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265342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幼儿园学科教学模式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一、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五层次教学模式1. 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周围环境和注意各种美术作品中造型、色彩、构图等的情感表现性;培养他们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丰富其美感经验,培养初步的审美评价能力。2. 策略和程序第一层次:整体感知描述。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出示作品或以音乐激发幼儿对欣赏对象的兴趣。引导幼儿集中注意观察欣赏对象,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鼓励幼儿把初步感知获得的认识描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当幼儿需要帮助时,

2、教师才用启发的方式、提问题的形式给予他们以线索启迪,引导他们观察、想像并进一步陈述清楚。第二层次:形式分析。这是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关键环节。所谓形式分析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在幼儿对具体作品进行形式分析过程中,教师宜引导他们运用边体验边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让幼儿通过自己充分的感性体验,再进行理性的分析。为此,教师应注意四个问题:一是教师自己要对艺术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必须理解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可能的象征意义,二是教师必须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3、、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因为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是变化和统一的有机整体;三是要适当地教给幼儿一定的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四是教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分析,待幼儿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对于作品独特的描绘手法,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加深理解。第三层次:领会、表达作品。由于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原因,教师必须对幼儿进行指导,应注意两点:第一,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即必须根据美术作品的各个部分来理解美术作品的整体,又必须根据

4、美术作品的整体来理解美术作品的各个部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运用“对意义的预期”手段,即自身应对美术作品各部分的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先理解美术作品各部分的意义,再根据各部分进行整体意义的解释,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解释。第二,教师必须鼓励幼儿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而是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应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介绍创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者个人的创作动机。第四层次:评价小结。所谓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

5、术作品的价值。对幼儿评价阶段的指导重点宜放在对作品的审美判断以及揭示作品对于人类美术活动的意义上,以帮助幼儿从多样化的作品表达方式中吸取审美经验,提高其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趣味。例如:评价大碗岛的星期天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你觉得这幅画美吗?”“你喜欢这幅画吗?”“你看后感觉如何?”“你是否想把这幅画挂在教室里?”等。幼儿交流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可以总结。第五层次:外化创新。即情感深层体验,联系外物,尝试创新。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提供幼儿外化创作新客体的环境,引导幼儿运用新知、新感觉创作新作品,这能启发幼儿的智慧,对促进幼儿的审美创造有极其积极的作用。这一层次的活动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临摹体验

6、。通过临摹,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增强幼儿对美术作品的体验,促进幼儿的心灵对欣赏作品产生共鸣融合。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大班的部分美术欣赏作品,如欣赏向日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临摹梵高的向日葵,并将自己的作品与梵高的向日葵放在一起展示。临摹活动能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向日葵色彩明快和线条简练、有力等特征。二是游戏法。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1)角色游戏法:如大班欣赏茶具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幼儿扮演导游,介绍一两种本班展览的茶具。”这个游戏使幼儿欣赏到更多的茶具之美,丰富了审美经验。 (2)建构游戏:通过让幼儿建构游戏,加深对欣赏对象美的特征的认识。如欣赏 民居建筑活动的

7、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拼搭各种民居建筑,促进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发展。三是尝试制作。这种方法适用于工艺作品的欣赏,能加深幼儿对美的体验和感受。如欣赏剪纸作品后让幼儿尝试制作剪纸。幼儿在制作中体验剪纸的方法,进一步感受剪纸作品的本质特征,领略剪纸作品所具有的审美韵味。四是表演活动。可让幼儿用动作表现作品描绘对象的动态。例如,大班欣赏舞蹈奔马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幼儿在“赛马”的录音伴随下做马奔跑的动作,加深了幼儿对水墨画的表现手法的感受。又如欣赏舞蹈印染纱巾,最后让幼儿用纱巾装扮自己并随音乐跳舞。3. 教学范例及评析美术欣赏:大碗岛的星期天活动目标1. 感受点彩派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排列变化,感受画面构图的

8、不对称的均衡美。2. 体验作品中悠闲、恬静的情感与氛围。3. 初步学习点彩派画法。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大碗岛的星期天”、彩色视频仪、水粉颜料、铅画纸、乐曲磁带。活动过程1. 出示教学挂图“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提问:(1)小朋友,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2)这些人在干什么?有什么样的姿态?(3)除了这些人还有什么?(4)你能看出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吗?2. 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重点感受点彩派作品的特点。提问:(1)画面上有什么样的线条,给你的感觉怎么样?(2)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哪几种颜色?在画面上是怎么安排的?(3)画面上的黄颜色给人的感觉怎么样?(4)你觉得这幅画上色方法

9、跟平时我们见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吗?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绘画中的上色方法及色彩效果:把无数的原色油彩细点交错排列在画面上,再通过欣赏者的眼睛调混起来,这样画面上的各种色点组成五彩缤纷的镶嵌画,这种方法称为点彩派。这幅画的作者修拉就是“点彩派”的代表人物。继续提问:(5)画面上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6)画面前面和后面的人物看上去哪个更清楚,为什么?(7)看完整幅图,你感觉怎样?3. 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假想是画中人物,随着教师的描述语去想像:“我躺在一片嫩绿的草地上,看见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在休息,有的照管着孩子,有的在看风景透过密密的树阴,远处的湖面上有白色的帆船,还有人在划赛艇,每个人

10、都充分享受阳光和水的滋润,我感觉轻松极了,真想在这儿多留一会儿。”(配抒情的钢琴曲。)4. 教师提问幼儿:“你觉得这幅画美吗?为什么?”简单小结:这幅画上人物多样,色彩丰富,看上去五彩缤纷又有规律,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平衡。画家用点彩派的画法给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效果。今天,我们也来用点彩派的画法画一画。5. 教师提出要求,幼儿绘画。(1)教师用基本色黄色、蓝色来画树叶,通过黄色和蓝色的色点混杂,产生黄、绿、浅绿、深绿的色彩效果。(2)使用水彩色时,注意保持画面的清洁,洗笔后蘸颜料。6. 展示、评价幼儿作品,主要评价画面的色彩效果。注:此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艺术大班第308页,许卓娅、

11、孔起英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三版。评析:该欣赏活动开始以问题提示幼儿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和描述,为了让幼儿在欣赏中理解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及其意义,教师有顺序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图中线条、形状、色彩、人物的动态、图画的背景等,让幼儿在细致观察过程中进行审美想像,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该作品是“点彩派”的代表作,在色彩的运用上很有特色,教师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掌握“点彩”特色。继而,在轻快的音乐伴随下,让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教师还给幼儿简单地介绍了画家修拉及“点彩派”作品的知识,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活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儿用“点彩

12、”方法画画,通过幼儿亲身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独特表现手法的感受。二、命题画的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1. 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多种绘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新的造型技巧,培养幼儿的绘画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及对绘画的兴趣,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观察能力。2. 程序和策略第一环节:导入活动。导入活动应注意精练、游戏化,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常用方法是:用语言帮助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经验;可以组织幼儿唱歌、猜谜语、看表演或出示教具等,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本次活动中来。第二环节:讲解要领。绘画活动的重点、难点是需要教师讲解的,必要时应有示范,

13、这是一个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环节。既要语言简练、示范运动清楚,让幼儿掌握本次活动的基本技能,又要避免幼儿简单模仿。在此,教师应特别注意两点:在物体画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幼儿详细完整地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把握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颜色和动态等,可以采用特征对比、形象比喻、几何图形概括等方法来帮助幼儿获得物体的视觉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逐步采用涂染法和线描法来描绘物体。通过系列课题来帮助幼儿掌握物体的造型。在情节画教学中,首先应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物体间的空间关系,教幼儿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把与之有关的物体形象恰当地安排在画面上,以便正确地表现出各个形象间的相互关系。其次要注意引导幼儿通过把主体

14、物画大、画细致或通过画面色彩的设置来突出主题。第三环节:提出要求。在幼儿创作前,教师要明确地向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交代绘画程序:有些绘画活动的程序不能随意变动,教师应让幼儿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例如,在大班“大海里的轮船”纸版画活动中,要求幼儿的作画顺序是:画底版剪叠贴涂油墨盖宣纸拓印。二是提醒技能要求:色彩搭配、合理布置、均匀涂色等,要依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和实际水平提出,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三是提醒习惯要求:握笔、正确使用工具、专心作业、爱惜作品等,应依据班级幼儿近期出现的问题提出,使之具有针对性。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并非每节课都必须提出,应依据本次活动

15、的特点、所使用工具材料的特点以及幼儿实际水平等有所侧重。大量的、充足的时间应放在让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上。第四环节:幼儿作业。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构思、操作、创新。幼儿作业时,教师应进行巡回指导,从构思、造型、色彩使用、构图等角度对幼儿进行辅导。构思、造型、色彩、构图四个方面,在不同的幼儿身上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形成了每个幼儿自己的绘画特点。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绘画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发展水平上再向前发展一步。第五环节:作品评价。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幼儿对作

16、品的态度,及对美的鉴赏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幼儿绘画的评价标准,即看作品是否符合同龄幼儿的一般水平,是否有童趣,是否有艺术性,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幼儿的作品。在组织作品的评价时,可采取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不仅要注意正确、恰当地评价幼儿的作品,而且要把评价作品的标准教给幼儿,帮助他们学习正确评价同伴的作品。此外,教师还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可以组织幼儿在相互欣赏作品中评价作品,也可以在相关游戏中评价作品,还可结合评价的结果发给幼儿奖品。3. 教学范例及评析命题画:小鸡(中班)活动目标1. 学习水墨画的握笔和用笔方法,用毛笔的侧锋画椭圆,中锋钩线和画圆点,表现小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