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340622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一个话题-引出课题-解决问题坚持生活处处有哲学的理念。从“想喝果汁”这一生活化的话题入手,引出课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通过对“榨果汁”的分析,运用浅显易懂的设问,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娓娓道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征;然后设置想要“开果汁店”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条件下通过讨论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重点知识。最后对开果汁店这一实践活动的总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遇到事情不要怕,要敢于去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学生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将整堂课推向高潮,为教学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

2、使学生能够明确什么是实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能力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情境,侧重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难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四、学情分析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较为薄弱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加之高二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自主探究,从而获得知识。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

3、学法、情景式教学法 六、教学流程导入师:同学们,最近天气干燥,事情又多,人啊,着急就容易上火,你们看,老师的颜值都受影响了,就想喝一杯果汁,补充点维C,我想了好久了,都没有喝到,怎么办呢?生:自己买师:没钱生:自己榨师:没时间。你一定也有很多跟我类似的想法,比如说你想要颜值担当身材苗条、你想要成绩提高学习变好。但是光想,能变成现实吗?生:不能师:那要怎么办呢?生:。师:你怎么知道这样做就能变美变好呢?你的这种认识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话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设计意图】设置“想喝果汁”的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自然导入新课。课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4、-板书(PPT呈现)一、实践的含义(PPT呈现)师:想喝果汁,就要去榨,谁去榨?生:人,不管谁去榨,他们都是-人,而不是老虎、狮子等其他的动物。师:用什么食材榨?生:水果师:用什么工具去榨?生:榨汁机、电。师:人用榨汁机去改造水果,榨出果汁,就是实践,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上,我们就把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称为实践。(PPT呈现)板书:一、实践1、含义【设计意图】设置“榨果汁”的生活情境,简单分析榨果汁所涉及的实践因素。情境生活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领会“实践”的含义。二、实践的特点师:我们通过榨果汁的实践活动,把头脑中的想法,也就是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所以实践又是一项具有直接现

5、实性的活动。师:刚才在榨果汁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说了,实践的主体-人,对象-水果,用到的手段和工具-榨汁机、电等,这些要素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客观的、物质的。那我用苹果为什么榨不出芒果汁呢?生:苹果和芒果本身不一样。(内在属性不一样)师:所以,实践还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这就是实践的第一个特点-客观物质性。板书:2、特点 师:如果根本没有人想喝果汁,那还会不会有果汁的出现或者榨汁机的发明呢?生:不会师:可见,光想不行,要是不想就更不行了,因此说,实践活动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这就是实践的能动性。师:现在我们可以用榨汁机榨果汁,而古人想喝果汁的话,怎么办?生:(可能只能用

6、手挤、用重物压)师:怎么不用榨汁机呢?生:还没有发明出来师:果汁的制作经历了用手挤-用重物压-用机器榨的过程,所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规模和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这说明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是实践的-历史性。果汁榨好了,就是榨果汁这一个人的功劳吗?生:不是师:还有谁?(水果谁买的?谁种的?榨汁机谁生产的?)生:。师:所以,小小的一杯果汁,也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这是实践的社会性。因此,实践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社会历史性。知识的总结回顾:这就是实践的三个特点。(PPT呈现)【设计意图】深入分析“榨

7、果汁”的过程,让抽象的哲学知识简单易懂,调动学生思维活动,以及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知识阐释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领会理解实践的三个特点。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果汁,大家来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流程:猜-喝;得来源)活动:番茄汁、苹果汁、西瓜汁、胡萝卜汁。(先猜后品尝)-提前准备生:胡萝卜汁、番茄汁。师:你凭什么这样猜的呢?生:看颜色。师:那你猜的对不对呢?我们请两个同学来品尝一下。生:(品尝)师:告诉大家你的答案生:。师:你如果都不知道番茄和胡萝卜的味道,怎么知道这就是番茄汁和胡萝卜汁呢?生:听别人说的、或者在书上看到的师:这样通过别人说或者书上学而获取的

8、认识就是-间接经验。那是不是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生:不是师:所以对于间接经验,我们就要学会辨别、理性对待。刚才那几个同学通过亲自品尝说它们是酸酸的番茄汁、淡淡的胡萝卜汁,他们获取的是-直接经验。师:那凭什么品尝了,就知道这是番茄汁和胡萝卜汁了呢?生:。(学生可能答不出来)师:其实还是利用你对它们的原有经验也就是-间接经验获得的。师:这就是获取认识的两个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生:是自己实践还是别人实践的。师: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有唯一的一个来源-实践,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板书: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T呈现)师:大家喜欢喝果汁吗?生

9、:喜欢师:那我告诉你一个小商机,咱们学校附近好像没有鲜榨果汁店吧?生:是师:那我们现在就准备在学校门口对面租一个站铺,创办一家“子溪真果源”饮品店,主打产品就是现榨果汁。经过前期初步的市场调查,老师掌握了市场的一些情况:(PPT呈现)同学们对饮料品质的要求高,传统的瓶装饮料不能满足其需求,学校周围消费潜力大,鲜榨果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同学们的口味和喜好不一,课间的休息时间短,在短时间内要现榨大量的果汁难度大,家长们担心原料水果的安全问题等。师:看来想要开个店也挺难的,为了能够创业成功,我在网上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招聘店长,要求应聘者给出合理的营销方案。如果你来参加应聘,你会给出怎样的营销方

10、案?生:1、了解学生口味和喜好的手段(发问卷调查-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人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免费品尝、优惠活动-你的这种认识是从哪儿来的?或者借助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调查市场需求量-新工具)2、解决学生课间时间短的措施(配送-用到了什么工具、送外卖,APP-新工具)3、保证果汁制作过程卫生透明的对策(出具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门还是要用高精尖的测量工具去检验、网络直播-互联网技术)师:如果你来竞选,你会给出怎样的营销方案?要求:(PPT展示)(程序:分三大组和一个评审团,小组讨论,演讲人搜集意见、组织演讲稿,演讲;评审团点评宣布结果。) 1、讨论时间5分钟,每组展示时间不超过3分钟。 2、小组

11、集思广益,发挥群体智慧。 3、每小组推举一位候选人参加竞聘演说。 4、评审团合议,代表点评并宣布结果。评审团:点评。(紧跟时代步伐,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运用了一些现代测量工具,以及这个竞聘者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看问题比较全面透彻,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所以,他当选了)总结:开新店这一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的新工具,解决了这些新问题,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也形成新的认识,市场营销学也就这样产生和发展起来了,所以说,是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板书: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T呈现)深化:这一

12、点,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运用新工具,形成新认识,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所以,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通过一个字来说明,那就是-新,在实践中用新的一切方法去推动认识的发展。师:同学当上了店长,那用他的这一套营销方案就一定能帮我赚到大钱吗?生:不一定师:那这个营销方案是否成功谁说了算呢?生:消费者师:为什么?生:消费者要品尝之后点赞和好评才能赚钱。师:也就是说,这套营销方案要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得到验证,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那检验认识正确与否还有其他的标准吗?比如说,认识自己能证明自己是对还是错吗?生:不能师:客观事物本身能证明吗?生:不能师: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的东西,才能

13、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只有实践。所以,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板书: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T呈现)深化:把用指导实践的认识和经过实践之后获得的实践结果加以比较对照,相符合就是正确的认识,不相符合就是错误的认识。(PPT呈现)师:如果我的果汁店在这个店长的营销方案下经营地特别好,关于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你有什么建议呢?生:开分店、连锁店。师:大家的意思就是把这一成功经验推而广之,运用到众多分店/连锁店的实际经营中,让更多的人赚钱。所以,从实践中获取的认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所以,实践是认

14、识的目的。-板书: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PT呈现)知识的回顾总结:这四点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具体表现。【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开果汁店”的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在背景材料中找出遇到的新问题,并利用新的认识工具解决问题,设计营销方案,推举候选人参与竞聘演说,活动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重点内容,尤其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难点。总结升华同学们,通过开店这一实践活动,我们得到这样一个认识,实践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怎么办?不要怕,要敢于去做、放手去做,人生难得几回搏,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我们就会越来越好。习近平主席也说了,全面小康不是敲锣

15、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PPT呈现)作为学生,我们为了学习的进步,也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要做空想主义者,而要做实干家,少说多干、埋头苦干。这样,我们才能够回答一百多年前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少年强则国强。最后,我们就来重温一下这段振奋人心的演讲词:(PPT呈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设计意图】通过对“开果汁店”的延伸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遇到事情不要怕,要敢于去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学生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将整堂课推向高潮,为教学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板书设计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含义一、实践 2.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来源2、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