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丝绸之路 (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454529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丝绸之路 (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丝绸之路 (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丝绸之路 (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丝绸之路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丝绸之路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丝绸之路主备人:曹瑞华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课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目标:1认识“矗 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

2、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教学模式: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一、导1谈话导入: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齐读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1)认

3、识“矗 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3)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二、学、议1、出示自学提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2)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3)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议(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

4、值的地方。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

5、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3)结合资料,深入理解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4齐读课文13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三、练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栩栩如生、( )、 ( )、( )、( )。 2 、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仿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板书设计2、丝绸之路东西方友好交流(友谊之路) 东西方互赠礼物(经济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