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06265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州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州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州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州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吴中区实现富民强区、“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阶段。“十一五”规划是我国规划体制改革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吴中区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吴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以及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挑战,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吴中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宏观导向作用。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在苏州市委、

2、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撤市建区的机遇,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认真实施“十五”计划,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战略、基本方针和政策措施得到了贯彻落实,发展目标超额完成,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已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吴中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1.3;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9.18亿元,年均增长4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27亿元,年均增长32。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实施特色农业“六个一”工程。加快农

3、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为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加快城南工业带建设步伐和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工业特色板块经济,技术装备水平、经济外向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对工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4%;以太湖国家度假区为龙头的环太湖旅游业方兴未艾,传统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共同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 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引进注册外资近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累计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

4、外资企业在吴中区投资置业,投资总额超100亿美元;累计完成外资进出口总额103.48亿美元,年均增长38.5,其中出口57.89亿美元,年均增长34.3。全区民资内资企业发展到9300多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7600多户,民资内资注册资金达220多亿元。 各项改革进展顺利。“十五”期间,全区完成了区级机构改革,完成了区属工业企业、区级机关下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了以社区资产、土地、农产品、物业、旅游休闲、农业股份合作等“五大合作”为重点的农村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城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十五”期间累

5、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4亿元,全区建成了一批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和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项目。“十五”期间,城镇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区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各镇布局逐步优化,全区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的进展。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五”期间,我区抓住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区饮用水源水质、大气环境质量等主要环境要素保持良好状态,污染源得以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区于2003年10月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考核验收,并创建了甪直、西山、木渎三个全国优美乡镇和旺山省级生态示范村。国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6、全面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复垦整治,全面停止开山采石,实行宕口复耕复绿和墓地整治。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20元,“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1和21。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以及文化、教育、旅游、保健等消费逐年增加,全区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8.4。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均超过90;农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7.7和100。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27平方米,农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平均

7、预期寿命达76岁。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和“传承千年文明,开创吴中伟业”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市民的法制观念和文明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开展“二五”依法治区工作,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廉政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创建“平安吴中”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吴中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比,富民程度还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努力予以解决。 (二)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

8、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区将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致力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从发展环境看,我区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呈现新一轮复苏趋势,生产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外国直接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重化工业投资向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转移,服务业投资比重逐渐提高,加上WTO承诺兑现,都为我区进一步扩大引资规模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十一五”时期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可能增加,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区域合作加强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并存,利用外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以及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这对我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

9、提高稳定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环境来看,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摒弃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的粗放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提高资源集约利用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重经济、轻社会的模式,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将全面深化,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加快体制创新,构筑制度优势,进一步增强制度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区域经济竞争、中心城市功能升级和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的严峻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确定新的发展思路。 从

10、区域环境来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竞争的态势日趋显现。随着长三角区域发展格局转变、交通网络建设以及江苏沿江开发、浙江沿湾发展,长三角各城市将共同步入一个为构筑更高竞争平台而激烈重组的新阶段。 吴中区作为苏州市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州市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为吴中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极大空间。我区要进一步凭借地处苏州南大门的独特地理位置,调整思路,搞好规划,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创建最佳人居、创业环境,主动接受苏州东园西区和上海的辐射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二、“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以及今

11、后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巩固扩大开放型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城乡就业和居民收入,努力扩大社会保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三个文明共同进步,为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吴中而努力奋斗。 (二)发展定位 吴中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定位是遵循苏州市的总体规划,按照“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繁荣、保障完善”的总体要求

12、,将吴中区建设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成为苏州城南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新兴服务业繁荣区,成为最适宜人居、创业的现代化新城区。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10年,全区基本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达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年均保持15以上,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保持20以上,到2010年,超过110亿元;地方一般预

13、算收入年均增长保持20左右,到2010年,超过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均增长15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 社会发展目标。到2010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社会基本保障覆盖率达到99,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9,常住人口总规模控制在59万人以内。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 富民目标。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14、分别达到24000元和13000元,恩格尔系数小于0.35,人民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万元GDP建设用地年均下降5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中心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0.9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0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当时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较高水平。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

15、步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一倍以上,人口总规模保持稳定,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全面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资源消耗水平进一步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建成最佳人居、创业的现代化新城区,建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文明新吴中。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富民强区、“两个率先”目标不动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在转变、创新、提升、统筹上下工夫。采取扎实的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提高全区经济综合竞争力。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区的经济发展将着重几个方面的转型,使产业竞争力在转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产业发展从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转型。农业从传统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转型,重点发展以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制造业从低层次加工向高端技术应用提升,由加工制造产业链向更高价值链转变;服务业优先发展旅游业和以物流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各类市场建设为主的商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