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088540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文昌路小学 张朝霞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64条建议“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提出,“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我们力求在教材的内容本身里去寻找供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食粮。”思考使人明智。使人通达。使人拥有世上最美好一切。正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 思考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么怎样在课堂中创设思考的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把自己也培养成思考者。我想,教师要给学生带去思考,自己首先也应善于思考

2、,善于钻研教材,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只有使教材了然于胸,才能在课堂上运筹帷幄、高屋建瓴;然后要善于思考学生,“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只有充分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你的学生折服于你,更好地提高你的课堂效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积累中善于思考。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圈划点评关键语句,通过互联网、各种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并提出一到两个问题进行质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课堂学习时,通过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主旨,感悟作者的情感,从各个角度分析、理解文章的语

3、言文字,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教会学生倾听和表达;而在课后,侧重于积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沉淀,通过写作训练、阅读相关文章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延伸。案例: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学片断: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进入文本中:(1)同桌互相交替读文中段落,检查是否将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互相交流: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从文中划出)。(3)全班交流:交流并读课文1、2段中描写事情的句子。(4)课文中作者从这两件事中感受到了什么?(温暖)(5)默读课文,文中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温暖,用_划出,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交流。二、深入文本,思考感知:交流第一件事

4、: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2)如果你是老奶奶,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让学生体会将心比心)2、句子:“阿姨回答老奶奶的话。”学生自由谈体会。(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3)朗读阿姨的话:读出温暖的感觉。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1“不要紧,再来一次” 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5、母亲能宽容、理解别人)这句短短的话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宽容、理解。二是:鼓励,朗读时在语气上要有所变化。让我们一起朗读母亲这句话,让所有的人感受到母亲那颗宽容关爱的博大心。2、如果你是那位护士,为病人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你会怎样想?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人与人之间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3、朗读母亲的话:读出暖暖的感觉。三、思考、概括 同学们,你认为这两个故事反映中华民族的那种传统美德?(尊老、爱幼)。通过这两件事,你对将心比心又是怎

6、样理解的呢?学生:“用自己的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同学们,这“人”字本就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的。生活中,一声轻轻的问候,一句深深地祝福,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最后作者也深有感触,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与作者一起体会感悟将心比心的含义。反思:要用思考点燃学生的学习渴望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首先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尤其是语文,一定的记忆仍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我们常说的“肚里没货”那就万万不可能迸发灵感。所以思考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其次,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没有细致的、多角度的观察,很难做出准确的、全面的判断,也就不会找出事物的真理。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至西边落下?为什么人一定要喝水?为什么当学生在观察生活时,谁能说他不在思考?最后,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实践出真知。”我们常说“动手动脑”,可见,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也就是他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无论哪一门学问,最终的目的都是要用于实际生活,那么思考的意义就显得更为现实了。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实在欠缺的太多。唯有以后在课堂中,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鼓励他们静心思考,在思考中沉淀,在思考中升华。我想,这便是思考的力量,更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