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态通风及动力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590812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态通风及动力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冷态通风及动力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冷态通风及动力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冷态通风及动力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冷态通风及动力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态通风及动力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态通风及动力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沁北电厂一号炉锅炉冷态通风及动力场试验方案 GL-04NEPRI编 号:QB-TSFA-GL04 密 级: 沁北电厂一期工程一号机组调试方案锅炉专业锅炉冷态通风及动力场试验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2004年2月29日目 录1编制依据2系统及设备概况3冷态通风试验的目的4主要试验项目5. 试验条件及要求6试验方法及步骤7试验中的注意事项8试验的程序及分工和时间安排9试验所需仪器及物品1.编制依据1.1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电力部电建1996159号1.2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电力

2、部建设协调司建质199640号1.3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力部建设协调司建质1996111号1.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92能源部能源基1992129号1.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L/T 5047-95(锅炉机组篇)1.6锅炉烟风系统流程图 西北电力设计院1.7 东方锅炉制造厂技术参考资料2系统及设备概况 沁北电厂一期工程1号炉系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G1900/25.4-型超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炉。设计燃用晋南、晋东南地区贫煤、烟煤的混合煤种,采用正压直吹中速磨煤系统,24只旋流燃烧器分三层布置在前后墙,形成对冲燃烧,每个燃烧

3、器配备有高能点火器及点火油枪,另外配12只启动油枪等。燃烧用风被分为三股,分别为直流一次风、直流二次风、和旋流三次风。采用每排燃烧器有一个风箱配风和每个油枪中心配风方式。在各层二次风风道上各有两个测风装置作为计量二次风之用,每台磨煤机入口配有风量测量装置,每台磨出口四根一次风管道上分别装有一个可调缩孔,烟风系统共配两台引风机、两台送风机、两台一次风机、两台密封风机和六台磨煤机。 3冷态通风及动力场试验的目的对锅炉进行冷态通风及空气动力场试验,目的是检验系统及转机整体运行情况,标定磨入口一次风风量及各层二次风风量测量装置,调平磨出口一次风风速,测试炉内旋流燃烧器一、二、三次风分配情况,掌握转机及

4、系统中烟风挡板的调节特性,检验整个烟风系统冷态运行特性及调节特性,为锅炉的启动运行及热态燃烧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由于磨入口和各层二次风没有适当的直段长度,根据甲方和测量元件厂家的供货协议由厂家用特殊装置来现场标定,且由厂家根据装置的几何特征提出开孔位置和尺寸)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调整、测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确定锅炉燃烧系统最佳运行方式,从而保证锅炉着火稳定,燃烧完全,炉内温度场、热负荷分布均匀,保证汽温、汽压稳定,以适应机组负荷变化的要求,使锅炉能够安全、经济运行。4冷态通风及动力场试验的项目4.1 风压严密性检查试验。 4.2 烟风系统挡板调整4.3 锅炉大风箱分二次风风量测量装置标定。

5、4.4 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风量测量装置标定。4.5 磨出口一次风风速调平4.6 旋流燃烧器安装尺寸检查4.7 炉内旋流燃烧器一、二、三次风风速测试5试验条件及要求 5.1 现场地面清洁,烟风道内清理干净,无用的架子已拆除,现场照明充足。5.2 送风机、吸风机、一次风机、密封风机、空气预热器、电气除尘器等设备分部调试结束。5.3 各风烟道挡板包括磨煤机入口风挡板、燃烧器入口风挡板均已调试结束,位置正确并能远方操作,要求各风门挡板轴头有指示标记。大风箱及所有风烟道安装完毕且密封。 5.4 电气除尘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磨煤机以及炉底等处的灰渣斗已封闭,相应的放灰阀调试结束。 5.5 磨煤机安装完毕

6、,各部位密封工作完毕。5.6 风烟系统所有热工、电气仪表经过校验,指示准确,相应的联锁保护、声光报警信号试验合格。5.7 冷灰斗上水密封工作结束并上水密封,炉本体的人孔、烟风道的人孔、及除尘器的人孔关闭,烟风系统内无作业人员。5.8 试验用测速管和丝堵丝座按要求加工好并安装完毕。5.9 试验时要配备辅机巡查人员。5.10 试验仪器、仪表、工具、材料准备齐全。5.11 运行人员上岗熟悉烟风系统启动程序,以便能及时为试验调好运行工况。5.12 通风试验测点的位置、数量测点安装位置风道尺寸加工数量 加工件名称磨入口热风道120010004 mm30套 丝堵和丝座 磨出口一次风管道 58010 mm2

7、4套 丝堵和丝座8套测速管各层二次风风道18001900mm56套 丝堵和丝座5.13 通风试验测量处架子的铺设要求。5.13.1在炉内前墙下层燃烧器中心线下500mm标高处,沿一层燃烧器方向铺设跳板,跳板宽度及强度应能满足承受34人同时工作的要求;5.13.2人孔门处进入炉膛的架子并有安全围拦、平台应方便试验人员的进出,并能使炉膛内外通讯联系畅通。炉内应保证照明充足;5.13.3磨煤机入口风道及出口一次风管附近的搭设架子,要求上下方便,便于测量。5.13.4 二次风风道测点附近搭设架子,要求同上。5.13.5 具体试验位置由调试人员现场指定, 尽量保证上下游的流场良好。6.试验方法及步骤6.

8、1 炉外部分6.1.1 一次风部分6.1.1.1 启动空预器、吸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密封风机,调整炉膛负压在-30-50Pa,调定工况并维持稳定运行。6.1.1.2 全开磨入口热风挡板,改变一次风机入口叶片角度分别在25%、50%、75%、100%四种不同工况测试。6.1.1.3 将测速管分别装入24根一次风管道上,对每台磨煤机的四根粉管道进行风速测量,进行调平试验。6.1.1.4 改变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挡板,测量流经每台磨的风量,记录磨煤机测量装置的读数,标定磨入口测量装置。同时记录磨风量变送器的差压、DCS内部风量的读数。6.1.1.5 保持一次风风量挡板全开,改变冷热风挡板的开度,测

9、量风量,以确定冷热风挡板的协调特性6.1.1.5 测量磨煤机的最大通风量。6.1.2 二次风部分6.1.2.1 启动空预器,吸风机、送风机, 调整炉膛负压在-30-50Pa,调定工况 维持稳定运行。6.1.2.2 改变二次风机入口挡板,测量流经各二次风道的风量。6.1.2.3 每次开启对应一排燃烧器风箱的两个入口挡板,并变换不同开度,同时读取二次风量表指示,以得出各风箱入口挡板的调节特性。6.1.2.4 对应于24个燃烧器的二、三次风管道风量的测量。6.1.2.5 所有工况下应记录表盘上烟风及制粉系统的各种指示数值。6.2 炉内的检查试验项目6.2.1 燃烧器安装尺寸检查;6.2.2 将一、二

10、次风调整至设计风速, 在炉外一次风速调平的情况下(以前墙下层燃烧器为例), 测试炉内一次风的调平情况;6.2.3 调节炉外三次风旋流挡板开度,进行炉内流场测量。7.试验中的注意事项7.1 所有的辅机都应有人监视。7.2 操作时严禁过电流运行。7.3 防止风机在不稳定区域运行。7.4 试验过程中,注意整个烟风系统的运行情况有无异常,如:风压、风量、风温、空预器差压等,监视参数的变化情况,不应该有很大的变化。如有异常现象出现时,应暂时停止试验,检查、判断出系统的问题并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后重新试验。8.试验的程序及分工和时间安排8.1 试验程序8.1.1 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测量装置的标定及风量挡板特性

11、试验。8.1.2 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风量挡板及冷热风挡板的特性试验。8.1.3 一次风测速管标定及调平。8.1.4 二次风风量测量装置的标定。8.1.5 炉内一次风测试及调平8.1.6 炉内二次风测试及调平8.1.7 炉内三次风旋流强度调整8.1.8 各风箱进口挡板特性试验。8.1.9 各二次风风管风量测量及挡板特性试验。8.2 分工8.2.1 整个试验需要5-7天时间。8.2.2 所有测试项目、测试仪器准备由调试单位负责,(厂家标定部分仪器自带)。8.2.3 所有临时架子,测速管、丝堵、丝座的加工,安装和设备维护由施工单位负责。8.2.4 试验期间的设备操作由电厂负责。9.试验所需的仪器仪表及

12、物品:9.1 皮脱管 (标准型及S型)各 2支 9.2 风速仪 2台 9.3 对讲机 3对 9.4 差压计 4个 9.5 乳胶管 81 50米 9.6 测速管 (加工件) 8 套 9.7 丝座 (加工件) 24+56+30=110个 9.8 丝堵 (加工件) 24+56+30=110个 9.9 记录纸及表格 若干 10.附图图1:丝堵20mm M483mm400或450mm图2:丝座M483mm20mm 注:丝堵和丝座的一般要求用粗牙螺纹,配合不要太紧,材料A3钢图中未标注尺寸不作要求。丝堵 30+56+24=110套丝座 30+56+24=110套400mm 用于磨入口热一次风道及磨出口煤粉管道450mm 用于二次风热风道 75101mm290mm +管座长度M483mm75图3 靠背管加工示意图 对图中未标注尺寸不做要求,采用粗牙螺纹 数量 8套 材质 A3钢20mm12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