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2044735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按照富办电【2014】113号通知要求,现将我县配合省市调研组开展调研工作的调研材料报告如下: 在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段洪波的组织领导下,县人大法工委、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县环保局、国土、林业、水务等部门联合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全县 十二.五 规划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形成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及对策建议报告。 一、生态环境现状 XX县位于XX省东部,地处滇东岩溶高原东部边缘康滇地轴与黔桂地台边缘穹隆附近,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 58 37 1

2、04 49 48 ,北纬25 02 38 25 58 22 之间。东西最宽48.8公里,最窄9.4公里,南北长91.5公里,总面积3235.40k2。气候属南温带东部型地季风半湿润气候,森林植被属北亚热带一南温带中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类型,全县森林面积1243k2,森林覆盖率44.25%。总体上看,XX县属于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石灰岩地生态脆弱区,90%的国土面积是区,多地少,高谷深,随着煤炭资源等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强度的增加,全县生态问题较为突出。 1、水资源环境现状 XX县主要出境河流有块择河、黄泥河、嘉河、丕德河、水城河、篆长河和木浪河七条,河流总长659公里,均属溪性河流,河床比降大,河水陡

3、涨陡落,洪枯变幅大,径流时空分配不均。境内无湖泊,只有一些天然小水塘,最大水面不超过200亩。境内已开发建设利用的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源62个。全县河流年径流深680,入境水量6.73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7.61亿3,年均水资源量22.24亿3,人均28503,按土地面积平均68.7万3/k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下水资源主要由地表径流补给,总量4.82亿3,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这类水涉及面积188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8%,碳酸盐岩类岩溶水资源量4.45亿3。水资源总量扣除最小生态需水量5.47亿3和洪水流弃量14.03亿3后可开发利用量2.74亿3。全县水能蕴藏量为88861千瓦,其中块

4、择河65299千瓦,黄泥河14126千瓦,嘉河425千瓦,木浪河1600千瓦,丕德河3060千瓦,但由于河流属区型河流,洪枯流量变幅大,能取足够的水头,而没有充分的流量,因而水能可开发利用量只有48890千瓦,占水能总量的56.7%。 县境内水气主要于西太平洋暧湿气流和印度洋孟加拉弯暧湿气流,冬季北方冷空气南移带来少量雨雪,受地形及下垫面条件影响,降水自北向南递增,全县年平均降雨量1332,年降水总量43.3亿3,但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雨季5至10月降雨占全年降雨的87%,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降雨占全年降雨的13%。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明显偏少。 监测数据表明,我县县

5、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响水河水库和东堡龙潭的水质能够稳定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质标准;河流等地表水环境质量在超标率、超标倍数等指标方面逐年好转。绝大部分河流的干流及其支流和响水河水库、老厂水库和松毛林水库等部分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的水质综合评价结果仍然达不到水功能区划的水质目标要求;其他河流和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水质基本符合水功能区划的水质目标要求。从受污染的河流沿岸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流域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大煤炭加工转化利用程度高的流域、城镇生活污染源以及畜禽养殖业排污的受纳水体污染更为严重。 2、大气环境现状 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较

6、好,除有工业企业分布的区域外,绝大大部分区域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功能区规划要求。近年来,县城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监测数据表明,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的超标率由2005年的100%,降低为2010年的30%,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2009年开展酸雨监测以来,未出现过酸雨现象,2010年-2012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的超标率从2010年的30%降低为20%,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3、城镇和农村环境现状 全县行政区域划分为11个乡镇、161个行政村(其中7个社区,154个村委会),1782个自然村。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全县所有自然村均通电,只有少部分未完成农网改造;自

7、来水普及率为77%;村庄道路硬化率约44.8%;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垃圾收集处理率尾30%;学校、幼儿园约630所,卫生所、诊所482个,建有红白理事会、集贸市场或文化广场的自然村约占30%。农村每天直接排放废水1.23万吨,排放垃圾约336吨,每天产生畜禽粪便3644吨,除约10%的粪便通过沼气池处理外,大部分直接作为农家肥还田,少数无序排放。全县共有养殖场(小区)每天产生畜禽粪便432吨,粪便综合利用率约80%。目前大部分农村草堆、粪堆、柴堆、煤堆、垃圾堆不规范,乱搭乱建突出,在道路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污水排放系统,部分村庄还存在人畜混居现象。村庄内绿化差,绿化率仅20%左右,大部分村庄

8、没有对古树名木采取保护措施。全县城镇人口24.15万人,城镇化率仅为32%,11个集镇共建有道路205.34万2;排水沟167.7k;无防渗、防流失的简易垃圾集中堆放场10个;绿地面积50.3公顷,绿化率36.62%,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齐全,10个乡镇都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超标排放。 4、农业环境现状 影响农业生态环境主要是耕地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全县每年约有100万亩耕地施用化肥,亩均使用化肥113公斤,年使用化肥11.3万吨,按照40%的利用率,每年约有6780吨残留土壤中或流失,再按20%的土壤残留率计,约产生1356吨化肥残留物残留于土壤中。

9、全县每年约有2万亩耕地施用农药,亩均施用农药2.26公斤,年施用农药45.2吨,据了解,农药残留小,且主要残留于植株上,对土壤污染轻微。全县每年约有40万亩耕地使用地膜,亩均使用量3.4公斤,年使用量1360吨,按照20%的残留率计,约产生272吨地膜残留于土壤中。此外,全县有16955亩耕地因被污染、破坏而不宜耕作,占总耕地面积的0.35%。 5、地质环境现状 全县土地总面积487.6万亩,其中:耕地167.5万亩,园地0.5万亩,林地205.7万亩,草地38.8万亩,交通运输用地4.8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1万亩,其他用地55.3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

10、37.49万亩,人均耕地2.1亩,高于全国人均耕地1.4亩水平。 全县共有对村庄及人员聚集区造成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39处,其中:滑坡130处、崩塌6处、塌陷74处、泥石流1处、不稳定斜坡28处,涉及全县11个乡(镇)84个村委会236个村小组,威胁人口39859人,威胁财产73521万元。全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198.13平方公里,占35.8%;地质灾害中易发区395.2平方公里,占11.8%;地质灾害低易发区1754.69,占52.4%。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后所庆云-法凹-栗树坪片区,大河-营上-竹园-墨红片区(包括大河镇、营上镇大部、墨红镇东部、富村镇西部、竹园镇全部、中安镇、老厂乡局部

11、的区域),老厂-雨汪片区(包括老厂乡东南部和十八连乡西南部);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中安-大河恩乐片区(包括中安镇北东大部,大河镇北东一小部),富村祖德-古木片区(包括富村镇北东部、东部的小部分地区和黄泥河镇北部的局部区域);其余地区为低易发区。 6、产业结构现状 2011年,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157.4亿元、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增长17.5%。县域原煤产量2045万吨、实现产值99.9亿元,分别增长9.1%和27.2%。全年发电174亿度、实现产值49.42亿元,分别增长16.3%和18.7%。煤电产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5%,支柱地位更加凸显。农林牧渔

12、总产值完成31.85亿元、增长13%,农业增加值完成20.7亿元、增长7.5%。粮食产量达30.02万吨、增长4.1%。收购烟叶38万担,实现产值2.86亿元。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出栏肉猪136万头、增长17.65%,实现畜牧业产值15.3亿元、增长13.2%。种植魔芋10.3万亩,实现产值3.36亿元、增长11.6%。栽植核桃6.72万亩,改造中低产林2.5万亩,完成防护林建设3万亩,种植蓝莓1500亩。改造中低产田地3万亩。三产经济日趋活跃。新增 万村千乡 农家店15个,新建乡村流通工程网点23个,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2664台(件)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12209辆,兑现补贴资金2732万元

13、。新增商住房13.07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增长8%。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24亿元、增长10.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亿元,增长13.8%。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672.113.3。 7、水利建设现状 截止2012年底,XX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5.97万亩,耕地有效灌溉率达到33.85%。全社会用水总量10956.79万3,其中居民生活取用地下水16.42万3。用水量分行业为:农田灌溉用水1904.69万3,林牧渔畜用水量1116.74万3,工业用水量5

14、819.35万3,城镇公共用水量186.63万3,居民生活用水量1853.48万3,生态环境用水量76万3。另外水力发电利用河道内水量114889.2万3。 全县建有水利工程16263件,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34座,小塘坝68件,灌溉渠道33条,泵站工程27件,集镇自来水厂10座,自流管道灌溉和人畜饮水管道供水工程643件,小水(池)窖15225口,人工水井207眼。水利工程供水量10843.79万3,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5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7%。已建水电站6个,装机5.862万千瓦。 8、林业建设现状 XX县林地面积225.2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

15、积的46.2%。林地面积按权属分,国有林8.09万亩,集体林213.02万亩,个体林4.13万亩。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42.99万亩、疏林地0.55万亩、灌木林地73.0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87万亩、苗圃地32亩、无立木林地0.48万亩、宜林地4.2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75.06万立方米。全县区划界定公益林128.27万亩,商品林96.97万亩。在公益林中,国家级公益林115.64万亩,省级公益林12.1万亩。全县有各级各类林场316个,其中国有林场3个、乡(镇)林场11个,村委会林场53个、村(组)经营面积105.4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46.8%。 近年来,XX林业围绕 生态立县

16、 战略,按照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的目标要求,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抢抓西部大开发和 森林XX 建设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林业生态建设为核心,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为立足点,以生态脆弱区域植被恢复为关键,以核桃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强化政策和投入扶持为保障。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及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在全县林业战线干部职工的勤奋务实和艰苦努力下,林业建设与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44.25%、林业总产值2亿元。 二、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工业发展使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我县目前发展阶段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工业经济对全县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5年以来,工业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的比例不断提高,从发展模式方面看,仍然未改变粗放型和资源输出型的模式,全县深加工转化还停留在一个初级的层面,煤炭加工转化以炼焦业为主,形成 旧账未还、又欠新账 的恶性循环,老污染源的治理尚未完成,新污染源又不断产生,而新污染源由于其生产方式的粗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