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264662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标解读2012年11月26日英英语课程程设计的的总体思路体思路高高中中阶段段课程程义务教教育育阶段段课程程义务教育教育4年年级结束束时应达到的要求达到的要求英英语课程目程目标课程程总目目标课程分程分级标准准课程分程分级目目标 课程总目标指出:课程总目标指出:“通过英语学习使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英英语课程程总目目标 课程总目标结构图课程总目标结构图英英语课程分程分级目目标 “分级目标分级目标” 概述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概述了义务教育阶

2、段英语课程一至五级的分级课程目标,每一级别涉及程一至五级的分级课程目标,每一级别涉及到情感态度、技能、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到情感态度、技能、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目标。意识目标。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动作、做游戏、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感觉和情感。能模仿范例书写词句。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对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一一级目目标描述描述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

3、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成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二二级目目标描述描述 分级标准既是教育教学的内容,又是分级标准既是教育教学的内容,又是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在分级标准中绝大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在分级标准中绝大多数目标都是以学生能做什么为出发点进多数目标都是以学生能做什么为出发点进行描述的。行描述的。 英英语课程分程分级标准准 级 别

4、 项 目目一一级级二二级级语语言技能言技能语语言知言知识识情感情感态态度度学学习习策略策略文化意文化意识识英语英语课程分级标准框架课程分级标准框架一、用英语思维和用英语做事情是可行的。一、用英语思维和用英语做事情是可行的。 二、语言使用得体是可行的。二、语言使用得体是可行的。 分级标准的可行性分级标准的可行性一、一、1010年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年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 本次课程改革在英语教育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教材以及评价等方面都有突破。其中主要的突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理念(一)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理念 本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5、是实现各个学科的课程整合。因此,立足素质教育的整体课程设置要求中小学的各个学科超越“学科壁垒”,统筹支持学生成长,构建学生终生发展的课程框架和目标。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构建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二)构建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 本次英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课标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

6、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1.解决了课程理念与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较,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与具体标准(或称目标)设置的一致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英语教育确立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同时,在课程目标结构以及具体内容标准(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的详尽描述中也借鉴了国外不少国家或地区采用的对外语课程进行分级设计的方式以及进行能力描述的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程标准内部结构之间的系统关联,从而确保课程标准在教学一线的可行性。2.明确了知识与技能的辩证关

7、系 课程标准最终宣告“知识+技能”时期的终结,实现了对“知识+技能”模式的整体跨越,把英语的整体课程建立在“人与意义”的理论概念之上,因而启动了我国英语课程的战略变革。 这样的整体跨越和战略变革有三个要点值得强调:第一是目标体系在面对“语言本身”(含语言知识和技能)和“使用语言的人”这两个基本因素上,把立足点放在人上,更加重视面向“使用语言的人”;第二是在“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这两个基本方向上,目标实现的侧重点放在意义上;第三是目标设置在面对词汇语句和语篇这两个基本单位上,更加关注语篇。3.突出了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的概念,并系统地阐述了“情感态度”的内涵

8、:“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课程标准还进一步强调:“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首次把情感态度纳入到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对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4.将英语学习策略列入课程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作为综合语言

9、运用能力的五个方面之一,提出了“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学习策略”的四项内容,即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并明确界定了这四项内容的具体内涵。5.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 2011年的课程标准提出文化意识的概念,并界定了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此基础上,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文化意识”的三方面的内容:即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建立了连贯、衔接的中小学英

10、语课程体系(三)建立了连贯、衔接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 课程标准首次制定了贯穿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英语课程九级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按学段、按年级划分教学目标的体系。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奠定衔接的生源基础 2.创建衔接的心智条件 3.提供衔接的能力支持 4.促进衔接的本土化运作(四)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四)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

11、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标准还分别在“课程理念”和“实施建议”中以“用语言做事情”为出发点,提倡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这引起了国内英语教学界的普遍重视,为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二、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实施实施1010年来的主要成就年来的主要成就 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的10年是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整体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幅度推进的10年。10年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课程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课程标准(实验稿)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但是在对课程性

12、质的描述中已经有所体现。 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描述的:“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前半部分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特征,要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后半部分则充分阐释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征,即课程对于学生的情感、思维、个性、人文素养等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而课程标准(2011版)对此理念则进一步明确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

13、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产奠定基础。”(二)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 1.为语言学习创设有意义的语境 2.知识学习融入语言实际运用的活动之中 3.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注 4.学生课堂自主意识加强(

14、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影响1.课堂教学设计的变化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备课”的概念逐步被专业化的“教学设计”所取代。围绕着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进入了专业化提升的阶段。在过去的10年中,不少省区的教研部门对于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方法、程序、规范、内容、体例乃至用语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2.课堂教学生态的变化 (1)教师角色的变化 (2)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 (3)课堂教学资源和媒体利用方面的变化 (4)课堂互动模式的变化(四)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材的变革1.教材知识体系的变革 课程改革以来,通过教育部审定的教材在语言知识体系所表现的特征是:以真实生活主题为主线,有序呈现并巩固

15、词汇知识;以真实生活为目的,有序呈现并巩固语法学习项目;以真实生活实际需求为线索,滚动编排和扩展所学语言知识;以“用英语做事情”为途径,带动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转化;以“做事”的效果为标准,检验知识运用的水平和等级。2.教材内容的变革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引发了教材内容的巨大变革。首先,教材深化了对思想性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解。教材的编写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努力做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3.教材框架的变革 课程标准关于“综合语言运能力”的概念对教材框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从语言的形式主义向语言的功能主义转变(从理论概念上讲,不仅仅是一般教学层面上的“功能”),这是一个根

16、本性的转变。4.教学活动设计的变革 教材的框架是“骨骼”,教材的各种活动是“血肉”,教材的主要活动支撑起教材的基本“体貌”。语言教育的主导概念加强了人们对于教材生活要素的需求,即“真实性”。真实性引发了教材活动设计的变革,这就要求编者在教学目标、材料选择、活动设计和交际语境等四个方面提高真实程度,而这种真实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实现的。5.教材选用与评估方式的变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英语教材的多样化发展态势使“统编教材”的概念成为历史,也把教材选用和评估的课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五)课程标准带来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变化1.评价内容的多维化2.评价机制的多元化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

17、评价工具的开发5.测试内容的改革6.课程改革对大规模考试的影响(六)课程改革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1.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2.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课程标准通识培训与教师理念的变化4.校本教研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三、关于英语课程目标的解读三、关于英语课程目标的解读 课程目标结构 课程总目标的框架结构与修订前相比在形式上没有变化(见上图),但其内涵较之前有所丰富,阐述也更清楚。课程总目标首先指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供啊综合人文素养”。对总目标核心的描述突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展现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同时,也凸显了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18、高度统一。(一)情感态度标准解读(一)情感态度标准解读 1.为什么要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还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1)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2)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二)语言技能标准解读(二)语言技能标准解读1.

19、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Francis Bacon 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记使人精确。 弗朗西斯培根 2. “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关系: 输入是输出的基础;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的可能。 3. “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三)语言知识标准解读(三)语言知识标准解读 在外语学习中,理论就是语法,语音和词汇等的语 言知识; 实践就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活动。我们应当在语言活动中来学习掌握语法等知识,并运用它来指导我们进一步的语言实践。 We

20、must learn grammar through language, not language through grammar. Johann Herdor (四)学习策略标准解读(四)学习策略标准解读 为什么要把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1.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2.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相互促进(五)文化意识标准解读(五)文化意识标准解读 在课程标准的“分级标准”中,“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中,“文化意识”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并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这是基于如下

21、一些考虑: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目标语(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有人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还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之,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文化离开了语言

22、也很难存在,有些文化形式本身就是靠语言来表现的,如文学等。还有更多的文化形式则通过语言来记录、保存和传播。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外语学习自然而然就要涉及文化学习。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英语学习也就要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这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2.英语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二是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内容,因此也称文化导入。文化导

23、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注释。(2)比较。(3)融入。(4)体验。四、四、 关于关于 部分的解读部分的解读(一)词汇表 1. 2级目标修订为600-700,其中423个有关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等话题的词为重点词汇。 2. 5级词汇表定为1,500-1,600。 3. 词汇表未标明词类和词义,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和掌握词汇用法。 (二)话题表 从2 级目标中删除植物,数量与时间的相关意念等项目。(三)课堂教学与评价方式的案例,一般均来自课堂教学实况,而经一定的加工 。五、英语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五、英语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英语学习的目的还有待进一步明确2.课程的核心理念与多年形成的教学常规和行为的冲突3.课程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教学难度问题4.考试内容未能与课标标准(实验稿)要求完全同步5.中小学衔接问题6.小学英语课程发展的瓶颈7.英语课教学尚存在的问题8.教师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谢谢大家。欢迎谢谢大家。欢迎 提问,展开讨论。提问,展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