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要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95690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管理心理学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管理心理学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管理心理学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管理心理学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1、 行为的类型:1) 自然的行为与不自然的行为连贯性和美2) 好的行为与坏的行为价值判断3) 高效率的行为与低效率的行为目的性、逻辑、主管改造、遵循自然规律2、 心理的概念:心理是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简称:它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等心理现象的总称。是和“物质”相对应的“精神”的东西3、 心理的意义:1)行为的理由2)心理的价值在于行为解释4、 心理的物质性:心理具有必然客观性吗?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5

2、、 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 1)决定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行为选择 2)决定行为的逻辑性真实稳定的心理决定行为逻辑的稳定和真实 3)语言是表达心理的最重要方式语言是心理的行为与桥梁 4)行为控制是指心理倾向的建立与保持6、 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人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对心理的科学解释7、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管理行为的心理现象规律。管理目的下的心理引导和行为控制8、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1) 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分为三个方面:A、 认识过程: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B、 情感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

3、验,如情绪、情感等C、 意志过程: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其行动以实现特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A、心理过程是人的共性,每个人均经历过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是人的个性,每个人各不相同。 B、个性心理是完成一般心理过程后发展起来的。没有一般的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就不可能有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也可以比喻:一般的心理过程为基础,个性心理是上层建筑。 C、个性心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价值观、态度、兴趣、理想、信念等) 3)群体行为与心理:群体是组织管理的基本单元,内容有: A、群体动态发展群体互动、规范、内聚力、决策 B、群体间动力学群体沟通、关

4、系协调 C、团队管理团队工作理论、高效团队特征、团队管理途径9、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与实验梅奥的霍桑实验 2)体验与实践体验、反思(思考与总结)10、霍桑实验的结论: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等因素 2)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 3)正式群体外存在“非正式群体” 4)新型领导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11、认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2、感觉:认识对象的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整体反映13、知觉:认知对象在头脑中的整体反映。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在于

5、 A、联系:二者密不可分,都是感性认识的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与综合,统称感知 B、区别:知觉是各种感觉信息在整体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加工、解释的过程,是加入了判断的过程14、六大心理认识:感觉、知觉、想象、记忆、注意、思维15、知觉定义:个体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16、知觉的意义:人们的行为是以对现实的感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一现实本身为基础。故知觉和现实不具有同一性17、知觉的特征(知觉捷径或知觉误区,主要是对人的知觉) 1)晕轮效应:单一印象导致的整体印象。内容如下 A、会发生“以偏概全”的问题,故应坚决杜绝 B、形成过程通常是:初步印象首因效应(或典

6、型印象)文化认同 C、消除晕轮效应负面影响的主要方式:了解、掌握被知觉者的态度、价值观等心理倾向。 D、易产生晕轮效应的人的特点:单纯、幼稚 2)选择性知觉:对自己感兴趣的或与己相关的部分产生知觉。即人们只接受他们愿意接受的刺激 3)对比效应:知觉主体的感觉判断效果相当程度上来自于知觉主体对知觉对象的对比效果。如“面试”。 4)刻板印象:对知觉对象形成固定印象和观念(如:农民企业家、迪厅的女领舞员)。世故者易犯此错误。 5)心里投射:人们会把自己的需要、愿望、态度、思想、情绪等心理状态反映到知觉对象上,从而产生不同的直觉结果。即个人心里不同,感知不同18、归因理论:对个体行为的归因解释决定了对

7、个体行为的判断。1)包含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取决于三个因素:一致性、一贯性、区别性。3)意义:不同归因,不同态度4)归因失真自我服务偏见(双因素理论)*考试题:(1)一致性: “本人+事件A”对比“他人+事件A”。若结果相同,则一致性高,应归外因;反之则应归因于内因(如早上迟到) (2)一贯性: “现在本人+事件A”对比“过去本人+事件A”。若结果相同,则一贯性高,应归内因;反之则应归因于外因(如同一人对迟到的一贯表现) (3)区别性: “本人+事件A”对比“本人+事件B”。若结果相同,则区别性低,应归内因;反之则应归因于外因(如“迟到”和“早退”)认识注意:记忆:想象:对知觉对象进行加工

8、改造,形成的形象或新的概念无意识的想象(联想):梦:大脑皮层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即神经痕迹的重新活动和重组。有意识的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思维:两种思维模式:垂直,水平情感概念:态度的体验。体验后的评价性反应,这种反应包含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情感的分类:按照情绪的速度,强度,持续性,对人的影响可将情感分为心境:微弱的,持久的情感状态激情:迅速,猛烈,短暂的情感状态热情:强烈,稳定,深刻的情感状态应急:因为意外产生的情感状态意志概念:人自觉地确定目的(目标)并支配其行动已实现既定目的(目标)的心理过程过程阶段:作出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目的与目标的区别:目的:需要欲望的体现,内倾性和自省

9、性目标:实现目的的手段,是事先确定的意志活动的阶段性结果要求总结1. 连贯完整的局部知觉的综合比直接总体知觉更深刻、更真实2. 想象中的情感更为强烈3. 注意、知觉是有选择的,有突出特点的事物更容易被注意、知觉到4. 激情,热情较心境开放性差,应急是情感转折点5. 意志主要体现在目标执行阶段,意志就是坚持6. 意志的前提是目的,没有深刻目的的意志缺乏生命力和持久力7. 智力上的聪明在于三点:记忆,专注,逻辑气质本质特性:稳定性理论古希腊希波克拉特的四气质学说要点:1. 人体内存在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2. 四种体液多寡不同将人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3. 四种气质

10、分别表现为下列不同特征动作灵敏,性情活跃;动作迟缓,性情沉静;动作迅猛,性情急躁;动作迟钝,性情脆弱巴甫洛夫神经活动四基本类型说1. 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度和灵活性,可以将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为四种类型:不可抑制型,活泼型、安静型、弱型2. 四种类特征不同性格(人格)概念:内涵:行为动力,多样性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复杂性,独特的总和整体,可变性性格对行为的影响:A型:紧迫,焦虑去实现目标B型:休闲不紧迫心理倾向态度、价值观、需要两种意志行为模式:目的导向行为:以目的为行为方向,围绕目的的选择行为方式。不关注行为结果评价,但关注行为方式评估结果导向行为:以行为评价结果为行动约束

11、原则,围绕评价结果选择行动方式,不关注行为目的两种意志行为模式比较(论述)1. 目的导向行为是主动行为,目的在前。行动在后;结果导向行为是被动反应行为,行为在前,行动在后2. 目的导向行为中,人们关注具体行为作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目的是实质,行为是变化的;结果导向行为中,人们关注评价结果,行为是实质,目的变得虚幻了3. 目的导向行为的行为指向是目的,人更倾向于作为;结果导向行为的行为指向是结果评价,而结果评价总存在负面评价,人更倾向于不作为4. 结果导向常常表现出顽固性特征;目的导向会因手段和方式的差异表现出成熟与不成熟5. 目的导向行为的心理倾向来源于需要和价值观,而结果导向的心理倾向来源于

12、态度态度:关于客观事物、人、事件等的评价性描述态度的三个组成成分:认知,情感,行为态度特征(论述或简答)1. 态度有明确对象。态度是具体的。态度是一种情境判断2. 态度不稳定3. 态度中的认知成分中有价值判断,但不是价值观,且主要是道德价值4. 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并没有必然联系。认知成分并不是情感成分的直接原因5. 情感成分决定行为6. 早期态度认知成分少,主要是自然判断;后期态度中认知成分增强,主要是社会价值判断,但不成熟7. 态度评价主要是情感评价,而情感评价的实质是趋利避害8. 态度根本来源于需要价值观:一个人对事物优劣、对错、是非、善恶的评价和重要性排序价值观特征:1. 价值观是对客观

13、对象的一般评价,抽象评价,不受具体情境的影响。价值观行为有很强的一致性2. 价值观是系统认识,系统是排序的基础,系统认识建立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体验和阅历3. 价值观是一种主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排序是一种明确主观倾向,有很强的宣示作用需要:不满足的心理状态,及对可满足对象的表述欲望:不满足的强烈感受,即消除不满的冲动动机:引起具体行为的念头需要理论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求知、求美、自我实现(2)满足需要是有次序的:基础需要满足了才可能出现更高层次需要;需求层次越高,需要满足的可能性越小;某一时期,存在优势需要;需要满足后不再有激励作用(3)评价:需要层次理论有很多

14、不能定论的学术争议问题:人本主义局限,需要发展模式质疑,需要的重叠性和复杂性。不管怎样,该理论是运用最广泛的需要理论心理倾向价值观:一个人对事物优势,对错,是非,善恶的评价和重要性排序价值观的特征:1、价值观是对客观对象的一般评价,抽象评价,不受具体情境的影响。价值观行为。价值观行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2、价值观是系统认识,系统是排序的基础。系统认识建立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体验和阅历。3、价值观是一种主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排序是一种明确的主观倾向,有很强的宣誓作用。集体需要:需要理论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评价需要层次理论有很多不能定论的学术争议问题人本主义局限(自我实现是否可以脱离社会实践)需要发展模式质疑(高级需要建立在第几需要之上)需要的重叠性和复杂性(优势需要、满足后不再有激励)但不管怎么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运用最广的需要理论心理倾向需要:需要理论3、麦克利兰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