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25754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金凤五小 郝秀萍记得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蛾正奋斗着要破茧而出,她为了帮它的忙,便拿出小刀来,小心地把茧划破,让蛾出来,蛾出来后,一直在鼓翅,但始终飞不起来,最后,翅膀终于垂下去,那只蛾死了,她姐姐后来对她说:“那种自我奋斗可使蛾的翅膀增加力气;但你把茧划破后,你剥夺了它练习的机会,才使它无法飞起来。” 其实,我们身边不少学生有着同蛾般的昂扬斗志,但由于过分保护和强行压制,无法满足自身积极主动发展的需要,主体意识点点地削弱乃至丧失,形成了懦弱、依赖的性格,给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许多阻碍,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来自如下方面: 1、来自于父母 我们面对的学生还是身

2、心处于迅速发展的孩子,他依靠成年人,特别是父母,又独立于他们,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过程。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成年人的帮助,但这种依靠是暂时的,随着孩子的成长,独立自主性也将得到发展,但这种发展,却常常受到父母的阻碍,表现出一种不真实、不自然的情况,这方面是父母对孩子的本质缺乏全面了解,在处理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上,过低地估计了孩子的独立能力,而过多地相信自身在孩子发展中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是习惯将成年人的活动特点强加于孩子,常常根据自己的认识设计孩子的活动,代替或者强制他们做事,不给孩子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剥夺下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也正由于独立性的缺乏,使之更不会积极主动地改善。 2、来自

3、于教师 学校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儿他们暂时脱离了父母,独立地参与学习和各项活动,教师无疑成了孩子信任和依赖的对象。可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存在差异的众多学生,在无法面向全体的实际中,了保持教育教学任务的步调致,只能兼顾部分学习能力处于优异或般的学生,没有兼顾到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于后者多数采取包办代替,甚至一味指责。长期如此,他们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另方面是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注重成绩,而不注意学生其它方面潜力的挖掘,认为只有先搞好了学习,才能进行其它方面的活动。并且主观认为是因为参与了活动才影响了学习成绩,把两者看成对立的。所以不少学生因学习成绩欠佳而在参与兴趣活动方面遭到

4、教师的干预。学生在学习语、数方面不断遭受失败的同时,又无法选择能令自己重树信心的活动,在这双重打击下,他怎么会有主动性呢? 作为教师,如何改善以制约的因素,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呢?1、让家长为学生积极主动发展营造环境 首先,应让父母为孩子营造自我选择的环境,表现在鼓励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家长要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作计划安排,并且切实履行它,让自己能主动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能在选择中提高自己的自觉性。孩子旦作出选择,无论合不合理,都不要简单粗鲁地干涉、压制,必要时,可让他们亲自尝试实行,当孩子在尝试过程中了现了问题,再进行指导,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孩子参与某项兴趣活动时,大人也不必

5、强迫或定限定,应始终以孩子兴趣作为原运动力,去支持、鼓励孩子。 其次,让父母为孩子营造自我锻炼的环境,表现在自己的事自己做。曾一度被家长认为耽误学习的家务劳动应成为锻炼自主性的首要措施,设立适当的劳动岗位,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个人主动发展的基本素质,如果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包办、代替,将困难一一排除,使孩子不费脑筋不费力气地步入坦途,而要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记得位曾主张“先成人后成才”教育思想的家长,对他孩子的各学科的分数并不看重,但却注意其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平时给予了他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这位学生特别爱小动物,时常捉一些小昆虫回家观察

6、,摆弄,结果总满身是泥,但父母并没有因此责备他,还和他起研究、琢磨。尽管他的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对各类动物的特点、习性十分了解,知识面广,同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极大丰富了,正是这种宽松的环境造就了孩子的主动发展。 2、教师为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提供机会 首先,这种机会是种实践性的锻炼,教师要懂得如何挖掘个人潜质,形成独特的优势,使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如:开展“让每个学生拥有项特长”的活动,通过挖掘和培训,让学生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自我选择,可参加发挥个人优势的项目活动,增强实力,也可适量参加劣势的项目活动,达到改善的作用。当然,这种独立的培训活

7、动是有限的。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重要还是在于平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因材施教,有意识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如:班级中的全员管理制,班干部轮换制,改善课堂教学,强调主体性与合作性,真正达到人人都参与到了实践活动,都能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其次,这种机会不仅指实践活动,也包括给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提供机会,因为学生的先天个性差异必然导致对同一项活动的接受有快慢,完成的好坏也存在不同,对于接受慢、能力弱的学生来说,此时,心理上很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以激励他能再次面对,达到完成的目的,一旦满足不了心理渴求,他就容易放弃。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的神情举止、评价方式等行为都要保持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态度。学生会因教师对自己的肯定而欣赏自己,往往会按照教师所期待的发展目标来塑造自己,变得对一切活动有兴趣和求知欲。即使批评学生,也要公正客观,留有余地,做到循循善诱,春风化雨,不使学生心灵受到伤害,这样不仅使学生心甘情愿接受批评,更能够激发内在动因,不断努力进取。 当然,家长、教师只是影响学生个性主动发展的外因,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长期体现和发展,个人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营造自主环境和提供各种机会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内因的转化工作,当学生的主动精神日益强烈时,教师一定要精心保护和培养它,使他们最终不依赖别人,积极勇敢地面对成长中的一切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