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37122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

2、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

3、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能力目标:(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并且感

4、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2、天气符号的识别。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假期如果想去旅行,最担心什么?(天气)(课件显示)天气和天气预报(提问)通过图片的展示说说平时都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天气的呢?(气温、降水、云、风)(启发)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吗?明天和后天一定也是这样的天气吗?(概括总结)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例如,今天的上午温和晴朗、无风,中午刮起了北风,气温有所下降。这说明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

5、不大,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课件)天气的概念和特点;气候的概念和特点(考考你)下面诗句哪些描述“天气”()哪些描述“气候”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承转)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又瞬息万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明天的天气呢?(电视、广播、手机、报纸、互联网。)(你知道吗?)聪明的劳动人民利用大自然的信息预知未来天气(农业小谚语)青蛙叫,雨水到。蜻蜓成群绕天空,不出三日雨蒙蒙。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东虹日头,西虹雨。朝霞暗红雨凄凄

6、,晚霞青白行千里。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录像后回答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想一想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录像) 某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学生看过录像,讨论、回答问题。(启发提问)从录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你们知道这幅图是如何获得的吗?你认为从上面能获得什么信息?同学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可归纳为:探测系统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卫星云图计算在卫星上拍摄的图片,是由气象卫星给地球大气拍摄的图像。气象卫星把摄取的图像信号发射到地面,通过地面接收系统接收显示出图片,得到一张卫星云图。

7、在卫星云图上,有蓝色、绿色和白色三种不同颜色表示的区域。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而且白色愈浓,表示云层愈厚,云层下面往往下雨就愈大。因此,卫星云图可以真实地显示出云雨区的位置、分布,尤其是能直观看到台风、寒潮、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位置、强度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地做出天气预报。(显示)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学生读图判别回答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卫星云图照片,判别下列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A地区是什么天气?(雨)B 江西赣州附近是什么天气?(晴)转折过渡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时,卫星云图以后,紧接着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图?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天气形势图

8、和天气预报图。指图讲述在天气预报图上,用各种各样天气符号表示各地不同的天气状况。而要想看懂这种简易的天气预报图,就需要认识一些天气符号。这样就能自己来判断某一城市的天气状况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展示板图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指导学生读图请同学们按下列顺序识别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1)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2)小到中雨、大雨、暴雨、雷雨、冰雹、雨转晴的符号;(3)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4)雾、霜冻符号;(5)台风、沙尘暴的符号;(6)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讲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

9、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2级,二道风尾是4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学生练习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转折过渡在识别天气符号的基础上,同学们才能正确判读城市天气预报图。活动挑战主持人课件阅读城市天气预报图。由教师和同学合作,当天气预报节目播音员;教师报完城市地名后,由学生回答当地的气温、降水等天气状况。继续播报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活动)动脑闯关1、找出合适的天气符号,加强对主要天气符号的记忆和理解。2、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并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为什么不妥?(台风捕鱼不合适;沙尘暴跳绳不合适;霜冻插秧不合适;晴打球合适)3、某城市天气

10、情况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重点知识,一是如何阅读卫星云图,二是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判读。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听收看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并把本地一周的天气预报内容记录下来。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一、天气:1、概念2、特点:短时间的,多变的二、气候:1、概念2、特点:长时间的,稳定的三、天气预报:1、卫星云图2、天气符号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即设计天气符号,在设计这一重点环节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我注重了三个小环节,第一处是引导学生自己创新设计天气符号,第二处是学生

11、对自己设计的符号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设计要求来评价,以求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发展形象思维,第三处是在出示标准的天气符号之后,让学生再次来评一评标准的天气符号好还是自己设计的好,这里用意不但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更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习惯。第三,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本课的利用录象和图片导入以及天气符号的引入、天气预报的由来都是以现实生活自然引出,更好的诠释了“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科学学生更乐于探究,乐于接受。从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看,这种设计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是春游格外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神经,让他们更有积极性的参与到课堂讨论或活动中

12、去,教学反思1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教案中列举了既浅显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说明掌握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地位,请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师生一起探究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3本节课不仅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且也重视了过程和方法,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中通过对身边的天气和气候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影响的探究,指导学生关注气候、关注生活,提出对气候灾害的合理建议,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