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965088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专题【方法指导】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 而有效地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要能把 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 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 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 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1)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不同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

2、,学生所答题目的答案经常出现材料与观点“两张皮”的现象,不能将材 料和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也有考生应对主观性试题会采取一种“文海战术”,也就是不管这 个题所问的是什么,或者说当他不能准确地调用知识的时候,他往往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 原理搬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提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其在 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并以这个知识点为原点,结合知识的内在联系,搜索其上位、同位、 下位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利用这个知识结构去回答具体问题,组织答案要点。 注意满足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如果离开个 性谈共性,再好的理

3、论也是空洞的;反之,如果离开共性谈个性,那就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 没有说服力。教材知识有共性(即一般性理论)与个性(即具体性知识)之分,但二者密切 联系,共性知识存在于个性知识之中,个性知识体现着共性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时要将二 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知识的全面性,说理或论述才能透彻,组织出来的答案才能系统完整。 在调动和运用知识时既要考虑对应的具体性知识,又要考虑相应的一般性知识。 (2)注意是非判断,与题目关联度和答题方向等方面的判断如非选择题部分设问中,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有时要注意由“怎 么办”向“为什么”转换,有时要注意“普遍性”向“特殊性”转换,有时还得注意“为什

4、 么”向“怎么办”转换。这种判断既存在于客观试题中,又存在于主观试题中。2.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1)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 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政治科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 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 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这里的相关信息包括:第一,主要是指与重大时政相关的 信息;第二,是指在应试时,根据试题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的相关信息。目前各省高考 中只有江苏省涉及此要求。(2)近年来,一些重要领导人的讲话或者重

5、要文件成为高考答案的一部分,因此,掌握最 基本的时政术语是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依托,如经济语言: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保增长,调结构,扩大内需,发展方式转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社会公平等。3.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课本以及重大时事等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 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所形成的“知识 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 力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1)“是如何体现某某

6、道理的”是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经常出现的设问方式。 此类试题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背景材料(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和设问(一般表述为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的?或某某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作答中要注 意的是不能笼统回答。要坚持一一对应的原则,逐一进行分析说明。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 是归纳演绎法,即先由材料归纳得出原理,然后将原理演绎到材料中,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 一原理的。 演绎法 演绎法是运用所学的一般原理(观点)分析某一具体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主要是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供的情景材料作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演绎法遵循从一般(共 性)到特殊(个性)的思维过程。解题时可

7、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根据试题要求,找到需要 运用的一般理论(哲学原理或方法论);第二步,以理论要点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 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第三步,用材料中的具体信息“置换”理论要点中 的抽象概念及关系(类似于数学中的“代入法”),实现由抽象到具体、一般到个别的转化, 从而将理论要点转换成试题答案要点。 归纳法 归纳法与演绎法相反,它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的或特殊的情景材料进行分析,进而归纳 出情景材料所包含的共同的基本原理(观点)。归纳法遵循从特殊(个性)到一般(共性) 的思维过程。通常可用概念追溯法,即下位概念追溯上位概念。(2)题目设问对行为主体、解答方向和知识范围的

8、限定不同,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 不同方式灵活调动知识。 收敛性试题 如果设问将知识范围固定于某一知识点或局限于一个较小空间,将解答方向固定于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办中的某一个,将主体固定于公民、国家、企业等中的某一个,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所谓收敛性试题,该类试题题目答案是受限制的,是收敛式的,此类问题限定材料, 限定答题时所用的知识范围。通过题目提供的材料和设问的限制,答案一般经过分析演绎就 可以得出。此类题目重在考核学生的分析演绎能力和聚合思维、集中思维能力。回答这类收 敛性试题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先看设问,确立答案,重在结论是怎么得出的;第二,每 一句材料都有一个或多个有效信息,要努力

9、挖掘每一句话,不要浪费材料;第三,答案就在 材料中,完全可以根据材料分析出答案;第四,答案和材料要一一对应,不能分家;第五, 答案是唯一的、收敛式的。 发散性试题 如果设问对知识范围没有限定或范围较大、对主体没有限定或多个主体、解答方向不明 确或方向较为宽泛,这时需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发散性试题。解答发散性 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可以归纳为“四要”。一要审清题意。明确答案要求和方向。二要回 归教材。发散性试题的命题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基础的,解题时必须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 据。那些脱离书本的盲目判断以及东拉西扯、高谈阔论等均为应考之大忌。三要注重发散。 解答发散性试题必须要紧扣题目要

10、求进行发散思维,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四要力求完美。 在找到知识要点、确定答题思路后,还要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经典例题】【例题 1】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 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底线思维强调的是( ) 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 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A. B. C. D.【答案】C【解析】底线思维要求从坏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这强调的是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做到未雨绸缪,正确;从坏处准备,促进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得到好的结果,正确; 材料没有体

11、现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排除。本题答案为Co【难度】一般【例题 2 】 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 式的涂鸦。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 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 直观印象。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图一和图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 鸦的区别。【答案】 前者是一种文化创作,具有文化内涵,能保存和传播书法、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前者与 景观融为一体,能给人以美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经济

12、价值。 后者破坏了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违反社会公德,不利于健康文明风尚的形成。【解析】本题从材料到设问都没有明确的知识范围或答题范围,只是要求运用文化生活 知识回答问题,因此作答时需要具有发散性思维,审题时,注意首先对这两种行为作出价值 判断,即前一种行为属于文化创作,理应受到肯定,并指出这种行为的价值;后一种行为属 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同时指出其负面影响。【难度】一般【例题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福建某乡镇农民长期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每亩年均收益不到3000 元,由于人多地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党的十八大后,当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通过组建股份合作社与农民

13、签订合同,将农民的承包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进行规模化、 专业化粮食生产和景观苗木种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不少村民成为股份合作社的员工,有 的村民用土地流转获得的资金在当地开设小饭馆、小旅店、土特产商店,有的村民还创办了 农产品加工企业。材料二:中共福建省委在广泛吸收民主党派等党内外人士有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流转 建议的基础上,多次就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出通知。在近几年福建省人大会议上, 代表们就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维护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提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福建 省政府还制定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实施土地流转要由村 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

14、决定。(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实行土地流转的意义。(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答案】(1)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 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 供更多就业岗位。(2) 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促进科学民主执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通过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监督政府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通 过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让农民直接参与民主管理,切实

15、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 【解析】本题宜采取集中与发散相结合的方法。第(1)问要求考生分析实行土地流转的意义,解答时应结合材料多角度考虑,综合分析。 材料指出城乡收入存在差距,而在实行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收益提高,由此可得出“有利于增 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意义;有的村民用流转土地所得的资金开旅店、创办企 业等,体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第(2)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我国政治制度。分析材料可知应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知识作答。【难度】一般【热点模拟】1.近年来,我国逐步适度扩大日用消费品降税范围,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进口关税税

16、率相对 较高、进口需求弹性较大的箱包、服装、围巾、毯子、真空保温杯、太阳镜等商品的进口关 税。这一降税举措有利于( ) 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抑制消费者在国外的消费,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保护中国自主品牌,形成产品在价格竞争上的优势A. B. C. D.【答案】A【解析】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一方面,能丰富国内消费者的购物选择,满足国内 消费升级需求,正确;中“抑制消费者在国外的消费”的说法错误;消费品进口关税 税率降低后,我国产品在价格竞争上的优势减少,错误。本题答案选A。【难度】一般 2.2016年 1 月 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 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