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袁志彬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385836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科院袁志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科院袁志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科院袁志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科院袁志彬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科院袁志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科院袁志彬(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科院袁志彬:3D打印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3D打印(3D printing),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 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 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 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本文对 3D打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趋势加以判断,同时对加快推动中国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提出政策建议。2012年3 月,为重振美国经济和美国制造,奥巴马总统提出建设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 计划,并将3D打印确定为方向之一。2012

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刊 登了一篇名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封面文章,认为3D打印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 起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并称这是“制造业未来的趋势”随后,美国连线(Wired) 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于年底离职,担任他创办的3D打印制造公司3D Robotics的CEO。同时,美国时代(TIME)周刊也将3D打印列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 工业”中国于2012年10月成立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这样在全球迅速形成了 3D 打印技术热潮。有业内人士将2012年称为“3D打印元年”。就像互联网使得报纸、广播、 沟通走向民主化和

3、社会化一样, 3D 打印技术也会让“制造业民主化”和“社会化制造”成 为可能。未来 3D 打印会朝着两端发展:激光技术适合更复杂的生产,而熔融技术则更适合家 用和小规模的制造。总的来看,中国3D打印产业化的条件已经成熟,未来几年将是市场扩 展的“成长期”。3D打印技术发展趋势根据目前的资料分析,3D打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做如下判断:第一,3D打印既是制造业,更是服务业。3D打印产业链涉及到很多环节,包括3D打 印机设备制造商、3D模型软件供应商、3D打印机服务商和3D打印材料的供应商。因此围 绕3D打印的产业链会产生很多机会。在3D打印产业链里,除了出现大品牌的生产厂商外, 也有可能出现

4、基于 3D 打印提供服务的巨头。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3D打印带来的服务和营销模式创新。一个是Shapeways,该公司并不直接出售打印机,而是通过社交网络把“全价值链”搬 到了线上。用户在网站注册后,既可以把自己的产品设计上传到网站,也可以购买现有的 3D 设计图,再选择和购买原材料,就可以下单,公司会将打印出来的成品送货上门。此外 用户也可以在线展示和销售产品,并将产品卖给其他人。目前该公司已有近15万个平台会 员,6000余设计者,至2012年6月20日,已经打印了 100多万个3D产品,最受欢迎的是 珠宝首饰、 iPhone 手机套和玩具火车。另一个例子是Quirky,该公司的特色是众包:

5、公司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会媒体 接收公众提交的产品设计思路,并由公司的注册用户进行评论和投票表决,如此每周挑选出 一个产品进行 3D 打印生产,参加产品设计和修正过程的众包人员可分享 30%的营业额。 Quirky的模式关键之处在于给发明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这里可以把自己的创意变成实 物,并且通过 Quirky 自己和包括美国亚马逊在内多个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设计者会从 销售中提成。第二,目前 3D 打印产业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目前中国 3D 打印技术发展面临诸多挑 战,总体处于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 3D 打 印技术大多还停留

6、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二是技术创新体系不 健全。创新资源相对分割,标准、试验检测、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缺乏,尚未建立起产学研 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产业政策体系尚未完善。缺乏前瞻性、一致性、系统性的产 业政策体系,包括发展规划和财税支持政策等。四是行业管理亟待加强;五是教育和培训制 度急需加强。第三,近中期看,与传统的制造技术形成互补。相较于传统生产方式,3D打印技术的 确是重大的变革,但目前和近中期还不具备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领,也不会是传统制造 业的终结者。 3D 打印技术虽然也许会重振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但是短期内还难以 颠覆整个传统制造业模式。理由有

7、三:一是3D打印只是新的精密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 相比于机器化大生产,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平行和互补关系;二是 3D 打印原材料种类有限, 决定了绝大多数产品打印不出来;三是个性化打印成本极高,很难实现传统制造方式的大批 量、低成本制造。目前的3D打印技术在复杂构件、新产品开发、协同制造和实现创意方面 较有优势,最理想的应用是在个性化或者定制化的领域。因此,近中期还不可能完全替代传 统的制造技术,应该是优势互补。第四,长期来看,3D打印技术是典型的颠覆性技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 坦森提出的颠覆式创新理论(Clayton Christensen s Disruptive Innovat

8、ion Theory)表明,新 进入者如果抓住市场的特殊需求,进入边缘应用领域,当它的技术不断改进直至被主流市场 接受时,便会替代传统技术轨迹晋升为主流技术。从长远看,这项技术最终将给工业生产和 经济组织模式带来颠覆式的改变。从长期来看, 3D 打印技术其实就是颠覆性、破坏性的技术。当前, 3D 打印技术的应 用迄今被局限于利基市场(Niche Market,即高度专门化的需求市场)或细分市场(Market Segmentation),如医疗或模具。但根据克里斯滕森的理论,颠覆性技术会不断发展,以低 成本满足较高端市场的需要,然后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逐步夺取天下。尽管3D打 印主要适用于

9、小批量生产,但是其打印的产品可以远远优于传统制造业生产的产品更轻 便、更坚固、定制化、直接组装成型。 3D 打印的另一个颠覆性特征是:单台机器能创建各 种完全不同的产品。而传统制造方式需要改变流水线才能完成定制生产,其过程需要昂贵的 设备投资和长时间的工厂停机。不难想象,未来的工厂可以用同一个车间的3D打印机既制 造茶杯,又制造汽车零部件和量身定制的医疗产品。政策建议尽管 3D 打印技术显示出巨大的潜在优势,但距离大规模的工业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 一段距离。当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还很难完全依靠市场生存,需要政府对该产业在资金 扶持、税收、市场引导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概括起来,为

10、加快推动中国 3D 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建议中国应该高度重视 3D 打印技术可能带来的制造 业变革,深入研判全球3D打印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3D打印技 术及产业化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科技 部、中科院、工程院等参与)成立3D打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并 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建立多部委协同推进机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 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组织相关科研机构专家研究制定3D打印技术发展路线图和中长期发 展战略,明确这一产业的发展原则、阶段目标、技术路

11、线、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做好顶层 设计和统筹规划。同时,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为3D打印技术设立重大专项,开展3D打印 相关软件、工艺、材料、装备、应用、标准及产业化的系统性整体性攻关,推进建设3D打 印制造技术与其他先进制造技术融合的新型数字化制造体系。二是加大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渠道,加大对3D打 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推动设立3D打印产业发展资金,探索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重点支持 3D 打印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第三方检测试验平台建设、加强应用示范和产 业化。建议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与工艺。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 作,研究建立以现有

12、的研究机构和主要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联盟,加强官产学研的沟通与 交流。三是加快3D打印的试点示范与推广。3D打印发展初期要靠国家相关部门来统筹布局、 合理安排,在有技术积累、人才资源、市场基础的地方先行先试,根据效果进行推广。可以 先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开展一些示范应用,在示范的过程中制定相关行 业标准,积累发展经验。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筛选技术条件好、应用需求大的代表性省市建立 3D 打印应用示范基地,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形成通用性、标准化、自主知识产 权的应用平台,加快推进产业、技术与应用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和积累3D打印机的运营和 管理经验。在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中,要根

13、据市场需求,结合各地的工业基础和特色,选择发展 相应的 3D 打印技术。必须清楚地知道,当地的主要产业或者优先发展的产业需要哪些 3D 打印技术。另外可开设类似3D照相馆式的工作站,开展3D打印的应用推广和普及。因此, 对于3D技术,各级地方政府应针对当地产业实际需要的技术,进行大力、持续性的扶持。目前,已有南京、武汉、东莞等城市先后表态要在3D打印上有所作为。2013年3月 24日,中国首个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南京栖霞区,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总 部基地落户南京经济开发区。南京市政府表示,争取把南京打造成中国3D打印技术的制高 点。武汉则抢先成立了“中国首个3D打印工业园”在“世界

14、工厂”东莞,3D打印作为战 略性新兴产业写入了 2013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四是尽快建立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在发达国家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中,大学主要进行基 础研究,研究所侧重于共性技术研究,企业主要致力于应用性研究和最后的产品化,产研学 三方在市场机制下合作互补。但在中国,这三者的关系,却呈现出错位竞争的局面,致使科 研与产业严重脱节。一方面,中国的大学越来越热衷于应用研究,甚至自办企业。中国的 3D打印产业目前就呈现出浓厚的“高校”的色彩:除清华大学的北京殷华外,西安交通大 学派生出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则依托于华中科技大 学。另一方面,中国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后

15、,绝大多数放弃了长期的共性技术研究,转向能 在短期内解决生存问题的应用开发。在这样的格局下,制约着诸多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难题, 事上却处于无人攻坚的状态。建议尽快建立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具体做法可以借鉴美国的“先进技术计划”(ATP)。 该计划是美国政府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典范。ATP由政府提供引导资金,但承担项目的 公司要配套一半以上的研发投入。政府的资助经费直接拨付到企业,大学和研究院所只能通 过与企业联合,参加项目的实施。最终的知识产权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美国公司所拥有,参与 项目的大学、研究院所和政府机构等不享有任何知识产权,但可以分享专利使用费。美国政 府为了国家利益有权免费使用ATP支

16、持的技术成果。其他企业想使用该项目成果,可通过支 付费用获得使用权。五是建立激励的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建议政府对中国 3D 打印产品实施早期采购政 策。同时,还将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首台套保险业务,建立支持3D打印发展的多 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向3D打印领域倾斜,鼓励民营资本进 入3D打印领域等。特别是建议政府当前尤其要重视桌面级市场和个人打印服务市场,给桌 面级产品研发企业和个人打印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人才、资金支持和税 收减免等扶持。建议重点对消费者、使用者和对采购这些设备的企业进行政府补贴和增值税 抵扣,以扩大内需市场。展望3D打印技术及产业化的未来,可以借鉴哥本哈根未来研究学院QFS)的名誉主 任约翰彼得帕鲁坦(Johan Peter Paludans)的一句话:我们的社会通常会高估新技术的 可能性,同时却又低估它们的长期发展潜力。我们相信,只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我们的政 策优势和市场大国优势, 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