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55780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临床应用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伤科的特有名词。它既属于病名,又属于骨与筋在受 伤后的病机变化。这一学说在唐以前的医著中虽然就有记载,其论点在当时是比较含混的。如 礼记月令孟秋中的: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根据 旦礼记集解的解释是: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断,就 包含了骨折和筋伤。 难经中的: 四伤于筋,五伤于骨,这里初步说明筋骨相近,伤筋必及 骨,伤骨必损筋的互相影响,这是骨错缝、筋出槽的基本内含。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经过历代医家们长期的临床观查和总结,逐渐丰富和完善 了这一学说,成为中医伤科学的特有组成部份。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有: 凡

2、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 忖度便见大概。这里不仅有骨缝这一名词,而且还提示了损伤后注意对骨缝的 检查,也即是对关节处的脱位、半脱位和错缝的区别检查。到清代在骨伤科的各种论著中,对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就更为详尽,并且还 提出了各种治疗手法。如医宗金监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或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瘀 滞,为肿为痛。又说: 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这里不仅提示了骨错 缝的原因,而且还将开错和微错作了程度上的区别。同时提出: 手法者,正骨 之首务。强调了手法是治疗骨伤科四大方法之首,适用于骨伤科各种疾病,其 中也包括了骨错缝和筋出槽的手法治疗。伤科补要中对脊骨和四肢的骨错缝也分别作叙述。在

3、十五则中的脊背骨 伤有: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这里不仅是指脊椎骨 折和脱位,也还包括椎体小节紊乱与急性腰肌损伤在内。在二十则中:若手掌着地,只能伤腕,若手指着地,其指翻贴于臂者,腕缝 必开。这里不单是指损伤对腕骨正常排列造成的影响,也还包括了尺桡切迹解 剖结构的改变。同样是属于骨错缝。二十三则中对脚踝部损伤的记述是轻者尽伤筋肉易治,重者骨缝参差难治。骨缝参差不齐是指踝关损伤的骨错缝。现就笔者对该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对骨错缝,筋出槽浅述个人的几点 体会和认识。一、骨节的开错和微错指外力作用于人提的轻重不同,致伤的程度亦不相同。二、开错,是指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有明显的临床体

4、征,在X线投影中又确有 反映,能够引起医生和患者的注意,因此能获得及时而恰当的治疗。三、微错,骨节处没有明显畸型,X线摄片无明确显示,但又有临床症状或部分 功能障碍,不大引人注意,而被忽视。治疗方法不当,致使病程延长,经久不愈。四、筋出槽,虽然是中医骨科的习惯用语,在各种文献中没有这一病名,但 对筋损伤的病理改变文献中确有不少论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骨中说: 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 以及筋歪, 筋走等等都属于筋出 槽的范畴。五、生理上筋附行于骨,或筋伴脉而行,各自都有其起止点,也有其正常顺序和 位置。一旦遭受外力的破坏,筋过的运行位置,解剖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临床上 的肌健、韧带、

5、筋膜的撕裂、撕脱、粘连、痉挛等等亦都属于筋出槽。六、骨错缝和筋出槽既可以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这一学说,是中医 骨伤科辩证施治的内容之一。在个人的临床观察中,常见的骨错缝关节有:上肢肘部的肱挠关节或尺桡关节, 腕部的尺桡远端切迹和腕骨。下肢膝关节的内外侧半月板。踝部的踝距关节或跟 距关节,以及跖跗关节等。七、脊椎是人体的中轴,在持重和运动中起很大的作用。构成脊椎的关节较多, 解剖结构比四肢复杂,在整个脊椎中,颈椎和腰椎功能活动较大,不适当的运动 和劳作是造成脊椎损伤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既有急性的损伤,如:颈椎偏歪、环 枢椎半脱位、腰椎小关节紊乱和滑膜嵌顿等。其次是脊肋关节,以及骶髂关节。 中老

6、年由于生理退化和体质较差椎体失稳,在日常剩活中仅是一般的活动,有时 也会造成关节错缝。仅举几例不同类型的骨错缝患者附录于后:以资佐证。例一、杨XX老妪,年80,今年4月10日乘车我处门诊,系X医学家属。在 春节前三天,弯腰拾物时,腰部产生弹响,当即不能直立,继而疼痛。进该附院 西医诊断,为:腰肌劳损,作痛点封闭,服止痛药,虽疼痛略减,但仍不能起 坐,虽连续多次治疗,都无明显好转,卧床三月。始来我处求治,经检查系第三 腰椎小关节紊乱,经施定位斜扳后,患者即可下手术台直腰行走。第二次复疹时, 病人自述:经上次治疗后当晚就能自动上下床翻身睡觉。二疹时再施以理筋活络 手法,而痊愈。例二、李XX,男性,

7、40岁,四川人,今年五月七日来我处门诊,去年二月 车祸受伤,住 X 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多次软组织挫伤,住院三天,后建议回 家休息治疗,不久即发生前胸及后上背痛,虽中西医多方治疗,仍然疼痛无好转。 后在地区某医院连续住院两次,约三个月,经过检查和会诊,排除内部疾患,按 神经痛。治疗,效果亦差。始来我处求治,经笔者诊断:属胸肋关节和脊肋关 节多处骨错缝。当施行手法治疗后,患者胸背部当即有轻松感,经过连续三次 手法治疗(隔日一次)病人胸背部刺痛基本消失,建议回家后三月内不做重活, 并适当休息,至今情况良好。例三,韩X,四川人,20岁,青年农民,去年九月担土,扭伤右踝。在当地 乡卫生院治疗,诊断为踝

8、关节扭伤。治疗一月多,仍跛行,不能负重。于同年 十一月中旬扶杖来我处门诊。经拍片排出其它骨病和脱位,诊断是踝距关节错缝。 采用手法治疗后,踝关节活动轻松,挤压感消失,落地时疼痛感亦减轻,经过连 续五次治疗而痊愈。至于急性的腰椎小关节紊乱或滑膜嵌顿,骶髂关节错缝,以及关节的半月板突 出等损伤,患者每天不少于 20例,因骨折脱位后发生的肌腱粘连、肌肉强直和 萎缩等筋出槽”的患者门诊就更多,笔者均以手法为主治疗。笔者个人的经验认为:骨错缝、筋出槽这一学说,不仅是具有中医伤科学的 理论特色,而且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运用确有其很高的实用价值,不能忽视,应于 继承和推广。手法治疗中触诊是很重要的法术,如精于此

9、术,经络的瘀阻和体表的病患反 映,可全凭手感触摸出来。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根据患者感觉来判断的,这是比较 直观一点的诊断方法,它是根据患者对术者在穴位按压的感觉判断其患病的部位 和轻重。有一本穴位按压诊病的书是专谈穴位压痛诊病的,很有借鉴价值。 民间对穴位按压的感觉有种说法“疼轻麻重木难医”很简捷地表述了病的轻重在 穴位反映上的感觉。这也许只是一得之言或一家之说,我们的当从实践中进行实 证,找出对自己有用且行之有效的东西。有时会有一种现象,患者有很明显的症状,术者在按压穴位时患者却没有较明 显的感觉,这时要找出经穴上的问题就全凭术者手上的触感了。术者手上的触感 有时较明显,有时很微妙,微妙之处全凭

10、术者的功底。这种触诊有一定难度,它 的诊病依据不是患者的感觉,而是术者的手摸心会。术者手触能感受知的东西有许多种,我学识有限,不能妄谈太多,且留给大 贤大智者,这里只说说筋出槽。筋出槽与“疼、麻、酸、胀、木”一样,是一种病理在经络穴位上的反映,可能与 气血亏虚不能营养经穴有关,其反映的部位不同,出槽的筋的粗细也不同。粗的 很容易摸到,而细的有时则细如发丝,很不容易摸到,必须用心体会,其微妙的 感觉才会随心应手,此术需长时间的临床体会方可掌握。正常的筋是松软而伏于肌肉筋槽内的,当筋得不到气血濡养而有病理反映时,其筋会变得紧张疆硬,如绷紧的琴弦样,本来静卧于槽内的筋就离槽而出了。这时 你能触摸到,

11、在将其横拨时会应手而滚动,患者在提醒下也能感知弹拨时的响声。 而而出槽的筋很细时,术者和患者的感知都是很微妙的。临床上手触知此现象不 要因为其不酸、不痛、不胀而忽视,有时它可能正是你的病本所在。筋出槽的部位找出后就可以用理筋的手法治疗了。我们可以循经横向弹拨,也可 用单指或多指轻轻按揉。循经走向做推拿按摩,将疆硬出槽的筋做松做软,筋松 软后自然就复位归槽了。很可能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病就好了。此术难点在触诊时是否能触知有筋出槽,是否能触知其疆硬度和所在部位,而 实施手法治疗就简单多了。有些看似很麻烦的疑难杂症,很多情况下可一次治愈。 病史长的大多有许多其它因素,尚需一一排除,其愈还需时日。此术得益一好友亲授,愿慧者明达,同好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