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桥涵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55088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桥涵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路基、桥涵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路基、桥涵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路基、桥涵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路基、桥涵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桥涵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桥涵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及防治(一)原因分析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 是:1. 压实遍数不合理。2. 压路机质量偏小。3. 填土松浦厚度过大。4. 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5. 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6. 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7. 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 土壤,形成水囊,造成弹簧现象。8. 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 然稠度小于 1.1,液

2、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二)治理措施1. 清楚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从新碾压。2. 对生产“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 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3. 对生产“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 新碾压。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一)原因分析1. 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2. 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3. 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4. 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 )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二)预防措施1. 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2. 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

3、到边。3. 认证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4. 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三)治理措施1.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 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表层溜坍、错落、冲沟等。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一)原因分析1. 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2. 路基基地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3. 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4. 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5. 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

4、边坡二期贴补。6. 路基顶面排水不畅。7. 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8. 边坡植被不良。9. 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10. 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二)预防措施1. 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 响。2. 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3. 嘉庆沉降观测和侧向位于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4. 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效率。5. 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6. 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7. 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 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

5、路基的冲刷侵蚀。8. 原地面坡度大于 12的路段,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 填压密实。9. 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 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陆地边坡。二、边坡塌落病害的原因分析(一)土质路堑边坡的塌落土质路堑边坡塌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由于边坡土质属于很容易变松的砂类土、砾类土以及受到雨水入侵后易于失稳 的土,而在设计或施工时采用了较小的边坡坡度。2. 较大规模的崩塌,一般多产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 (大多数介于 5570之间)的地形条件。3. 上缓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4. 暴雨、

6、久雨或强震之后,雨水渗入土体,一方面会增加便破土体的重量,另一 方面能使裂隙中的填充物或岩体中的某些软弱夹层软化,产生静水压及动水圧,使斜坡 岩体的稳定性降低,或者由于流水冲掏下部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或者由于地震 改变了平坡体的稳定性及平衡状态而发生边坡塌落。5. 在多年冰冻地区,由于开挖路基,使含有大量冰体的多年冻土溶解,引起路堑 边坡坍塌。(二)石方路堑边坡的塌落造成岩石路堑边坡出现崩塌、岩堆、滑坡的原因有岩石的岩性、地质构造、岩石的 风化(物理分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等几个方面,施工中的主要原因 是:1. 排水措施不当或施工不及时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不易排除(如

7、坡顶上 截水沟存水、渗水、漏水等)甚至形成积水向下渗透,水分沿裂隙渗入岩层,降低了沿 岩性间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促使了崩塌、滑坡的发生,或由于水的 侵蚀而影响了岩堆的稳定性。2. 大爆破施工,施工时路堑开挖过深、过陡,或由于切坡使软弱结构面暴露,使边坡岩堆推动支撑;由于坡顶不恰当的弃土,增加了坡体重量。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表现为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自然环境基本一 致,如路线通过地质、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变化不大,并且路基用土机械设备、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等方面无显著变化的路段。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地质、地形、地下水、地表水 填挖结合部及筑路材

8、料发生显著变化。一、原因分析1. 路基施工前为认真设置纵、横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通畅,长期积水浸泡路 基而使地基和路基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降发生。2. 原地面处理不彻底,如未清除草根、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压实度不足 等因素,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变形。3. 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眼压工艺,;路基压实度不足而 导致路基沉降变形。4. 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5. 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原状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衔 接不良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6. 填筑路基时,未全断面范围均匀分层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发生 不均匀沉降

9、。7. 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严,导致压实度不足,而产生不均匀沉降。8. 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基施工 完成就立即铺住路面,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坏。9. 高填方路基再分层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 铺筑厚度;压实机具按规定的碾压数遍压实时,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当填筑 到路基设计高程时,必然产生累计的沉降形变,在重复荷载与填料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10. 路堤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混进了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质土,由于土壤中有机含量多,抗水性差、强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堤将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二、

10、预防措施1.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 关系,尤其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给高填方路堤留有足够的时间施工和沉降。2. 基地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特殊地段或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 理。3. 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4. 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宜优先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受水淹浸的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好的材料。土质应均匀一致,不得混杂 剔除超大颗粒填料,保证各点密实度均匀一致。尽量选择集中取土,避免沿线取土。5. 路堤填筑方案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向上填筑。每

11、 层应保证层面平整,便于各点压实均匀一致。6. 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m。当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时,增加分层厚度,必须要有足够的试验数据证明压实效果,同时须征得监理工 程师的同意,方可施工。7. 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8. 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效果比较好。9. 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10. 对于填挖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 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 体施工质量。11. 施工过程中宜进行沉降观测,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填筑速率。路基开裂病害的防治一、路基纵向开裂甚至

12、形成错台(一)原因分析1. 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地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古河道处。2. 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 路基压实不均。4. 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5. 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6. 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纵向分幅填筑。7. 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 裂。(二)预防措施1. 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2. 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 满足设计要求。3. 提高填筑层压实均

13、匀度。4. 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 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 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并压实。5. 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6. 若遇有软弱层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7. 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三)处理措施采取边坡加设坡道的措施。二、路基横向裂缝路基出现横向裂缝,将会反射至路面基层、面层,如不能有效预防,将会加重地表 水对路面结构的损害,影响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一)原因分析1. 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2. 同一填筑路基填料混杂,

14、塑性指数相差悬殊。3. 填筑顺序不当,路基顶填筑层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路基顶下层平 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cm。4. 排水措施不力,造成积水。(二)预防措施1. 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但选材困难必须 直接使用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2. 不同种类的土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3. 路基顶填筑层分段作业施工,两段交接处,应按要求处理。4. 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处的含水量、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处压实厚度不小于 8cm。三、路基网裂 开挖路床或填料填筑路堤提出后出现网状裂缝,降低了路基强度。(一)原因分析1. 土的塑性指数

15、偏高或为膨胀土。2. 路基碾压时土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时覆盖。3. 路基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4. 路基下层土过湿。(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 采用合格的材料,或采用取掺加石灰、水泥改性处理措施。2. 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定要求的土填筑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量时碾压。3. 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4. 认证组织,科学安排,保证设备匹配合理,施工衔接紧凑。5. 若因下层土过湿,因查明其层位,采取换填土或掺加生石灰粉等技术措施处治。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防治一、原因分析1. 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机配中细集料偏多,或石粉中 性指数偏大。2. 碾压时含水量偏大。3. 成型温度较高,强度形成较快。4. 碎石中含泥量较高。5. 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6. 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7. 拌合不均匀。二、预防措施 (一)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1. 改善施工用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2. 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