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政府角色变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3017829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政府角色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政府角色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政府角色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政府角色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政府角色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政府角色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政府角色变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政府角色变迁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旨在重构政府、高校以及学生之间关系的改革。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市场力量的影响。与此同时,传统的国家和高等教育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拟将这一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变化放在一个更宏观的大时代背景,即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来讨论其成因,并描绘在此新背景下,政府对于高等教育所扮演的新的角色是什么,政府角色转变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最后,本文选择了几个较为典型的国家,分析了在这种类似本质背后各国政府角色变迁的个性化特征。关键词:全球化;高等教育;政府角色一、关于大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诸多

2、关于大学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阐述中,克拉克(lark)的三角协调模型(rdinatetriangle)一直被引为经典。它将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置于“三角张力之中,认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位置取决于三股反方向的力量即国家权利、学术力量以及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见,和其他经济组织一样,高等教育机构受到供给者的专业技术学术力量、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市场以及国家所代表的集体利益国家权利三者之间互相竞争的合力影响。展开来讲,提供教学和科研的学术供给者们受其专业规那么和自身旨趣的影响;学生消费者希望可以获得可以提升他们自身人力资本含量的知识和技能;国家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利益,至少是维持政权所必需的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假

3、设用以上框架观照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国家高等教育系统,会发现,几乎在任何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都发生了某种程度上向着市场一端的挪动。发生此种挪动的原因是什么?这需要检视作用于高等教育机构的外力和这种作用力的方向。同样,用“三角协调模型分析,当专业技术供不应求或者学者的个人旨趣被法律或集体主义行为所保护时,高等教育提供者就处于主导地位,整个系统会服从于他们的利益。传统的精英高等教育系统便是如此,如中国建国后至1980年代以前的高等教育系统。假如提供高等教育的专门技术因为媒体的兴旺或者通过商业手段得到更广泛的普及,或者保护主义减弱,高等教育提供者的权利就会减弱,整个系统会被拉向另外一个或者两个

4、持分者的方向。近二十年来发生的变迁正是如此。对于学生消费者而言,假如承受高等教育的收益非常大而且互相之间无太大区别,学生就不会有过多要求,承受现有任何种类的高等教育;假如高等教育的收益率比拟低,而且互相之间差异比拟大,学生就会很挑剔,不可以提供他们所需的大学就会处于困境。这就无怪乎在一个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时代,没有热门、冷门专业的分野;而在国家放松管制后,热门、冷门专业逐步显现。国家在此形式中的角色却是相当矛盾的。国家可能是供需两种相反力量的仲裁者,来保障一种公平的竞争秩序。另外,国家可能是高等教育的积极促进者,为了到达单凭市场无法到达的目的比方,保障培训足够的纯熟工人或者实现社会构造的复制等

5、而提供某些辅助、制定某种规那么,其结果是,国家加强了高等教育提供者的地位,甚至自己本身成为提供者,如我国在方案经济时代“包分配的就业政策即是为了保障稀缺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为国家所用。第三种选择是国家将自身权利加置于消费者一端,极端的情况便是国家本身成为一个垄断的购置者和代理消费者。威廉姆斯(illias)的研究区分了在上述三角协调模型中不同国家的政府对自身的选择定位,并指出其近几年来共同的趋向是:在新的状况下,政府都更加支持学生消费者,而不是学术提供者。至少,政府开场缩减它与消费者之间的间隔 ,同时疏远提供者。以上分析框架是将高等教育系统置于单个国家的封闭体系之内来分析,而假如将以上小系统放置于

6、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之中,就可以更加清楚地提醒在高等教育领域,政府和市场力量“此消彼长的原因;也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在上述三角协调模型中,个体作为消费者、消费者以及公民的角色被重新定义,这种重新定义与过去二十多年来的技术进步有着明显关系。近年来,已有很多研究者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系统新的生存情境,对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型予以改良和修正。以上引述的威廉姆斯的研究即为其中一种,威廉姆斯的改良重点强调了国家对于自身角色的重新认定。在玛根桑(arginsn)和罗德斯(Rhades)修正过的理论中,全球化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被参加进来,艾瓦(Vaira)那么更进一步标明了全球化影响高等教育组织的途径,并且

7、认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组织表现出趋同的倾向。总之,跨洲际的相似改革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这使我们有理由认为,教育重建有必要被理解为一种全球现象。那么,全球化如何影响到高等教育组织的生存环境,并使得国家重新定位了自身对于高等教育的责任和调控方式?二、全球化高等教育变革的新情境脉络我们可以认为,国家和高等教育关系的重新构建是民族国家因应全球竞争形式的必然选择。这首先同过去二十多年的技术进步和经济转型有关1.从经济国家主义到信息化全球经济的转型从二战之后,在19451973年之间,西方国家曾依靠经济国家主义的理念创造出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进步的奇迹时代。经济国家主义理念包含三个严密联络的

8、根本原那么经济繁荣、社会保障以及社会流动时机(prsperity,seurity,pprtunity),并认为民族国家的政府不仅拥有保障以上三者的权利,也负有保障以上三者的责任。于是,政府将自身政策、企业组织、学校教育系统以及家庭等严密地编制于一个精心设计的网络,并将以上原那么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战后西方国家所采用的经济国家主义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大量经济行为在国家的“围墙经济(“alledeny)之内发生,国家控制着可交易货物、效劳的流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标志着经济国家主义所主导的经济繁荣、社会保障和提供社会流动时机三原那么首次遭遇到困难。紧随燃料价格疯狂增长之后的世界经济

9、不景气使得人们认识到,在一个全球经济的时代,以福特主义为特征的标准化大规模消费的经济类型面临危机。石油危机完毕了一个廉价能源的时代,而廉价能源正是“烟囱工业时代大量消费技术的基矗同时,新技术革命带来了通讯手段的进步和运输本钱的降低,已经使得多国公司有可能将消费过程迁移到任何有比拟优势的国家。于是,经济形态开场发生变迁。假如消费过程的技术含量比拟低,像福特主义消费线所消费的那种标准化、群众化同时又劳动力密集的产品和效劳,多国公司更加倾向于在那些劳动力价格比拟低的国家消费该项产品。比方,在法国雇佣一个工人的薪水在菲律宾或越南可以雇佣到47个工人。而充分挖掘新技术的潜力、消费高“附加值(value-

10、added)的个性化的产品也成为西方企业的新的竞争定位。总之,正如卡斯特尔斯(astells)所描绘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新形态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它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信息化,从根本上来讲,该种经济的消费和竞争元素依赖于消费者消费、加工和应用以知识为根底的信息(knledge-basedinfratin)的才能;第二,全球性,在这种经济形态下,消费要素分布于世界范围内,消费、销售以及流通等行为也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和进展;第三,它是信息化和全球性的,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消费和竞争都在一个全球互动网络中展开。可以看出,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信息技术革命为这个新的经济形态提

11、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矗尽管全球化包括很多方面,比方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环保的等等,但是在新自由主义市场的支配之下,全球化的多面性被简化为经济的单一性,即“统一开放的世界市场体系的构建。关于全球化的诸多理论研究庞杂而又观点殊异,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归纳,全球化的两个重要特征可以概括为:第一,由于通讯、运输等技术的兴旺而引致的全球流动的增加和时空压缩或者时空关系的改变;第二,以“信息和知识为根底的、世界市场体系下的经济竞争。2.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中心世界全球化打破了以往民族国家的边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超国家组织如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会等和亚国家组织如企业、个人等个体行动者的活泼性牵制

12、了民族国家在许多传统的公共领域的权利,以往的“政府中心世界变成了一个以政府、跨国和跨地域的组织、公司或行动者共同主导的“多元中心世界(ulti-entrirld)。因此,对民族国家而言,全球化重构了包括以上多个主体在内的多元竞争关系,它带来内外部的张力,引起国家权利向外和向内的弥散。全球化预示着全球市民社会以及消费主义的兴起,民族国家的传统权利受到挑战,已无力包揽传统的社会福利,如教育、医疗等。由于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消费要素在全球均匀及快速流动,国家角色变得非常困窘,它一方面要为国家的利益管制企业资本的活动,同时,也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要创造有利于跨国和全球金融资本的环境。3.民族国家的回

13、应:重新拥抱竞争主义和市场原那么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对资本跨界流动的控制才能减弱,跨国公司的权利增强,而电子技术革命也无疑导致了人们交流才能的增强,这些都对国家如何管理经济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以往的凯恩斯国家主义从需求出发的政策不再奏效。在此背景下,竞争性个人主义在英语世界重新受到青睐:对外,各国纷纷扫除经济交流的屏障,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对内,重新将市场竞争的原那么引进社会的各个领域。福利国家、社会议定的工资以及工会权利都被视作对在全球竞争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进取性文化的破坏力量。总之,经济增长的成果不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展一种较为均等的分享。在这种趋势下,高等教育作为传统的社会福利领域,无可防

14、止地受到涉及。同时,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政府不得不进展自身角色的重整与再定位,民族国家的政府被迫成为全球竞争型政府(glbal-petitinstate)。全球化所形成的世界市场体系开放、效率和注重自由选择的特点导致传统的官僚体系不得不作出应变,1980年以来,无论是流行于英美的“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理念,还是流行于澳洲的“经济理性主义,都强调节源增效、问责及增强公共部门对外在环境的响应才能,并在此理念指导下,纷纷进展了对于公共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即运用“私有领域或市场的概念、原那么和做法,来运营公共事业和公共部门,其目的是要使公共效劳变得更适宜市场和社会需要。作为传统公共部门的高等教育领

15、域也不外此。为了在一个竞争很强的环境中保持有利位置,各国不仅确定了高等教育力求卓越的开展方向,而且,与其他公共领域的改革一样,对高等教育也进展了引进市场机制以提升效率的改革。三、高等教育领域中政府角色的变迁其实,在一个知识经济和全球竞争的时代,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高等教育都显示出独有的重要意义。于是,高等教育需求不断上升,高等教育系统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面对高等教育需求不断增长而自身权利和财政才能下降的场面,政府纷纷开场重构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对高等教育领域而言,几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型都发生了向市场或者消费者一端的明显偏移。详细来说,国家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16、,由原来的控制形式(ntrl)转变为治理形式(gvernane)。与其他许多公共部门所发生的变革一样,政府一改其效劳提供者(servieprvider)的传统角色定位,而致力于发动和引导市场以及民间的力量参与各项社会福利包括教育的提供活动;其角色那么转变为社会活动的统筹者(rdinatr)、监控者(regulatr)以及效劳质量的操控者(qualityntrller)。假如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政府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将可以更加明确地说明高等教育领域政府角色的变迁。这三个方面是:资助、供给以及管制。1.资助(funding)在如何向高等教育提供资金这个问题上,政府政策有两个重要变化。第一,在公共资金使用方面,从一个以输入为导向的财政机制转向一个输出导向或者绩效导向的财政拨款机制。政府根据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各大学之间实行竞争性拨款机制。在大多数国家,大学根据他们的招生情况从公共资金中获得大量资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根据职员工资和仪器设备花费等得到拨款。在新西兰、丹麦等国家甚至强调要根据成功完成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