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22007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在示范园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节能技术系统集成试点,整合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压、余气资源,鼓励利用余热采暖、利用余能和低温余热发电。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及耗能设备配备智能能源计量和远程诊断设备,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加强系统自动监控和智能分析能力,促进提高综合能效。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推开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在低温加热段使用太阳能集热器,实现生产工艺和能源供应的综合优化。推进化石能源近零消耗建筑技术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门窗、绿色节能建材等产品。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与企业

2、能源供管系统综合集成,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业态快速开展,推动节能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推广节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搭建绿色融资平台,推动发行绿色债券,支持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制定相关标准,提高节能服务标准化水平。制定节能服务机构管理方法,建设健全节能第三方评估机制。搭建节能服务公司、重点用能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履约登记和服务平台,营造老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专栏16节能技术装备开展工程组织实施节能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工程、节能装备制造工程。鼓励研发高性能建筑保温材料、光伏一体化建筑用

3、玻璃幕墙、紧凑型户用空气源热泵装置、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与器件、先进高效燃气轮机发电设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装置等一批高效节能设备(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供热管网系统能效综合提升工程、电机拖动系统能效提升工程,推进燃煤电厂节能与超低排放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与产品规模化应用示范。组织实施城市、园区和企业节能示范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四)加快开展先进环保产业。大力推进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方案,推动区域与流域污染防治整体联动,海陆统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

4、减排,促进环保装备产业开展,推动主要污染物监测防治技术装备能力提升,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促进环境服务业开展,全面提升环保产业开展水平。到2020年,先进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元。提升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能力。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集中突破工业废水、雾霾、土壤农药残留、水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一批关键治理技术,加快形成成套装备、核心零部件及配套材料生产能力。建设一批技术先进、配套齐全、开展标准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产业良性开展格局。支持不安全废弃物防治技术研发,提高不安全废弃物处

5、理处置水平。支持环保产业资源优化整合,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定期更新?国家鼓励开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强化供需对接,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重点领域应用。加快环保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强化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支持建设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环保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应用。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大力推广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体废弃物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环保材料和环保药剂。扩大政府采购环保产品范围,不断提高环

6、保产品采购比例。实施环保产品领跑者制度,提升环保产品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组织实施先进环保装备技术进步与模式创新示范工程。提升环境综合服务能力。基于各行业污染物大数据,推动建设环保装备与服务需求信息平台、技术创新转化交易平台、环保装备招投标信息平台,提高环保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卫星和物联网技术,构建污染排放、环境质量根基数据与监控处置信息平台,提高环境监管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环境服务业试点工作。开展环境修复服务,推广合同环境服务,促进环保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和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集中处理等重点领域深

7、入探索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进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创立工作,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设计。专栏17绿色低碳技术综合创新示范工程对接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工程,在具备条件的区域,以绿色低碳技术综合应用为核心,以互联网为纽带,建设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系统、低碳社区、碳捕集和富碳农业、绿色智能工厂等综合应用设施,先行先试相关改革措施,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镇化建设、生产生活的融合创新,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打造相关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区域。(五)深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推动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利用、“城市矿产开发、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新品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开展再制造产业,完

8、善资源循环利用根基设施,提高政策保障水平,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开展壮大。到2020年,力争当年替代原生资源13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规模到达3万亿元。大力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和尾矿综合利用。推动冶金渣、化工渣、赤泥、磷石膏等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中战略性稀贵金属的回收利用。研发尾矿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尾矿中伴生有价元素回收和高技术含量尾矿产品开发,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经济性。研发复杂多金属尾矿选冶联合关键技术与装备、清洁无害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单套设备处理能力到达每年100500万吨的尾矿高效浓缩及充填料制备、输送、充填成套工艺技术。开发

9、低品位钛渣优化提质技术,提高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城市矿产开发和低值废弃物利用。提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拆解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加工利用集聚化规模化开展。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系统,协同发挥各类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作用,打造城市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理基地。落实土地、财税等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根基设施,支持现有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地升级改造。加强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 根本实现畜禽粪便、残膜、农作物秸秆、林业三剩物等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支持秸秆代木、纤维原料、清洁制浆、生物质能、商品有机肥等新

10、技术产业化开展。鼓励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多种农林废弃物,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和集中供沼气工程。推广应用标准地膜,引导回收废旧地膜和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利用林业废弃物建设热、电、油、药等生物质联产工程。积极开发农林废弃物超低排放燃烧技术。积极开展新品种废弃物循环利用。开展新品种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示范,推动废弃太阳能电池、废旧动力蓄电池、废碳纤维材料、废节能灯等新型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广稀贵金属高效富集与清洁回收利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等。支持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碳循环产业。大力推动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核心材料和关键装备的可靠性、先

11、进性和配套能力。推动建设集聚开展的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开展海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总包与服务。开展海水淡化试点示范,鼓励生产海水淡化桶装水,推进海水淡化水依法进入市政供水管网。推进海水冷却技术在沿海高用水行业规模化应用。加快从海水中提取钾、溴、镁等产品,实现高值化利用。开展再制造产业。加强机械产品再制造无损检测、绿色高效清洗、自动化外表与体积修复等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加快产业化应用。组织实施再制造技术工艺应用示范,推进再制造纳米电刷镀技术装备、电弧喷涂等成熟外表工程装备示范应用。开展发动机、盾构机等高值零部件再制造。建设再制造旧件溯源及产品追踪信息系统,促进再制造产业

12、标准开展。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推动物联网电子监管技术在不安全废弃物、电子废弃物利用处置等领域应用,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统筹国内外再生资源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方服务体系,鼓励通过合同管理方式,提供废弃物管理、回收、再生加工、循环利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使用再生产品和原料。建设健全覆盖固体废弃物、不安全废弃物、再生产品、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标准体系。专栏18资源循环替代体系示范工程实施循环开展引领行动,推动太阳能光伏电池、废弃电子产品稀贵金属多组分别离提取和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废液晶等新品种废弃

13、物的回收利用,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示范。推进城市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置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开展。建设以售后维修体系为核心的旧件回收体系,在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维修销售等环节和煤炭、石油等采掘企业推广应用再制造产品。鼓励专业化再制造服务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专项服务。六、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开展,创造引领新消费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开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开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到达8万亿元。(一)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适应沉浸式体验、智能互动等趋势,加强

14、内容和技术装备协同创新,在内容生产技术领域紧跟世界潮流,在消费服务装备领域建设国际领先优势,鼓励深度应用相关领域最新创新成果。提升创作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空间和情感感知等根基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核心技术创新开展,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文化创意创作生产领域的应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严密衔接。鼓励企业运用数字创作、网络协同等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增强传播服务技术装备水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播送影视融合媒体制播等配套装备和平台,开拓消费新领域。大力研

15、发数字艺术呈现技术,提升艺术展演展陈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支持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研究制定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关键标准,推动自主标准国际化,完善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专栏19 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提升工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构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加强根基技术研发,大力开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影视等新型软硬件产品,促进相关内容开发。完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技术与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影视传媒等领域标准体系广泛应用,建设文物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利用、智慧博物馆、超高清内容制作传输等标准。完善数字创意“双创服务体系。(二)丰

16、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通过全民创意、创作联动等新方式,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意,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创作优质、多样、个性化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促进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展数字化转化和开发。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创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加强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对接,促进融合创新。提高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体验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智慧博物馆和智慧文化遗产地建设,创新交互体验应用。鼓励创作当代数字创意内容精品。强化高新技术支撑文化产品创作的力度,提高数字创意内容产品原创水平,加快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艺术品、文化会展等行业数字化进程,提高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在线演出等文化品位和市场价值。鼓励多业态联动的创意开发模式,提高不同内容形式之间的融合程度和转换效率,努力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创意品牌,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专栏20 数字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