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基础手算实例.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6155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基础手算实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各种基础手算实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各种基础手算实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各种基础手算实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各种基础手算实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种基础手算实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基础手算实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地基反力及净反力净反力的定义:仅由基础顶面标高以上上部结构(包括基础拉梁)传下来的荷载所产生的地基反力。有两个要点:不包括基础自重及其上覆土重;用于计算基础本身强度(抗弯、抗剪、抗冲切),所以为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规范里用pj来表示。A.1 已知条件分别给出基础顶面标高以上恒载标准值、活载标准值(注意荷规第12页表4.1.2的活载折减):A.1.1计算基底面积时:采用标准值组合=恒载标准值+最大活载标准值+其余活载组合值,且与基础自重及其上覆土重Gk相加后,按基规第20页5.2.1条计算。A.1.2 计算基础沉降时:采用准永久值组合Fk=恒载标准值+所有活载准永久组合值,且与基础自

2、重及其上覆土重Gk相加后,再减去被挖除的原状土重得到附加应力后,按基规第29页计算。A.1.3 计算基础本身强度时:采用基本组合,分为活载控制(G=1.2,荷规第7页式3.2.3-1)和恒载控制(G=1.35,荷规第7页式3.2.3-2),应分别验算、取大者得到上部结构轴设计值N(如有基础拉梁,按有偏心计算,且计入基础拉梁的压力设计值Fb、对基底形心取矩的弯矩设计值Mb=Fbeb)。条基取B1m计算。没有偏心(弯矩及基顶剪力均为零):净反力设计值pjN(AB) ,A沿弯矩方向基底边长,B垂直弯矩方向基底边长。地基反力设计值ppjG20hd (AB),(hd取基础埋深h,有室内外高差时,hdh+

3、0.5);有偏心:基底弯矩设计值M上部结构弯矩设计值MMbVhV(hV为上部结构剪力V到基底距离),基底压力设计值NNFbG20hd (AB),基底偏心距e0MN(且e0基础宽度A6),地基反力设计值,地基净反力设计值。已知设计值:。常取pjpjmax计算;A.2 已知条件给出基础顶面标高以上设计值(基本组合值):近似取设计值(恒载控制)除1.35,作为标准组合值计算基底面积。基础沉降计算,条件不足无法计算。计算基础本身强度时同A.1.3。B 各类基础的验算要求B.1 无筋扩展基础:基本上通过构造满足要求,要保证基础宽度b及每阶总宽位于压力扩散角(查基规第55页表8.1.2)之内。B.1.2

4、基础采用不同材料叠合组成时验算内容:下层为素砼:混规第88页第7.8.3条;下层为砌体:砌规第26页第5.2.1条;B.1.3 素砼基础基底平均压应力300kPa时验算抗剪:混规第67页第7.5.3条,按无腹筋板式构件验算。B.2 配筋扩展基础的验算要求:内力独立基础多柱联合基础柱下条基墙下条基弯矩抗弯:公式抗弯:公式抗弯:公式抗弯:公式冲切抗冲切:公式抗冲切:公式局压基础砼柱砼时,基顶局压:公式基础砼柱砼时,基顶局压:公式基础砼柱砼时,基顶局压:公式剪力柱边抗剪:公式柱边抗剪:公式扭矩抗扭:公式公式:无基础梁(计算外皮钢筋的,d假设为20mm,有垫层时c40mm,无垫层时c70mm;计算内层

5、第二排钢筋的,应再减去一个外皮筋直径)。有基础梁按混规第40页插页B.1.1求解。公式:基规第61页第8.2.7条。公式:混规第88页第7.8.3条。公式:无基础梁取b为1000mm,按混规第64页插页C求解。有基础梁,按混规第64页插页D.1求解。公式:按混规第75页第7.6节求解。C 柱下独基的抗冲切验算C.1 基本参数:,d假设为20mm,有垫层时c40mm,无垫层时c70mm,计算内层第二排钢筋的,应再减去一个外皮筋直径。ft查混规第17页表4.1.4。净反力设计值pj按A.1.3计算。,h为基础高度。C.2 计算Al、am:独基长边为A、短边为B,相应柱截面尺寸为a、b。时:,。时:

6、,。C.3 计算Fl:,计算,如Fl则抗冲切满足。D 柱下独基、墙下条基底板抗弯验算基规第63页:p和pmax不是地基净反力而是地基反力。墙下条基可按地基净反力设计值pjmax和来pjmin计算,根据第63页a1插值得到pja1,按悬臂梁梯形匀载可得内力M和V。E 多柱联合条形基础的验算E.1 计算柱荷载合力作用点(荷载重心)位置:第(从左至右编号)根柱(支座)的集中力为、弯矩为(没有时取0,顺时针为正),距离F1为,则:荷载重心距F1的距离。E.2 确定基础长度,使基础中心与荷载重心尽量重合:Ai为边柱中心距,左、右端外挑(挑出端距边柱中心)距离分别为A0、An,则基础总长度(包括两端挑出长

7、度)A2(A0x)2(Aix An)A0AiAn。E.3 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荷载标准值确定基底面积:按基规第20页分别按轴心、偏心荷载(标准值)计算,其中Mk为各集中荷载对基础几何中心取矩的弯矩和(如有水平剪力应记入其弯矩),此时W(BA2)6,A为平行于弯矩平面的长边(基础总长度),B为垂直于弯矩平面的短边(bf)。E.4 按地基净反力直线分布,静定分析基础内弯矩、剪力:(kN/m2)直线分布,上部结构柱为铰支座。E.4.1 第m跨中最大负弯矩:柱轴力(从左至右编号)距离F1为xi(x10),第m跨内剪力零点距离左悬挑端为,Mi顺时针为正。 E.4.2求条基内最大支座剪力:第m支座左侧剪力

8、: ;第m支座右侧剪力: ;上两式中: acm为第m支座梁、柱宽(对应于基础长边A),求得的剪力、在隔离体内(总是包含左悬挑端)向下为正。E.5 按地基净反力,计算基础翼缘底板弯矩、剪力(可求解翼缘板厚度):无偏心地基净反力:(kN/m2)。弯矩(bb沿B方向基础梁宽或柱宽),配筋面积(,d假设为20mm,有垫层时c40mm,无垫层时c70mm;)。剪力计算截面位于梁边,剪力,按混规第64页插页C求解:(此处b取1m计算)。E.6 柱边截面抗冲切验算:第m根柱(或台阶)平面尺寸为acmbcm(对应于基础长边A和短边B)、轴力为Fm,冲切锥体底面积Am及上、下周边平均值am、bm,冲切力。E.6

9、.1 中支座柱,填表计算如下:acmbcm2 h0Bbcm2 h0时AmPmamacmh0公式bcmbcm2 h0(bcm2 h0)(acm2 h0)Fmpj Ambmbcmh0公式h0Bbcm2 h0时AmPmamacmh0BB(acm2 h0)Fmpj Am公式公式:;公式:;基规第61页8.2.7条。E.6.2 边支座柱,填表计算如下:时按中柱计算。否则按边柱如下:acmbcm2 h0Bbcm2h0时AmPmamacmh0公式bcmbcm2 h0(x1,20.5 acmh0)(bcm2 h0)Fmpj Ambm0.5(bcmB)公式h0Bbcm2h0时AmPmbm0.5(bcmB)B(x

10、1,20.5 acmh0)BFmpj Am公式公式:;公式:;基规第61页8.2.7条。F 多跨柱下条形基础内力的验算跨数2的时候采用E.4分跨计算尚可,否则计算量过大,可改用其它方法整体计算,支座弯矩采用三弯矩方程计算,跨中最大弯矩按F.2,支座剪力按E.4.2条计算。F.1 采用三弯矩方程计算支座正弯矩:地基净反力设计值(kN/m)。从0开始编号,共n个不动铰支座(上部结构柱),共(n1)跨,左悬挑长度为l0、右悬挑长度为ln,中间各跨跨度为li。Mi为第i支座柱弯矩,顺时针为正。各跨分别计算截面惯性矩Ii、liIi、li3Ii分别代入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得各支座弯矩Mi(顺时针为正)。如果各跨截面相同(I相同),可简化为方程组计算。F.2 各跨跨中最大弯矩计算:第i跨左、右支座编号为i1、i,支座弯矩绝对值较小为M1,另一个M2。距M1距离为处跨中最大负弯矩。方程组共n个方程组 共n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