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48075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醉翁亭记作家与作品1.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上书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

2、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庆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起了很大作用。嘉祐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未执行。三

3、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辞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次年卒,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

4、。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

5、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是多样的。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他的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抒情。“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

6、有浅薄庸俗的作品。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他勤于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

7、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2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此书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3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

8、革新。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日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文人士大夫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发展过程大体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宋太祖立国至真宗朝,是初发阶段。先驱者有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等。柳开首举“尊韩”旗帜,提出重道致用、崇散尚朴、宣扬教化等,反对浮靡文风。王禹偁也主张宗经复古,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文论中“文从字顺”的一面,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石介在怪说中抨击西昆体“缀风月,弄花草”,

9、“蠹伤圣人之道”。他们的诗文显示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最初成绩,但在诗文理论方面未能提出新颖切实的见解,在当时影响不大,存在重道轻文,忽视文章语言形式的倾向。除王禹偁外,他们的创作成就不高。第二阶段在宋仁宗时期,是运动形成高潮的阶段。代表作家有范仲淹、李觏、尹洙、石延年、苏舜钦、梅尧臣、宋祁、欧阳修、苏氏父子、王安石和曾巩等。先是范仲淹提出主张改革文风,戒浮华,得到朝廷支持,于是改革文风之士接踵涌现。李觏要求文以经世,反对拟古和雕琢。尹洙摒弃骈文,致力简而有法、辞约理精的古文。苏舜钦认为写作根本目的是“警时鼓众”“补世救失”,反对以藻丽为胜,提倡“道德胜而后振”。梅尧臣论诗强调写诗要有感而发,重比兴

10、。认为诗歌要写实,要对现实有所美刺,反对西昆派的浮艳诗风,主张语言要朴素,风格要平淡。稍后于苏、梅的欧阳修,则是整个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有意把诗文革新运动与政治上的改革要求相呼应,使古文、诗歌和文学理论批评为现实斗争服务。文学主张上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提倡文章要有用于当世。具体表现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道应是易被人理解且可以照之去做,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他反对那种务高言而鲜事实的文章。在文的方面讲求平易,提倡简而有法,反对追求奇险。欧阳修还首创诗话这一评论诗文的新体式,其六一诗话中有许多精辟的文论、诗论见解。此外,欧阳修改革科场积弊,罢黜四六时文,并大兴创作之风,努力提举

11、后进。欧阳修上述主张、措施,使诗文革新运动达到高潮。第三阶段从宋英宗朝至哲宗朝,是诗文革新运动完成期,代表人物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而苏轼则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强调作文要有感而发,十分重视文章的文学价值,要求作家要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主张为文要从不同内容出发采取不同表现形式,为文要文理自然,还要讲究章法。他的诗文词赋,都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巨大。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被奉为正宗。但同时,北宋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为诗的概念化

12、倾向,为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所师法,表现了该运动的历史局限。4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是指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

13、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5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山中。北宋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做滁州知州时,常来此饮酒和赏景。山僧智仙建亭于醉泉旁,亭建成后,由欧阳修命名,并作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醉翁亭记以记其事。醉翁亭屡经废兴,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颇有诗情画意。亭周围建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怡亭、醒园等许多单体

14、建筑,为江南建筑风格。醉翁亭内新塑欧阳修像。在醉翁亭之右的宝宋斋中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全文的碑刻,为宋代传下来的稀世珍宝。思考与讨论一、作者在题滁州醉翁亭诗中云:“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请查阅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结合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谈谈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理解。设置此题的意图是理解名句的内涵。作者写作本文时,因“庆历新政”已彻底失败,遭谗被贬,思想十分矛盾,作者此时自称“醉翁”即旷达自放的意思。作者表面写的虽是游山玩水的乐趣,却蕴含失意抑郁的情感,委曲婉转,余韵不尽,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思绪。二、明代茅坤称赞此文为“文中之画”,说“昔

15、人读此文,谓如游幽泉邃石,入一层才见一层。路不穷,兴亦不穷。”你把本文也当做是一幅画,重读一遍,琢磨一下能否有新的发现。设置此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以一个新的欣赏画的角度去阅读。本文写景就像立体的山水画,入一层才见一层,尤其是文章开篇,先远处环视,“环滁皆山也”,近至“西南诸峰”,方觉“林壑尤美”,又仰望琅山,“蔚然而深秀”。再入六七里,流水泻出于两峰之间。峰回路转,突现醉翁亭。的确是文不穷,画亦不穷,兴更不穷。如果有爱好绘画的同学,不妨将本文所描写的景物画成山水画,与文章相映成趣。有关资料1.关于思想内容这篇醉翁亭记是宋代散文名篇,历来被视为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语言平易明畅,写作背景却相当

16、复杂,涵蕴也很丰厚,以致评析此文的主题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首先要弄清的是:欧阳修为什么一贬滁州,就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作文为记。就这篇文章内容看,那是由于琅山的风景使他陶醉,人与人之间亲密淳朴的关系使他陶醉,那些香而且洌的酒使他陶醉。因此有人说,欧为此文,意在寓性情于游赏。或者说,纵情山水,表旷达自放的情怀。但是,这篇文章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时欧年四十,贬滁州已经一年。他这次被贬,由于论救推行庆历新政诸君子,得罪了守旧官僚。这些人利用他甥女张氏犯法一事,想把他牵连下狱。后来事虽大白,他还是被贬往滁州。欧阳修是个个性刚直的人,读他的与高司谏书可知其议论之峻切。现在邪正颠倒,他无端被诬,心中怎么能没有愤懑,又怎么能自放于山水诗酒?十年前,因为支持范仲淹,贬为夷陵县令时,他曾写信给同案被贬的尹师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