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正港味TOP50 (每种都有附图).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2563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纯正港味TOP50 (每种都有附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纯正港味TOP50 (每种都有附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纯正港味TOP50 (每种都有附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纯正港味TOP50 (每种都有附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纯正港味TOP50 (每种都有附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纯正港味TOP50 (每种都有附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纯正港味TOP50 (每种都有附图).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典中经典 - 辣鱼蛋 据02年8月8日苹果日报报道,香港人每日吃掉55公吨,约375万粒鱼蛋,是学生最喜爱零食的第一位,足见鱼蛋的地位。2、绝版瓦砵 - 砵仔糕砵仔糕本来是用瓦砵头盛载,近年早已绝迹。3、日卖500底 - 鸡蛋仔五十年代鸡蛋仔已经出现。当年小贩都用炭炉,手持两块重重的生铁,夹 蛋浆烧。近年的鸡蛋仔已转用石油气炉,铁夹也轻了。4、明星至爱 - 鱼肉烧卖王绝对有理由相信鱼肉烧卖的受欢迎程度远高于正印蟹皇烧卖。5、臭名远播 - 臭豆腐本来是浙江绍兴的传统小食,在上海一带处处可见。臭豆腐之所以奇臭无比,全靠把厚豆腐连臭卤(发酵液)及水分,放入密不透气的容器内发酵而成。6、廉价富豪

2、 - 碗仔翅碗仔翅虽不是真鱼翅,但起源却真的来自鱼翅。四五十年代在庙街榕树头一带,街边档用俗称倒馊水,即酒家食剩的翅头翅尾,开豆粉水、落味精、豉油等去卖。今日的碗仔翅当然已由铺头自己煲自己调校,没有鱼翅,却有粉丝。7、三点三 - 菠萝包菠萝包因有块凹凹凸凸似菠萝的脆皮而命名,由细路食到而家,是香港人至爱的面包。8、爽甜 - 猪皮萝卜猪皮萝卜是五十年代街头哪喳面的传统 。五十年代香港经济未起飞,哪喳面一毫子有交易,又平又饱肚,大受工厂妹欢迎。9、港式甜薄饼 - 糖葱饼在香港至少有八十年历史,它之所以叫糖葱饼,因夹在薄饼的糖有如一段段葱白,是几十年前小孩子的平价零食。10、松化香甜 - 蛋挞蛋挞陪

3、住我们几十年,相信好多人小时候都梳过蛋挞头发型,可知几深入民心。11、失传手制 - 芝麻卷又名菲林卷,是七八十年代在各大茶楼红极一时的压轴甜品,近年已买少见少。现在有都是工场大量生产的货色。12、香甜暖胃 - 煨番薯从前中国村人常把番薯放入灶内,用刚熄灭的柴火灰炉将番薯煨熟。香港四五十年代街边煨番薯亦是以柴火放在大圆铁桶内煨,其后才用火力较持久的炭取代。13、贫穷产物 - 猪油渣面猪油渣即是以肥猪膏炸出猪油后剩下的渣,以前的人舍不得丢便用作煮面,是贫穷年代的产物。14、名人捧场 - 沙翁沙翁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早餐之一。泰昌的沙翁外脆内软,掰开会见 面有很多气泡,难怪松软如棉。老板欧阳先生说秘诀是

4、用滚水搓粉,炸时面粉自会松开,口感便软熟。15、极浓 - 热蔗汁三四十年前,街头热食之一是热蔗。在冬日街头,则一人一杯热蔗汁,暖在心头。16、冬天必食 - 炒栗子炒栗子本是天津的街头小食,五六十年代许多北方人南来香港,炒栗子便传到香港来。17、暖笠笠 - 热粟米热粟米差不多是冬天的指定小食。粟米最佳做法是蒸,用蒸气把粟米蒸熟,粟米的水分和营养便不致流失。现代人贪快,很多以烚代蒸,甚至把粟米斩成小碌。18、赌仔至爱 - 马仔香港六十年代赌马已大盛,马迷流行一句食马仔,赢马仔的意头口号,马仔更成普罗大众的至爱零食之一。其实马仔叫萨其马,本是喇嘛点心,在清朝时传入中国。起初马仔常见于北京的点心铺,后

5、来才渐渐传到广州及香港。19、用靓土鱿 - 咖喱鱿鱼童年时吃咖喱鱿鱼会到凉茶铺。20、清香软滑 - 香蕉糕小时家穷,吃不起矜贵的燕窝糕、云片糕,只好吃香蕉糕。记得廿年前旺角花园街水静鹅飞时期奇趣已有得卖,一大盆香蕉糕摆在门前,足足二三百件,一个早上已卖光。21、咸甜有致 - 麦芽糖夹饼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贫穷小孩的家庭零食是用筷子往手掌般大的小瓦缸挑一圈麦芽糖,夹 两块饼干来吃。近十多年都不见有小朋友吃这种小吃。22、看戏前必扫 - 卤味童年时看电影,入场前必扫一两串。做法是将生肠、鱿鱼、鸡肾、鸡脚等弄熟,染上红色素,切起串好就卖。没秘诀没难度,好或坏取决于新鲜。23、永不过时老饼 - 老婆饼清

6、末年间有个种冬瓜的农夫,因旱灾失收而把妻子卖给大户人家。他用卖老婆换来的钱做生意。并钻研出以冬瓜茸做饼馅。命名为老婆饼。不料其后老婆饼赚大钱,更赎回他的妻子,此是老婆饼的由来。24、白粥最佳配搭 - 油炸鬼油炸鬼可追溯至中国宋朝,民间痛恨秦桧害死岳飞,故取下油锅落地狱炸之的意义,由于忌讳桧字,便以同音鬼字代替。而油炸鬼多以两油条并列,意谓秦桧夫妻二人。25、烟韧软熟 - 糖不甩糖不甩,顾名思义就是黏糖不会甩掉的东西。跟汤圆一样,有甜蜜的意思,从前大多在过冬、团年才吃。现在有些糖水店都有糖不甩供应,却做不到松软香糯的要求,很多时还一粒粒全黏在一起,难分难解。26、奶味香浓 - 富豪软雪糕孩童时最

7、爱听到叮叮叮铃的雪糕车声,一听便知有雪糕食。富豪软雪糕33年来都只供应云呢 单一味道。27、改良版 - 狗仔粉狗仔粉是六七十年代的街头小食。当时经济环境差,顺德人以热水开粘米粉搓成条状的粉来填肚。由于粉条尖头尖尾,像唐狗尾巴,故称为狗仔粉。28、日日新鲜即制 - 花生糖花生糖原是潮州的民间小食。后来超市及士多出现已包装的花生糖,渐渐便取代了这种街头小食。29、高档下午茶 - 西多士这种由法兰西多士传来的小吃,来到香港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以咖酱做馅,蘸满蛋浆炸香,再拌牛油食。另一个则是无馅多士,蘸蛋炸后跟牛油炼奶同吃。30、战时小食 - 炸两广州于1940年沦陷,在广州泮塘乡有家小茶居名嚼荷仙馆,

8、点心师傅为应付当时的物资短缺,便想出让食客花最少钱,但同时可吃到肠粉及油炸鬼两款美食,创造了炸 。就是将隔夜油炸鬼,用热辣辣的肠粉包起来,一出竟大受欢迎,后亦流传至香港。31、硕果仅存 - 砂糖夹饼这种在平底镬形锅中煎的夹饼,据说是源自马来西亚,五六十年代曾经盛极一时。可是这种怀旧小食近十年已销声匿迹,现在只有在维园遇到这个不定时出没的老伯,才有机缘享口福。32、 五香熟花生几十年前的人爱吃五香烚花生多过脆口的花生。现在走在街上间中都会见到有五香烚花生卖,但以合发的最似样。33、香甜松化 - 皮蛋酥皮蛋酥以皮蛋做馅,在嫁女饼中蛋象征新婚娘子能开枝散叶。由于孕妇多吃酸姜皮蛋,故最初皮蛋酥是以莲蓉

9、包 酸姜和皮蛋的。到六七十年代,人们的口味开始喜欢只以莲蓉加皮蛋来吃,便渐渐淘汰了传统的皮蛋酥。34、滑不溜口 - 豆腐花有一千年历史的豆腐花很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甜品之一。由从前用箩吊 嗌卖,到后来有豆品厂自己制造,再发展到凉茶铺、糖水铺都有得食。35、劲香 - 煨鱿鱼最怀念从前在戏院门口的煨鱿鱼档,香味隔条街都闻到。从前还是用炭炉煨,带鱿鱼香之余还有朕原始的炭烧味。可惜今时今日用电炉已失风味。幸好烟韧的口感和浓郁的鱿鱼味仍在。36、传统新派兼备 - 大菜糕四五十年代,没有杨枝甘露、芒果布甸的时候,大菜糕是最平民化的甜品,屋 士多一定买到。当时的大菜糕是鸡蛋形状,以双手拿 鸡蛋壳盖住大菜糕液体

10、,再雪冻而成,卫生程度欠佳。现在也找不到了。37、真人show - 龙须糖原名银丝糖,传说是宋代皇帝喜爱吃的其中一款甜点。因为龙代表皇帝,而糖表面又有一层层似龙须鬓的糖丝,所以亦有龙须糖的称号。38、白净版松糕 - 白糖糕话说明朝时顺德伦教有个小贩姓梁,蒸松糕时失手,粉质下坠,松糕不松。但人人皆食后都觉清爽腻滑,结果很快售罄。梁将错就错改以白糖炮制,蒸出晶莹洁白的白糖伦教糕,后称白糖糕。39、女生必点 - 棉花糖在香港至少有半世纪历史,早廿年前在戏院或游乐场如荔园都轻易找到这些棉花糖,现在则甚少见。以前的棉花糖机要踩 脚踏(像衣车)才可行动摩打,令火水发热及银镬旋转,将砂糖融掉后,以离心力的形

11、式将糖发出糖丝。40、娥姐打响名堂 - 粉果 相传粉果的创制人是抗战前一名叫“娥姐”的女佣,因粉果别具风味而被“茶香室”的老板看中,特聘娥姐到茶室主持制作,并以娥姐命名此点心。41、劲滑白雪雪 - 猪肠粉因为似猪肠,光滑的卷状肠粉便叫猪肠粉。早于60年前,街边猪肠粉已经十分流行作早点。42、一千年历史 - 蛋散蛋散的散字正写为肴,此字在一千年前的中国便有,证明历史源远流长。43、吹水必吃 - 客家茶果茶果的诞生是由于客家人喜欢聚在一起闲话家常,但嫌品茗太过单调,于是以糯米粉制作成咸甜糕点,边吃边谈。由于它配茶吃最适合,所以命名为茶果。到现在于大埔旧墟仍有些客家老人叫卖这种家乡小食。44、中山特

12、产 - 杏仁饼源于中山的杏仁饼已有百年历史。传统的杏仁饼大多是有肉心的,即外层有绿豆沟杏仁碎,内层则有甜甜又油腻的肥猪膏,现在肉心馅已很少见,多改以芝麻、花生等馅料代替。45、桥底寻 - 盐焗鹌鹑蛋盐焗鹌鹑蛋也是冬日的街边小吃,有些更伴 炒栗子同卖。栗子华在鹅颈桥底一摆已经十多年。每到傍晚时分,行过的人总会禁不住其车上传来的香味而帮衬.46、港式窝夫 - 格仔饼由于格仔饼主要的用料是蛋浆,档主为了增加蛋香,特别用上蛋味重的北京蛋,特别分量也增多,平均一底便有大半只蛋。47、脆皮多汁 - 猪大肠猪大肠是著名的客家菜,因三四十年代客家人很穷,便把动物的内脏也炮制成美食。48、超弹牙 - 煎酿三宝 卖五元三件任配搭的“煎酿三宝”是香港极受欢迎的街头小食之一,“煎酿三宝”就是在一堆的鱼丸、酿青椒、茄子、豆腐等食物中任选三款,自由配搭。 49、八零年代经典 - 斋卤味数十年前,人们把斋卤味当小食,行过几蚊几毫的即买即食。斋卤味种类名称多多,有酸斋、豉油斋,又有斋鸡、斋鲍鱼,其实全部都是用面筋做成。用面筋沟水造成不同形态、质感,加上自家制的特调酱汁才是要诀。50、咸湿佳品 - 酸木瓜酸木瓜是香港四五十年代非常普通的口立湿,在街边的推车仔档可以买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