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护.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61059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护.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信环保工程技术部培训资料电力 电气基础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护1. 通则(1) 紧急救护的的基本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在现场采取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若,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医疗部门救治。急救的成功条件是动作快、操作正确。任何拖延和操作错误都会导致伤员伤情加重或死亡。(2) 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防止伤情恶化。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用心肺复苏法支持呼吸和循环,对胸、心重要脏器供氧。(3) 现场工作人员都应定期培训,学会紧急救护法。会正确脱离电源、会心肺复苏法、会止血、会包扎、会转移搬运伤员、会处理急救外伤或中毒等。2. 触电急救发现有人触电应尽快断开电

2、源,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同时及早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来之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只有医生有权做出伤员死亡诊断。发生触电后紧急抢救的步聚如下:2.1. 首先要脱离电源当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救护时,救护人不能直接用手去拉触电人,防止发生救护人触电事故。脱离电源可采用如下方法和措施:(1) 如果开关距触电地点很近,应迅速关掉开关,切断电源。并应准备充足的照明,以便进行抢救。(2) 如果开关距触电地点很远,可用绝缘手钳或用干燥柄的刀、斧、铁锹等切断电线。切线时要注

3、意切断电源侧的电线,而且切断的电线不可触及人体。(3) 当导线搭在触电人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竹竿或其他带有绝缘的工具,迅速将电线挑开。千万不可用金属棒或潮湿的东西去挑电线,以免救护人触电。(4) 如果人在较高处触电,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切断电源后触电人从高处摔下。(5) 当在高压线路上触电时,应迅速拉开开关,或用电话通知电业部门停电。如不能立即切断电源,可用一根较长的金属线,先将其一端绑在金属棒上打入地下,然后将另一端绑上石块,掷到高压线上,造成人为的短路接地停电。抛掷时应离开触电人一段距离。以免抛出的石块落到触电人身上。另外,抛掷者抛出金属线后,要迅速躲离。以防碰触落在高

4、压线上的金属线。2.2. 要对症抢救脱离电源后对症抢救可能遇到如下几种情况:(1) 触电人神志清醒、但感到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在这各这种情况下不作人工呼吸,可将其抬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躺下休息12h让其恢复正常。休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如发现呼吸或心跳很不规则,应迅速设法抢救。(2) 触电人如神志不清醒,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呼叫伤员或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3) 触电人呼吸停止时,应迅速进行心肺呼吸法抢救。触电急救要就地进行,抢救工作不能停顿,就是在送往医院途中也不能停止。在抢救时,不能用埋土、泼水、压木

5、板、打强心针等错误方法进行抢救。这此方法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加快触电人死亡。如果有人遭受雷击,应按触电急救法进行抢救。3. 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min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主要方法有;(1) 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2) 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吸声音,(3) 试测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侧(左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4) 若看、听、试结果即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4. 心肺复苏法发现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三项基本措施进行正确抢救其具体内容是; 通畅气道

6、; 口对口(鼻)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4.1. 通畅气道在抢救中始终确保伤员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将异物取出。操作时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通畅气道可采用仰颌法,即用一只手放在伤员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部,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更加重气道阻塞。4.2.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1) 在保持伤员气道畅通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

7、气两次,每次11.5s。(2) 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3) 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4.3. 胸外按压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其方法如下:(1) 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按压位置。正确确定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其步骤是:1) 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2) 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

8、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3) 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2) 要有正确的按压姿势。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其正确的按压姿势是:1) 使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2) 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为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5cm(儿童和瘦弱者酌减)。3) 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4) 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劲动脉搏动。(3) 操作频率。具体操作方法如

9、下:1) 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2) 胸外按压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要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一次,反复进行。5.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和伤员的移动和转院5.1.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断1) 按压吹气1分钟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次和2次吹气循环),应用看、听、试的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正常的再判定。2) 若判定颈动脉已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

10、心肺复苏法抢救。3) 在抢救过程中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均不得超过57s。5.2. 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和转院1) 在抢救过程中不要为了方便随意移动伤员,如确有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s。2) 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至医院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木板。移动或转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仍要继续采用心肺复苏苏法抢救,直至医务人员接替为止。3) 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砸碎冰屑作成帽状包绕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脑部温度降低,争取心肺完全复苏。6. 杆上或高处的触电急救在杆上或高空处进行触电急救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 当杆上或高处有人触电时,应争取

11、时间及早在杆上或高处开始进行抢救。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工具和绝缘工具以及牢固的绳索等,并紧急呼救。(2) 救护时首先要确认触电者已与电源隔离,且救护者本身处无危险电源安全距离内,方能接触伤员进行报救,并要注意防止发生高空坠落的可能性。(3) 伤员脱离电源后,应将伤员扶卧在自己的安全带上(或其他地方躺平),并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然后迅速判定伤员的神志反应和呼吸心跳情况。如伤员呼吸停止,则立即口对口(鼻)呼吸,再测试颈动脉,如有搏动,则每5s继续吹气一次,如无搏动,则用空心拳头叩击心前区2次,促使心脏复跳。(4) 在完成上述措施后,为使抢救有效,应及早设法将伤员送至地面,在将伤员送至地面前

12、,应再口对口(鼻)吹气4次。(5) 伤员送至地面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法坚持抢救。总之,触电急救必须坚持就地、迅速的原则,采有正确的方法坚持进行。据国外有关资料记载,触电后一分钟开始抢救者,成功率达90%,触电后6min开始抢救者,成功率达10%,而触电后12min开始抢救者,救活的可能性很小。这个统计虽不完全准确,但说明抢救时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归纳: 抢救的时间最好的在1分钟之内。 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一次,反复进行。 抢救过程中对胸部压陷深度为35cm(儿童和瘦弱者酌减)。 在抢救过程1分钟后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均不得超过57s。 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min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第1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