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蝙蝠和雷达.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27786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八课 蝙蝠和雷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十八课 蝙蝠和雷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十八课 蝙蝠和雷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十八课 蝙蝠和雷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十八课 蝙蝠和雷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八课 蝙蝠和雷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八课 蝙蝠和雷达.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课 蝙蝠和雷达 三维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学会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学习辨析多音字。2、 学会要求掌握的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能在口语或书面语中运用。3、 学习和了解“为了”“先后”“终于”的常用意义,能够造出正确的句子,并能在交际中使用。4、 在熟读和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初步练习找出每段的中心句。(二) 过程与方法:1、 教读生字、新词。2、 范读课文、齐读课文,然后讲解课文。3、 分小组讨论问题。4、 布置作业。(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接触科学事理,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2、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从小就有观察与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2、3、 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二、 教学重点:1、 学习和了解“为了”“先后”“终于”的常用意义,能够造出正确的句子,并能在交际中使用。2、 用普通话准确朗读课文,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并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三、 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乐于探索与观察的兴趣。2、 弄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知道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四、 解决方法: 五、教学方法:推行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新方式。六、教学课时:三课时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给生字注音并组词:漆(q) 漆黑 启(q)启示 撞(zhung)撞

3、击敏(mn)敏感 锐(ru)锐利 蒙(mng) 蒙上塞(si) 塞车 屏(png)屏幕 幕(m) 幕布蛾() 飞蛾 铛(dng)铃铛 障碍(zhng i) 二、多音字: x 关系 si 塞住 系 塞 j 系鞋带 si 塞外 png 屏障 mng 蒙骗 屏 蒙 mng 蒙蔽 bng 屏气 mng蒙古族三 、 形近字: 漆 q 油漆 塞 si塞外 锐ru敏锐 膝 x 膝盖 赛 si 比赛 说shu说话 幕m 屏幕 海 hi 大海 慕m 羡慕 敏 mn 敏锐四 、 重点词语:1、 漆黑:用比喻方式构成的词,意思是像漆一样黑。结构类似的词还有“雪白”“碧绿”“笔直”等。2、 灵巧:灵活而巧妙。意思相近

4、的还有:灵敏、灵活、灵便、机灵。3、 敏锐:形容感觉灵敏,眼光尖锐。词组扩展:“敏锐的思想”“敏锐的目光”等。4、 探: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如:探路、探讨、探听、探求。5、 显示:明显地表现。词语积累与扩展:显见、显现、显著、显要。6、 启发:一般用作动词。例如:这件事启示了我们。 也可当名词用,其含义是使人有所领悟并收到启发,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启发”“启迪”。7、 为了:介词,表示目的。例:为了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尼玛坚持听汉语广播。8、 先后:时间副词,表示动作或行为承接的时间或顺序。 例:他的作文先后获了两次奖。 名词,先和后。 例:请大家按照先后顺序排好队。9、 终于:副词,

5、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后出现的情况。 例:忙了半天,他们终于把事情做完了。10、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形容纵横杂乱。五 、 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课文中要涉及到的生字、新词以及多音字、形近字,掌握了这些就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要求。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说,课后也需多练习。六 、 作业: 课后练习第三题、第四题。第二课时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字词。二、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走路时需要用眼睛先看路,然后再行进。正常人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是难以行走的,而飞机又怎能在夜间飞行?飞行员靠什么来辨别方向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能为我们解答疑问,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蝙蝠和雷达吧。三、 分析课

6、文:(一) 老师范读课文。(二) 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三) 老师讲解:1、 课题揭示:蝙蝠是什么?雷达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蝙蝠是一种动物,虽然像鸟一样飞行,但它并不是鸟,而是属于哺乳动物。蝙蝠的视力极差,但是在将要碰到物体时就会改变飞行方向,不会与任何物体相撞。这是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科学家们从蝙蝠夜间飞行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夜航的安全。2、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通过飞机的安全夜航,引出文章说明的对象:蝙蝠与雷达的关系。第二部分(第37段)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证明了蝙蝠夜间飞行,

7、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的配合。 第3段:蝙蝠为什么在夜间能安全飞行。 A “无论怎么飞,也不会跟任何东西相撞。” “无论也”表示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是排斥一切条件的,后一分句表示不论什么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例:无论怎么说,也是你不对。 B “难道是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里的“难道”是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整个句子表示反问。 例:难道你不知道扎西已经转学了吗? 第46段,写了三次不同的试验。 A、“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巴和耳朵。” “不是而是”表示选择关系,在两种可能况中,否定前一种,肯定后一种。 例:我不是少先队员,而是共青团员了。 B

8、、即便是在漆黑的夜里,蝙蝠也会 列图表的方式概括这三次试验,学生更容易理解。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探路工具)第一次蒙眼铃铛没响不是眼睛第二次封嘴铃铛响与嘴有关第三次塞耳铃铛响与耳朵有关四、 小结:这一节课讲了课文的前两部分内容,知道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巴和耳朵,并研究出了二者配合的秘密,为雷达的发明奠定基础。五、 作业:1、 熟读课文。2、 用“为了”“终于”“先后”各造一个句子。 第三课时一、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二、 让学生回想已经学过的课文中的部分内容。三、 讲解课文第三部分(最后1段):科学家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确保了飞机安全飞行。(一)这一部分虽

9、然只有一段,它与第二部分有着紧密联系,说明给飞机装雷达,保证飞机的夜航安全,是受了蝙蝠的其实,也是科学家们通过反复试验揭示出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必然结果。 (二)1、用图示表示蝙蝠幅探路和雷达探测 2、根据上图填空 、飞机上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嘴巴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声音(即超声波)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耳朵 )。四、 总结全文:1、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有着说明文的基本模式: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反复试验,反复证明) 得出结论2、 课文题目是蝙蝠和雷达,学生只需掌握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即可。而我们老师还需由此了解一下仿生学。所谓仿生学,就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过程,并将所获得的知识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咱新的机械、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本课介绍的根据蝙蝠夜间飞行原理发明的雷达就是利用了仿生学原理。五、 讲评课后练习第一、三、四题。六、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