( isotype exclusion) :是指轻链和轻链之间的排斥,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轻链基因的重排,保证一个B 细胞只表达其中一种轻链。B细胞的表面分子BCR复合物: 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mIg 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Ig /Ig 异二聚体组成。mIg (BCR ,B cell recetptor):结构两条

46、完全相同的H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L 链组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以单体形式存在。功能 B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直接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表位。Ig/Ig:结构 Ig/Ig异二聚体由 CD79a 和 CD79b 两条肽链组成,属 IgSF。通过静电吸引与BCR形成稳定的BCR复合物。其胞浆区有ITAM 。功能转导特异性抗原与BCR 结合所产生的第一信号。B细胞共受体 :CD19/CD21/CD81 复合体CD19胞质区可传递活化信号;CD21即 CR2 ,可结合 C3d ,也是 EB病毒受体。

47、功能: 增强 BCR 与抗原结合稳定性;提高 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传递 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CD40 :成熟 B细胞表达,对 B细胞分化成熟和抗体产生起重要作用。与活化 T 细胞表面 CD40L (CD154 )结合,提供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CD80/CD86 :静息 B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活化B细胞表达增强。与 T 细胞表面 CD28结合,提供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与 T 细胞表面 CTLA-4结合,提供抑制 T细胞活化信号。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抗原刺激信号)由 BCR 特异性结合抗原产生, 经由 Ig /Ig 以及共受体向细胞内转导;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48、 (共刺激信号)由 B 细胞和Th 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主要是CD40 CD40L ,其次是( CD80/CD86 )B7CD28 ,ICAM-1LFA-1 B细胞的分类性质B1细胞B2细胞CD5分子表达+ - 更新的方式自我更新由骨髓产生自发产生 Ig 高低分泌的 Ig 类别IgMIgG IgGIgM 针对的抗原碳水化合物类蛋白质类特异性多反应性特异性体细胞高频突变低/ 无高免疫记忆少/ 无有产生时间胎儿期出生后免疫学功能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B细胞的功能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中和作用、激活补体、调理作用、ADCC 、介导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粘膜等。提呈抗原由活化 B

49、细胞提呈抗原,对可溶性抗原提呈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功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了解)组合多样性(重链的V-D-J 重排和轻链的 V-J 重排)连接多样性(密码子错位、框移错位、N序列插入)受体编辑(重组激活酶基因重新活化,轻链V-J 再次重排)体细胞高频突变(成熟B细胞编码 V区 CDR 部位基因点突变)第十章 T淋巴细胞免疫术语阳性选择( positive selection) :在胸腺皮质中,同胸腺上皮细胞表面抗原肽-自身 MHC 类或类分子复合物以适当亲

50、和力发生结合的DP细胞可继续分化为 SP细胞,其中与类分子结合的DP细胞 CD8表达水平升高, CD4表达水平下降直至丢失,而与类分子结合的DP细胞 CD4表达水平升高, CD8表达水平下降最后丢失; 不能与抗原肽 -MHC / 类分子结合或结合亲和力过高的 DP细胞发生凋亡。通过阳性选择,T 细胞获得了对抗原识别的MHC 限制性。阴性选择( negative selection) :SP 细胞在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 类或类分子复合物发生高亲和力结合者发生凋亡(少部分分化为调节性T 细胞) ,而不能结合的SP细胞存活成为成熟T 细胞并进入外周免

51、疫器官。通过阴性选择,清除自身反应性 T 细胞,使 T 细胞对自身抗原形成中枢免疫耐受。T 细胞的表面分子TCR-CD3 复合物: 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TCR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CD3组成TCR (T 细胞抗原受体, T cell recetptor):结构 TCR是由两条不同肽链构成的异二聚体。含V区和 C区。由 、 链构成的称T细胞( 9599% ) ;由 、 链构成的称T 细胞( 15% ) 。功能所有 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识别抗原肽 -MHC分子复合物( pMHC ) ,具有双重特异性。CD3 :结构 CD3分子有五种肽链,、和链,由三种二聚体 (、或二聚体) 组合而成;通过盐桥与

52、TCR 形成稳定的 TCR-CD3 复合物。其胞浆区有 ITAM 。功能转导 TCR识别抗原产生的活化信号。CD4/CD8 (TCR 共受体) :成熟 T细胞只表达 CD4或CD8 ,即CD4+T细胞或 CD8+T细胞。CD4 :结构单链跨膜蛋白分布表达于 6065%T细胞及部分 NKT细胞。功能可与 MHC- 类分子 2 结构域结合, 增强 T细胞与 APC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辅助TCR识别外源性抗原肽,促进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的产生。胞质区连接酪氨酸蛋白激酶p56Lck,参与第一信号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4

53、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导。是 HIV 的 gp120的受体。CD8 :结构和肽链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布表达于 3035% T 细胞和部分 T 细胞。功能可与 MHC- 类分子 3 结构域结合,增强 T 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辅助T 细胞识别内源性抗原肽,促进 T 细胞活化第一信号的产生。胞质区连接酪氨酸蛋白激酶p56Lck,参与第一信号转导。CD28 : 结构两条相同肽链组成的同源二聚体分布表达于90% CD4+T 细胞、 50% CD8+T 细胞表面。功能是最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与专职性APC 表面的 CD80/CD86(B7-1/B7-2 )分子结合,诱导产生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C

54、TLA-4:分布活化的 CD4+T和 CD8+T细胞表面。功能与 APC 表面的 CD80/CD86 (B7-1/B7-2 )分子结合,亲和力显著高于 CD28 。胞质区有 ITIM(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下调或终止 T细胞活化。CD40L :分布活化的 CD4+T细胞。功能与 APC 表面的 CD40结合,促进 APC 活化;APC 活化后 B7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增加, 反过来再促进T细胞的活化;与B细胞表面的 CD40 结合,诱导产生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促进 B细胞增殖、分化、抗体生成和抗体类别转换,诱导记忆 B细胞产生。除此之外还有 :ICOSICOSL 、 CD2( LF

55、A-2 ) CD58( LFA-3 ) 、LFA-1ICAM-1 、ICAM-1LFA-1 、PD-1PD-L1/PD-L2 (抑制T细胞的增殖)T 细胞活化的双信号T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抗原刺激信号)由 TCR识别 APC提呈的抗原肽 -MHC 分子复合物产生;经由 CD3转导信号, CD4或 CD8起辅助作用;T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共刺激信号)由 T细 胞 和 APC 表 面 的 共 刺 激 分 子 间 相 互 作 用 产 生 , 最 重 要 是CD28-CD80/CD86 。T 细胞的分类根据所处的活化阶段分类:初始 T细胞、效应 T细胞、记忆 T细胞初始 T细胞(na? ve

56、T cell) :是指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 细胞。CD45RA+,CD62Lhigh ;存活期短;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主要功能是识别抗原。效应 T细胞(effector T cell) :是指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能发挥免疫效应的 T 细胞。CD45RO+,表达高水平高亲和力IL-2R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存活期短;向外周炎症部位或某些器官组织迁移,不再循环至淋巴结。记忆 T细胞(memory T cell ,Tm ) :由效应 T 细胞分化而来,或由初始T 细胞接受

57、抗原刺激后直接分化而来的介导再次免疫应答的T细胞。CD45RO+;长期存活(数年);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介导再次免疫应答。根据 TCR类型分类:T细胞 :即通常所称的 T细胞,占脾脏、淋巴结和循环 T细胞的 95% 以上。60%65%为 CD4+CD8-,30%35%为 CD4-CD8+。 T 细胞:大多数为 CD4-CD8- ,少数为 CD8+ 。主要分布于皮肤和黏膜组织。TCR 缺乏多样性,只能识别多种病原体表达的共同抗原成分: 感染细胞表面 CD1分子提呈的糖脂或磷脂类抗原; 某些病毒蛋白或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 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ICA和 MICB分子; 感染细胞表达的热休克

58、蛋白。识别抗原无MHC 限制性。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和介导炎症反应。特征 T 细胞 T 细胞TCR 多样性多较少分布外周血60%70% 5%15% 组织外周淋巴组织皮肤表皮和黏膜上皮表型CD3CD2 100% 100% CD4+CD8-30%35% 1% CD4-CD8+60%65% 30%35% CD4-CD8-5% 50% 特征 T 细胞 T 细胞识别抗原817个氨基酸HSP 、脂类、多糖提呈抗原经典 MHC 分子MHC 类样分子MHC 限制有无辅助细胞Th细胞无杀伤细胞CTL T 杀伤活性根据 CD分子分亚群 :特征CD4+细胞CD8+细胞表型CD3+CD4+CD8-CD3+CD

59、4-CD8+比例60%65% 30%35% 识别抗原内源性抗原肽( 1317 个氨基酸)外源性抗原肽( 810 个氨基酸)MHC分子限制性MHC 类分子MHC 类分子分化结果Th细胞CTL (细胞毒性 T 细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根据功能特征分亚群 :辅助 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调节性 T细胞辅助T细胞(Th,helper T cell ) :按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分为Th1、Th2、Th3、Th17、Tfh (1)Th1 细胞促进细胞免疫分泌 Th1型细胞因子( IFN- 、TNF

60、 、IL-2 等) ,增强细胞介导的抗感染免疫,特别是抗胞内病原体的感染。IFN- 活化巨噬细胞,增强杀伤能力,促进IgG 的生成,通过调理作用和激活补体进一步促进吞噬;IL-2 、IFN- 和 IL-12 增强 NK细胞的杀伤能力;IL-2 、IFN- 刺激 CTL细胞的增殖和分化;TNF诱导靶细胞凋亡,促进炎症反应;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2)Th2 细胞分泌 Th2型细胞因子( IL-4 、IL-5 、IL-6 、IL-10 及 IL-13 等) 。辅助体液免疫应答:分泌IL-4 、IL-5 、IL-6 、IL-10 等细胞因子促进 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抗体生成。参与超

61、敏反应性炎症:分泌 IL-4 、IL-5 诱导 IgE 的生成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在变态反应和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3)Th3 细胞:主要分泌大量 TGF- ,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也属于调节性T细胞。(4)Th17细胞分泌 IL-17 、IL-21 、IL-22 、IL-26 、TNF- 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和某些炎症的发生;在免疫病理损伤,特别是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5)Tfh 细胞(滤泡辅助 T细胞,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存在于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泡,分泌IL-21 。通过表达的 CD40L和 ICOS ,辅助 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

62、存活、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以及抗体类别转换和抗体亲和力成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细胞毒性 T细胞 (CTL ,cytotoxic T lymphocyte) :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肽 -MHC 类分子复合物,直接杀伤胞内病原体(病毒和某些胞内寄生菌)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等靶细胞;特点:有Ag特异性、有 MHC 限制性、可连续杀伤;杀伤机制:分泌穿孔素、颗粒酶、颗粒溶素及淋巴毒素等物质直接杀伤靶细胞;通过 Fas/FasL 途径诱导靶细胞凋亡。调节性 T细胞 (regulator

63、y T cell, Treg) :分类:自然调节性 T细胞( nTreg)CD4+CD25+Foxp3+ nTreg 诱导性(适应性)调节性 T细胞( iTreg )CD4+CD25+Foxp3+ iTreg CD4+CD25-Foxp3+ Th3 CD4+CD25-Foxp3- Tr1 其他调节性 T细胞功能:在免疫应答的负调节及自身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效应 T 细胞的功能效应 T细胞在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诱导中均有重要作用。作为免疫效应细胞, 主要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和CTL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作为免疫调节细胞,具有辅助其他免疫细胞分化和调节免疫应答(促进和抑制)的功能。第十一

64、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免疫术语APC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 ) :是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专职性 APC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 :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和 B淋巴细胞,能组成性表达MHC 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具有直接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的功能。专职性 APC的种类和特点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 )DC是一类成熟时具有许多树突样突起的、

65、能够识别、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初始T 细胞并诱导 T 细胞活化增殖、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DC是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 “桥梁” 。分类:根据来源分类 :经典 DC (cDC ) :髓系 DC 浆细胞样 DC (pDC ) :淋巴系 DC 根据成熟状态分类 :未成熟 DC 、 (迁移期 DC ) 、成熟 D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未成熟 DC特点:表达模式识别受体,能有效识别、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低水平表达 MHC 类分子、共刺

66、激分子和黏附分子。成熟 DC特点:高水平表达MHC 类分子等,能有效提呈抗原和激活T细胞;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能力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未成熟 DC与成熟 DC特点的比较未成熟 DC 成熟 DC Fc 受体的表达+ -/+ 甘露糖受体的表达+ -/+ MHC 类分子的表达+ + 半衰期约 10小时大于 100 小时细胞膜表面数目1067106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 抗原摄取、 加工的能力+ -/+ 抗原提呈的能力-/+ + 主要功能摄取、加工抗原提呈抗

67、原功能:识别、摄取和加工抗原,参与固有免疫。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MHC 分子、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单核/ 巨噬细胞包 括 血 液 中 的 单 核 细 胞 ( monocyte) 和 组 织 器 官 中 的 巨 噬 细 胞(macrophage,M ) 。功能: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发挥专职性 APC功能,刺激已活化的效应T 细胞或记忆 T 细胞T 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其杀伤病原体能力B细胞激活的 Th辅助 B细胞活化,对 TD-Ag应答产生抗体,表达CD80/CD86 等共刺激分子;作为专职性 APC时,主要以 BCR识别、浓集和内

68、化抗原,刺激已活化的效应 T细胞或记忆 T细胞。MHC 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内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 类分子途径加工和提呈。在内质网腔 MHC 类分子中的链合成后,立即与伴侣蛋白(钙联蛋白、TAP相关蛋白等)结合,2m与 链组装形成 MHC 类分子。内源性 Ag首先与泛素结合,泛素化蛋白在胞质中被蛋白酶体降解为多肽,经 TAP转移至内质网腔,与MHC 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 -MHC 类分子复合物,经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膜,提呈给CD8+T 细胞。TAP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MHC 类分子途

69、径(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提呈)外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 类分子途径加工和提呈。在内质网腔新合成的MHC 类分子,与 Ii 形成九聚体; MHC /Ii九聚体由内质网经高尔基体形成M C;在 M C内 Ii被降解,余下 MHC 类分子相关的恒定链多肽( CLIP)在抗原肽结合槽中。外源性 Ag被摄取进入 APC ,与内体融合;或形成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为吞噬溶酶体;内体或吞噬溶酶体与M C融合,Ag在吞噬溶酶体和 M C中被降解为小分子多肽片段。CLIP 在 HLA-

70、DM 作用下解离, MHC 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形成抗原肽 -MHC 类分子复合物,转运到细胞膜,提呈给CD4+T 细胞。Ii :Ia 相关恒定链, Ia-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M C :MHC 类小室, MHC class compartment CLIP:MHC 类分子相关的恒定链多肽,class -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 MHC 类分子途径和MHC 类分子途径的比较MHC 类途径MHC 类途径抗原来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降解抗原的胞内位置胞质蛋白酶体M C 、吞噬溶酶体抗原与 MHC 结合部位内质网M C 提呈抗

71、原肽的 MHCMHC 类分子MHC 类分子伴侣和抗原肽转运分子TAP 、钙联蛋白Ii链、钙联蛋白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所有有核细胞主要为专职性 APC 识别和应答细胞CD8+T 细胞( CTL )CD4+T细胞( Th)第十二章T 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术语MHC 限制性( MHC restriction) :指 T细胞以其 TCR实现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 分子提呈的抗原肽。AICD(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 :指免疫细胞活化并发挥免疫效应后, 诱导的一种自发的细胞凋亡。 活化 T细胞表达

72、Fas增加,多种细胞表达的FasL与之结合, 启动活化 T 细胞的凋亡信号, 诱导细胞凋亡。T 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分三个阶段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性 T 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初始T细胞的 TCR 与APC 提呈的抗原肽 -MHC 分子复合物( pMHC )特异性结合的过程。其中外源性抗原 -MHC 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 CD4+T细胞识别;内源性抗原 -MHC 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 CD8+T细胞识别。APC 与T细胞的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T细胞与 APC 的非特异性结合:粘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T 细胞的 LFA-1、CD2和 AP

73、C的 ICAM-1、LFA-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可逆而短暂 , 促进和增强 T细胞表面 TCR 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能力。能特异性识别 pMHC 的T细胞进入特异性结合阶段。T细胞与 APC 的特异性结合:TCR 特异性识别抗原肽 -MHC 分子复合物。CD3分子传递特异性抗原刺激信号; CD4和CD8是TCR 的共受体,促进第一信号产生及传递信号; 共刺激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助于维持、加强T细胞和 APC 的直接接触,并诱导产生 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例如: CD28/B7 ,LFA

74、-1/ICAM-1,LFA-2/LFA-3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T 细胞的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TCR 特异性识别结合在MHC 分子槽中的抗原肽,启动第一信号。CD3 与共受体(CD4/CD8 ) 胞质段相互作用, 通过CD3 胞质区 ITAM 启动活化。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T细胞与 APC 表面多对共刺激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第二信号。CD28 、CTLA-4 B7-1/B7-2 (CD80/86) 、CD40 CD40L 、ICOS ICOSL PD-1PD-L1/PD-L2共抑制分子LFA-1ICAM-1 、LFA-2LFA-3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如缺乏

75、共刺激信号,第一信号就不能有效激活特异性T细胞,导致 T细胞失能。细胞因子促进 T 细胞增殖分化:由活化的 APC和 T 细胞产生: IL-1 、IL-2 、IL-6 、 IL-12 、IFN- 等T细胞活化信号涉及的靶基因(知道)抗原特异性 T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使活化T细胞发生增殖, 其中IL-2 是最重要的促增殖因子。(1)CD4+T细胞的分化IL-12 、IFN-Th0Th1(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IL-4 Th0Th2(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IL-2 、TGF-Th0Treg(发挥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IL-6 、TGF-小鼠/IL-1人 Th0Th17 I

76、L-27 、IL-6 Th0Tfh (2)CD8+T 细胞的分化CD8+T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CTL )和记忆性 T细胞。Th 细胞非依赖性的:高表达共刺激分子的病毒感染DC ,直接刺激初始 CD8+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 CTL 。Th 细胞依赖性的:低表达或不表达共刺激分子的靶细胞,不能有效激活初始CD8+T细胞,而需要 APC和 CD4+T细胞的辅助。Th 的免疫效应Th1的效应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Th1 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激活巨噬细胞(抗胞内病原体感染)

77、:产生 INF- ,表达 CD40L ,激活巨噬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通过高表达B7和 MHC II 类分子以及分泌 IL-12 等,扩大 Th1细胞应答的效应。诱生并募集巨噬细胞 :产生 IL-3 和 GM-CSF ,诱生巨噬细胞;产生 TNF-、 LT 和 MCP-1 ,募集巨噬细胞。(2)Th1 对淋巴细胞的作用产生 IL-2 等,促进 Th1、Th2、CTL和 NK细胞等活化和增殖,放大免疫效应;分泌 IFN- 促使 B 细胞产生具有调理作用的抗体(IgG) ,进一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Th1 细胞对中性粒细胞作用产生淋巴毒素和TNF-,活化中性粒细胞,促进其杀伤病原体。Th2

78、的效应 :(1)辅助体液免疫应答产生 IL-4 、IL-5 、IL-10 、IL-13 等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2)参与超敏反应性炎症分泌 IL-4 ,诱导 IgE 的生成,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超敏反应;分泌 IL-5 ,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抗寄生虫感染。Th17的效应:(1)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泌IL-17 、IL-22 、IL-21 等,刺激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M 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 IL-8 、MCP-1等分泌,趋化和募集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促进 G-CSF 、GM-CSF 等分泌,活化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并刺激骨髓造血;促进

79、 IL- 1、IL-6 、TNF- 等分泌诱导局部炎症反应。(2)参与炎症反应、感染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病的发生Tfh 的效应:分泌 IL-21 ,并通过表达的CD40L和 ICOS ,辅助 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存活、增殖,促进 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抗体类别转换和抗体亲和力成熟。CTL的免疫效应( CTL杀伤靶细胞的过程和机制)靶细胞 :胞内寄生病原体(病毒和某些胞内寄生菌等)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CTL杀伤靶细胞过程 :效-靶细胞结合、 CTL的极化、致死性攻击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途径) :(1)穿孔素 / 颗粒酶途径穿孔素:是储存于胞质颗粒中的细胞毒素, 单体可插入靶细胞膜,在钙离子存在的情

80、况下,聚合成孔道,使水、电解质迅速进入细胞,导致靶细胞崩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颗粒酶:是一类丝氨酸蛋白酶,随CTL脱颗粒而分泌到细胞外,循穿孔素在靶细胞膜所形成的孔道进入靶细胞,通过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而介导靶细胞凋亡。(2)死亡受体途径效应 CTL表达 FasL,与靶细胞表面 Fas 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效应 CTL分泌 TNF-,与靶细胞表面TNF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术语体细胞高频突变( somatic hypermutat

81、ion ) :在抗原诱导和 Th辅助下,中心母细胞的轻链和重链V基因发生高频率点突变。导致 BCR 多样性及体液免疫应答中抗体的多样性,并可导致Ig 亲和力成熟。Ig 的类别转换( class switching) :在免疫应答中, B 细胞受抗原刺激和T细胞辅助活化增殖后,首先分泌的IgM 可转换成 IgG、IgA 或 IgE,而抗体重链的 V区保持不变。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或同种型转换(isotype switching ) 。B淋巴细胞对 TD-Ag的免疫应答过程B细胞对 TD抗原的识别特点:B细胞经由 BCR 特异性识别抗原, 产生 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作为

82、APC将 pMHC 提呈给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识别。BCR 识别的抗原无需经APC 的加工和处理,也无MHC 限制性。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 :与 T 细胞相似, B细胞的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BCR 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表位, 启动第一信号, 并经由 Ig /Ig 传导入胞内;B 细胞共受体( CD19-CD21-CD81 复合物)提高B 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加强 B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共刺激信号)B细胞与活化的 Th 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相互作用向B细胞提供第二信号。其中最重要的是 CD40 CD40L ,还有 I

83、CAM-1LFA-1 细胞因子促进 B细胞形成生发中心和继续分化:由活化的 Th 细胞(主要是 Th2, Tfh )分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4 、IL-5 、IL-21 等促进活化的 B 细胞增殖、分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8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T、B细胞相互作用:活化 Th 细胞辅助 B细胞免疫应答,活化B细胞作为 APC活化 T 细胞。B细胞的增殖以及终末分化:B细胞分化的抗原依赖期(了解)B细胞增殖形成生发中心 :暗区(中心母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极强,体积大,紧密聚集,不表达 mIg;产生子代

84、细胞即中心细胞 ; 明区(中心细胞): 分裂速度渐慢或停止,体积小,聚集不甚紧密在 FDC和 Tfh 细胞的协同作用下继续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或分化为记忆B细胞。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 亲和力成熟 :体细胞高频突变 概念: 在抗原诱导和Th 辅助下,中心母细胞的轻链和重链V基因发生高频率点突变。特点: 在每次细胞分裂中, IgV 区基因中大约每1000 个 bp 中就有一对发生突变。结果: 导致 BCR 多样性及体液免疫应答中抗体的多样性;并可导致 Ig 亲和力成熟。Ig 亲和力成熟 当大量抗原被清除,或再次免疫应答时,表达高亲和力BCR 的B细胞克隆会优先结合抗原并得到扩增,最终产生高亲和力

85、的抗体,称为抗体亲和力成熟。Ig 的类别转换 :概念: 在免疫应答中, B 细胞受抗原刺激和T 细胞辅助活化增殖后,首先分泌的 IgM 可转换成 IgG、IgA 或 IgE,而抗体重链的 V 区保持不变,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 类别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9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变化的过程称为Ig 的类别转换或同种型转换。遗传学基础: 同一 V区基因与不同重链C基因的重排,转换区( S区)重组。特点: 在抗原诱导下发生; 接受 Th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直接调节。浆细胞的形成 :大部分迁入骨髓,长时间持续产生

86、抗体,不能再与抗原起反应。记忆B细胞的产生: 从生发中心进入血液参与再循环,再次应答时可迅速活化。B细胞与 Th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活化 Th细胞辅助 B细胞免疫应答 活化 Th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可提供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CD40L/CD40等) 活化 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Th2:IL-4 、5、6;Tfh:IL-21 等)活化 B细胞作为 APC活化 T细胞 B细胞提供 T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抗原肽-MHC 类分子复合物) 活化的 B细胞提供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B7/CD28等)一般情况下当大量抗原进入未经免疫的机体后,诱发初次免疫应答时其抗原呈递细胞

87、多由巨噬细胞完成。经M 活化 TH细胞后再由活化的TH细胞辅助 B细胞产生抗体和形成记忆B细胞。但当再次免疫应答发生时,抗原呈递细胞则主要由已扩增的B细胞克隆承担。Th 细胞对 B 细胞的辅助作用发生于外周淋巴器官的T 细胞区和生发中心。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特点比较)初次应答 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下降期。再次应答:潜伏期短;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 原剂量小;抗体浓度增加快,快速到达平台期,平台高;抗体维持时间长;再次应答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IgG,而初次应答中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 IgM。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免疫术语PRR (模

88、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指存在于吞噬细胞区别点初 次 应答再次应答抗原提呈细胞M 为主B 细 胞 为主抗体产生潜伏期较长较短抗体高峰浓度较低较高抗体维持时间较短较长抗体类别IgM 为主IgG 为主抗体亲和力较低较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0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和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膜表面、胞内器室膜上和血清中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宿主凋亡和衰老损伤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PAMP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

89、iated molecular pattern) :是指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或宿主凋亡或衰老损伤细胞表面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可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合的特定分子。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1)组织屏障a)皮肤粘膜屏障物理屏障: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化学屏障:分泌杀菌、抑菌物质微生物屏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b)体内屏障血脑屏障: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血胎屏障:阻挡母体内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2)固有免疫细胞a)吞噬细胞( phagocyte )吞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1)单核细胞( monocyte) (知道)单核细胞在血液中短暂停留(

90、1224小时)进入表皮棘层分化为朗格汉斯细胞, 进入组织器官分化为巨噬细胞。(2)巨噬细胞( macrophage,M )分定居和游走两类;定居巨噬细胞在不同组织中有不同的名称;游走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中;M 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能力。功能:杀伤清除病原体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等靶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加工提呈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作用杀伤清除病原体:氧 依 赖 性 杀 菌 系 统 : 反 应 性 氧 / 氮 中 间 物的 杀 伤 作 用(ROI/RNI)氧非依赖杀菌系统:酸性环境、溶菌酶、抗菌肽等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等靶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可有效杀伤胞内寄生

91、菌和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机制:细胞毒性分子、各种水解酶、TNF-分泌增加, ADCC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1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效应参与炎症反应:感染部位产生的细胞因子可募集和活化巨噬细胞(MCP-1 、GM-CSF 和 IFN- 等)活化的 M 通过分泌趋化因子或促炎细胞因子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MIP-1 /、MCP-1 、IL-8 和 IL-1 等)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提呈外源性 pMHC 供抗原特异性 CD4+T细胞识别;交叉提呈外源性 pMHC 供抗原特异性 CD8+T细胞识别。免

92、疫调节作用: IFN- ;IL-12 、IL-18 ;IL-10 (3)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数量多,产生速率高,存活期短;通过氧依赖、氧非依赖以及MPO 杀菌系统杀伤病原体;表达多种趋化因子受体、模式识别受体和调理性受体,具有很强的趋化和吞噬能力, 并可通过调理作用或ADCC 作用增强其吞噬或杀伤能力。b)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 )经典 DC (cDC ) :髓系 DC 未成熟 DC :摄取、加工抗原成熟 DC :提呈抗原、免疫激活浆细胞样 DC (pDC ) :淋巴系 DC 产生型干扰素,参与固有免疫应答c)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

93、er cell,NK )分布:主要分布于骨髓、外周血、肝脏、脾脏、肺脏和淋巴结表面标记 :TCR-、mIg-、CD56+、CD16+(小鼠 NK1.1,Ly49)功能: 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作用特点 : 无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杀伤无需抗原预先致敏,直接识别和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亦可通过 ADCC 发挥杀伤作用。杀伤机制 : 穿孔素 / 颗粒酶途径 Fas/FasL 途径 TNF- /TNFR途径d)固有样淋巴细胞( innate-like lymphocyte)固有样淋巴细胞包括NKT细胞、T 细胞和 B1细胞介于适应性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之间;其抗原识别受体( TCR/BC

94、R )为有限多样性,直接识别病原体或靶细胞所共有的特定表位分子;无需克隆扩增,通过趋化募集迅速活化发生应答;(1)自然杀伤 T 细胞( NKT细胞)表面标志: CD56+( 小鼠 NK1.1+) 、TCR -CD3+、CD4-CD8- 分布:骨髓、肝脏和胸腺抗原识别受体:缺乏多样性,抗原识别谱窄,不受MHC 限制识别靶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磷脂和糖脂类抗原,功能: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2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T 细胞大多数为 CD4-CD8- ,少数为 CD8+ ;主要分布

95、于皮肤和黏膜组织。TCR缺乏多样性,只能识别多种病原体表达的共同抗原成分;(知道)感染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糖脂或磷脂类抗原;某些病毒蛋白或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ICA和 MICB分子;感染细胞表达的热休克蛋白。识别抗原无 MHC 限制性。功能: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和介导炎症反应。e)其他固有免疫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3)固有免疫分子a)补体系统( complement,C)细胞毒作用 :溶解细胞、细菌、病毒补体活化产物的作用:调理作用 (C3b 、C4b 、iC3b)过敏毒素作用 (C5a 、C3a 、C4a )趋化作用 (C

96、5a )免疫黏附作用 (C3b )b)细胞因子( cytokine )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抗感染、抗肿瘤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免疫负调节功能c)其他抗菌物质: 抗菌肽、溶菌酶、乙型溶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3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NK细胞的活性调节( NK细胞细胞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机制)NK细胞杀伤活化受体和杀伤抑制受体(了解)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激发NK细胞杀伤,杀伤细胞抑制受体抑制NK细胞杀伤。识别 MHC 类分子的活化或抑制性受体:KIR、KLR 杀 伤 细 胞 免 疫

97、球 蛋 白 样 受 体 ( 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KIR)抑制性受体: KIR2DL和 KIR3DL ;活化性受体: KIR2DS和 KIR3DS 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 killer lectin-like receptor,KLR )抑制性受体: CD94/NKG2A;活化性受体: CD94/NKG2C 识别非 MHC 类分子配体的杀伤活化受体N KG2D (NK 细胞、T细胞;配体 MICA/MICB: 主要表达于上皮肿瘤细胞表面)N CR (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K细胞特有的标志,有NKp46 、NKp30 、NKp44 )NK细胞识

98、别“自己”和“非己”的机制在生理条件下, 自身组织细胞正常表达MHC 类分子,NK细胞表面杀伤抑制受体占主导地位,可抑制各种杀伤活化受体的作用,因此NK细胞不能杀伤自身正常组织细胞; (NK细胞表面杀伤抑制受体: KIR2DL/3DL和CD94/NKG2A)在病理情况下,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MHC 类分子缺失或下降表达, NK细胞杀伤抑制受体因无配体结合而丧失功能;同时NK细胞通过表面杀伤活化受体识别靶细胞表面异常或上调表达的非MHC 类分子配体而活化,杀伤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 (NK细胞通过表面杀伤活化受受体: NCR 和 NKG2D )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固有免疫细胞无特异性抗原识

99、别受体,通过PRR 或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固有免疫细胞通过趋化募集, 迅速活化发挥效应, 无需经过克隆扩增和分化;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全过程,并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免疫维持时间短,不产生免疫记忆,不发生再次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1)即刻固有免疫阶段发生于感染 04小时之内(屏障作用、巨噬细胞的作用、补体激活、中性粒细胞的作用);(2)早期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后 496小时(巨噬细胞募集、活化,扩大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B1细胞、 NK细胞、 NKT细胞和T 细胞活化);(3)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发生于感染 96 小时后, DC激活初

100、始 T细胞。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协助效应 T细胞进入感染或肿瘤发生部位协同效应 T细胞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4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十五章免疫耐受免疫术语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免疫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中枢耐受( central tolerance ) :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外周耐受( peripheral

101、 tolerance) :是指成熟的 T、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而显示免疫耐受。外周耐受的机制(1)克隆清除自身反应性T 细胞在外周遭遇自身抗原后,如果自身抗原高水平表达,且与 TCR具有高亲和力,经APC提呈后可为 T 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但 APC不能提供足够强度的第二信号,T 细胞不仅不能活化,反而会被诱导凋亡。(2)免疫忽视免疫系统对低水平抗原或低亲和力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忽视。(3)克隆失能只有第一信号,而无第二信号,细胞不能充分活化,呈克隆失能状态。最常见于不成熟DC (iDC)提呈自身抗原引起。(4)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在胸腺中接受自身抗原刺激

102、分化而来的nTreg,主要通过细胞 - 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在外周由初始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而产生的iTreg ,主要通过分泌IL-10 和 TGF- 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抑制作用。(5)免疫豁免部位的抗原在生理条件下不引起免疫应答机体某些部位通常不会发生同种异体组织免疫排斥反应,称免疫豁免部位。例如:脑、眼的前房、胎盘;产生免疫豁免效应的原应主要有:生理屏障;局部微环境易于诱导免疫偏移; (向 Th2方向分化)表达 FasL,诱导表达 Fas 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产生 TGF- 等抑制性细胞因子或表达PD-1配体抑制 T 细胞应答;第十七章超敏反应免疫术语超敏反应(hyperse

103、nsitivity)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5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超敏反应的分型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体 液 免 疫介导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血管炎型变态反应)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免疫介导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临床常见疾病。一、型超敏反应特点:由 IgE 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发

104、生快、消退亦快;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变应原 : (知道)药物或化学物质性变应原:如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化合物等;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菌丝及孢子、昆虫毒液、动物皮毛等。食物变应原:如奶、蛋、鱼虾、蟹贝等食物蛋白或部分肽类物质。某些酶类物质,如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枯草菌溶素。发生机制 :初次接触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IgE靶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致敏靶细胞(致敏肥大细胞和致敏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变应原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IgE交联脱颗粒和释放介质储备的介质(组胺、激肽酶原、激肽原、缓激肽),新形成

105、的介质(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临床常见疾病 :(1)全身过敏性反应a)药物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 / 头孢菌素 / 链霉素 / 普鲁卡因b)血清过敏性休克 :动物免疫血清(2)全身过敏性反应a)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b)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胃肠炎c)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二、型超敏反应定义:型超敏反应是由IgG 或 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 NK细胞参与下, 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106、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6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靶细胞 : (知道)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织细胞和被抗原或抗原表位结合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靶细胞表面的抗原 :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 (血型抗原、 HLA抗原)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具有的共同抗原;感染和理化因素所致改变的自身抗原;结合在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药物抗原或抗原- 抗体复合物。发生机制 :细胞表面固有抗原或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原、半抗原与IgG或IgM结合后导致: 激活补体,溶解细胞; 通过调理、免疫黏附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作用 通过 ADCC 作用破坏靶细胞; 通过刺

107、激或阻断作用导致靶细胞功能改变(书上无)临床常见疾病 :(1)输血反应 :多见于 ABO 血型不符的输血。(2)新生儿溶血反应 :Rh-母亲生育 Rh+胎儿(通常为二胎)或ABO 血型不符。(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因感染或药物引起(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青霉素等(5)肺出血- 肾炎综合征(6)其他(机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Graves 病) ,重症肌无力三、型超敏反应定义: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IC)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

108、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IC沉积的条件 : (知道)I C的大小、 IC的量过大或持续存在、Ag或Ab的理化特点(结合价、亲和力等)机体清除 IC 能力降低(补体、补体受体或Fc R、吞噬细胞功能异常或缺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高压及涡流(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膜)容易沉积发生机制 : (见后)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组织损伤。临床常见疾病 :(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Arthus 反应:实验性局部型超敏反应b)类 Arthus 反应: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过敏性肺泡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7 页,

109、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型型型型介导物IgE IgG、IgM IgG、 IgM、 IgA Th1、CTL Th2 抗原可溶性细胞性可溶性可溶性 / 细胞性可溶性效应机制变 应 原 与 结合 在 肥 大 细胞 和 嗜 碱 性粒 细 胞 上 的IgE 结合并交联,使细胞释放 生 物 活 性介质,使平滑肌收缩、血管扩 张 通 透 性增强、黏膜腺体分泌增加抗 体 与 抗原结合,通过 激 活 补体 和 ADCC破坏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组织, 通过活化补体、中性粒细胞集聚和活化血小板导致炎症性组织损伤Th1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活

110、化 CTL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局部 组 织 损伤;CTL 也可直接识别和杀伤靶细胞Th2细胞释放 细 胞 因子 和 趋 化因子, 趋化和 活 化 嗜酸 性 粒 细胞, 分泌细胞 毒 性 因子 和 炎 性介质, 致组织 炎 性 损伤临床常见病药 物 过 敏 性休克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症湿疹等输血反应新 生 儿 溶血症药 物 过 敏性 血 细 胞减少症等类 Arthus 反应血清病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接触性皮炎结核性损伤慢性哮喘慢性变应性鼻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8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型超敏反应定义:型超

111、敏反应是由效应 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发生较慢,通常在接触相同抗原后 2472h出现,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 。与抗体和补体无关,是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抗原:胞内寄生菌、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效应 T 细胞:主要是 CD4+Th1 和 CD8+CTL 。发生机制 :T 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见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9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112、 - -第 40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十八章自身免疫病免疫术语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 :在免疫耐受状态下, 一定量的自身反应性T 细胞和自身抗体普遍存在于所有个体的外周免疫系统中,有利于协助清除衰老变性的自身成分,维持免疫系统的自身免疫稳定,称为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 disease ,AID) :是在某些内因和外因诱发下,自身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持续迁延的自身免疫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造成自身细胞破坏、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临床病症。分子模拟( molecular mimicry) :有些微生物与人的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同或类似

113、的抗原表位,在感染人体后激发的针对微生物抗原的免疫应答,也能攻击含有相同或类似表位的人体细胞或细胞外成分,这种现象被称为分子模拟。表位扩展( epitope spreading) :免疫系统先针对抗原的优势表位发生免疫应答,如果未能及时清除抗原,可相继对隐蔽表位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以及典型疾病(1)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a)自身抗体直接介导细胞破坏病理损伤机制 :型超敏反应:自身抗体结合自身细胞膜成分引起自身细胞的破坏。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恶性贫血:胃壁细胞及内因子自身抗体维生素B1

114、2吸收障碍红细胞生成障碍b)自身抗体介导细胞功能异常病理损伤机制 :特殊的型超敏反应: 抗细胞表面受体的自身抗体结合自身细胞表面受体,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典型疾病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Graves disease ) :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自身抗体(激动型抗受体自身抗体)重症肌无力( MG ) :抗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阻断型抗受体自身抗体)c)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介导组织损伤病理损伤机制 :型超敏反应: 自身抗体结合自身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导致组织损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1 页,

115、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典型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 : 抗组蛋白、抗DNA 、抗核抗原物质的自身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 :抗 IgG的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 , RF)(2)自身反应性 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病理损伤机制 :型超敏反应:活化的自身反应性Th1 和 CTL介导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典型疾病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IDDM ) :自身反应性CD8+ CTL 持续杀伤胰岛 细胞,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 :髓鞘碱性蛋白特异性CD4+Th1 浸润脑组织,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炎性损害。第十九章免疫缺陷病免疫术语免

116、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是遗传因素或其他多种原因造成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导致的免疫成分缺失、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D )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congenital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CIDD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AIDD )共同特点 : (了解)反复、慢性和难以控制的感染,感染性质与缺陷类型有关;常伴发

117、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和炎症性疾病;易发生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多数PIDD 有遗传倾向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选择题)(1)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 ) :是源自骨髓干细胞的T、 B细胞发育障碍或缺乏细胞间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a)T 细胞缺陷、 B细胞正常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T-B+SCID )特点:T细胞显著减少, NK细胞减少或正常, B细胞正常或升高但血清Ig降低。临床表现 :出生后不久即发生严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和夭折。b)T、B细胞均缺如的重

118、症联合免疫缺陷病(T-B-SCID)特点:循环淋巴细胞极度减少 、 各种Ig 缺乏。临床表现 :不仅有IDD 典型特征,还可见耳聋、 行为障碍、 肋软骨异常和肝毒性等症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2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以抗体生成及抗体功能缺陷为特征,一般均有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减少或缺乏。a)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XLA ,X-linked agammaglobulinaemia)特点:最常见, 所有血清Ig严重降低伴B细胞显著降低或缺如, 而T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临床表现 :

119、 (多见于男性婴幼儿,出生6-9个月后开始发病)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某些患儿伴有自身免疫病。b)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CVID,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特点:IgG、 IgA水平明显降低, IgM可能正常或下降, 伴B 细胞正常或降低, 但较XLA 轻。临床表现 : (常发生于学龄期)多易患反复细菌感染 , 部分有自身免疫病、 淋巴组织增生和( 或) 肉芽肿病。(3)吞噬细胞数量、功能先天性缺陷吞噬细胞趋化作用、粘附能力和杀菌活性等发生障碍,均可导致吞噬细胞功能缺陷。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 (CGD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

120、ease)特点 :持续的慢性感染引起吞噬细胞在局部聚集,并持续刺激 CD4+T 细胞形成肉芽肿。临床表现 :反复化脓性感染, 在淋巴结、 肺、 脾、 肝、 骨髓等多个器官形成化脓性肉芽肿。(4)补体缺陷参与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或补体受体中任一成分缺陷均可致病。a)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hereditary angioneurotic edema)特点:C1INH 基因缺陷,引起 C2裂解失控,C2a 产生过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水肿,喉头水肿可致窒息死亡。b)阵 发 性 夜 间 血 红 蛋 白 尿 ( PNH, paroxysmal nocturn

121、al hemoglobinuria )(5)其他定义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不属其他分类,但临床表型、致病基因已经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归于此类。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 ,伴湿疹和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 (X连锁)特点:造血细胞移动功能及形态学改变 , T细胞减少及功能障碍 , 对多糖抗原的抗体应答能力减弱。临床表现 : (多见于男性,新生儿、婴儿期开始发病)以反复细菌感染、血小板减少症和皮肤湿疹为特点,可伴发自身免疫病和恶性肿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3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二十章肿瘤免

122、疫免疫术语肿瘤抗原( tumor antigen) :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 :肿瘤特异性抗原是指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一类抗原。肿瘤相关抗原( 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 ) :肿瘤相关抗原指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组织均可表达的抗原,只是其含量在细胞癌变时明显增高。机体抗肿瘤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了解)(1)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作用a)T 细胞介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CTL : (主要效应细胞)通过穿孔素 -

123、 颗粒酶途径、 Fas-FasL 和 TNF-TNFR 途径(死亡受体途径) ,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Th细胞辅助 CTL的激活;产生细胞因子招募和激活CTL和巨噬细胞;产生 TNF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直接杀伤肿瘤细胞。b)固有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NK细胞: (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通过 ADCC 、穿孔素 -颗粒酶途径、 Fas-FasL 和 TNF-TNFR 途径杀伤肿瘤细胞。Th细胞(双重作用)辅作为专职性 APC提呈抗原诱导适应性免疫应答;通过吞噬、 ADCC 、分泌细胞毒性因子等杀伤清除肿瘤细胞;被肿瘤细胞分泌的某些物质驯化,促进肿瘤的发展。(2)免疫效应分子的抗肿瘤作用抗体:激活补体

124、溶解肿瘤细胞;介导 ADCC 效应发挥调理作用封闭肿瘤细胞表面受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抗体:肿瘤特异性抗体促进肿瘤生长及转移其他免疫效应分子 :INF、TNF 、补体、酶等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肿瘤细胞 MHC 类分子表达低下肿瘤细胞共刺激信号异常肿瘤细胞表达或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4 页,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肿瘤细胞的抗凋亡作用诱导肿瘤特异性 T 细胞凋亡和抑制 T 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诱导机体产生 Treg 和髓源性抑制性细胞第二十一章 移植免疫免疫术语直接识别( dir

125、ect recognition) :受者的同种反应性T 细胞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抗原肽(外来抗原肽或供者自身肽)- 供者 MHC 分子复合物,并产生免疫应答。间接识别(indirect recognition) : 供者移植物的脱落细胞经受者APC摄取、加工,以供者来源的同种异体抗原(主要是MHC抗原)的抗原肽 -受者 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受者T细胞,使其识别并活化。HVGR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 :移植术后,受者免疫系统识别移植物抗原并产生应答,导致移植物被排斥。GVHR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raft versus ho

126、st reaction ) :移植物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受者组织抗原并产生应答所引起的排斥反应。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免疫术语人工主动免疫( direct recognition) :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主动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措施。人工被动免疫( indirect recognition) :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如抗毒素等制剂,使之被动获得适应性免疫应答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疫苗( vaccine ) :接种后能使机体对特定疾病产生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类的统称。疫苗的种类(了解)灭活疫苗 (inactivated vac

127、cine) : (第一代疫苗)概念: 又称死疫苗, 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 经人工大量培养后, 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缺点: 主要诱生特异性Ab , 需多次接种; 注射局部和全身反应较重 ; 免疫效果有一定局限性。举例: 伤寒杆菌、 百日咳杆菌、 霍乱弧菌、 钩端螺旋体、 流感病毒、 狂犬病病毒、 乙脑病毒疫苗减毒活疫苗 (live-attenuated vaccine) : (第一代疫苗)概念: 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优点: 免疫效果良好、 持久; 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5 页

128、,共 4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缺点: 存在回复突变的危险( 罕见) 。举例: 脊髓灰质病毒、 卡介苗、 麻疹病毒疫苗是常用的减毒活疫苗。类毒素 (toxoid ) : (第一代疫苗)概念: 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 -0.4 % 甲醛处理制成。特点: 因其已失去外毒素的毒性, 但保留免疫原性, 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亚单位疫苗 (subunit vaccine) : (第二代疫苗)概念: 去除病原体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或有害的成分 , 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举例: 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疫苗、重组口蹄疫疫苗等结合疫苗 (conjugate vaccine) : (第二代疫苗)概

129、念: 将细菌荚膜多糖成分连接于其他抗原类毒素 , 为其提供蛋白质载体, 使其成为TD-Ag 。优点: 引起T、 B细胞联合识别, B细胞产生IgG类抗体, 明显提高免疫效果。举例: b型流感杆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DNA 疫苗(DNA vaccine) : (第三代疫苗)概念: 用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基因与细菌质粒构建成重组体 , 注入机体后, 重组质粒可转染宿主细胞 , 使其表达能诱导有效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抗原 , 从而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优点: 在体内可持续表达,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维持时间长。重组载体疫苗 (recombinant vector vaccine) : (第三代疫苗)概念: 将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插入载体 ( 减毒的病毒或细菌) 基因组中,接种后, 随疫苗株在体内的增殖 , 大量表达所需的抗原。优点: 可将多种病原体的有关基因插入载体, 成为可表达多种保护性抗原的多价疫苗。其他新型疫苗 :合成肽疫苗、食用疫苗、粘膜疫苗、透皮疫苗、治疗性疫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6 页,共 4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