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程力学课程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7261982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工程力学课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工程力学课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年工程力学课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年工程力学课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年工程力学课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工程力学课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工程力学课程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工程力学课程教案教材:工程力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主编冶金工程材料物理专业 2003 年级 2005 2006 学年 I 学期任 课 教 师:邓传斌2005 年 7 月 22 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 I 部分静力学引言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约束反力的画法、掌握物体及简单物体系受力图的画法。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

2、容及学时分配:1-1 力的概念0. 5 学时1-2 刚体的概念0. 5 学时1-3 静力学公里0.5 学时1-4 约束与约束反力1 学时1-5 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0. 5 学时共 3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刚体和质点的意义、必要性和适用性、约束及约束反力难点: 约束类型的建立和划分、刚体系的受力分析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注意结合工程实际。5.习题习题: 1-2、1-4 单元教案1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1-1 力的概念0. 5 学时1) 力及力的要素2) 力矢量

3、 1-2 刚体的概念0. 5 学时1)刚体 1-3 静力学公里0.5 学时1) 四大公理2) 二力构件3)力的可传性原理4)三力汇交原理 1-4 约束与约束反力0.5 学时1) 约束及约束反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 1-2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基本概念、学

4、会应用受力分析和基本公理来解决刚体的平衡问题。基本要求: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方法和平衡条件,能熟练应用解析方法解决工程中的平面汇交力系问题。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1 工程中的平面汇交力系0.1 学时3-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0. 15 学时3-3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0.25 学时2-4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0.25 学时2-5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及应用受力图 0.25 学时共 1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法、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难点: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平衡方程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

5、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2-4、2-6、2-9 单元教案2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1-4 约束与约束反力0.5 学时2) 约束的基本类型 1-5 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 0. 5 学时1)受力分析图2)受力分析的步骤 3-1 工程中的平面汇交力系0.1 学时1)平面汇交力系的工程事例 3-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0. 15 学时1) 平行四边形法2) 三角形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3) 多边形法 3-3 平面汇交力系平

6、衡的几何条件0.25 学时1)力多边形自合 2-4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0.25 学时1)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2) 合力投影定理 2-5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及应用受力图 0.25 学时1) 平衡条件2) 解题步骤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1-4 、2-4、2-6、2-9 第三章 力矩 平面力偶系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了解转动产生的力学原因,学会如何是物体不发生转动运动。基本要求: 掌握一个新的力学基本量-力偶矩, 能够进

7、行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分解运算。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1 力对点之矩0.25 学时3-2 力偶与力偶矩0. 25 学时3-3 力偶的等效0.25 学时3-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0.25 学时共 1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力矩、力偶矩难点: 力矩与力偶矩的区别与联系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3-5、3-7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基本要求:掌握力向一点化简的基本方法、掌握

8、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步骤、能熟练应用解析方法分析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4-1 工程中的平面一般力系0.25 学时4-2 力线平移定理0. 25 学时4-3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与主矩0.25 学时4-4 简化结果分析合力矩定理0.25 学时4-5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0. 75 学时4-6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0. 5 学时4-7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0. 5 学时4-8 物体系的平衡0.25 学时共 3 学时,课外3

9、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力的平移定理、平衡方程、力系简化的步骤难点: 力向一点简化的方法、平衡问题的解析方法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4-6、4-7、4-15、 4-18 单元教案3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1 力对点之矩0.25 学时1)矩的大小和矩心 3-2 力偶与力偶矩0. 25 学时1) 力偶2) 力偶矩的三要素 3-3 力偶的等效0.25 学时1)力偶等效的条件 3-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0.25 学时1) 合成方法2) 平衡条件 4-1 工程中的平

10、面一般力系0.25 学时1)工程实例 4-2 力线平移定理0. 25 学时1)平移定理 4-3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与主矩0.25 学时1) 简化方法2) 简化中心 4-4 简化结果分析合力矩定理0.25 学时1) 简化结果2) 合力矩定理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 3-5、3-7 、4-6、 4-7 单元教案4

11、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4-5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0. 75 学时1) 平衡条件2) 平衡方程的几种形式 4-6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0. 5 学时1)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4-7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0. 5 学时2)静不定的概念 4-8 物体系的平衡0.25 学时1) 平衡条件2) 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 4-15、4-18 第五章 摩擦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了解摩擦的两种方式

12、以及摩擦的工程应用。基本要求: 掌握流动、静摩擦的转化条件、摩擦角和自锁的应用。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5-1 工程中的摩擦问题0.25 学时5-2 滑动摩擦0. 25 学时5-3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举例0.25 学时5-4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0.25 学时共 1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摩擦系数、摩擦角、自锁难点: 自锁深化 :连续介质模型的应用、牛顿内摩擦定律应用、质量力与表面力的应用拓宽: 牛顿内摩擦定律推广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13、 - - - -第 6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5-2、5-6 第六章 空间力系重心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了解空间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平衡问题的基本解法。基本要求: 掌握力对轴的矩、空间问题的平衡方程,学会计算物体的重心。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6-1 工程中的空间力系问题0.25 学时6-2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0. 25 学时6-3 力对轴的矩0.25 学时6-4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0.25 学时共 1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力对轴的矩、平衡方程难点: 力对轴的矩4

1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 习题习题: 6-4、6-8 单元教案5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5-1 工程中的摩擦问题0.25 学时1)实例 5-2 滑动摩擦0. 25 学时1) 静滑动摩擦定理2) 动滑动摩擦定理 5-3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举例0.25 学时1)滑动条件及摩擦的应用 5-4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0.25 学时1) 摩擦角2) 自锁 6-1 工程中的空间力系问题0.25 学时1)实例 6-2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0. 25 学时1)投影方法 6-3 力对轴的矩0.25 学时1) 概念2)

15、合力矩定理 6-4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0.25 学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 平衡条件2) 平衡方程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 5-2、5-4、6-4、6-8 第 II 部分材料力学引言第一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模型、基本方法、基本任务;了解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实

16、验设备,掌握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指标测定。基本要求: 使学生理解构件的承载能力、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了解四类基本变形形式、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掌握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掌握虎克定律、 理解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理解许用应力概念、掌握强度条件及其应用。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1 工程中的轴向拉伸和压缩问题1 学时1-2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1 学时1-3 横截面上的应力1 学时1-4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1 学时1-5 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2 学时1-6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2 学时1-7 拉伸和压缩静不定问题1 学时1-8

17、 应力集中的概念0.5 学时1-9 变形能的概念0.5 学时共 10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理想变形固体模型、截面法、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和应变、轴向拉压模型、安全系数、失效机理和力学实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难点: 截面法、失效机理与强度准则、安全系数、内力与应力的相互关系、应力分布与杆件变形的相互关系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1-2、1-4、1-5、1-8

18、、 1-13、1-17、1-21 单元教案6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1-1 工程中的轴向拉伸和压缩问题0.5 学时1)实例 1-2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1 学时1) 截面法2) 轴力与轴力图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 1-2 单元教案7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1-3 横截面上的应力1 学时1) 平面假设2) 横截面上的应力 1-4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1 学时1)绝对变形和相对变形2)泊松方程2.本单元的教学

19、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1-4 单元教案8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1-5 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2 学时1)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四个阶段几相应的极限应力2)滑移线、弹性摸量、四个极限应力、强化、加工硬化、颈缩及延伸率3)其他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4)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

20、: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单元教案9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1-6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2 学时1) 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2) 强度条件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单元教案10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1-7 拉伸和压缩静不定问题1 学时1) 概念2) 解法 1-8 应力集中的概念0.5 学时1)应力集中

21、系数及应力集中的防治 1-9 变形能的概念0.5 学时1)外力的功和构件的弹性应变能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第二章 剪切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目的: 使学生了解剪切与挤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基本要求: 掌握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2-1 工程中的剪切问题0.5 学时2-2

22、 剪切实用计算1. 5 学时共 2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名义剪应力、挤压应力难点: 剪切面、挤压面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2-2、2-4 单元教案11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2-1 工程中的剪切问题0.5 学时1)实例 2-2 剪切实用计算2. 5 学时1) 剪切强度2) 挤压强度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

23、题: 2-2、2-4 第三章 扭转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了解扭转变形的基本力学模型和扭转强度与刚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 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相对扭转角和绝对扭转角的计算方法、切应力互等定理、圆轴扭转的强度分析及刚度分析方法。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1 工程中的扭转问题0. 5 学时3-2 扭转时的内力1学时3-3 薄壁园筒的扭转1.5 学时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2 学时3-5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1 学时共 6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24、 - - - - - - -第 11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重点: 切应力互等定理、纯剪切状态、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难点: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的分析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3-2、3-4、3-7 单元教案12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1 工程中的扭转问题0. 5 学时1)实例及圆轴扭转的概念 3-2 扭转时的内力1 学时1) 外力偶矩饿计算2) 扭矩和扭矩图 3-3 薄壁园筒的扭转0.5 学时1) 扭转时的应力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

25、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单元教案13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3 薄壁园筒的扭转1.5 学时2) 切应力互等定理3) 剪切胡克定理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1 学时1)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单元教案14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1 学时2) 圆

26、轴扭转时的变形3-5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1 学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 强度计算2) 刚度计算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第四章弯曲内力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了解弯曲内力的计算方法。基本要求: 掌握剪力和弯矩的计算、掌握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熟练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2.本章各节的教

27、学内容及学时分配:4-1 工程中的弯曲问题0.5 学时4-2 剪力和弯矩1. 5 学时4-3 剪力图和弯矩图1 学时4-4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关系1 学时共 4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平面弯曲的概念、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难点: 连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4-3、4-4、4-8、4-11 单元教案15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4-1 工程中的弯曲问题0.5 学时1) 工程实例2) 平面弯曲模型 4-2 剪力和

28、弯矩1. 5 学时1)剪力和弯矩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单元教案16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4-3 剪力图和弯矩图1 学时1)各种梁的载荷情况下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 4-4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关系1 学时1) 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29、: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第五章弯曲应力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了解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掌握梁的强度计算方法及影响梁的抗弯能力的一些因素。基本要求: 掌握梁弯曲时横截面正应力分布与计算、了解横截面切应力计算方法、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理解提高梁强度的措施。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5-1 弯曲时的正应力1. 5 学时5-2 惯性矩的计算0.5 学时5-3 弯曲时的强度计算1.5 学时5-4 提高梁抗弯能力的措施0. 5

30、 学时共 4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应力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难点: 应力分布规律的分析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5-2、5-4、5-6、5-8、 5-11、5-14 单元教案17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5-1 弯曲时的正应力1 . 5 学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 变形几何关系及平面假设2) 物理关系3) 静力关系5-2 惯性矩的计算0.5 学

31、时1) 简单截面的惯性矩2) 组合截面的惯性矩、平行移轴公式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单元教案18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5-3 弯曲时的强度计算1.5 学时1) 弯曲正应力强度计算2) 截面抗弯摸量5-4 提高梁抗弯能力的措施0. 5 学时1) 选择合理截面2) 合理布置梁的支坐和载荷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

32、.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第六章 弯曲变形静不定梁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使学生了解弯曲变形中的挠度和转角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明白影响梁的刚度的因素。基本要求: 掌握流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挠度及转角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梁的刚度计算。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6-1 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0. 5 学时6-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0. 5 学时6-3 用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0.5 学时6-4 用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0. 5 学时6-5 梁的刚度校核0. 5 学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0 页名

33、师精编优秀教案6-6 静不定梁0.5 学时共 3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挠曲线微分方程、挠度和转角、叠加原理难点: 积分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6-2、6-3、6-5、6-8、 6-14 单元教案19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6-1 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0. 5 学时1)弯曲变形的实例 6-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0. 5 学时1)方程的推导 6-3 用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0.5 学时1) 微分方程的通解2) 位移边界条件3) 位移连

34、续条件 6-4 用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0. 5 学时1) 叠加原理2) 基本挠曲线及转角方程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了解流应力状态的基本概念及在工程力学中的作用、掌握构件的实效与强度分析、刚度分析和稳定性分析之间的相互关系。基本要求: 掌握应力状态的概念、主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应力状态分析来进行构件强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四种基本强度理论及应用。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

35、配:7-1 应力状态的概念0. 5 学时7-2 平面应力状态1. 5 学时7-3 空间应力状态1.5 学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7-4 材料的破坏形式0. 5 学时7-5 强度理论1 学时共 5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应力状态、主应力、主方向、实效机理及强度假设难点: 应力状态的计算、单元体、失效机理与强度假设和应力状态间的关系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7-1、

36、7-2、7-5、7-6、 7-7、7-10 单元教案20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6-5 梁的刚度校核0. 5 学时1)梁的两个刚度条件 6-6 静不定梁0.5 学时1) 概念2) 基本解法 7-1 应力状态的概念0. 5 学时1) 概念2) 主应力、主方向、单元体 7-2 平面应力状态0. 5 学时1) 解析法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单元教案21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7-2 平面应力状态1 学时1) 几何法 -

37、莫尔圆7-3 空间应力状态1 学时1)概念2)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单元教案22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7-3 空间应力状态0.5 学时3)广义胡克定理7-4 材料的破坏形式0. 5 学时1)基本破坏形式2)应力状态与材料的破坏形式7-5 强度理论1 学时1) 强度理论的概念2

38、) 常用的强度理论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第八章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了解一般工程构件的强度计算及应力状态分析的方法。基本要求: 掌握叠加原理的应用方法、理解组合变形研究思路、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掌握弯扭组合变形计算。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8-1 概述0. 5 学时8-2 弯曲与拉伸(压缩)的组合1 学时8-3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1.5 学时共 3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

39、和难点:重点: 叠加原理、组合变形的解踢思路难点: 载荷的分组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7-2、7-3、7-4、7-10、7-12 单元教案23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8-1 概述0. 5 学时组合变形的定义及工程实例 8-2 弯曲与拉伸(压缩)的组合1 学时1) 应用叠加原理来分析组合变形2) 名义应力的计算公式 8-3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0.5 学时1)

40、用叠加原理来分析组合变形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第九章压杆稳定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目的: 使学生了解细长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和稳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基本要求: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了解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了解压杆的临界应力概念、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条件、了解提高压杆的稳定性措施。2.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9-1 压杆稳定的概念0. 5 学时9-2 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0. 5 学时9-3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中、小柔度杆的临界应力

41、1 学时9-4 压杆稳定计算0.5 学时9-5 提高压杆稳定的措施0. 5 学时共 3 学时,课外3 学时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欧拉公式、柔度计算难点: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柔度的计算4.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式: 讲授注意问题 :概念理解、记忆并能应用。5.习题习题: 9-2、9-4 单元教案24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8-3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1 学时2)名义应力的计算公式 9-1 压杆稳定的概念0. 5 学时1)概念和实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42、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9-2 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0. 5 学时1) 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欧拉公式2) 其它结构的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欧拉公式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单元教案25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各知识点): 9-3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中、小柔度杆的临界应力1 学时1) 柔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临界应力3) 中柔度杆的经验公式 9-4 压杆稳定计算0.5 学时1) 临界力和临界应力2) 临界安全系数 9-5 提高压杆稳定的措施0. 5 学时1) 减小无支撑长度2) 选择合理截面3) 选择合理约束形式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方式:讲授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教师讲授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习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