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词语教学的思考.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696894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词语教学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词语教学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词语教学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词语教学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词语教学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词语教学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词语教学的思考曾经读到过这样精辟的一句话: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虽然“语言”的范畴是很广的,但“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这是不可置否的。每一个词代表的是一个概念。学生每掌握一个词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了一次概括和区别,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概念;并在掌握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础。理解文章内容首先要理解词语,如果教学中不扫清词语“拦路虎”,就有可能成为长跑运动员鞋里的“一粒沙”。因而,词语的训练是段、篇的训练前提和基础。词语教学自然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都想让自己成为

2、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确如此,带着发现的希冀反复读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发现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一目标的梯度安排,心中窃喜,现以拙劣的文字写下这点滴的思考。学而思之也惘然思而不得在现实生活和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阅读能力。在语文测查中,同样成为考察学生对词语理解的惯用方法。训练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这种方法,应当成为教师关注的一个训练点。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教师如何借助教材达成目标呢?课标中对第一学段有如是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

3、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可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重视。但是,目前确实还没有看到比较理想、比较成熟的做法,我们不能只去告诉学生:“你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吧!”但是怎么做更有实效呢?统整看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思有所得在第11课秋天的雨中理解“五彩缤纷”,编者在本段结尾处,插入泡泡:“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不难理解,编者是渗透了“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中出现“联系上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在第27课陶罐和铁罐中提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这样,我们将教材统整起来,就会有所发现:1 教材在“化整为零

4、”。是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联系上下文”还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怎么联系?”“是联系上文还是联系下文抑或联系全文?”“联系哪些语句?”“联系起来怎么概括?”要想在教学中做到扎实有效,这些问题应该深入思考。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的编者们给予了我们提示。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不强,虽然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这种能力的培养的确是一项长期的功夫,不是一蹴而就、一学即会的。尽管如此,三年级也要有大的进步才行。教材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样一个大概念,通过“化整为零”的形式逐一地呈现在课文中(先是联系上文,然后联系下文,下册中出现联系

5、全文),逐一地进行训练。给了我们师生一个方向、一种方法。通过这种近乎“手把手”地教授,旨在明示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途径,让学生思维有指向,不至于茫然,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法的引领。当然,有了这样的编排,还要有教师的有效训练,恰当的总结与归纳,学生逐渐能意会到,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2教材让“方法”经“过程”的历练。细看教材的编排,最好与三年级(下)册联系起来比较,您会体会到编者真是颇费一番功夫的。从方法的渗透到方法的明晰,从分解到综合,从编排前后的设置,我们感受到的是要将这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真真实实的经过一个历练的过程。任何方法要让人接受、理解达到运用,是要经过练

6、习,逐渐内化的。教材的编排不仅给学生以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而且也给老师的教学以提示。当然联系上下文,词语教学的方法很多,就三年级理解词语的方法有:抓住词素,理解词语;运用比较理解词语;借助图画等直观手段理解等方法。以上只是就联系上下文一点谈自己的浅见。片断偶拾,抛砖引玉思得以具化片断一:抓住词语特点,找寻最佳理解途径贾志敏老师执教给予树一课时,出示生词“如愿以偿”“宽裕”“卡片”,要求学生先读准字音。师:你是怎样理解“如愿以偿”的?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词是什么?生:梦想成真。师:用“卡”字来组词。生:卡车、卡住、卡带师:“裕”由哪些部分组成,猜字谜“丰衣足食”是什么字?生:“裕”由示字旁和谷字组成

7、,“丰衣足食”是“裕”字。贾志敏老师的教学,厚重、深邃但又简单、简朴。这一片断的三个词语的理解,贾老师分别采用:由近义词角度理解;通过与生活联系组词的方式;分析结构猜字谜的形式进行,紧紧抓住词语的特点,找到理解的最佳途径,简简单单教语文。三年级的教材,每一篇精读课文都安排了词语库,每课至少有14个以上。用什么方法更好地突破?哪些词语学生不懂?哪些词语可在学文前通过交流理解?哪些词语要在学文时品味,要重点理解?诸如此类的问题,作教师的要在备课时思考,才能让教学更真实,更贴近学生。片断二:让词语更有张力一位教师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抓住“五彩缤纷”品秋色。教学流程如下:1 多媒体展示秋天的美景之后

8、,请同学们带着美好的感情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生画出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色、淡黄、雪白)2还有其他颜色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秋雨中,大地上有这样数也数不清的颜色,文中哪个词来形容?(五彩缤纷)4请你回忆生活中看到的“五彩缤纷”的现象,用上它说 一句话。5反复诵读、品味描写“五彩缤纷”的句子。“五彩缤纷”是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紧紧抓住它,环环相扣,集中下文中的其他描写颜色的词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但教师不满足于此,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在充分想像中,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链接,对词语的理解更加形象化。引领学生理解词语走了一个来回,在感性与

9、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片断三:让词语理解更精准一位教师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学习“海水”一段。师:如果让你把描写海水这段话缩成一个词,你选哪个词?生:五光十色师: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你还知道哪些?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师:那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不行?为什么?生1:可以换,因为两个词的意思一样。生2:不能换,书上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师:将两个词中表示数字的词去掉,比较一下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生:一个成了“颜色”,一个成了“光色”。“水”是有光的,能反射太阳的光,所以不能换。师:我们到商店,走到卖布匹的地方一看,那是;到了卖珠宝的地方一看,那是。请你想像海水的样子

10、像蓝宝石,你再来读读课文本片断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巧妙又实在。一个“五光十色”引出了表示颜色的词语,丰富了积累;通过比较,巧妙的“一擦”,让区别之处明白彰显。学生精准地把握了词语的意思。教者还不罢休,继续引导学生与生活联系,在看珠宝、看布匹的情境中,两个词语的微妙差别得以辨析,两个词语的运用得以恰当安置。非常成功的词语教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一般被称为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走向中高年级的过渡。在这一阶段,由于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项目逐渐增加,要求的逐渐提升。学生进入三年级,有一段时间会走向小学阶段“马鞍形”之低谷。我认为教师应精心研究教材、学生、课标,引领帮扶着使学生“安全渡岸”,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