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二五环保规划.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957900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十二五环保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西十二五环保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西十二五环保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西十二五环保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西十二五环保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十二五环保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十二五环保规划.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印发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国国情-中国网 时间: 2012-08-23发表评论 晋政发20122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山 西 省 人 民 政府2012年7月20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山西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根据国家及省的统一部署编制的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是全省“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五年全省环保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一

2、、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重点。我省先后出台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办法等80多件环境保护管理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强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各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的重点内容,层层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环保责任,强化环保工作。环境保护部门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创造性地实行了“部门联动”、“区域限批”、“末位淘汰”、

3、“自动监控”、“奖惩问责”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敢于碰硬、严格执法,塑造了山西环保精神。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全省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超额完成。在全国率先实现火电行业全部脱硫,焦化行业全部建成焦化废水处理、烟气脱硫除尘设施。黄河、海河流域污染防治规划涉及山西的任务基本完成。全省污水处理厂总数达到132座,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全省1/4的县完成了生活垃圾无害处理设施建设。钢铁、焦化、电力、水泥、电石、铁合金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成效卓著。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

4、,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面展开,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示范县、乡镇和生态村900多个。流域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经济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实施,全社会环境保护投资超千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和所有县(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3.9亿元,超过了“九五”、“十五”的总和。排污费征缴连续五年排全国第一,总额达百亿元。大同、临汾、阳泉等市相继退出了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最差城市的行列。环保工作五年内强势推进,“蓝天碧水工程”目标提前圆满实现,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具体见专栏1、2。专栏1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污染物减排

5、任务超额完成。截至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151.6万吨降至124.92万吨,减排比例17.6%;全省COD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38.68万吨降至33.31万吨,减排比例13.9%。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同、临汾、阳泉等市相继退出了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最差城市的行列,10个设区城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好于II级标准的天数平均达到了347天,比“十五”末增加121天;104个国控和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II、III类断面分别增加了2、7、15个,劣V类断面减少了10个;全省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全省钢铁行业淘汰

6、落后产能5397万吨,焦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4767万吨,电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443.77万千瓦,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2586万吨,电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42.82万吨,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产能38.48万吨,各重污染行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提升。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两高一资”项目1336个,涉及投资2012亿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全省重点现役燃煤机组全部建成烟气脱硫设施,焦化行业所有焦炉均建成脱硫设施,全省重点企业污水、废气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涉及山西省重点监控企业99家,81家实现达标排放,18家关停;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

7、规划中涉及山西省重点监控企业200家,173家实现达标排放,27家关停。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32座,实现县县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约260万吨/日;全省11个设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基本建成。环保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丰硕。实施部门联动,15个部门联合推出20多项制度,对4420余家环境违法企业采取综合制裁措施,先后对15个未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突出的县(市)实施了区域限批;通过“末位淘汰”,累计关停淘汰污染严重企业1236家、落后设施1817台(套);推动自动监控,实现了重点工业污染源24小时全天候监控;2010年,实施了地表水跨界水质考核生态补偿

8、,共扣缴生态补偿金19117万元,奖励生态补偿金10600万元。环保问责考核奖惩力度空前。对环保工作突出的县(市、区)给予了8000多万元的奖励,先后对80名环保不作为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否决了72个单位和个人的评先评优资格。专栏2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10年目标2010年实现完成情况总量控制指标1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130.4124.92完成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33.633.31完成3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19.713.7完成4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千克)5.13.66完成环境质量指标5空气质量好于II级标准的天数太原、长治、晋城

9、、朔州市28011个设区城市年平均347天完成其它设区城市2606全省主要河流监控断面劣类水体的比例(%)*5551.5完成7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36.49完成8全省放射性水平基本保持在天然本底的涨落范围内(%)100100完成9电磁辐射环境质量处于受控和达标状态(%)100100完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指标10全省城市污水平均处理率(%)7076完成11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太原市4010.46未完成其余设区城市201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062.89完成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066完成14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049.1未完成15危险废弃物安全

10、处置率(%)10035.8未完成16新增生态功能保护区(个)*32未完成17废放射源收贮处置率(%)100100完成监管能力建设指标18重点资源开发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实施情况(%)100100完成19建成省级11个设区城市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全部建成完成20省环境监察设施与装备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一级标准,90%市级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省、11市监察设施与装备达标,监测设备基本达标完成省、市级环境监测设施与装备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一级标准-省、11市监测设备基本达标完成21县级环境监察、监测设施与装备达到国家三级标准*70%57%监察设施与装备达标未完成60%监测设施与装备达标22

11、县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座)119205完成注:标记*的指标为中期评估后调整指标。(二)“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挑战和机遇并存。“十一五”期间,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趋势尚未遏制。“十二五”期间,环境压力继续加大,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重大挑战,突出表现为:经济跨越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实现经济总量整体翻番,电力装机总量增加到0.8-1亿千瓦,焦化、钢铁等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焦炭、生铁、粗钢等产能仍将分别维持在1.2亿吨、4500万吨和4000万吨的高位,城镇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压力持续增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严峻挑

12、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难下,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增大。我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居全国第三、第七位,烟尘排放量居全国第一,工业粉尘排放量居全国前列;火电机组已全部实现脱硫运行,减排空间严重缩小;地表水劣V类水质断面仍占断面总数的51.5%,部分断面继续恶化;太原市及15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尚未达到二级标准,达标地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也普遍偏高。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十二五”期间,国家新增氨氮、氮氧化物减排约束性指标,我省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工业企业污水脱氮、冶金行业烟气脱硫、火电烟气脱硝等设施建设任务亟待推进。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

13、进度迟缓。现有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如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滞后,运行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农村环境保护滞后,综合整治任务艰巨。广大农村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日趋严重,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地区工矿企业引发的污染问题日益增多,畜禽养殖、农业面源已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自然生态系统脆弱,矿山生态修复任重道远。长期高强度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生态破坏日趋加重,地表沉陷、河流断流、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环境系统失衡的现象十分突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长期重化工业发展累积的环境风险逐步显现,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

1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潜在的环境问题逐步凸显,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后的污染场址开发再利用风险巨大,环境与健康工作刚刚起步,防范环境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环保基础工作仍显薄弱,环境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环境监测、监察、监控、决策、应急、信息、宣教、科技等基础能力建设存在短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环境监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缺乏运行保障,难以与环保事业整体需求相适应。“十二五”期间,我省环境保护事业的加快发展也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的主要任务之一,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

15、改善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推广循环经济,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把推进城乡生态化作为全省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我省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为主要目标,坚持先行先试,为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省建设试点省的继续实施,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农村连片整治试点省等一系列试点工作的加快推进,将有力促进我省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的发展模式转向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路径,逐步实现城乡环境改善、矿山生态恢复。同时,全省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政府财力逐步增大,环境保护工作经济支撑不断增强,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