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壳治理底鼓技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416316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壳治理底鼓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双壳治理底鼓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双壳治理底鼓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双壳治理底鼓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双壳治理底鼓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壳治理底鼓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壳治理底鼓技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连续双壳治理高地应力岩巷底鼓机理 数值模拟研究 学 号 姓 名 学科专业 采矿工程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2012年3月12号 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部制表说 明1、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一般应于第四学期期中以前根据研究方向选定学位论文研究课题。2、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辩。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需注出全称。3、参加开题报告评议组的成员,应具有副高职及以上职称,评议组成员不得少于三人。开题报告结束后,由评议组组长综合评议组成员的意见,写出具体的评议结论。4、开题报告经学科专业所在学院院长或学科带头人批准后

2、,方可执行。5、开题报告交所在学院、研究生部各保留一份存查,并作为检查报告执行情况的依据。姓 名入学时间导师姓名和职称课题名称连续双壳治理高地应力岩巷底鼓机理数值模拟研究课题来源导师基金项目和横向课题课题类型1 基础研究 2 应用基础研究 () 3 应用研究 报告时间2012.3.16报告地点4#214预计学位论文完成时间:2013年3月开题报告评议组成员名单姓 名职 称姓 名职 称摘 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底鼓是煤矿巷道中经常发生的动力现象,随着开采深度的持续快速增加,使得巷道处于高地应力环境下且巷道围岩显现出工程软岩特性,导致底鼓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底鼓使巷道断面缩小,阻碍运输、通风和人员行走

3、,因底鼓而造成的巷道报废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和威胁安全生产。本文将对高地应力岩巷底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影响因素、显现形式及相应控制机理的特征;从底鼓控制机理上研究连续双壳对高地应力岩巷底鼓控制的可行性及相比以往治理方案的优越性;采用FLAC3D软件分析研究控制高地应力岩巷底鼓相对应的连续双壳的支护形式,为相似条件下的底鼓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关键词:连续双壳;高地应力;巷道底鼓;数值模拟;机理研究一、立项依据通过初步的调研和深部巷道及硐室支护方面的课题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力度持续加大,矿山开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及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巷道所处应力环境大大改

4、变,巷道底鼓成为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且返修率比较高,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采,使得开采成本大幅增加,并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变得更加突出。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煤矿巷道底鼓机理和控制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底鼓控制实用技术。但由于巷道围岩性质、应力环境及地质环境的复杂性,现有的理论不能全部解决底鼓机理认识上的问题,现有的技术也很难从根本上控制底鼓。因此,继续开展深部岩石巷道底鼓的研究工作仍然非常必要。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是巷道支护理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深部巷道控制难题中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之一,同时对

5、高地应力岩巷底鼓控制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为控制巷道底鼓,国内外对底鼓的物理、水理、力学性质,巷道围岩变形与底鼓的力学机制和底鼓控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大批理论和技术应用成果,为巷道底鼓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 底鼓机理的分析国外研究概况:JlM秦巴列维奇1用松散土体在两个压模作用下被挤出的现象揭示了底鼓的本质,并应用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计算出底鼓巷道支架所受的压力。MJI兹包尔什奇克等人2认为,巷道底板突然鼓起是因巷道底板塑性层对下部岩层移动的阻力及底板岩层暴露的面积与周长的比例急剧变化时岩层储存的弹性能释放而造成的。TT利特维斯基3在研究准备巷道底鼓机理

6、过程中,提出一判别岩层破坏的局部性破坏准则,该准则将巷道周边的应力图与岩层强度图进行比较,以此确定巷道周边的稳定地段、极限地段和极不稳定地段。M奥顿哥特4运用相似材料模拟了巷道底鼓的全过程,得出巷道岩层的破坏顺序为:在垂直应力作用下两帮先被压裂破坏,之后顶底板因水平力的作用向巷道空间鼓出,其中首先破坏的是直接底板岩层。KHaramy5对影响巷道底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支承压力、巷道开挖尺寸与方向、煤矿地质状况、岩石物理性质和瓦斯压力等,讨论了底板的应力状态及稳定性,提出从开采布置和巷道尺寸优化的角度入手来控制底鼓。Aqqson、JalnesR6基于实际测量、现场数据和岩梁理论提出西弗吉尼亚某

7、新矿的底鼓是因底板在双向高水平应力围压下发生塑性流动所致,并通过限元分析加以论证。GesenM、曲永新等 7认为底板泥岩遇水膨胀是隧道底鼓的本质。AfrouzA和chugh YP等人8.9研究了底板的承载能力,其中,AfrouzA指出:引起巷道底鼓的因素有21个,但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l)底板为松软岩层;(2)巷道围岩中存在较高的岩层应力;(3)水理作用。Rockway DJ 10通过对巷道底鼓现象的调查认为巷道底鼓主要取决于底板表面以下至少6m厚的岩层的性质。国内研究概况:康红普11.12认为底鼓的原因在于失稳的底板岩层向巷道内弯曲(包括压曲和挠曲)、应力偏量作用下的扩容、岩层自身

8、的遇水膨胀。姜耀东、陆士良13.14根据巷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底板围岩性质和应力状态的差异、底板岩层鼓入巷道的方式将底鼓分为4类:(l)挤压流动性底鼓;(2)挠曲褶皱性底鼓;遇水膨胀性底鼓;(4)剪切错动性底鼓。贺永年、何亚男15通过对茂名矿区软岩巷道变形的实测和研究认为,茂名矿区的底鼓变形全过程是:由两帮岩柱传递顶板压力开始,两帮围岩在挤压底板的同时一起下沉,底板在严重挤压变形的情况下发生断裂,然后底板隆起。潘一山等16.17借助有限单元法和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了巷道底鼓的时间效应和软岩遇水膨胀引起的底鼓,认为大量底鼓的岩石来源由三部分组成:巷道底板下一定范围内的岩石、两帮下部底板岩石和两帮围

9、岩,并建立了底板岩层渗水膨胀软化模型。侯朝炯、马念杰18-20则认为回采巷道底板位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受采动影响,巷道底板浅部岩层缓慢向上运动,2m以下的岩层位移基本为0,说明回采巷道不受采动影响时,底板主要发生向上的移动,与一般基本巷道围岩位移有一致的规律性;第二阶段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通过煤帮作用到巷道底板上的应力迅速增加,致使底板表面附近浅部围岩发生严重塑性破坏,出现强烈底鼓,较深部的围岩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离工作面越近下沉越显著,底板下沉和底鼓之间存在0位移点。李学华21.22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顶板强度对回采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塑性区范围及底鼓的影响,提出加固巷道顶板控制

10、底鼓的观点。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控制硐室底鼓的应力转移技术:通过在硐室底板掘巷,并结合在底板开掘巷道间或底角进行松动爆破,形成一定范围的围岩弱化区的方法。(2) 底鼓控制措施为有效控制底鼓,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3-40,提出了许多底鼓控制技术,各种防治底鼓的工程措施按照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支护加固法、卸压法及联合支护法。1) 加固法目前采用的加固法主要有底板注浆、底板锚杆、封闭式支架及混凝土反拱等。 底板注浆底板注浆主要用来加固比较破碎的岩层。浆液渗透到岩层裂隙间,增加了破碎岩石之间的粘结力,在底板中形成一个强度比加固以前大的反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下部岩层

11、向上鼓起。同时由于加固区岩层的抗变形能力增加,故该区岩层的扩容、弯曲等位移会减小。 底板锚杆底板锚杆可以把不稳定的岩层与其下面的稳定岩层连接在一起,抑制因扩容引起的裂隙张开。同时它给底板施加垂直向下的力,起到一定的控制膨胀的作用。在这些意义上锚杆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止底板向巷道内移动的作用。 封闭式支架封闭式支架的底梁可以给底板岩层施加反力,改变底板附近岩层的应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底板岩层扩容、弯曲及膨胀等变形的产生,阻止底板向巷道内移动。 混凝土反拱这是一种适用于永久性巷道的底板支护措施。其优点在于具有较高而且均匀一致作用于底板上的支护阻力。加装可伸缩支撑件可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反拱,以获得

12、更大的抗底鼓阻力。加固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底鼓的作用,但在有强烈底鼓趋势的巷道中不仅材料消耗量大,支护费用高,而且并不能真正起到控制底鼓的作用。原因在于加固法只不过是被动的维护底板,在高应力,松软底板的条件下,封闭式支架底梁往往无法充分发挥其承载力,致使向巷道内撅起,失去控制底鼓的能力。底板锚杆往往因锚固力不足及锚杆伸长量与巷道底鼓量不相匹配而失效,起不到防治底鼓的作用。底板注浆则因注浆带达不到底板破坏深度而被下部岩层顶起,失去阻止底板位移的能力。2) 卸压法卸压法与加固法控制底鼓的机理不同,它的特点在于设法改变巷道底板受力状况,使其处于应力降低区,达到保持底板稳定性的目的。苏联、波兰、日

13、本、美国等国家的井下巷道中曾采用切缝、打钻孔、松动爆破及卸压煤柱等卸压法控制底鼓,并取得一定效果。 切缝底板切缝可以将最大应力向围岩深部转移,使底板处于应力降低区,显著增加围岩的承载范围。底板切缝的卸压能力主要取决于切缝深度、宽度及形状、切缝与开巷的间隔时间等。 打钻孔在底板打钻孔的卸压机理与切缝类似,此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A 底板打钻后,周边应力峰值显著减小,应力向围岩深部转移转移;B 打钻孔后,底板内形成一个卸压区,在开孔区域以外附近形成一个高压区,使更大范围的岩层承载,提高了围岩的自承能力;C 钻孔的直径、孔深以及数目都影响着钻孔的卸压性能。一般随着孔径、孔深及孔数目的增加,卸压效果越

14、来越明显。 松动爆破在底板内进行松动爆破后,出现众多人为裂隙,使得底板附近的围岩与深部岩体脱离,原来处于高应力状态的岩层区卸载,将应力转移到围岩深部。另外,爆破后巷道形状发生了变化,以半圆拱形巷道为例,当未进行松动爆破时,在巷道基角处会产生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底板岩层失稳、破坏。当实施松动爆破后,巷道形状近似椭圆形,它消除了拱形巷道底部的基角,改善了巷道受力状态,减小了底鼓。当然爆破后的底板仍需要加固,使加固部分对下面的岩层产生一定的阻力。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深部围岩的移动,会使底板重新鼓起。 卸压煤柱在回采巷道中运用卸压煤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当工作面一侧的巷道没有卸压煤柱时,由于煤体内受应力集中作用,不仅使煤体严重向巷道内涌入,而且使底板承受过大的压应力而产生底鼓。如果在工作面一侧的巷旁开一巷道,则回采巷道的受力状态就会发生很大变化,此时卸压煤柱的作用是传递应力,而不是承受应力。卸压煤柱压碎以后,可将作用在其上的应力传递到较远的煤体上,使得卸压煤柱下的底板卸载,从而减小了巷道的底鼓量。上述方法控制底鼓的机理均在于将高应力向深部围岩转移,在底板形成应力降低区,从而减小底板的破坏范围,阻止底板向巷道内移动。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底板切缝或打钻法在巷道两帮移近量小的情况下效果比较明显。相反,随着两帮移近量的增大,缝有可能闭合,起不到卸压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