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3647196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心理学复习大纲一.绪论1.心理实验P19优点缺点实验法(1)实验条件控制严格(2) 实验结论比较严谨(3) 测量较为精确(4) 用于验证某一理论(1) 实验条件控制的人工人为性(2) 实验干涉程度高(3) 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4) 不适于探索性的研究观察法(1)自然情境,推论性高(2) 能够发现相关联系(3) 可以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测量(4) 认为干涉程度低(1) 对干扰因素不加任何控制(2) 不易发现因果联系(3) 变量控制困难(4) 受观察者主观偏好影响(5) 需多个观察者参与,记录繁琐访谈法(1)可以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研究(2)可以对复杂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1) 变量控制不严格(2

2、) 对被试的错误回忆无法识别(3) 受研究者主观倾向影响较大(4) 不能对结果进行因果关系分析问卷法(1)可获得大量有效数据(2)可以测量出个人的态度和观点(1) 不能进行因果关系推理(2) 自我报告的真实性(3) 选择无偏向的样本困难(4) 邮寄问卷回收效率低测量法(1)测量编制严格可靠(2) 定量化程度高,数据易于处理(3) 种类多,灵活方便(4) 有常模,可以进行对照研究(1) 难以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2) 不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3) 对研究者要求较高(4) 有非人为因素干扰2. 心理实验的基本过程:文献的查阅与课题的选择;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与实施;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研

3、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3. 实验者效应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共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的通过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 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造成一种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这种反应倾向称 之为实验者效应。措施,单双盲控制,实验过程的自动化,随机分配被试二.实验设计1.拉丁方设计及其特点P140拉丁方设计的使用前提是不同实验处理水平变异是对称变化的。拉丁方实验设计是采用循环 控制的平衡误差的方法,使不同实验处理组的被试循环接受全部实验处理,不同的实验处理 在不同呈现顺序上出现的机会相等。根据自变量的水平,排列拉丁方设计的实验处理顺序, 排列的方法是每个(或组)被试的实验处理顺序逐一顺延排

4、列。为保证拉丁方设计真正起到 平衡顺序误差的作用,有多少种拉丁方设计的排列方式,就必须有多少个(或组)被试,或 被试(组)的数量是排列顺序的倍数。当样本容量较小时,拉丁方设计是一种较好的平衡顺 序误差和顺序混淆效应的实验设计方法自变量三水平|水平1()|水平2()|水平3()实验处理的顺序被试1ABC被试2BCA被试3CAB2.所罗门四组设计将被试随机取样,并随机分为四组,两组为实验组,两组为控制组,两组中,一组有前测, 一组无前测,优点,将事前测定的反作用组效果分离出来,对于实验处理的效果更加清楚3. 多因素实验设计P142一类实验设计是考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或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这

5、类实验设计称 为多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包括多因素组间实验设计、多因素组内实验设计和混合 实验设计。(1)多因素组内实验设计基本方法:随即取样被试,并将参加实验的被试分为若干个实验处理组,每组被试分别接受 一种实验处理水平的结合。如:自变量A因素有两个水平,B因素有四个水平,两个因素 共有2*4=8种处理水平的结合。(2)多因素组内实验设计基本方法:随即取样被试,参加实验的被试接受全部实验处理水平的结合(3)混合实验设计4. 影响心理实验设计效度的因素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中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历史的因素;成熟或自然发展的程度2)影响外部消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

6、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实验反作用效果;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实验安排反作用效果;重复实验的干扰3)研究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实验指标的精确性可靠性5)实验研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三心理物理法1. 心理物理学的创立:I860年费西纳发表心理物理学刚要第一部系统的心理学著作2. 心理物理法:对刺激和感觉(或感觉反应之间关系的数量化研究。它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1)刺 激量的值在达到多大才能引起感觉或感觉反应;(2) 一个阈上刺激呈现以后,它的强度要改 变多少才能被人觉察到;(3)如何才能使一个刺激产生的感觉和另一个刺激相等;(4)随着 刺激大小的改变,感觉或感觉反应会有什

7、么变化。3.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是指在通过渐增法或渐减法进行实验时,被试对刺激变化方向的习惯性反应或期望可能 会导致阈限偏高或偏低的现象。为了检验实验是否存在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可以分别求出 渐增和渐减刺激系列的阈限值,并对两个阈限值进行检验,如果渐增系列的阈限值显著高于 渐减系列的阈限值,则说明存在有习惯误差,反之,则说明存在有期望误差。习惯误差:是由于被试习惯于某种反应的方式或反应定势造成的误差期望误差:是由于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本身的刺激呈现的规律使被试产生的对刺激是否 达到阈值提前作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消除方法:渐增和渐减的实验次数相等对数定律成立的条件(韦伯定律)对所有类型和强度的

8、刺激都是正确的;假设所有最小可绝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 的(liaojie)韦柏将被试刚好能觉察出两点刺激的两脚规距离称为,两点阈限”。韦柏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I/I=K,其中I为原刺激量, I为此时的差别阈限,K为常数, 又称为韦柏率。费希纳想到心与身之间的联系法则可以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 感觉与引起感觉的刺激都是可以测量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对数关系。S =ClogR/R0.S代表 感觉强度,C代表适应任一不同感觉领域的常数,R代表刺激强度,R0是阈限刺激强度。费希纳的研究结果,与韦柏的一致,但费希纳的

9、概念并非是在得知了韦柏的研究结果后, 受了启发而获得的,他的原理实际上早已为韦柏的研究成果所证明,而且超出韦柏找到的事 实之外,后来有人称它为韦柏、费希纳规律4. 三种心理物理法的特点最符合阈限定义的方法是:最小变化法。最能发挥被试的积极性,误差最大:平均差误法。 效率最高的是: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与最小变化法的比较:最小变化法主试控制自变量,被试只需对自变量进行口头 报告而平均差误法自变量被试自己控制并可以对刺激的强度进行调节其他均是一致的都用 来测量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恒定刺激法:刺激的数量和强度都是恒定的一般需要一个比较刺激和几个标准刺激主试和被 试只能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刺激呈现顺序表来进行

10、实验主要来测量绝对感受阈限(4) 制作顺序量表的方法 等级排列法:具体操作方法是被试将所呈现的一系列刺激按优劣或喜欢一一不喜欢的 顺序依次排列。这种方法在市场研究和收视率调查等应用研究中比较常用。根据等级 排列的结果,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两个顺序量表的相关,相关越小,差异越大P194 对偶比较法: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判断没队刺激中哪个刺激的某一特征更 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如果有n个刺激,配对的数目应为n(n-1)/2对。在实验中, 没对刺激中的两个刺激在先或在后,或同时呈现对结果会产生顺序误差(或时间误差) 和空间误差,因此没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以排除这两

11、种误差,因此,总的比较次数应为n(n-1)次。对偶比较法呈现刺激的方式通常有台阶 式和斜线式两种。为了考察对偶比较法评价的一致性程度,可以采用肯德尔U系数来 计算对偶比较的相关数,相关数越高,说明评价的一致性程度就越高,评价者之间的 评价结果也就越一致5. 似然比:区分信号与噪音反应的心理感受水平Xc所对应的信号分布纵轴与噪音分布纵轴 之比6. R0C曲线:又称操作者操作特性曲线,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改变信号和噪音出现的 先定概率及被试判断结果的标准,可以引起被试的判断标准发生变化,随着判断标准的变化, 击中率与虚报率也随之改变,判断标准有几个,就可得到机组不同的击中率和虚报率,如果 以击中

12、率为纵坐标,虚报率为横坐标作图,就可得到几个点,连接各点即得到一条曲线,就 称这条曲线为“操作特性曲线或ROC曲线”或等感受性曲线四反应时1.反应时研究的简史,重要事件P248-249P2-12(1)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科学 从思辨哲学的范畴成为独立的实验科学,实验心理学也应运而生(2) 1850年,德国的赫尔姆霍茨测量了青蛙的神经传导速度(3) 托马斯杨提出了三色论,认为不同的视觉神经能够感觉到不同的颜色,并因此产生 颜色知觉(4) 赫尔姆霍茨对三色说进行了补充和修改,提出了能够解释色盲的颜色知觉三色论(5) 普金耶对视觉现象学的研究发

13、现了重要的视觉现象,如著名的颜色知觉的敏锐度随视 觉刺激背景光强度发生变化的普金耶现象(6) 赫尔姆霍茨最早运用反应时技术进行生理与心理指标的测量,并建立了反应时实验技 术,为后来反应时方法的广发应用作了巨大贡献(7) 人差方程的提出:1823年,天文学家贝塞尔,得出的结果还是有“误差”,应用方程 来表示:A-B=1.223秒,这种误差是由于观察者的个体差异导致的(8) 唐德斯提出了三种反应时: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9) 费西纳,第一位心理学家,1860年,出版了第一部系统的心理学物理学专著一一心 理学物理学纲要,贡献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提出了测量人的感受性的三种心理物理学法;

14、第二,提出了感觉“阈限”的概念,并对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第 三,提出了“负感觉”概念,并用负的数量来表示无意识现象(10) 赫尔姆霍茨在视觉和听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关于颜色知觉和听觉知觉 方面的理论(11) 1862年,冯特出版了感官知觉的理论贡献一书,在此书中正式提到了“实验心理学”2. 反应时研究的两个阶段P260-267唐德斯减法反应时;斯滕伯格相加因素法斯滕伯格运用相加因素法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完全系列 扫描3. 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在一般的反应时实验研究中,要求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在保证正确的 前提下越快越好,尽可能避免以牺牲

15、正确率为代价提高反应速度,或者是以降低反应速度为 代价提高正确率的情况4.唐德斯的三类反应时实验P260A反应(简单)B反应(选择)C反应(辨别)5.字母旋转实验P284Coopei和Shepard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有心理旋转的存在“手柄状立体方块研究”(三维空间表象),R表象旋转材料,实验结论:表象心理旋转的现 象是存在的;表象心理学旋转的过程可能是有一定的连续性的;表象心理旋转随着材料旋转 角度的变化,其反应时也有一定规律的变化。结果:随着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样本旋转了 180度时反应是最长随着样本的 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加大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小。6.开窗实验中的“字母转换实验” P268“开窗实验”是尝试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能够明确的确定特定的 加工阶段,最早的“开窗实验”是汉米尔顿和霍基的字母转换实验五感知觉实验1. 视觉的适宜刺激:380760毫微米的可见光2. 视觉的心理量(光波的物理特性):波长-色调、纯度-饱和度、振幅-明度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4. 两种视觉细胞: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最外层是锥体细胞和帮体细胞 帮体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