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615156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旧县乡一中 孙海涛 内容提要:创新是当代各国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有力保证。创新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我们给予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问题的讨论中,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关键词:创新 探究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建设创新型社会,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可见创新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

2、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要我们像科学家那样探索前人未知的领域,而是立足于课本,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一定条件去模拟、探究前人的实践活动过程,对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合理的大胆的想象、推理,归纳总结出科学的结论,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重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基础科学,化学课离不开大量的实验,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在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4个人一组,在实验室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一边做一边讨论,使同学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在完成课本的要求以后,我还会要求学生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对木炭(或活性炭)吸附色素的实验改进,向装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然后将40mL红墨水分别等量注入到2支长试管中,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些烘烧过的木炭粉(或活性炭),振荡1min2min,再将大小相同的两个脱脂棉团塞在试管中,用玻璃棒将其慢慢推向试管底部,将两试管对比,放有木炭粉或活性炭的试管中红墨水变成了清水,没有放木炭粉或活性炭的试管红墨水颜色不变。改进后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效果好。另外,我还经常给学生布置课外化学小实验,如:会游泳的木块实验用品:玻璃杯、小木块、红色笔、小勺子、水、食盐

4、白糖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大半杯水,把木块放进去,用红笔在木块与水面接触处画一横线。(2)用勺子不断向里添加食盐至底部有剩余,再用红笔做上标记。(3)再向里不断添加白糖。再如:水变红酒实验用品:碱面、果导片、玻璃杯、白醋、清水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半杯稀碱面溶液;(2)向玻璃杯中滴加几滴无色果导片酚酞试液,观察水变成“红酒”了。(3)若再向玻璃杯中滴加白醋,可观察到红色褪去,“红酒”变成水了。通过大量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不盲从的良好品质创新教育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

5、、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这种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训练养成的。不能让自己的大脑被前人的研究结果禁锢,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从成见、迷信、幻想中走出来,去研究事物,认识真理;我经常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启发学生不盲从权威,如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

6、推翻了。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再如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通过实验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应该同时落地,结果他对了。通过具体事例培养了学生不盲从的品质,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和双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7、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讲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化学发展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凯库勒发现苯分子结构的故事。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人,他长期被苯分子的结构困惑,一天夜晚他在书房打起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然这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凯库勒猛地醒来,最终提出了笨的分子结构。对此凯库勒说“让我们学会做梦吧,那我们就会发现真理。”其实凯库勒的梦不是偶然,这与他丰富的想象力、执着的追求、丰富的知识是离不开的。

8、再如: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要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要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要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等等。通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思维活跃了。 在教学实际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展开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想象、猜想、竞猜活动。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

9、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每节课的导入时,可根据知识内容及学生周边的生活实际,构思设计一些实验现象、问题,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讲燃烧的条件时,首先通过大屏幕播放了森林大火燃烧的视频,上课一开始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绪拉到了大火燃烧的现场,通过人们浇水的事实,提出了燃烧需要达到着

10、火点的条件,通过沙土、泥土覆盖使大家明白了燃烧需要和氧气接触。再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提出,能否用其他的常见物质来做氧化剂,于是同学们纷纷找来泥土、砂子、铁粉、香烟粉末、红砖粉末、粉笔末等一一实验,通过崭新的实验同学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也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化学、积极探究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禀赋,差生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是如何去开采、挖掘。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采取鄙视与摒弃的态度,而应象对待优等生一样耐心地关心和引导,做到“动子以情,晓之以理”。创新教育是一项艰巨的、长久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在日常教学中,应本着从基础教育入手,做到“润物细无声”。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不可急于求成。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