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37985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转) 小儿推拿疗法历史悠久,易为患儿接受,用于治疗小儿的某些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小儿推拿手法应轻快柔和,有的手法虽与成人推拿相同,但手法动作及操作方法却不一样。治疗穴位有时也和成人不同。(一)常用手法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 -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发烧症状。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近视、便秘等疾病。中医根据小儿

2、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无名指从指尖到指根)300次、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以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就基本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比较急,推拿治

3、疗效果也比较好。患儿长期低热,中医认为是由于久病伤阴而产生的虚热。治疗一般采用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涌泉等推拿方法。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引热下行,清退虚热,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也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小儿伤食发热,多由于幼儿脾常不足,加上饮食不洁或者不节,损伤脾胃,导致乳食停滞,蕴结生热。通过清脾胃、退六腑、清大肠、摩腹等手法,可达清热消食导滞开胃的目的。这里提醒一点,无论是什么原因的发热,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宝贝已经又睡着了,于是我坐在她身边,开始给她做推拿。(以下的推拿次数为2岁小儿,如果是2岁以下的宝宝就要酌减,3岁以上就要增加)1、 从大拇指的脾经开始推,依次推食指肝经

4、、中指心经、无名指肺经、小指肾经,全部用“从指端到指根”直推的方法。脾(100次)、肝(100次)、心(100次)、肺(200次)直推为泻,肾经直推为补(100次),(这点曾经有过争议,周尔普说直推为补,萧言生却说直推为泻,在以前的育儿课上我也是按萧言生的说法来讲的,但经过这次运用我已经证实,肾经应该是直推为补,特此更正)。在周老先生的书里曾经讲过小儿退高热的方法,都是要300次,但我用了酒精做介质,就没有推这么多次,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这里我要注明一下。2、 如果宝宝发热还有咳嗽,那么肺经是需要又泻又补的,就是说直推了以后,再顺时针旋推,各200次。此法来自夏禹铸先生的推拿代药赋:无名指

5、泻肺,功并桑皮桔梗;旋推止嗽,效争五味冬花。五味子补气强阴益精,冬花润肺祛痰,桔梗通肺窍而传诸药,桑白皮补虚益气。大家可以酌情而用。3、 推三关300次;清天河水200次。做到这里,通常孩子的烧已经退的差不多了。4、 推脊柱N次。从大椎穴一直推到尾椎,如果宝贝觉得舒服,你就给她多摸一会儿吧!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用手指醮酒精来推,大概200次,宝贝的烧就会完全退了,这时如果她要求你继续给她按摩,就不要再沾酒精了,也不要用手指推,直接用手掌去抚摸她的背就好了,宝贝会感到很有安全感。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脾穴(脾经)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肝穴(肝经)食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心穴(心经)中

6、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肺穴(肺经)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肾穴(肾经)小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胃穴(胃经)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大肠穴(大肠)食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小肠穴(小肠)小指尺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利小便穴自腕部沿手掌尺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八卦穴手掌面,掌心的周边。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即在此圆圈上,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对小天心者为坎,对中指者为离运水入土穴手掌面,自小指尖偏尺侧至大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形曲线运土入水穴手掌面,自拇指桡侧端至小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形曲线板门穴拇指下,掌面大

7、鱼际肌之中点,以指点之有大如豆粒的筋头,重按有酸麻感,为扳门的部位小天心掌根,小大鱼际肌交接处凹陷中四横纹(小横纹)掌面,第2至5指根部横纹处小横纹穴(掌小横纹)掌面,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阴阳穴掌根,小天心穴两侧,靠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侧的为阴池外劳宫穴在手背、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中间二马穴(二人上马/上马)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一窝风穴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列缺穴(非针灸之列缺)手腕两侧的凹陷内阳池穴(膊阳池)前臂一窝风穴上2寸凹陷中清天河水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六腑穴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成一直线三关穴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五指节穴手背手

8、指各关节处威灵穴在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掌骨之间精宁穴在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与小指掌骨之间七节骨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直线涌泉穴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处小儿特定穴的功效穴位功效脾穴(脾经)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另说:健脾调中,补血生肌,消食滞,化痰涎。肝穴(肝经)平肝泻火,息风镇惊。心穴(心经)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安神志。另说:清心火,利小便,补心穴。肺穴(肺经)疏风解表,顺气化痰,质颗利咽,补益肺气。另说:用补法可补益肺气;用清法能宣肺清热,止咳化痰。肾穴(肾经)补肾益脑,益气养神,纳气定喘,温下元,止虚火。另说:补肾能滋肾壮阳,强健筋骨;清肾能清利下焦湿热。

9、胃穴(胃经)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另说:清胃经能和胃降逆,泻热除烦;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大肠穴(大肠)调整大肠功能,固肠涩便,止泻痢,退肝胆之火。另说:补大肠能涩肠止泻,固脱温中;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小肠穴(小肠)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另说: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分清泌浊;补小肠可固涩止遗。八卦穴理气宽胸,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另说:顺运八卦,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逆运八卦可降胃气,消宿食,增食欲。运水入土穴健脾助运,润燥通便。运土入水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板门穴清胃热,止吐泻,通调三焦之气。另说:揉板门,能健脾和胃,

10、消食化滞;自大指根推向掌根能止泻,反之能止呕吐。小天心通窍散瘀,安神镇惊,清热明目,止咳利尿。四横纹(小横纹)调中行气,消胀散结,清脏腑之热。另说:退热、消胀、散结掌面,第2-5指根部横纹处小横纹穴(掌小横纹)清郁热,化痰涎。另说: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掌面,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阴阳穴掌根,小天心穴两侧,靠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侧的为阴池。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积,化痰涎。大横纹仰掌,掌后腕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又名阳穴;近小指端称阴池,又名阴穴。作用:分阴阳能调和阴阳气血,行滞消食;合阴阳能行痰散结。外劳宫穴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安蛔止痛。另说: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升阳举陷。二马穴(二人上

11、马/上马)大补元气,健脑补髓,滋阴补肾,利水通淋。另说: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一窝风穴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另说:温中行气,止痛,利关节。列缺穴(非针灸之列缺)发汗解表,开窍复苏。阳池穴(膊阳池)前臂一窝风穴上2寸凹陷中。(针灸外关穴)作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降逆清脑。另说: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针灸支沟穴)作用:便秘、溲赤、头痛。天河水清热解表,安神除烦,泻心火,利小便,化燥痰。六腑穴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凉血解毒。另说:清热,凉血,解毒。三关穴培补元气,助气活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另说: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五指节调和气血,开窍镇惊。另说: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威灵穴开窍镇惊,行气和血。另说:开窍醒神精宁穴开窍镇惊,行气和血。另说:行气,破结,化痰七节骨上七节骨温阳止泻;下七节骨泻热通便涌泉穴引火归元,退虚热,止吐泻。小儿驱寒一招天气转冷,孩子穿的多且好动,则易出汗,汗后防止着凉一招:推拿“一窝风穴”(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具体如下:0-1岁,揉3分钟;1-3岁,揉5分钟;4-6岁,揉10分钟;7岁以上,可适当延长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