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胭脂稻史话.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818634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田胭脂稻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玉田胭脂稻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玉田胭脂稻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玉田胭脂稻史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玉田胭脂稻史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玉田胭脂稻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田胭脂稻史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田胭脂稻史话玉田县位于京津唐三角地区的中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胭脂稻是玉田人民培植的优质水稻,名载史册,誉满华夏。玉田县的水稻栽培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永乐年间,迁徙到玉田县的江苏、浙江一带的农民,带来了稻种与水稻栽培技术。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尚宝少卿徐贞明奉旨到京东营田植稻,在他的督促指导下,玉田县小泉、大泉等地开辟稻田数十顷。由于这一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浇灌稻田之水纯属奥陶系矿泉水,品质优异的胭脂稻(俗称红稻米)脱颖而出。清朝定都北京后,玉田胭脂稻走进北京城内的皇家庄园丰泽园。康熙帝在御稻米文中写道:“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稻种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

2、而粒长,气香而味腴。”其间,康熙帝以玉田胭脂稻为母体,培植出成熟期较短的“早御稻”,并逐步推广到承德避暑山庄、北京玉泉山、江苏南京等地。雍正年间,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奉旨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大力推广水稻栽培,丰润王兰庄(今属丰南)等地成为“早御稻”的新基地。虽然“早御稻”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逐渐增多,玉田胭脂稻唯我独尊的地位并没受到任何冲击,原因在于,只有产于小泉这块沃土上的胭脂稻才能保持原汁原味。清乾隆年间,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谢墉曾为“玉田米”大唱赞歌,他在食味杂咏中写道:“京米:近京所种统称京米,而以玉田县产者为良。”他还为“玉田米”吟诗一首,诗中“饭熟香起莲瓣红”一句是专门赞美胭

3、脂米的此米煮熟后芳香袭人,像粉红色的莲瓣一样。清朝末期,玉田胭脂米风采依旧。著名词人况周颐在所著续眉庐丛话中写道:“直隶玉田县所产米,较南漕所运实更粲美,先期储寺廒中也。”著名学者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在“孝钦后(即慈禧太后)之饮食品”条目下明确记载:“米饭以玉田稻米为之,长及寸,有胭脂、碧粳诸名”。可资佐证的还有金易所著宫女访谈录,书中的宫女乃是慈禧太后的侍烟宫女。据她回忆,用“玉田红稻米”煮粥,乃是“老佛爷”早餐的首选。对于玉田优质稻,清代编修的玉田县志的记载充满自豪感:“稻之美者,向推我玉邑为最!小泉一带引山泉浇灌,车戽不烦,得米煮之,长可半寸-”这部县志还收录了玉田籍举人王庆元的一首观稻诗

4、,诗中写道:“沙翻水暖稻穗抽,千垅万垅鸣泉流,无终美产甲诸州-由来地脉温且柔,嘉粒故尔无与俦,献诸天子佐膳馐”。诗中所说的“无终”乃是玉田县的别称。这首诗足以说明,玉田优质米确曾作为贡品,供帝王享用。玉田胭脂米还曾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几次亮相。该书第七十五回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晚饭时贾母要吃稀饭,尤氏赶忙捧来一碗“红稻米粥”。贾母接过来吃了半碗后,吩咐下人将剩下的半碗给她所宠爱的、正在患病的凤姐送去。从这个细节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玉田胭脂米在当时是多么珍贵。清帝逊位,中华民国诞生,玉田胭脂稻流入市场。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赵光贤在题为从玉田胭脂米说到曹雪芹的祖籍问题一文中,回忆了一段美好的往事:1932年

5、,他曾在街面上购得产于城东北小泉村的胭脂稻。原文发表于群言杂志1993年第6期,摘录如下:一天我出门去赶集,在市上见一种稻米与一般米不同。米比一般米较细长,围绕长轴有一丝红线,个个皆然。问价,比一般米要高一倍。卖米的农民看我有意要买而又嫌贵的样子,就向我说:“这米叫胭脂米,原来是向皇上进贡的,煮饭或粥都是粉红色,有香味,你买点尝尝就知道了。”我买了一斤回家,母亲见了很惊异,问我从哪里买的。我说就在集市上。我说不知这米有什么特异之处,价比一般米贵一倍。母亲说,“这大概就是红楼梦里所说的玉田胭脂米。这米出在离城东北十八里的小泉。小泉是山名,也是村名。泉在小山下,终年流水,但流量不大。农民在山下开了

6、几十亩稻田,专种这米,过去是专为向皇上进贡的,从来不外卖。”我说:“对,那卖米农民也说是向皇上进贡的,从来不外卖。娘,您怎知道这样详细?”母亲说:“我是听你爷爷说的。”母亲用这米煮粥,果然呈浅粉红色,有点香味。当时我正在看红楼梦为证实母亲的话,翻到第五十三回,找到曹家的庄头乌进孝向曹府交纳的物品单中果然有胭脂米一项,但“玉田”二字却作“御田”。我觉得很奇怪,于是又在父亲的藏书里找到有正书局有戚蓼生序的石印本,果然有“玉田”二字。于是大喜,奔告母亲,说真的是“玉田胭脂米”,与母亲所说的相合。赵光贤教授是玉田城内人,满族,曾任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上述回忆真实可信,毋庸置疑。新中国成立后,以

7、丰泽园为住所的毛泽东主席,在翻阅古文献时看到了有关“胭脂稻”的记载,于是给河北省委写信,责成他们到河北省唐山地区“最西部一个县”购买胭脂稻,作为中央招待外宾专用稻米。河北省委按图索骥,完成了毛主席交给的任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毛主席曾用此米招待贵宾,给田中首相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后来,田中首相向毛主席索要胭脂稻种,目的是在日本播种。毛主席慷慨地满足了他的要求。从中可以看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一历史性事件中,胭脂稻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唐山胭脂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其稻田仍在玉田县小泉村南胭脂稻原产地上,浇灌稻田的仍是奥陶系矿泉水。同年,这个公司已将胭脂稻商标成功注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