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387模拟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98574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综合-387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综合-387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综合-387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综合-387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综合-387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综合-387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综合-387模拟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综合-387一、A型题(总题数:12,分数:27.50)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俞募配穴的是A. 肺俞、中府B. 胃俞、中脘C. 膀胱俞、中极D. 小肠俞、天枢 V小肠俞的募穴是关元。其余正确。2. 胆经的输穴是A. 侠溪B. 足临泣 VC. 地五会D. 丘墟胆经的输穴是足临泣。3. 位于第8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 5寸的腧穴是A. 肝俞B. 胆俞C. 膀胱俞D. 胃脘下俞 V胃脘下俞: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俞:第910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胆俞:第1011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膀胱俞位于第2骶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4. 三棱针散刺法常用于治疗病

2、症是A. 局部顽癣 VB. 昏厥C. 发怒D. 急性吐泻三棱针散刺法又叫豹文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 10 20 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使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的目的。 散刺多用于治疗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5. 阳经郄穴多用于治疗A. 腑病B. 脏病C. 血证D. 痛证 V郄穴是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重要,尤其在治疗急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阳经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疼 痛。阴经郄穴多用于治疗血证。6. 下列关于瘢痕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 2.50)A. 选用较小的艾炷B. 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

3、蒜汁C. 每个艾炷不必燃尽,燃剩1/4 时即更换新炷再灸 VD. 灸后 1 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艾炷置 于腧穴上,一般用小炷,艾炷如麦粒或绿豆大,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后,方可 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 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 1 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 56 周左右,灸疮 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 喘、肺痨、瘰疬等慢

4、性顽疾。7. 下列腧穴中,宜采用斜刺的是(分数:2.50)A. 百会B. 胆俞丿C. 肾俞D. 太溪胆俞:斜刺0.50.8寸,可灸。百会: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肾俞:直刺0.51寸, 可灸。太溪:直刺0.51寸,可灸。8. 针刺右侧风市、日月、飞扬、足临泣穴,应选取的体位是(分数: 2.50)A. 左侧卧位丿B. 右侧卧位C. 俯卧位D. 仰卧位侧卧位适用于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上下肢部分的腧穴。9. 下列关于无瘢痕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 2.50)A. 选用较小的艾灸B. 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蒜汁C. 每个艾灸要待燃尽后再更换新艾灸施灸丿D. 适宜治疗慢性虚

5、寒性疾病化脓灸:叉称灸疮、瘢痕灸。操作方法:涂大蒜汁于穴位皮肤一置艾一点艾施灸一不待燃尽再加艾炷点 燃(连续法易出现灸感循经传导)或燃尽后除灰易炷再灸(间断法不易出现灸感循经传导)一至规定状数(施 灸时用手在腧穴周围轻轻拍打以缓解疼痛)一灸后一周出现无菌性化脓现象一56周结痂脱落,瘢痕形成。 如灸疮干燥,无分泌物渗出,称“灸疮不发”,不易收效。多见于体虚病人。临床应用:顽固性疾病适 于灸者,如哮喘、慢性腹泻、瘰疬等。2非化脓灸:无瘢痕灸:操作方法:涂凡士林或者大蒜汁或油脂 于穴位皮肤一置艾一点艾施灸一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不燃尽)一易炷再灸至规定状数一皮肤出现红晕而不 起泡。临床应用:气血虚弱、

6、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证等。10. 下列关于提插补泄之补法操作中,错误的是(分数: 2.50)A. 操作时间短B. 先深后浅 VC. 重插轻提D. 提插幅度小提插补泻: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 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11. 根据针灸原则,血瘀证宜(分数: 2.50)A. 除之 VB. 疾之C. 补之D. 留之 针灸治疗原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除”即“清除”,指清除瘀血 的刺血疗法等。就是对络

7、脉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宜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12. 下列各项中,不宜毫针深刺的是(分数: 2.50)A. 体型肥胖B. 秋冬季节C. 热证新病丿D. 肢体部的腧穴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 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体质:对形体瘦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 臀、腹及肌肉丰处的腧穴宜深刺。不同季节对针刺深浅的影响: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二、B型题(总题数:9,分数:45.00) A.大椎、少商 B

8、.曲泽、委中 C. 肺俞、胃俞 D. 合谷、太冲(1).三棱针刺络法常取的腧穴是(分数: 2.50)A.B. 丿C.D.(2).三棱针点刺法常取的腧穴是(分数: 2.50)A. 丿B.C.D.点刺法多用于指、趾末端的十宣、十二井穴(少商是肺经的井穴)和耳尖及头面部的攒竹、上星、太阳等 穴。散刺法多用于治疗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刺络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治疗急性吐 泻、中暑、发热等。挑刺法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A. 间接灸 B. 直接灸 C. 艾卷灸 D. 天灸(1). 白芥子灸属于(分数: 2.50)A.B.C.D. 丿(2). 雷火灸

9、属于(分数: 2.50)A.B.C. 丿D.艾卷灸:又称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 处施灸的一种方法。有关艾卷灸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朱权的寿域神方一书,其中有“用纸实卷艾, 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瘥”的记载。后来发展为在艾绒内加进药物, 再用纸卷成条状艾卷施灸,名为“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天灸:又称药物灸、发疱灸。将一些具有 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惠处,敷后皮肤可起疱,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 有用复方,其常用的有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和白芥子灸等数十种。 A.先深后浅,重插轻提

10、B.先浅后深,重插轻提 C. 先浅后深,轻插重提 D.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1). 提插补泻法中的补法操作是(分数:2.50)A.B. 丿C.D.(2). 提插补泻法中的泻法操作是(分数:2.50)A.B.C.D. 丿提插补泻:针刺补泻过程中,以掌握毫针上提、下插着重点不同来区分补法或泻法的针刺手法。补法:紧 按(重插)轻提(结合先浅后深)。泻法:紧提(重提)轻插(结合先深后浅)。 A. 提插法 B. 捻转法 C. 循法 D. 飞法(1). 针刺印堂穴行针宜用(分数:2.50 )A.B. 丿C.D.(2). 针刺环跳穴行针宜用(分数:2.50 )A. 丿B.C.D.印堂穴刺用0. 5寸或1.

11、0寸针,结合其部位故选用捻转法。环跳穴针刺宜深刺,刺激坐骨神经以达到治疗 目的,故适合用提插法行针。 A. 指切进针法 B. 夹持进针法 C. 舒张进针法D. 提捏进针法(1). 长针深刺宜选(分数:2.50)A.B. 丿C.D.(2).皮肤松弛处针刺宜选(分数:2.50)A.B.C. 丿D.长针宜夹持进针法,短针宜指切进针法。皮肤松弛部位,宜舒张进针法;皮肤浅薄部位宜提捏进针法 A.刺络拔罐法 B.留针拔罐法 C. 走罐法 D. 闪罐法(1) . 治疗丹毒,应首选的拔罐法是(分数:2.50)A. 丿B.C.D.(2) . 治疗皮肤麻木,应首选的拔罐法是(分数:2.50)A.B.C.D. 丿刺

12、络拔罐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闪罐法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 A.太溪 B.复溜 C.涌泉 D.照海(1). 足少阴肾经的经穴是(分数:2.50)A.B. 丿C.D.(2). 足少阴肾阴的输穴是(分数:2.50)A. 丿B.C.D.复溜为肾经经穴。太溪为肾经输穴。涌泉是肾经井穴。照海是肾经的八脉交会穴。 A.俯卧卧位 B.仰靠坐卧 C.仰卧位 D.侧伏坐位(1). 针刺双侧大包、阳陵穴,太冲穴,宜选的体位是(分数:2.50)A.B.D.(2). 针刺一侧听宫、天柱,风池穴,宜选的体位是(分数:2.50 )A.B.C.D. 丿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大包)、腹部腧穴

13、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 颊及耳前后(风池、天柱)部位的腧穴。 A.耳聋取听宫 B.腰背取委中 C. 痰多取丰隆 D. 失眠取心俞(1). 属于近部取穴的是(分数:2.50)A. 丿B.C.D.(2). 属于远部取穴的是(分数:2.50)A.B. 丿C.D.近部选穴主要是针对病变部位而确定腧穴的选穴原则。如巅顶痛取百会;耳部疾患选听宫;胃痛选中脘; 面瘫局部选颊车、地仓、颧髎、近部选风池穴。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是“经络所过,主治 所及”治疗规律的体现。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牙痛选足阳明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 经的合谷穴,腰背取委中等。三、X型

14、题(总题数:11,分数:27.50)13. 常用于治疗大肠腑病的腧穴有(分数:2.50)A. 天枢丿B. 内庭C. 上巨虚丿D. 大肠俞 V天枢乃大肠募穴,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复常。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运化湿滞,取“合 治内腑”之意。六腑相关的治疗病证均可选用各自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大肠的背俞穴是大肠俞,用来治疗 脏病(阴病)。内庭属于足阳明胃经。14. 下列腧穴中,既属于八脉交会穴又属于输穴的有(分数:2.50)A. 太渊B. 太溪C. 后溪 VD. 足临泣 V注意原题有误(原题D选项是申脉)。八脉交会穴穴歌:公孙冲脉心胸胃,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 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15. 下列关于拔罐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 闪罐法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丿B. 刺络拔罐法适用于乳痈急性期丿C. 留针拔罐法常用于背腰部腧穴D. 走罐法常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丿剌络拔罐法具有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适用于丹毒、扭伤、乳痈等;留针拔罐法具有针罐配合的作用。走 罐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 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病例。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